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分掃描是一種彩色圖像複製設備,出現於1937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電分掃描
- 提出:Alexander Murray
- 時間: 1937年
- 性質:彩色圖像複製設備
基本介紹,發展歷史,優勢特點,主要區別,
基本介紹
20世紀30年代,人類創立了色度學體系,印刷圖像色彩複製理論隨之建立並取得突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科學家哈狄博士構想出根據三原色複製理論製作彩色圖像複製設備,它不僅能求解顏色方程,而且能複製出色彩再現正確的三原色分色片,這就是電子分色機的最初構想。
發展歷史
第一個分色掃描裝置的專利是1937年由取得的。1951年,由柯達(Kodak)和時代(Time)公司合作,製造出世界上第一台電子分色機樣機,並定名為“TIME SCANNER”。此後,美國PDI公司(Printing Development Incorporated)在該樣機的基礎上進行了改進,研製出震驚世界印刷業的第一台PDI電子分色機。
20世紀80年代初,電子分色機在技術上發生了革命性變革,開始採用數字網點發生器的雷射電子加網模式,並實現了多色掃描記錄、磁碟存貯和數位化程式控制,形成了標準化的現代電子分色製版工藝。
1982年後英國克勞斯費爾德公司率先推出了採用數字圖像處理技術的M645 數字式電子分色機,隨之赫爾公司的DC380、CP345、CP345T數字式電子分色機相繼推出,日本網屏公司的SG688型數字式電子分色機以及以色列賽天使(SCITEX)公司的Satlight和Smart數字式電子分色機也相繼問世。數字式電子分色機採用了全新的圖像校正體系,從而使複製圖像的顏色、層次及清晰度各自獨立,突出重點。同時,彩色預打樣系統則使得操作更加簡便,複製質量高且穩定。
優勢特點
印前工藝技術和方法決定印刷產品的檔次,要製作高質量的印刷品,就必需使用先進的印前工藝技術和方法。印前設備的發展是有目共睹的,不斷推出的新設備為製作高質量的印刷品提供了可能。但是,印前原稿質量被忽視,印前原稿質量不高,特別是原稿的清晰度反差、中性灰的還原程度與高質量的印刷品要求差距較大等問題在相當程度上影響了印品的質量。
電子分色技術可以通過分色儀器把顏色分離出來變成單色的灰度色彩,然後使用電子計算機對這些色彩信息進行處理,完成對圖像的彩色校正、層次校正、黑版計算、底色去除和細微層次強調、比例變換主網點計算等的加工,從而得到色彩還原準確,層次豐富,暗調再現好,高調不損失,圖象清晰度高的電子圖象。用經過這些步驟處理後的圖象檔案製版能夠得到高質量的印刷品。
主要區別
電分機與掃瞄器的區別:
掃瞄器:
●采作光電耦合器技術(CCD)完成光電信號的轉換;
●逐行掃描;
● 對圖像暗部細節的回響較差,清晰度差,給人蒙著一層霧的感覺;
●輸出信號為RGB,不能直接用於印刷。
電分機:
●採用光電倍增管技術(PMT)完成光電信號的轉換;
●逐點掃描;
●對圖像無論是高光還是暗調部分細節具有較好的回響,清晰度高;
●輸出信號為CMYK,可直接用於印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