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電力工業從技術上是技術資金密集型,從生產上是發、輸、配、供、用電一體化,從經營上是產、供、銷同時完成,從供求上是供求隨時平衡的連續型流程產業。電能作為電力工業的唯一的無形產品不能儲存,隨用隨發,電力需求價格彈性遠遠小於1,終端用戶需求幾乎無彈性,足以說明電能作為商品是必需品和公共品。電力需求價格彈性小足以說明電力工業是一種具有壟斷性的公共事業性產業。顯然,電力工業改革和電力市場發展既要考慮市場經濟的一般規律,又要考慮電力工業特殊規律。電力市場作為商品市場既有一般商品和共同規律,又有其自身個性和特殊規律。電價作為壟斷性產業的價格,其形成機制思路,既要在網廠分開的基礎上引人競爭,又要重建電價管制機制。這就要制定明確可行的電價管制原則、規範的定價方法、職能完備的管制機構和有力高效的社會監督體系,使電價形成機制既遵循市場經濟的供求與電價間的互動規律,又要服從電力市場的競爭與管制間的互補機制,還要滿足電價鏈各環節電價間的互在線上理。
互動規律
電價形成機制改革的前提是對電力資產重組和企業再造,其核心是發、輸配、供分開,從而形成發電側、供電側多家競爭,輸配電網區域性壟斷經營的所謂“兩側競爭、中間壟斷”的格局。電價形成機制要引人競爭,並遵循電力供求與電價間的互動規律,電力供求變化
會影響電價升降;反之,電價變動也會影響電力供求突化。電力供給大於電力需求,電力供給者(發電商)競爭,使電價下降;電力供給小於電力需求,電力需求者(消費者)競爭,使電價上升;電力供給等於電力需求,電力供求達到平衡。電價上升,電力供給增加,電力需求減小;電價下降,電力供給減小,電力需求增加。顯然,電力供求與電價也遵循市場經濟的一般規律那樣呈現雙向互動規律。英國電力市場由全部電量現貨交易改為期貨交易與現貨交易相結合的經驗;美國加州壓低定死終端用戶電價,從而引發電力緊張甚至停電的教訓,究其原因都是違背電力供求與電價互動規律所致。
互補機制
自然壟斷的技術經濟特徵是成本劣加性,即針對一定規模的市場需求,由一個大型企業生產比幾個小型企業生產能夠以更低的成本供應市場。自然壟斷起因於規模經濟、範圍經濟與關聯經濟。自然壟斷一般出現在公共事業性產業,如電力、電信、天燃氣、自來水、交通運輸等。自然壟斷的上述技術經濟特徵,實際也表現為遞增的規模技術報酬性。對此,即可引人可競爭市場理論,又可由政府對價格、服務質量及市場進入進行管制,並使兩者巧妙配合、相互補充、相得益彰。在電力工業發、輸配、供分離,發電側、供電側競爭、輸配電網壟斷的格局中,以可競爭市場理論為指導,發電商競價上網,供電商競價售電;在管制理論指導下,輸配電價由政府或管制機構制定定價原理及方法。引人競爭將會增加管制信息量,減小利益平衡的難度,因而使管制條件得到改善;制定管制規則和組建管制機構則可為企業公平竟爭創造環境條件。在管制理論方法指導下,發電市場、供電市場的競爭和輸配電網的壟斷經營互補匹配,兩者不能偏廢,不可或缺。
互在線上理
電力市場組成與運營是一個發、輸配、供、用電環節組成的工商大系統。根據價值鏈理論,其各環節的電價構成一個電價鏈。從電力供給角度看,電價鏈是以電力供給者為發端的上游向下游供給的供應鏈;從電力需求角度看,電價鏈是以用戶為核心的下游向上游需求的需求鏈。無論從哪個角度出發,電價鏈中的各環節電價必形成互在線上制,即前一環節電價變動必影晌後一環節電價變動,後一環節電價變動也必影響前一環節電價變動。
電力供求與電價間的互動規律、電力競爭與管制間的互補機制和電價鏈互在線上理三者有機結合、互補配合,前後關聯便成為電力系統的電價形成機制。它既遵循市場經濟的一般規律,又符合電力工業的特殊規律;既要發揮競爭與壟斷各自的作用,又要利用市場與管制的互補作用。該電價形成機制即是電價結構確定的基礎框架,又是電價水平計算的理論基礎。
上網電價
