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Ⅱ:時間-影像(電影Ⅱ:時間-影像)

電影Ⅱ:時間-影像(電影Ⅱ:時間-影像)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電影Ⅱ時間-影像》是2003年遠流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GillesDeleuze,德勒茲。

基本介紹

  • 書名:電影Ⅱ:時間-影像
  • 作者:Gilles Deleuze / 德勒茲
  • 譯者黃建宏
  • ISBN:9789573250197
  • 定價:NT$ 450
  • 出版社:遠流
  • 出版時間:20031001
基本信息,內容簡介,作者簡介,

基本信息

作者: Gilles Deleuze / 德勒茲
譯者: 黃建宏
出版社: 遠流
出版年: 20031001
定價: NT$ 450
ISBN: 9789573250197

內容簡介

時間-影像如何產生?無疑地,就是戰後隨著電影的轉變,因為感官機能情境讓位給(新寫實主義的)純聲光情境而產生。但這樣的轉變以各種不同的模式已醞釀多時(如小津、還有曼奇維茲,甚至於歌舞片)。時間-影像不會消弭運動-影像,而是反轉之間的從屬關係。時間不再是運動的一個數值或量測,即某種間接再現,同時運動也只是時間直接呈現的結果:即使是造假運動、錯接。錯接是「無理斷裂」的例子,況且當運動的電影利用有理斷裂進行影像串聯時,時間的電影則致力於無理斷裂上的再串聯(特別是聲效影像與視效影像之間)。
認為電影影像確實就是當刻是錯誤的。直接的時間-影像並非屬於當刻,也不單純就是回憶。它與經驗性的接續時間以及心理記憶決裂,而得以呈現為某種時間的次序或系列(如奧森·威爾斯、雷奈、高達……)。這些時間的符徵跟思維符徵和話語符徵之間密不可分。但思維又如何在電影中自顯?而什麼才是專屬電影的話語行動呢?

作者簡介

Gilles Deleuze(1925~1995)
法國哲學家,生於巴黎,曾任教於索邦大學(University of Sorbonne)及梵森大學(University of Vincennes),為‘68年五月學潮運動先驅。思想影響後世甚鉅,範圍包括哲學、政治、心理分析及哲學等。著有《差異與重複》(Difference et Repetition)、《何謂哲學》(Qu'est-ce que la philosophie?)《千重台》(Mille plateaux,與加塔力﹝Felix Guattari﹞合著)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