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漿對有機發光材料的表面改性研究

《電漿對有機發光材料的表面改性研究》是依託復旦大學,由梁榮慶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電漿對有機發光材料的表面改性研究
  • 依託單位:復旦大學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梁榮慶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針對有機小分子光電材料存在的團聚嚴重、表面惰性、溶解性差,以及高發光效率和高載流子遷移率不可兼顧,界面勢壘高、結合強度低等一系列問題,通過電漿表面修飾技術,接枝上各種助色功能基團:-OR、-NR2、-OH等,(1),改善材料的分散性和溶解性;(2)最佳化器件界面能級結構,並增強材料界面的結合力度;(3),增大分子共軛體系,增強分子剛性,提高螢光效率。研究小分子有機光電材料表面功能化、分散性和溶解性改性機制,探索解決以上問題的新技術、新工藝和新機理。實現表面功能設計和調控,發展適用於OLED印刷加工技術,併兼顧高光效和高遷移率的小分子有機光電材料,最終解決影響白光OLED的規模印刷生產工藝、光效和壽命等一系列問題。將電漿表面功能化技術引入PLED材料表面和器件界面修飾研究和生產中,促進OLED印刷加工技術實用化和產業化進程

結題摘要

本項目針對有機小分子光電材料存在的陽極表面功函式低、溶解性差、以及界面勢壘高、結合強度低等一系列問題,通過電漿表面修飾方法,將電漿表面功能化技術引入PLED材料表面和器件界面修飾研發中,在以下四方面深入研究了電漿對有機發光材料的表面改性,促進了電漿在有機電子學領域的套用。 1、 用電漿浸沒式離子注入(PIII)對有機電致發光器件(OLED)的ITO透明電極進行改性研究。通過最佳化電漿氣氛對PIII離子注入選擇性的控制,提高ITO表面功函式,並改善其表面功函式的穩定性,ITO表面功函式提高幅度高達1.1eV,經過較長時間衰退後,仍然能保持0.4eV以上的增幅,顯著優於無注入的電漿表面處理,並研究了ITO表面改性微觀機理,提出了一種表面氧化處理ITO後引起功函式升高的理論解釋。 2、 通過氬電漿激活咔唑和鄰苯二甲腈的混合蒸氣,使二者發生反應,生成物吸附於收集板上。對反應產物進行分離和系列表征分析,發現產物的吸收譜相對咔唑發生藍移,產物能帶變寬,其螢光發射光譜在紫外區出現兩個發射峰,產物的紅外光譜中含有原料的特徵吸收峰。可以確定在電漿反應區生成的產物是一分子咔唑在鄰苯二甲腈苯環上的取代物,這是一種有機電致發光器件用的TADF材料。 3、 Alq3接枝NH2-基改善溶解性研究:通過控制氨氣電漿反應氣氛,成功將NH2-基接枝到Alq3分子上,獲得良好溶解性,並且,能級結構及發光性質均無顯著變化,很好地保留了其光電特性,基本達到預期研究目的。此研究為Alq3等有機光電材料的改性研究提供一條新的技術路線。 4、 OLED器件製備方法: 正交溶液法製備多層有機膜技術受限於水溶性有機光電材料的缺乏,溶液法製備多層有機膜是長期制約OLED等有機電子器件發展的重要問題之一。我們成功套用電漿引發表面交聯法液相製備了多層OLED器件,並成功點亮,證明了此方法的可行性。此成果是本研究的原創工作,是目前除正交溶液法之外的第二種實用溶液法製備多層OLED器件的方法,具有廣泛的適應性,可望發展成有機電子器件(包括OLED、OPV、OTFT等)主流的製備技術之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