上網電價形成機制總體上講是引人競爭,市場定價。上網電價由容量電價和電量電價組成。容量電價反映發電的容量成本,與機會成本有關。容量電價保證投資本金按期回收,從而保護投資者投資電力的積極性,有利於電源建設和電網統一調度。發電廠的容量電價應以網內平均單位容量造價為基礎,老機組應按重置成本進行資產評估,新機組的容量電價可以長期邊際成本為基礎。發電側不具有壟斷性,因此上網電價的改革方向是通過建立電力市場,有限競爭,從政府定價過渡到市場定價。由於各地經濟發展水平、電力供求狀況不同,因此上網電價的確定必須按照既定的目標,循序漸進,分步實施。第一步是廠網分開,有限競爭,部分上網電量實現競價,對未實行競價上網電廠的上網電價進行規範,並按電廠脫硫情況確定不同的上網電價。這一階段的主要任務:一要加快推進電力市場建設,培育和規範發電市場主體,制定電力市場運營規則,發電市場實行有限競爭,競價的方式可根據各地情況分別採取“部分電量”競價模式、“差價契約”競價模式或“兩部制電價”競價模式。二要對實行政府定價(未實行競價上網)的上網電價進行規範,落實國務院批准的還本付息電價政策。由“一廠一價、一機一價”的個別成本定價方法改為按社會平均成本確定上網電價。三要制定輔助服務收費辦法。第二步是由有限競爭階段向全面競爭階段過渡。隨著電力市場的逐步成熟和完善,加大發電市場的競爭份額,由有限競爭階段向充分竟爭階段過渡。在“部分電量競價”模式和“差價契約”模式下,競價電量比重逐步加大,完善輔助服務收費方法。第三步是全面競爭階段。上網電價完全由市場競爭形成。建立完整的上網電量期貨市場和現貨市場,上網電價通過中長期雙邊契約及現貨市場競爭,全部由市場競爭形成,建立競爭性輔助服務市場,輔助服務價格由市場競爭確定。
輸配電價
輸配電價確定計算思路是由政府監管,獨立定價。輸配電網經營具有自然壟斷特性,因此需由政府監管,獨立定價。輸配電價確定的原則是:合理補償成本,合理確定收益,堅持公平負擔,促進效率提高。輸配電價形成機制的主要內容包括監管方式和不同電網結構輸配電價的確定等。
輸配電價改革應根據電網發展情況及電力體制改革進程分階段進行。國外輸配電價確定方法通常有基於會計學原理的綜合成本法和基於經濟學原理的邊際成本法。依電網發展的不同階段,具體確定方法有成本加成法和價格上限法或收入上限法。在電網發展階段,為適應電網快速發展的需要,吸引投資,建議採用基於成本的成本加成法對輸配電價進行監管。電網成本分不同電壓等級按標準成本計算,以電力監管部門制定的輸配電成本規則為依據,電網的利潤率以有效資產為基礎,按加權平均資金成本確定。在電網成熟階段,為提高電網效率,降低成本,發揮價格機制的激勵作用,建議採用基於業績的價格上限法或收人上限法對輸配電價進行監管。政府不再核定成本和利潤,在上年價格基礎上,確定一個上浮或下浮的限度。上、下浮動的幅度大小一般根據預期通貨膨脹率與電力監管部門規定的企業績效提高率確定。
另外,輸配電價的確定還因不同電網結構而採用不同的定價方法。目前我國電網基本形成了獨立省網、大區電網和跨區電網三種主要電網結構,因此輸配電價的制定也可分為共種情況。輸配電價定價方法的選擇主要取決於網路結構和負荷密度的分布。對於負荷密度差異較小的省級電網,輸配電價一般採用郵票法;而對於負荷密度差別較大的省級電網和大區電網,則應採用區域法或節點法。輸配電價還要考慮電壓等級。大區電網直供大用戶,輸電價格應根據電廠與大用戶受電電壓特級之間的關係,確定該用戶承擔的輸電價格水平。跨區聯網工程電價的確定按服務功能分為點對點服務和網路服務兩類。聯網工程投資和運行費用
的回收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按獨立的環節考慮,設計獨立的輸電電價;二不設計獨立的輸電電價,將聯網工程按效益比例在聯網各方之間分攤費用,與省級電網一起制定輸配電價。
銷售電價
銷售電價處於電價鏈的終端〔用戶端),其定價顯然要在上網電價、輸配電價的基礎上,再考慮供電損失及供電管理費用而形成。
