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市鎮

電市鎮

電市鎮隸屬於陝西省榆林市子洲縣,位於子洲縣西北部。轄62個行政村。鎮政府駐吳家園則村,距縣城30千米;原李孝河鄉鄉政府駐李孝河村,距縣城50千米;原水地灣鄉駐地距縣城40千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電市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陝西省榆林市子洲縣
  • 下轄地區:62個行政村
  • 政府駐地:子洲縣南溝橫子路電市鎮政府電市鎮委
  • 電話區號:0912
  • 郵政區碼:719000
  • 面積:221平方千米 
  • 人口: 12811人(2017) 
  • 車牌代碼:陝K
簡介,沿革,面積,地理位置,發展,

簡介

電市鎮位於縣城西25公里處,轄22個行政村,66個自然村,總人口12811人(2017),耕地面積25505畝,鎮轄企事業單位主要有:派出所信用社、郵電所、中學、國小、水管所、醫院。
該鎮以農業為主,主要農作物有薯類、豆類、蔬菜、穀物等,由於長期擺不脫傳統農業耕作,科技含量不高,廣種薄收現象嚴重,人民生活水平偏低。近年來,該鎮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以黨的十六大精神為指導,以江澤民同志“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行動指南,以產業結構調整為起點,按照農業穩鎮,科技興鎮,林牧富鎮,興工強鎮整體推進、重點突出的原則,重點抓好了產業結構的調整,生態環境的建設,計生合格村的建設,非公有制經濟和科教興農等方面的工作,各項工作指標分別達到了,國民經濟總產值速增25%,地方財政收入6.8萬元,農民人均收入為2650元,人口出生率控制在8.06‰以內,創建了16個計生合格村和8個黨建示範村,建成了2個文明單位和200個“五好家庭”,造林合格面積達15229畝,羊子飼養量為1.6萬隻,修復拓寬鄉、村道路28公里。
目前,該鎮社會穩定,人民安居樂業,各項事業快速發展,鎮黨委、鎮政府將繼續堅持以江澤民同志“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帶領全鎮人民滿懷豪情,向“山青、水秀、人富”的目標邁進。

沿革

1958年成立殿寺公社(1966年更名為電市公社)、李孝河公社。1961年析殿寺公社設水地灣公社。1984年改電市鄉、李孝河鄉、水地灣鄉。1997年,電市鄉改為電市鎮,面積75平方千米,轄李渠、巨財灣、畔溝、李家河、廟台、廟坪、龍尾峁、溫家溝、李石則溝、王莊、曹渠、趙寨、趙家峁、瓦窯山、白家園則、張家洞、南溝、吳家園則、張家溝、地道溝、乾陽溝、席季台22個行政村;李孝河鄉面積80平方千米,轄沙坪、磨石溝、蘆草峁、向陽、拓家峁、李家坬、瓦窯渠、李崖窯、李孝河、羅小台、白草坬、新窯尚、紅花渠、巨財灣、大山、鷂則梁、柳家墕、艾好咀、常新窯19個行政村;水地灣鄉面積67平方千米,轄後灣、前灣、芮則坬、米家墕、麥地山、石垛坪、楊興莊、老石磕、四合坪、白台、梁家溝、杏沮溝、韓坪、王家墕、李寨、唐渠、管常山、王龍山、魏家灣、粉刺圪塔、野狐峁21個行政村。
2011年,撤銷並李孝河鄉、水地灣鄉,併入電市鎮。轄吳家園則、白家園則、張家洞、趙家寨子、趙家峁子、瓦窯山、廟坪、李家渠、李家河、巨財灣、畔溝、廟台、龍尾峁、曹渠、王莊、溫家溝、李石子溝、席季台、張家溝、南溝、地道溝、乾陽溝,李孝河、沙坪、磨石溝、蘆草峁、常興窯、向陽、拓家峁、李家坬、瓦窯渠、李崖窯、羅小台、白草坬、新窯尚、紅花渠、聚才灣、大山、柳家墕、躍則梁、艾好咀,後灣、前灣、官腸山、野狐峁、魏樓灣、唐渠、米家墕、梁家溝、楊興莊、石垛坪、老石磕、王龍山、芮則坬、王家墕、麥地山、四合坪、白台、韓坪、杏咀溝、風翅圪塔、李家寨62個行政村。

面積

電市鎮位於洲縣城西北40公里處,總面積221平方千米,轄14個企事業單位,(中學、國小、醫院、郵電所),22個行政村,66個自然村,12811人(2017),耕地25505畝。該鎮傳統產業以農業為主,豆類產質高,但由於科技含量不高,主要從事傳統耕作,廣種溥收現象嚴重,人民生活水平偏低。
電市鎮

地理位置

電市鎮位於縣城西25公里處,電市鎮轄22個行政村,66個自然村,總人口12811人(2017),總面積為221平方千米,鎮轄企事業單位主要有:派出所信用社、郵電所、中學、國小、水管所、醫院
2007年全鎮農村經濟總收入1883萬元,糧食總產量達5906噸,人均純收入2223.19元。

發展

一、支柱產業初步確立,傳統產業有了新的發展。全鎮重點開發林果、畜牧兩大支柱產業,目前新栽蘋果大扁杏紅棗為主的林果3500畝,羊子存欄2.5萬隻。另外還著力培植薯、豆、芪菜四大傳統產業。目前共種植洋芋2650畝,蔬菜1500畝,發展大棚菜20棚,黃芪保存面1500畝。
二、加強了小城鎮建設,拓寬了街道,維修了店面,目前已籌資建一個大型的農貿市場
三、私營企業逐漸發展壯大,樓板廠,磚廠,食品加工廠等在各方激烈的競下,穩步前進,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四、加強了民主法制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確保了社會穩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