電視新聞述評

電視新聞述評

電視新聞述評是評論和新聞的結合體,通過報導事實和論證來體現黨的方針、政策和思想觀點,又兼有新聞對具體事實的發生髮展進行報導的新聞性、時效性。它比評論生動靈活,比一般的新聞報導更典型、更有深度,因而也更具指導性,電視新聞評述以直接推動當前工作為目的。通過對事實的述評,是人們對所論的問題能夠獲得本質上的認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電視新聞述評
  • 背景:從20世紀50年代
  • 特點:現實性
  • 作用:輿論監督作用
背景,特點,現實性,宣傳性,時效性,指導性,戰鬥性,作用,輿論監督作用,能更好地發揮媒體溝通上下的作用,

背景

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我國的電視新聞評論計本上是把新華社、報刊的評論稿以口播的形式播出。從1980年7月中央電視創辦《觀察與思考》後,我國電視新聞評論開始進入“自己走路”的發展時期,開始由中央台到省台播出一系列有影響的評論性節目。1993年《東方時空》和1994年《焦點訪談》欄目開播後,我國電視評論性新聞進入全面發展的成熟時期,電視新聞評論基本上實現新聞性、說理性和電視性的統一。

特點

現實性

評論是建立在新聞之上的,它是對已發生或正在發生的時間嫁衣隱身和議論。因此它具有現實性。這是最基本的要求,評論性新聞提供給觀眾多元化的信息,合理有效地引導社會輿論。知道實際的工作與生活,更好地挖掘新思想新觀念做鋪墊。如青島電視台的新聞品論欄目《今日》自2000年起,通過《今日特別訪談》的形式開始涉足電視訪談直播領域。每期圍繞社會生活中政府關注、百姓關心的某一話題,將普通百姓、權威人士,乃至市長請進直播現場。通過主持、嘉賓的現場訪談、觀眾熱線參與,將電視新聞評論與新聞直播結合起來。

宣傳性

宣傳性是建立在廣大的客群群體之上的。客群面廣則宣傳性廣,客群面窄則宣傳性小,所以首先是以遮擋新聞節目受關注為前提的。因此這些內容大多屬於“熱點”、“焦點”的問題,也是常常解決起來較麻煩的“難點”問題。為其熱,為其難,才是客群所關心的問題,才能提高這檔節目的關注度,才能客群所關心的問題,才能更好地進行輿論政策的宣傳。如孟祥斌救人事件等。

時效性

人們通常注重的是新近發生的事情,只有選擇了那些與人們息息相關,有較強的現實針對性的題材,才能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從而可以增強導向性,觀眾可以既是地對社會精神做出反映。如1998年2月美英聯軍對伊拉克“沙漠驚雷” 期間,中央電視台邀請軍事戰略專家張召忠直接參與新聞評述,就其背景發展態勢及瞻望做了深刻的分析,這是我國第一次有關戰爭題材的綜合評論性電視直播。

指導性

電視台是社會輿論機關,肩負這反映和引導社會輿論的重任,評論要闡述黨和政府的方針、政策,指導人民民眾的改革實踐,又能反映人民民眾的呼聲,從而為黨和政府完善政策法規提供依據。

戰鬥性

魯迅先生把雜文比喻為“匕首”和“投槍” ,就是因為他看中了雜文的論辯艘具有的戰鬥作用。同樣,新聞評論也是一把犀利的匕首,其更有正對性。而電視新聞評論更是如此,其繼承了雜文的戰鬥性,也因客群面廣決定了電視劇新聞評論的戰鬥性更加有力。電視評論者不是單純的對新聞加以報導,不停留在事件的表岑,二十透過新聞現象,洞察現象背後本質的同喜,然後一針見血指出其存在的問題,使我們不得不去正視。新聞評論的戰鬥性表象在理性的分析評論上,不是恐嚇辱罵,僅僅的點睛之說就具有很強的殺傷力。可以只是一句話,也可以只是一個問號或者一個嘆號。我們要充分的利用電視新聞評論這一特殊的特點,把戰鬥性用於對敵人對反動分子的抨擊,使其不敢過於囂張。

作用

輿論監督作用

以《焦點訪談》為代表的我國電視新聞評論節目“在國家法律和新聞政策允許的範圍內,堅決揭露了一批黨政官員貪污腐敗、違法犯罪的事實,公開曝光了一些為民眾深惡痛絕的社會醜惡現象,推動了司法監督、執法監督的實施,為淨化社會環境、維護社會穩定發揮了重要作用。”

能更好地發揮媒體溝通上下的作用

2008年初,南方遭受重大雪災,是社會生產及人民生活受到極大的損失與破壞,黨中央十分關心百姓的民生問題。除了國家援助,領導走入基層外,還相應解決其一些列問題。焦點訪談節目接連播出了六期以《關注災後重建》 為主題的節目內容涉及農業生產到社會生活等各方面的問題,足以見得國家領導人對此的重視。這充分體現了媒體溝通上下的作用,具有很好的示範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