我國銷售電價形成機制是在政府監管下逐步轉向市場定價。
銷售電價形成確定的方向是在給予用戶充分選擇權的基礎上由市場決定電價。
銷售電價確定的原則是堅持公平負擔,有效調節需求,兼顧公共政策目標,反映發電側供求變化,建立與上網電價與輸配電價的聯動機制,簡單明確,易於操作
具體實行按以下步驟進行:
第一步是最佳化現有電價結構,改變當前各類用戶電價與供電成本相背離現象,使用戶電價基本反映供電成本,建立與上網電價和輸配電價的聯動機制;
第二步是劃分用戶類別,制定科學合理的電價制度。以用戶用電負荷特性為主劃分用戶類別,每類用戶再按電壓等級和用電負荷特性確定不同價格;將用)”劃分為競爭性用戶和專營用戶,並允許競爭性用戶直接向發電廠購電;
第三步是推進售電市場全面開放,銷售電價在政府監管下由市場機制形成。全面開放電網,制定零售商設立條件,建立零售商準人制度,允許更多的競爭性選擇供電方;對競爭性和專營用戶實行不同的電價形成機制;進一步完善電價分類和電價制度,採取先進可行電力技術,制定科學合理用電政策,全面實施。
影響因素
電價形成需要兼顧場經濟的一般規律和電力工業的特殊性。它的產生受到發、輸、配、售各個環節的成本,市場結構,市場供需情況,交易模式,政府管制等眾多因素的影響。因此,要掌握電價的波動規律,就需要對這些影響因素進行研究。
(1)電力市場過渡時期的電價影響因素
①政府政策。在電力市場過渡時期,電價由政府制定,政策條例對電價起到非常大的作用。由於電價制定的合理與否將會影響整個社會經濟,電價制定過高,可能導致用戶負擔太重,導致其成本過高,從而缺乏國際競爭力;若電價制定過低,則不能滿足電力企業獲得足夠收益,維持簡單生產和擴大再生產的資金需求。因此,政府會通過立法、補貼、稅收、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等直接或間接地影響電價的形成,,如對上網電價採用最高限價,對輸配電價採用政府定價等。例如,浙江根據《國家發改委關於降低燃煤發電上網電價和一般工商業用電價格的通知》(發改價格〔2015]3105號文),降低火電企業上網電價,其中省統調燃煤電廠上網電價每千瓦時平均降低3分,降低一般工商業及其他用電價格,每千瓦時降低4。 47分,並提高再生能源電價附加標準,向除居民生活和農業生產以外的其他用電徵收的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標準由每千瓦時1。 5分提高至1。 9分,對居民生活用電的附加標準仍為每千瓦時0。 1分。
②燃料價格。成本是電價制定的基礎,燃料價格高低將會影響電價的波動。我國火電裝機容量約占總裝機容量的80%左右,而火電發電成本中燃料費用站到70%左右,因此燃料價格的高低對發電成本的影響非常大。
由於我國大部分電量由火電供應,煤炭價格對電價的影響較大,因此,我約低,平均分攤的固定成本也就越高,形成的電價也就越高。可見,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電價水平與系統負荷率呈反方向變動。
⑤稅收。發電上網電價、供電銷售電價都具有稅收問題。根據目前的稅收政策,發電廠發電上網需要徵收增值稅;電力銷售環節也要徵收增值稅和其他稅種。電力企業將這些稅收轉嫁到電價中,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稅收越高,電力企業的稅後利潤就會越少,為了確保電力企業的合理利潤,提高電力生產的積極性,必須提高電價;相反,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稅收越低,電力企業的稅後利潤就會越高,為了減少電力企業的超額利潤率,必須降低電價。因此,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電價與稅收水平的變化是同方向的。
(2)電力市場環境下影響電價的因素
