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自旋共振實驗技術》是1986年10月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賢閦。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電子自旋共振實驗技術
- 作者:陳賢閦
- 出版時間:1986年10月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 I S B N:130313295
《電子自旋共振實驗技術》是1986年10月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賢閦。
順磁共振一詞有時也包括在廣義的電子自旋共振中。原理 順磁共振信號的產生 電子順磁共振(electron paramagnetic resonance,EPR)是波譜學的一項技術,與核磁共振技術類似,都是研究磁場中磁矩與電磁輻射之間的相互作用。所不同的是,順磁共振研究的不是原子核的磁矩,而是核外未成對電子的磁矩。依照量子力學理論,電子...
《電子自旋共振實驗技術》是1986年10月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賢閦。內容簡介 電子自旋共振(ESR)技術是研究物質結構的一種有力工具,在物理學、化學、生物學和醫學等領域中已得到廣泛套用,而且這種技術仍在繼續發展.本書第一章概述ESR的基本原理,其餘各章結合ESR波譜儀中的微波電路、諧振腔、磁鐵系統和...
電子順磁共振(electron paramagnetic resonance,EPR)是由不配對電子的磁矩發源的一種磁共振技術,可用於從定性和定量方面檢測物質原子或分子中所含的不配對電子,並探索其周圍環境的結構特性。對自由基而言,軌道磁矩幾乎不起作用,總磁矩的絕大部分(99%以上)的貢獻來自電子自旋,所以電子順磁共振亦稱“電子自旋共振”...
電子自旋共振譜技術,是最早證明脂雙層中脂的流動性的實驗方法,它是上世紀60年代Harden McConnell和O.Hayes Griffith發明並使用的。它證明了膜脂的流動性。實現該技術的儀器為電子自旋共振譜儀(ESR)。基本信息 電子自旋共振譜技術(electron spin-resonance spectroscopy,ESR),最早證明脂雙層中脂的流動性實驗是上世紀60...
礦物電子自旋共振法是利用電子自旋共振譜儀測定和研究礦物中順磁離子共振吸收譜的特徵和解釋的方法;可解決順磁離子賦存狀態、結構中位置的優選、有序無序和化學鍵性質等問題,由未成對(孤)電子的自旋產生的磁矩所引起的共振吸收譜是毫米波和厘米波區的微波譜。由電子共振譜儀測得的共振譜是微波功率的吸收對磁場變化...
例如發現過渡族元素的離子;研究半導體中的雜質和缺陷;離子晶體的結構;金屬和半導體中電子交換的速度以及導電電子的性質;在固態物理上辨識與定量自由基分子(即帶有不成對電子的分子);生物醫學領域用在標記生物性自旋探子等。所以,自旋集體振動也是一種重要的控物理實驗技術。
1953年在半導體矽和鍺中觀測到電子和空穴的迴旋共振。1953年和1955年先後從理論上預言和實驗上觀測到亞鐵磁共振。隨後又發現了磁有序系統中高次模式的靜磁型共振(1957)和自旋波共振(1958)。1956年開始研究兩種磁共振耦合的磁雙共振現象。這些磁共振被發現後,便在物理、化學、生物等基礎學科和微波技術、量子電子...
電子繞其本身軸線自轉以及原子核的自旋都具有磁偶極矩(磁矩)。按照量子力學規律,具有磁矩的原子和原子核在外加磁場中的能態是量子化的,即具有一系列的能級。在磁共振實驗中,把樣品放在強磁場內,樣品內原子的電子和核就處於不同的能級。如果在垂直於磁場的平面內再加一適當頻率的交變弱磁場,以使其靜磁場產生...
現場電化學電子自旋共振光譜法in situ elecirachemicalelectron spin resonance spectmsropy電子自旋共振F5R是一種專門用於研究含有米成對電子物種的波譜技術。它與電化學方法聯用時,是將特殊設計的測量電池放在譜儀的共振腔中,測量電化學反應過程中的ESR譜。利用ESR波譜可辨認電極過程中順磁粒子中間體的和類,由其...
飽和轉移電子自旋共振(saturation transfer electron spin resonance)是2018年公布的生物物理學名詞。定義 一種採用自旋標記並結合電子自旋在外加磁場與強電磁輻射場條件下,飽和能級相互交換與傳遞的原理研究生物分子旋轉相關運動的技術。適用於測量微秒至亞毫秒級的慢旋轉運動(如膜蛋白等生物大分子的運動)。在實驗方面,...
第1章 電子自旋共振(ESR)基本原理 1.1 電子自旋共振(ESR)1.2 ESR波譜儀和測量參數的選擇 1.3 ESR測量自由基的實驗技術 第2章 自旋標記技術 2.1 自旋標記概念 2.2 氮氧自旋標記的波譜解析 2.3 自旋標記在生物學中的套用 第3章 自旋捕集技術 3.1 基本原理 3.2 氧自由基的捕捉 3.3 NO自由基的檢測...
