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會計憑證

電子會計憑證是指通過計算機系統開具,依賴計算機系統閱讀、處理並可在通信網路上傳輸的會計憑證

示例:電子發票財政電子票據、電子客票、電子行程單、電子海關專用繳款書、銀行電子回單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電子會計憑證
  • 外文名:electronicaccountingvouche
  • 別名:電子憑證
發展歷史,社會影響,有關政策制度,

發展歷史

伴隨著信息技術和電子商務、電子政務的發展,自2015年底國家稅務總局啟動增值稅電子普通發票試點工作以來,會計憑證電子化進程進入快車道。2017年,財政部啟動財政電子票據試點套用工作;2018年,海關總署推行電子海關專用繳款書試點,同年,廣東省、深圳市等地稅務局相繼推行區塊鏈電子普通發票試點;2018年底,預算單位差旅電子憑證網上報銷改革試點範圍擴大到全國10箇中央和國家機關部門、10個省(區、市);2019年,中國鐵路總公司推行高鐵電子客票試點,南方航空公司推出電子行程單;2020年上半年,國家稅務總局啟動增值稅專用發票電子化試點工作。

社會影響

電子發票等電子會計憑證是電子交易的重要媒介,對便利網上交易、節約社會資源、促進數據集成等均具有重要意義。電子會計憑證能否被法律所認可、能否被單位所接納、能否順利報銷入賬歸檔是關係電子商務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的“最後一公里”。國務院早在2015年5月印發的《關於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加快培育經濟動力的意見》(國發〔2015〕24號)中就明確提出要“逐步推行電子發票和電子會計檔案,完善相關技術標準和規章制度”。
隨著電子發票等電子會計憑證的試點推廣,逐步暴露出基層單位在套用電子會計憑證中存在的一些不規範問題,其中直接並僅將電子會計憑證(主要是電子發票)的紙質列印件作為單位報銷入賬歸檔的唯一憑證的現象大量存在。由於電子會計憑證的紙質列印件具有易篡改、易複製且難察覺等特點,增加了會計人員查驗會計憑證的難度,一旦單位或個人重複報銷、虛假入賬、篡改信息,出現財務造假、偷逃稅款等行為,在實際工作中難以發現,嚴重干擾和影響單位正常會計工作秩序,也使大量珍貴的電子檔案資源流失。對此問題社會各界較為關注,希望財政部、國家檔案局加強政策指導。根據現行法律和行政法規的規定,電子發票的紙質列印件並不符合會計核算和檔案管理關於憑證的印製、填開、使用、歸檔等有關規定,電子發票的紙質列印件(無論是開票方列印的,還是收票方列印的)不應作為單位報銷入賬歸檔的唯一憑證。

有關政策制度

1、《會計檔案管理辦法》(財政部 國家檔案局第79號令) 關於會計檔案可僅以電子形式保存的要求。
2、《財政部 國家檔案局關於規範電子會計憑證報銷入賬歸檔的通知》(財會〔2020〕6號) 關於電子會計憑證報銷入賬歸檔的要求。
3、《DA/T 94—2022 電子會計檔案管理規範》 和《DA/T 95—2022 行政事業單位一般公共預算支出財務報銷電子會計憑證檔案管理技術規範》 關於電子會計憑證和電子會計檔案管理的要求。
電子會計憑證
《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行業標準》
電子會計憑證
《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行業標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