①供求關係。電力供給是指在特定時間內,電力企業想要並且能夠提供電力的容量,它是由電力系統的發電能力和供電能力決定的;電力需求是指在特定時間內,在不同的電價水平下,用戶想要並能夠獲得的電力。
在市場經濟環境下,上網電價由市場競爭決定,供求關係將影響電價的高低。在發電市場中,當發電負荷小於需求負荷時,上網電價將提高,傳遞到售電側的電價也提高。然而,電價抬升後,用戶選擇減少用電量,發電商就可相應的減少電能生產,從而達到供需趨近平衡。相反,當發電量大於需求量時,上網電價被壓制,傳遞到售電側的電價也降低;電價維持在低水平的時候,會出現能源的替換作用,用戶對電力的需求量擴大,甚至代替其他能源的使用,此時發電側接受到電力需求緊張的信號,擴張生產,以趨近並逐漸滿足終端符合需求,電能的供需也由此達到平衡。以上一直是個動態平衡的過程。
②電價聯動機制。在整個電價價格鏈條中,前端發電側實行競價上網,中間輸配環節實行政府管制,而後端售電側又實行競價購電,從而形成發電上網電價、輸配電價和銷售電價的電價鏈,其中各環節是否實行聯動將影響到電價水平的高低。
從生產的角度來看,上網電價的高低可通過價格聯動傳遞給銷售側的用戶。而用戶通過增加或減少用電量,影響價格上升或下降。可以說,價格鏈上任何一個環節的價格波動都會傳遞到對其他各個環節,繼而對其他各個環節的價格產生聯動影響。
③電力交易成本。雖然
電力市場通過引入競爭機制,降低了各環節的成本,但同時也增加了交易成本。電力交易成本包括發電側和售電側在交易中心的交易成本}。此外,電力的交易成本還涵蓋了部分發電企業與大用戶以及其他交易主體圍繞交易契約生的談判費用、信息收集費用、維護費用以及競價過程中發生的管理費用。交易成本的出現會增加發電側的成本,這些都會轉嫁到上網電價水平的上升。
在售電側放開的情況下,將會出現中間購電商或電力經紀人等,用戶將會委託他們進行購電,從而產生中介費用等,這些交易費用將會導致售電電價水平的升高。
④科技發展水平。由於發電側和售電側都進行競價,發電商和供電商可根據本身的發電成本、供電成本和一些市場信息進行報價,成本是報價的主要依據。成本的高低與科技發展的技術水平有關,如發電技術水平提高,將會降低煤耗率、廠用電率和線損率等,從而降低電價。因此,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科技發展水平與電價水平是負相關的。
制定一般原則
目前,世界各國制定電價的一般原則有成本補償原則、合理盈利原則和公平負擔原則。
(1)成本補償原則。成本補償原則要求電價能夠補償電力產品生產全過程發生的成本支出,也就是從發電到售電各環節發生的物質、人力等耗費。與普通商品的定價一樣,電價的制定也應以正常條件下社會平均勞動成本為依據。電力產品的生產成本以電費的形式最終從用戶收回,不同用電種類的電價要與其用電的成本相匹配。因此,有些國家制定了電力產品最低限價,從而保障力生產者的利益。
我國主要通過煤電聯動的政策確保電力生產者的成本得到合理補償。如,2011年,我國煤炭價格持續偏快上漲。反映市場煤價走勢的環渤海動力煤價格11月23日達到850元/噸,比年初每噸上漲74元,漲幅為9。 5。這直接導致以燃煤發電為主的火電企業成本快速攀升,出現巨額虧損,不太願意購煤發電,從而造成中國東中部和南部地區電力供應緊張。為了緩解電廠的成本上升壓力,保障電力產品的正常供應,我國在2011年兩度調整上網電價:第一次為自2011年4月10日起,上調部分虧損嚴重火電企業上網電價,調價幅度視虧
損程度而定,全國有11個省份的上網電價上調在0。 O 1元/千瓦時,其中煤電價格嚴重倒掛的山西上調上網電價0。 026元/千瓦時,河南上調上網電價0。 015元/千瓦時。第二次為自2011年12月1日起,將全國燃煤電廠上網電價平均提高約2。 6分/千瓦時,將隨銷售電價徵收的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標準由現行0。 4分/每千瓦時提高至0。 8分/每千瓦時;對安裝並正常運行脫硝裝置的燃煤電廠實行脫硝電價政策,加價0。 8分/千瓦時,以彌補脫硝成本的增加。
