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語言的語法

電影語言的語法

《電影語言的語法》是2013年北京聯合出版公司出版圖書,作者是(烏拉圭)丹尼艾爾·阿里洪(Daniel Arijon)。

基本介紹

  • 書名:電影語言的語法
  • 作者:(烏拉圭)丹尼艾爾·阿里洪(Daniel Arijon)
  • 譯者:陳國鐸 黎錫
  • 出版社後浪出版諮詢(北京)有限責任公司、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 出版時間:2013年3月第一版
  • 頁數:350 頁
  • 定價:49.8 元
  • 開本:787×1092毫米 1/16
  • ISBN:9787550211834
內容簡介,本書特點,張藝謀與本書,著者簡介,譯者簡介,組織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譯者多為中國老一輩電影教育工作者,如周傳基、呂錦璦、李溪橋、裴未如等,譯稿準確流暢,影響深遠,被北京電影學院列為必讀書目,更有人盛譽此書“開啟了中國電影新的時代”。本書是烏拉圭電影導演丹尼艾爾 阿里洪根據本人創作實踐經驗編寫的電影敘事技巧教程,其專業性、實用性、經典性為全球各影視院校所公認。作者不對電影的拍攝工作做過多理論論述,而是集中從實踐經驗入手,對製作過程中出現的種種問題加以細緻精準的研究探討,並提出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全書涉及到電影製作中如攝影機位、場面調度、剪輯等關鍵問題,對兩個以上演員對話場面的處理、攝影機位三角形原理的運用、內外反拍等也均有詳細論述。全書層次分明,清晰準確,並有近500幅插圖貫穿其中,便於讀者充分理解和掌握。

本書特點

全球暢銷三十餘年並被翻譯成數十種語言,被公認為討論導演、攝影、剪輯等電影影像畫面組織技巧方面最詳密、實用的經典之作
從實踐出發闡明攝影機位、場面調度、剪輯等電影語言,為“用畫面講故事”奠定基礎
百科全書式的工作手冊,囊括拍攝中的所有基本設計方案,如對話場面、人物運動,使初學者能夠迅速掌握專業方法
近500幅機點陣圖故事板貫穿全書,幫助讀者一目了然地理解電影語言
對大量經典影片的典型段落進行多角度分析,如《西北偏北》、《放大》、《廣島之戀》、《桂河大橋》,深入揭示其中激動人心的奧秘
本書是中國老一輩電影教育工作者精心挑選的教材,在翻譯、審訂中投入了巨大的心力,譯筆簡明、準確、流暢,惠及無數電影人

張藝謀與本書

張藝謀為了當導演,作了哪些準備呢?
他說:照相,我沒上學的那會兒已經解決了。進學校以後,又把電影攝影解決了。老師教得也挺負責,這沒得說。可是學導演,我是偷著學,看各種書,一點一點揣摸。庫里肖夫的《電影導演基礎》、愛森斯坦的《電影藝術四講》,還有普多夫金克拉考爾的書都很重要。不過,我是個很實際的人,我要學的是“怎么乾”,有一本書我覺得最實用,就是烏拉圭的丹尼爾阿里洪寫的《電影語言的語法》,這本書太好了。它裡面一句空話也沒有,講的就是機位怎么擺,軸線怎么立,對跳鏡頭怎么分,怎么才能連線成一場戲,非常實際。我要的就是這個。要表現的故事,我心裡有的是,缺的就是導演的方法。白天拍《小院》,晚上我就默一遍戲,要是讓我來導,應該怎么拍。不過這都是將來的事了。
將來並不遙遠。
六年以後,張藝謀手執話筒,導演了他的第一部影片《紅高粱》。規律對他,是一種參考。而誇張的造型、豐富的儀式、濃烈的色彩、狂野生命的呼喊,把一種浪漫的激情發揮到了極致。他那井噴式的自由狂放,濃艷欲滴的大紅色調,對一切禮教和陋俗肆無忌憚的挑戰,似乎要把他前半生的壓抑一瀉而盡……
此後,作為導演的張藝謀的幾乎每一部作品,都引起廣泛的注目,受到許多國際影展的歡迎。有一次他在歐洲某電影節上參加一個聚會,看見一個年紀不輕的學者。有人告訴他說,這個人就是撰寫《電影語言的語法》的烏拉圭電影學者丹尼艾爾阿里洪。張藝謀趕緊要求翻譯替他介紹。他向丹尼爾阿里洪表示,在青年求學時代,你所寫的書曾經給予過我很大的幫助和啟發,那些簡明的方法對我成為導演有直接的幫助。為了這一點,真應該謝謝你寫了這本好書。
——選自倪震《北京電影學院故事——第五代電影前史》

