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史學新視野》是2003年由學林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圖書。本書內容主要涉及電影研究的一般原則、方法,電影史寫作反思,構建新的史述角度,理論視野與歷史寫作的關係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電影史學新視野
- 作者:石川
- 出版時間:2003年1月1日
- 出版社:學林出版社;
- 頁數:453 頁
- ISBN:7806684972
- 開本:32 開
- 裝幀:平裝
- 叢書名:影視新視野學術叢書
- 正文語種:漢語
內容簡介,媒體推薦,
內容簡介
本書收入了二十篇文章。
媒體推薦
前言
編選本書的直接目的是為了回響上海大學錢偉長校長關於在研究生教學中開設基礎理論文獻閱讀課的倡議。在上海大學影視藝術技術學院的統一安排下,筆者為本學院電影學、廣播電視藝術學兩個碩士研究生專業的一年級同學開設了名為“電影史學理論文獻導讀”的研討課程。這種研討課的通常教學方式是,由老師指定一定數量的專業理論文獻篇目,讓同學自己細讀原著,寫出讀書報告,在課堂上做陳述並組織討論,最後在學期末根據一段時間內的閱讀情況寫出一個研究綜述性的學習報告。這樣,對某一領域某些公認的、相對固定的專業文獻進行蒐集、整理、編輯成書,就成為一項必不可少的準備工作。當然,在不同學期中,選用的文獻可能會有一些出入,並且隨著課程的進行,對一些具體篇目也會有所汰選和更新,這卻是出版文獻書籍所無法解決的問題。但兩害相權取其輕,有總聊勝於無,於是便有了這本書的組織和編輯。
本書題目中所謂的電影史學,也許是一門未必成型的,還只是停留在一種構想階段的“學科”。它關注的是電影史研究,以及電影史寫作所涉及到的史學觀、電影觀、史述方式、角度、體裁與一般原則、研究方法等問題;對通常電影史意義上的作家、作品、思潮、流派,以及具體的電影技術、機構的歷史沿革、美學風貌的演變等傳統內容少有涉及。或者,不妨稱之為一種以電影史自身為關照、研究對象的學科。這一構想能否成立,一方面取決於電影史這門傳統學科的發展程度,同時,也取決於人們是否能夠以一種特定的理論眼光對電影史自身進行必要的理性反思和抽象,以及這種反思和抽象所能達到的學理高度和系統程度。從本書編選的這些文章來看,人們的確正在對這一問題進行思索和構建,但現有成果能否構成一門獨立的學科,則還是一個有待辨識的過程。本書在組織、編選過程中,著重考慮的是一些新近的成果,力圖以此體現出一種最新的電影史學觀念,但對傳統的帶有經典意義的文獻,也作了適當的收錄。從這個意義上說,編選本書這一行為本身就多少帶有對傳統學科門類進行僭越的企圖,大概
也能算是一次新的嘗試,因而又在“史學”後面加上了“新視野”這樣三個頗為煽情的字眼。
筆者從自己目力所及的《電影藝術》、《當代電影》、《世界電影》、《北京電影學院學報》等電影學術期刊發表的相關論文,以及一些電影學術書籍當中篩選了20篇文獻,這當然是掛一漏萬。更限於篇幅,有幾篇文章本已選入,最後也不得不予以割愛。但本書並非什麼“大全”一類的傳世寶典,只要少許有些“窺豹”之用,便足以使編者對自己的孤陋寡聞心安理得了。各篇目的編選體例,大體依據“電影史研究的一般原則、方法”、“電影史寫作反思”、“構建新的史述角度”,以及“理論視野與歷史寫作的關係”這樣四個題目確定。在每一個題目下,又選數篇有代表性的文章,作為對相應主題的展開與研究個案的呈現。例如,在“構建新的史述角度”這一名目下的四篇文章,就涉及到地方電影史、比較電影史、傳播電影史、電影接受史等幾種電影史寫作的可能方式,以及作者對這些寫作方式的認知與判斷。這樣的體例不見得暗示著某種理論預設,只不過是對入選篇目的一種組織程式而已。
本書採用的文章,大多已經獲得了作者或譯者的首肯,但也有幾位校譯者未聯繫上,請見到本書後儘早與出版社取得聯繫。在此,特向各位作者與校譯者表示感謝和敬意。筆者還想藉此機會,向同門師兄,北京大學藝術學系的李道新博士表示感謝,正是在我們的數次關於電影史研究的交談過程中,萌發了編選此書的念頭。這裡願將此書付梓的喜悅,拿來與他一起分享。最後,還要對上大影視學院將本書納入《影視新視野學術叢書》系列表示感謝,它使本書的問世成為一種現實。
石川
2002年歲末於上海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