(2)合理盈利原則。合理盈利原則要求制定的電價能夠使電力企業獲得合理的盈利水平。電力是公用事業,是國計民生的必需品。一方面,政府不允許電力企業獲取超額利潤,因為在一定時間內、一定條件下,社會總盈利水平是一定的,一些部門的高盈利水平會擠占其他部門的盈利,甚至會造成其他部門的虧損。因此,不少國家對電力產品制定了最高限價,用以保護電力消費者的利益。另一方面,為了滿足日益增長的電力需求,屬於資本密集型產業的電力行業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而建設資金則主要通過電費收入,輔以吸收社會資本來籌集,因此,電價應當能夠保證電力企業及其投資者的收益達到一定的合理水平。
(3)公平負擔原則。公平負擔原則要求電價必須是公平的,應當視用戶不同的用電時間、用電地點、用電條件,制定不同的用電價格。
我國在電網銷售電價制定過程中也考慮了上述一些因素,以我國東部某省為例,除了以上談及的分時電價外,還根據電壓等級的高低執行不同的電價,電壓等級越低,電價越高,以大工業用電為例,1-10千伏電力等級電度電價為0。 705元/千萬時,20千伏電壓等級電度電價為0。 685元/千瓦時,35千伏電壓等級電度電價為0。 675元/千瓦時,i10千伏電壓等級電度電價為0。 653元/千瓦時,220千伏及以上電壓等級電度電價為 0。 648元/千瓦時。另外,還對大工業用戶徵收容量電價。
種類
目前的電價形成機制主要包括三大類,即計畫電價形成機制、市場電價形成機制以及雙軌制電價形成機制。
計畫電價形成機制是指在單一計畫經濟體制下,國家按照國民經濟總體發展標,根據相關產業政策制定電價,其中構成電價的主要成本費用項目也基本按照國家規定的價格計算,從而形成了法定的、由政府統一控制的電價管理體制。在特定的經濟時期,計畫電價形成機制能夠保證全社會基礎價格的平穩運行。
市場電價形成機制是指通過市場競爭來形成電能商品的價格的機制。市場電價形成機制的主要特徵表現為以下三個方面:(1)企業是決定電價的主體,行政不加干預;(2)市場供求關係是影響電價水平的直接因素;(3)競爭是電價形成的外在強制力量。具體到發電企業上網電價,由市場決定上網電價水平,電能商品供大於求時,通過發電企業通過競價方式競爭上網,由用電平衡點最末一個機組的競價報價,確定電網購電量後確定上網電價。
雙軌制電價形成機制就是計畫軌和市場軌並存的電價形成機制。針對電價鏈各個環節的特殊性,電價形成機制改革必須採取不同的方式,做到循序漸進,分階段實施,因此,雙軌制電價形成機制將長期存在。
改革的思路
1提高電價價位
結合上文分析,提高現行電價水平非常必要,理由如下:
(1)合理的電價總水平關係到電力企業的生存與發展。
電力作為重要的二次能源,煤炭是其主要原料。當前,在我國的電價構成中,燃料成本所占比重遠遠高過西方國家。這意味著我國電力企業的自我生存和發展空間非常狹小,電價價位的合理提高將緩解這種困境。
(2)提高總體電價水平對於保護我國資源環境至關重要。
低電價放大了社會對資源的需求。要實現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我們就必須使能源價格能夠綜合反映資源的稀缺性、供求關係和環境成本。
確定電價總水平應考慮多方面因素,但是對電力行業快速健康發展起最直接、最關鍵影響的是以下兩個方面:
(1)保證電力企業能夠收回成本並獲得合理的利潤。
只有保證一定的盈利空間,電力企業才能夠正常經營,從而電力供應才能夠正常化。在此,確定合理利潤的標準和計算方法是關鍵的步驟,利潤計算一般有成本利潤率、工資利潤率和資金利潤率等幾種主要的計算方法。
(2)計及電力消耗的負外部性。