著者簡介

(烏)丹尼艾爾阿里洪(Daniel Arijon),烏拉圭電影剪輯師、編劇和導演。自1959年投身專業電影製作以來,他先後在烏拉圭、阿根廷、巴西和智利拍攝過多部新聞片、廣告片、紀錄片和故事片,也教授過電影課程,並在雜誌上發表過若干專業文章。

譯者簡介

周傳基,資深電影人、教授。1950年於山東大學文學院外國文學系畢業,獲英國文學學士學位中國電影家協會會員、中國電影音樂學會理事、中國電影剪輯學會理事、中國電影評論家學會會員。他是著名導演張藝謀陳凱歌的老師,先後為無錫國際旅遊電影節、夏威夷國際電影節擔任評審,1995 年為美國舊金山大學講授電影公共課,是中國著名的電影教育家。已出版專著《電影·電視·廣播中的聲音》、《影片讀解》,譯著《舊好萊塢/新好萊塢:儀式、藝術與工業》、《電影實踐理論》、《電影導演工作》等。

組織者簡介

孫明經,祖籍山東,生於南京。中國電影教育家,我國高校電影學科奠基人之一,聯合國教科文中國委員。1934年畢業於南京金陵大學物理系,1934-1952年任教於金陵大學影音部。拍攝過50餘部教育電影。1942年創辦《電影與播音》雜誌並擔任主編。1952年院系調整來京參加電影學院攝影系的創建。編寫七部電影攝影教材。一生從事電影教育。