電子自旋共振斷代是指—種輻射測量測年法,利用輻射性照射來測定土壤物質,如方解石(貝殼、珊瑚)、磷灰石(磁場下的磁共振現象),類似靜磁場下自旋1/2原子核,有核磁共振現象。又因利用到電子的順磁性,所以亦稱電子順磁共振。電子自旋共振測年法利用輻射使電子脫離原子,並使之被礦物晶格俘獲,從而使物質的磁場以...
電子自旋共振波譜儀是一種用於化學、材料科學領域的分析儀器,於2014年2月24日啟用。技術指標 1、靈敏度:可檢測到的絕對最小自旋數: ≦ 1.5*109 spins/G 線寬; 信噪比: S/N ≧ 2000:1 2、解析度:數位化解析度:24 bit;磁體解析度:10 mG 3、穩定性:磁場噪聲:≦ 3 mG;磁場穩定性:≤10 mG。主...
脈衝電子自旋共振 脈衝電子自旋共振(pulsed electron spin resonance)是2018年公布的生物物理學名詞。定義 在電子自旋共振技術中,用脈衝射頻波引起磁場中電子自旋能級躍遷的方法。出處 《生物物理學名詞》第二版。
《電極表面的現場電子自旋共振研究》是依託武漢大學,由陸君濤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項目摘要 連續包覆是以兩根鋁桿為原粒,通過擠壓輪的摩擦作用,在包覆型腔內匯合併擠壓成管坯,空套在電纜芯線上。本項研究工作,通過試驗研究,確定了匯合室 中金屬流動分注線的幾何形態和溢余的邊界形態,並根據輪槽中金屬的...
電子自旋順磁共振波譜是一種用於材料科學領域的分析儀器,於2018年12月24日啟用。技術指標 工作條件 室內溫度: (15 – 25) °C; 大氣壓: (760 ± 116 mmHg); 相對濕度: (20 – 75)%. 電源電壓:(220–240)V or (110–127)V, (50–60) Hz 微波頻率:9.45 GHz ± 0.4 GHz 最大磁場強度:0...
電子自旋順磁共振儀可使用在物理、生物、化學等領域,可作為研究領域最有效的科研手段之一。主要測樣品中單電子、自由基及自由基對。可檢測的樣品狀態為液體、固體、粉末、薄膜以及動物內臟組織。 對於有機光化學體系可測自旋標記、自旋捕獲及電子轉移樣品。更重要的是檢測短命樣品的中間體(納秒級)。簡介 儀器類別 030...
連續波電子自旋共振 連續波電子自旋共振(continuouswave electron spin resonance)是2018年公布的生物物理學名詞。定義 在電子自旋共振技術中,用連續射頻波引起磁場中電子自旋能級躍遷的方法。出處 《生物物理學名詞》第二版。
自旋極化率是指在一定條件下讓電子、原子核等帶電粒子的自旋方向都朝向某一個特定的方向排列,從而產生產生磁性的幾率。檢測方法 自旋檢測有光學和電學檢測兩種方法。光學檢測方法是比較成熟的,也取得了很大的進展。Fiederling和Ohno分別進行了自旋極化的光學檢測實驗研究,分別是利用自旋極化的發光二極體和EL譜測量光的...
因為電子有1/2的自旋,所以在外加磁場下能級二分。當外加具有與此能量差相等的頻率電磁波時,便會引起能級間的躍遷。此現象稱為電子自旋共振。縮寫為ESR。因為電子有1/2的自旋,所以在外加磁場下能級二分。當外加具有與此能量差相等的頻率電磁波時,便會引起能級間的躍遷。此現象稱為電子自旋共振。縮寫為ESR。
《核磁共振導論(第2版)》主要內容有:電子自旋共振;超精細結構;電子自旋共振實驗方法;波譜特性:譜線寬度與各向異性;動態過程;三重態;過渡金屬複合物;雙共振技術;自旋-自旋耦合;核磁共振實驗方法;動態核磁共振波譜;其它原子核頻譜:13C,19F以及31P等內容。圖書目錄 第1章 緒論 1.1 引言 1.2 電磁...
電子自旋順磁共振波譜儀是一種用於材料科學領域的分析儀器,於2018年4月9日啟用。技術指標 1. 重要指標: 靈敏度:每1G 線寬可檢測到的絕對最小自旋數在10*9 spins量級;數位化解析度16-18bit;磁體解析度15mG;譜解析度2.35T;磁場穩定性:短時間穩定性≦5mG;長時。主要功能 對樣品進行缺陷測試及自由基測試。
對自由基而言,軌道磁矩幾乎不起作用,總磁矩的絕大部分(99%以上)的貢獻來自電子自旋,所以電子順磁共振亦稱“電子自旋共振”(electron spin resonance,ESR)。EPR存在問題及展望 在生物醫學領域中,EPRI無論從實驗技術還是實際套用都取得了實質性進展。但是,由於EPR原理及技術本身的特點,限制了其檢測生物樣品的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