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這本“鏡頭設計藍皮書”問世25年來,始終是世界各地影視院校必選的導演教材。本書圖文並茂地闡述了將故事構思轉化為影像的完整流程,內容包括美術設計、故事板製作、鏡頭的時空要素、鏡頭調度、畫面構圖、視點、轉場、敘事策略等。此次修訂版針對數位化製作,更新了影像化的工具和技巧,從簡單的分鏡草圖、細化的故事板,到當下最先進的3D視覺預演俱全。
圖書目錄
推薦語 1
致中國讀者 18
推薦序 19
譯者序 20
25周年紀念版前言 21
初版前言 23
關於本書所使用的照片和故事板 25
第一部分 影像化工作的過程
第一章 影像化工作 / 3
1.1 連續性剪輯風格 / 3
1.2 影像化工作 / 4
第二章 美術設計 / 5
2.1 場景設計圖 / 7
2.2 概念圖 / 8
2.3 21世紀的美術部門 / 13
2.4 數字繪圖 / 13
2.5 建築圖與計算機輔助設計(CAD) / 15
2.6 分鏡頭草圖和故事板 / 18
第三章 故事板 / 23
3.1 故事板製作中導演的職責 / 24
3.2 時間表 / 25
3.3 故事板畫家所需的技巧 / 28
3.4 參考與調研 / 28
3.5 風格 / 30
3.6 數字故事板 / 35
3.7 圖解攝影技巧 / 35
3.8 搖鏡和移鏡頭 / 39
3.9 推軌鏡頭和變焦鏡頭 / 41
3.10 鏡頭間的轉換 / 42
3.11 升降鏡頭 / 43
3.12 畫幅制式與呈現方法 / 46
3.13 簡化的故事板圖示 / 46
3.14 製圖術 / 52
3.15 氣氛 / 54
3.16 角色 / 64
3.17 詮釋 / 65
3.18 改編 / 71
3.19 小說 / 71
3.20 電影劇本 / 80
3.21 拍攝的段落 / 80
3.22 在場景設計圖的領域中找工作 / 81
3.23 指南 / 82
3.24 工會 / 82
第四章 影像化:工具與技巧 / 85
4.1 繪圖 / 85
4.2 繪圖軟體 / 86
4.3 設計資產資源庫 / 86
4.4 演示 / 87
4.5 故事板專用程式 / 88
第十六章 視點 / 277
16.1 第一人稱視點 / 277
16.2 受限制的第三人稱視點 / 277
16.3 全知視點 / 278
16.4 認同的程度 / 278
16.5 觀眾的參與與認同 / 279
16.6 設計視點 / 279
16.7 視點的敘事控制 / 282
第四部分 運動的攝影機
第十七章 搖鏡 / 289
17.1 左右橫搖和上下縱搖 / 290
17.2 全景鏡頭 / 291
17.3 為了重新構圖搖鏡 / 291
17.4 為了交代動作搖鏡 / 291
17.5 搖鏡和鏡頭 / 292
17.6 為了引導視線搖鏡 / 292
17.7 為了強調深度搖鏡 / 294
17.8 為了邏輯上的關係搖鏡 / 294
17.9 總結 / 294
第十八章 升降鏡頭 / 301
18.1 運動的範圍 / 302
18.2 視點 / 304
18.3 學習運動 / 305
第十九章 推軌鏡頭 / 307
19.1 動作範圍和運動鏡頭 / 307
19.2 主體至攝影機的距離 / 307
19.3 推軌鏡頭的計畫 / 308
19.4 介紹一個主體或場地的推軌鏡頭 / 308
19.5 與主體運動速度相同的推軌鏡頭 / 309
19.6 比主體運動更快或更慢的推軌鏡頭 / 310
19.7 走近或遠離一個主體 / 311
19.8 在鏡頭內變化攝影角度 / 311
19.9 環繞主體的推軌鏡頭 / 312
19.10 結合室內與室外的空間 / 313
19.11 進入室內 / 314
19.12 從室外拍攝室內景 / 316
19.13 透過窗戶拍攝以結合室內與室外景 / 316
19.14 剪輯推軌鏡頭 / 317
19.15 運動鏡頭和攝影角度 / 318
19.16 觀眾位置和運動的攝影機 / 318
第二十章 推軌鏡頭的調度 / 321
20.1 移動攝影機和機動的調度 / 321
20.2 以控制攝影機路逕取代控制人物路徑 / 328
20.3 環繞一個障礙的推軌鏡頭 / 330
20.4 在鏡頭中改變主體 / 332
20.5 連線多重故事元素的推軌鏡頭與調度 / 334
20.6 主觀的與修飾過的主觀推軌鏡頭 / 336
20.7 打破模式 / 337
第二十一章 轉場 / 353
21.1 剪下 / 353
21.2 疊化 / 354
21.3 聚焦—失焦 / 354
21.4 匹配鏡頭 / 354
21.5 劃變 / 355
21.6 動作劃變 / 355
21.7 變形 / 356
21.8 淡接 / 357
21.9 淡入(漸顯)—淡出(漸隱)—顏色 / 358
21.10 停格畫面 / 358
21.11 蒙太奇 / 358
21.12 分割畫面效果 / 359
第二十二章 畫幅制式 / 361
22.1 景框 / 361
22.2 電影制式的簡史 / 361
22.3 數字採集 / 363
22.4 數字放映 / 363
22.5 立體觀影 / 364
第二十三章 導演的一天 / 367
第二十四章 快速上手 / 371
基礎鏡頭設定 / 372
邊走邊聊 / 373
換姿勢 / 374
開放式 / 375
停頓和變換的契機 / 376
與演員共事 / 378
第二十五章 告別的鏡頭 / 379
附錄 攝影角度效果圖 / 381
投射工具 / 382
準備 / 382
開始投射 / 387
反向投射 / 402
攝影角度 / 408
重要辭彙 410
延伸閱讀 417
出版後記 420
作者簡介
著者簡介
史蒂文·卡茨,作家、導演、製片人,業內公認的數字視效先驅,在影視、動畫、遊戲及設計領域有四十餘年的工作經驗,曾一對一指導麥可·傑克遜,面授舞台表演和電影拍攝技巧。在任幸星數字娛樂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行政製片人期間,參與了《赤壁》《暮光之城》等片的特效製作,並擔任首部主要由中國本土團隊製作的3D CGI動畫電影《魔比斯環》的製片人。卡茨還創立了紐約最大的數字動畫工作室Curious Digital、視聽內容開發與製作工作室Pitch Studios。另著有《場面調度:影像的運動》。
譯者簡介
井迎兆,任教於台灣中國文化大學戲劇系,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電影電視製作碩士,譯有《電影剪輯概論》。曾執導紀錄片《1997香港人在台灣》《九七 香港 台灣人》《九七前後—台灣人在香港》《作家身影—文學赤子:龍瑛宗的美麗與哀愁》等。
王旭鋒,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現為浙江傳媒學院影視藝術學院影視製作系副主任,並任中國電影電視技術學會會員、中國電影錄音師協會會員及中國高教影視教育委員會會員。譯有《音效聖經》《聲音設計》《電影化敘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