圖書目錄

出版前言
推薦序
原編者的話
序言
第一章作為一種視覺交流系統的電影語言
1.1 電影語言的起源
1.2 電影創作者的類型
1.3 電影的表現形式
1.4 明確我們的目的
第二章電影平行剪輯的重要性
2.1 兩種基本類型
2.2 動作和反應
2.3 高峰瞬間和理解力
2.4 怎樣運用平行剪輯
2.5 一個寬廣的前景
第三章基本手段的定義
3.1 新聞電影
3.2 紀錄電影
3.3 故事電影
3.4 三種類型的場景
3.5 電影語法諸元素
3.6 鏡頭
3.7 運動
3.8 距離
3.9 剪輯類型
3.10 視覺分句法
3.11 場景的匹配
3.12 對視
3.13 注意中心的交替
第四章三角形原理
4.1 基本的身體位置
4.2 關係線
4.3 頭部的重要性
4.4 三角形原理的五個基本變化
4.5 構圖重點
4.6 視覺重點的類型
4.7 三角形原理:一個人
第五章兩個演員的對話
5.1 面對面
5.2 數量對比
5.3 演員肩並肩
5.4 演員一前一後
5.5 注意事項
5.6 攝影機的距離
5.7 攝影機和演員的高度
5.8 人物並排躺著
5.9 電話里交談
5.10 相反的對角線
5.11 半透明的遮板
5.12 演員在面鏡中的反映
第六章三個演員的對話
6.1 常規的情況
6.2 非常規的情況
6.3 內/外反拍攝影機位
6.4 內反拍攝影機位
6.5 平行攝影機位
6.6 樞軸
6.7 注意中心的突出
6.8 局部突出
6.9 全部突出
6.10 “北一南”變為“東一西”
6.11 只用四個攝影機位
6.12 引入內反拍鏡頭
6.13 使用八個攝影機位
6.14 採用三種攝影機位的簡易方法
6.15 使用樞軸鏡頭
6.16 有意的捨棄
6.17 小結
第七章四人或更多人的對話場面
7.1 若干簡單的情況
7.2 圍桌而坐的人群
7.3 人群再細分為若干組
7.4 幾何圖形
7.5 幾個相對立的區域
7.6 處理一大群人
7.7 一個演員面對觀眾
7.8 關係線的交叉變化
7.9 主要演員處於中心的人群
7.10 作為樞軸的演員
第八章靜態對話場面的剪輯形式
8.1 接近與遠離形式
8.2 一場戲如何開始
8.3 再交代鏡頭
8.4 沉默的反應的重要性
8.6 數量對比
8.7 主鏡頭的平行剪輯
8.8 關係線變換軸側
8.9 對話之間的頓歇
8.10 時間的壓縮加速
8.11 對白的節奏
第九章畫面動作的特性
9.1 運動的分割
9.2 隨著運動變換視點
9.3 切出鏡頭的使用
9.4 中性方向
9.5 用演員表明方向的變換
9.6 在同一半邊畫面的對立運動
9.7 鏡頭切換的條件
9.8 切換點
9.9 在運動中切
第十章運動結束後的剪接
第十一章 畫面內的運動
11.1 轉身
11.2 起立
11.3 坐下和躺臥
11.4 行走和奔跑
11.5 穿過門洞
11.6 小結
11.7 個人愛好
第十二章 入畫和出畫的動作
12.1 多片段
12.2 三個片段運動
第十三章 演員A走向演員B
13.1 會聚運動
13.2 攝影機直角位置
13.3 反向攝影機角度
13.4 平行攝影機位
13.5 共同視軸
13.6 A越過B
第十四章 用主鏡頭拍攝畫面中的動作
第十五章 不規則的例子
15.1 若干人的視覺間歇
15.2 省略間歇
15.3 用相反的攝影機位
15.4 分散運動
15.5 一個演員在畫面上的某一固定位置
15.6 兩個演員同時運動
第十六章 演員A離開演員B
第十七章 演員們一起運動
17.1 間斷運動
第十八章 困難的剪輯情況的解決
18.1 攝影機和靜態人物之間的運動
18.2 第二個鏡頭開始時的動作
18.3 在靜態演員身後的動作
18.4 運用90°角的攝影機位
18.5 兩個演員都在運動
18.6 第一個鏡頭中遮住一個運動的人物
18.7 使用一個強烈的前景動作
18.8 靜態人物的替換
18.9 重新轉移注意力
18.10 運用非人體的動作
18.11 拉開帷幕的效果
第十九章 其他類型運動
19.1 環形運動
19.2 垂直運動
19.3 強烈的停頓
第二十章 運動鏡頭的二十條基本規律
20.1 運動和攝影機
20.2 攝影機運動的基本準則
20.3 有根據的戲劇動機
第二十一章 搖攝鏡頭
21.1 全景搖攝
21.2 追逐場面
21.3 間歇搖攝
21.4 環形搖攝
21.5 快速搖攝
21.6 用兩個方向
21.7 垂直搖攝
21.8 傾斜搖攝
21.9 固定鏡頭和搖鏡頭的連線
21.10 兩個連貫的搖鏡頭的剪接
21.11 雜耍式的搖鏡頭
第二十二章 移動攝影
22.1 用連續移動拍攝間歇動作
22.2 把一個靜止鏡頭和一個移動鏡頭連線起來
22.3 攝影機的間歇移動
22.4 運用軌道兩側的移動
22.5 蜿蜒路線
22.6 移動時搖攝
22.7 攝影機和演員反方向移動
22.8 單列縱隊
22.9 移動攝影的速度
22.10 拍攝對象接近移動的攝影機
22.11 剪輯連貫的移動鏡頭
22.12 在一個移動的主鏡頭中切入靜止鏡頭
22.13 環形移動
23.1 跟隨動作
23.2 前景道具強調高度
23.3 把兩個或更多的情節要點從視覺上加以結合
23.4 把動作注入靜態情境中
23.5 以搖攝動作突出情節重點
23.6 為動作中的剪接提供有力的運動
23.7 變焦距
23.8 變焦的速度
23.9 變焦和搖攝相結合
23.10 仰俯拍鏡頭使用變焦距效果
23.11 攝影機在變焦距時移動
23.12 穿過前景障礙物變焦
第二十四章 動作性場面
24.1 標準的公式
24.2 主觀視點
24.3 加強視覺動作的五種方法
24.4 推向視覺高潮
24.5 把高潮動作分為若干鏡頭
24.6 動作性場面中使用高速和慢動作
24.7 跟焦距技巧
第二十五章 鏡頭內的組接
25.1 需要事先的計畫
25.2 運動之間的頓歇
25.3 表演區的更換
25.4 接近或遠離攝影機
25.5 變換身體姿勢
25.6 位置替換
25.7 調換畫面區域
25.8 數量的對比
25.9 在畫面內的組接
第二十六章 由一個表演區到另一個表演區
26.1 一般原則
26.2 一組人由一個表演區移到另一表演區
26.3 一組人的展開
26.4 兩種進一步的變化
26.5 一名演員移動,另一名保持靜止
26.6 一組人的聚攏
26.7 改變表演區的手段
第二十七章 組合的技巧
27.1 逐個鏡頭的剪輯
27.2 各種技巧的混合使用
27.3 小結
第二十八章 電影的分句法
28.1 場面到場面的轉換:淡出一淡入
28.2 白色淡出淡入和彩色淡出淡入
28.3 疊化
28.4 劃入—劃出
28.5 圈入—圈出
28.6 暗區的使用
28.7 字幕
28.8 道具
28.9 光線的變化
28.10 問和答
28.11 同一方向的運動
28.13 物件的替換
28.14 字的重複
28.15 視覺的欺騙性配合
28.16 圍繞著一件道具切換
28.17 一個意料不到的特寫鏡頭
28.18 平行剪輯的轉移
28.19 一個場面的起始
28.20 演員
28.21 攝影機
28.22 視點的交代
28.23 突然的跳切用作分句
28.24 跳切用作時間轉移
28.25 選擇動作的高峰空場用作分句
28.26 孤立的鏡頭用作敘述中的頓歇
28.27 整個段落用作敘述的頓歇
28.28 虛像畫面用作分句
28.29 全暗畫面用作分句
28.30 攝影機運動用作分句
28.31 垂直的分句法
28.32 定格
結束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