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慶渝北區龍溪街道松樹橋社區柳蔭街51號,有一組特殊的文化牆。之所以特殊,是因為其中4堵文化牆的主人公就是社區居民。76歲的符愛濃婆婆就是其中之一,因近10年堅持收集廢舊電池,她被街坊鄰居親切地稱為“電池婆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電池婆婆
- 事件地點:重慶
- 事件分類:社會生活
- 事件人物:符愛濃
簡介,影響,
簡介
符愛濃生於海南,目前居住在渝北區龍溪街道松樹橋社區紅石路。2001年的一天,她通過電視了解到,1節腐爛一號電池所含的汞,會使周邊1m2的土地失去利用價值。而進入環境中的汞,通過各種方式進入人體後,會對人體神經、造血功能等造成損傷。
“廢舊電池的危害這么大,作為一個黨員,我是不是應該做點什麼?”懷揣這般想法,符婆婆決定利用空閒時間收集廢舊電池。
每天清晨6點過,她就會從家中出發,提著塑膠袋,一邊散步,一邊拾起路邊的廢舊電池。最遠的一次,她甚至走到了江北區五里店一帶。
同時,每當看到鄰家小孩拿著廢舊電池玩,符婆婆都會上前為其上起“環保課”,請對方把電池交給自己。在其帶動下,附近小孩都養成了“有廢舊電池找符婆婆”的習慣。外出期間,孩子們還會把電池放在自家門前,等著她回來“檢閱”。
每過一段時間,符婆婆就會將收集到的電池交給環保站處理。截至目前,她已交予3萬多節廢舊電池,被鄰居們稱為“電池婆婆”。
“廢舊電池的危害這么大,作為一個黨員,我是不是應該做點什麼?”懷揣這般想法,符婆婆決定利用空閒時間收集廢舊電池。
每天清晨6點過,她就會從家中出發,提著塑膠袋,一邊散步,一邊拾起路邊的廢舊電池。最遠的一次,她甚至走到了江北區五里店一帶。
同時,每當看到鄰家小孩拿著廢舊電池玩,符婆婆都會上前為其上起“環保課”,請對方把電池交給自己。在其帶動下,附近小孩都養成了“有廢舊電池找符婆婆”的習慣。外出期間,孩子們還會把電池放在自家門前,等著她回來“檢閱”。
每過一段時間,符婆婆就會將收集到的電池交給環保站處理。截至目前,她已交予3萬多節廢舊電池,被鄰居們稱為“電池婆婆”。
影響
2010年8月起,為改造市民居住環境、發掘身邊的熱心人,符婆婆所在的龍溪鎮街道開始打造社區文化牆。工作人員利用柳蔭街51號處的一片空地,建起休閒花園,樹起5堵以“仁德孝義”為主題的文化牆,並將松樹橋社區居民符愛濃、史遠文、胡全葵、餘明芳4人的肖像搬上了其中4堵小牆。
除了這組“仁德孝義牆”外,整條龍溪街道另設有3組文化牆,分別是位於松樹橋社區的“文明禮儀牆”、李家花園社區的“體育健康牆”和武陵路社區的“安全教育牆”。文化牆和休閒花園的修建,不僅讓小區環境更加整潔,也讓更多市民了解到身邊的熱心人。如今,吃過晚飯後,社區居民們都願意來文化牆處坐坐、拉家常。大家開玩笑稱,經過環境整修,自己居住的小區也算升值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