這是對電力消費更深層次的認識。目前我國電價中未考慮資源破壞、環境治理的成本,與其他替代能源價格相比,電力價格明顯偏低。電力雖然是清潔的二次能源,但是在其發、輸、配、售各個環節,都會對環境帶來不同程度的負面影響。特別是發電環節,由於我國火力發電中主要以煤作為原料,而煤炭的燃燒污染很大,所以環境污染方面的社會成本必須要計入銷售電價中,才能真實反映該產業的經營成本。
2解決交叉補貼問題
交叉補貼問題之所以要解決,主要基於兩方面的考慮:
(1)公平因素。
不同用戶群組之間交叉補貼不符合成本法價格規制的基本要求,它造成的消費者福利損益純粹一種人為安排的產物。相對而言,高壓用戶和負荷率較低的用戶在電力消費中占用了相對較小的平均成本卻支付了相對高的多的價格;低壓用戶和負荷率較大的用戶在電力消費中占用了相對較大的平均成本卻受益於政策優惠而享受較低的價格。
(2)效率因素。
如果說鑒於對民生因素的考慮,不公平因素有其存在的合理性的話,則效率因素將不允許它的存在。從效率的角度講,人為壓低價格勢必造成低電價用戶對電力的過度消耗,這對於我國當前緊張的電力供應形勢來說無疑雪上加霜。
對應於上述因素,在制定改革措施時,應當注意:一是在電價中真實體現各類用戶的供電成本差異;二是考慮到民生因素,改革的步子不宜過快,並配合對居民用戶進行適當的補貼。
改革的方向
激活電力企業在電價形成中的作用
(1)以電力企業改制推動輸配電價格獨立
由於電網經營具有自然壟斷性,輸配電價不宜進行市場競爭,政府應對輸配電價進行合理規制,實行政府指導定價。我國輸配電價的管制問題遲遲未能解決,省級電力公司(電力局)向高壓用戶以及直屬和非直屬配電公司(電力局、電業局、供電局、供電公司)售電時,普遍沒有包括輸配電成本。
一般來說,制定輸電定價需要考慮到合理補償成本、合理盈利、公平負擔等因素。輸配電成本的體現勢必要求賦予電力企業一定程度上的價格制定權。電力建設企業從電網公司分離出來,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組建獨立的企業法人,是形成獨立輸配電價格的決定性條件之一。建立產權明晰的現代電力建設企業,電力設備建設成本的歸屬問題得到徹底解決,其回收問題成為電力建設企業與電網公司兩個市場獨立主體之間的市場交易問題,這無疑將對獨立輸配電價格的形成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輸配電成本的成功回收意味著電價總體水平將相應得到糾正。
這裡需要說明的是,電建企業從電網公司(電力局、供電局)的分離其實是“主輔分離”(電網公司與其附屬企業的分離)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電力主輔分離改革目前已成為國家電力體制改革與整個國有資產管理改革的重要環節之一主輔分離的目的雖然不是本文所述的電價改革,但是卻也會對電價改革的重要參與者一一電力企業的發展前途產生非常大的影響。目前,附屬於電網公司的輔助企業不止電建企業一種,還包括電力設計院、電力設備製造企業、房地產業及一些服務業一一電力工程、電力設計、電力物資、電力設備製造、電力主業的物業服務等。目前,眾所周知,電力輔助企業的經營體制非常落後,因此,純粹從企業生存和發展的角度講,也需要進行上述的改革。
當然,輸配電成本的體現並不能完全通過企業改制實現,由於電力系統運營(如調峰)也對輸配電成本有很大影響,這方面成本計入電價也很關鍵,所以輸配電成本的回收還需要有電網公司方面改革的配合;就目前來看,我國還尚未啟動這方面的措施,更無需談在負荷係數等方面的處理經驗,因此這方面的改革勢必經歷長期的摸索過程。
(2)適當擴大電力企業定價權,健全煤電價格聯動機制。
這其實是在動態上保證電力企業一定的盈利空間。在我國,煤電占據了電力生產的主體。作為煤電生產的主要燃料,電煤價格的變動應當迅速的反映到發電企業的上網電價和用戶終端的銷售電價上面,以免在電煤價格劇烈上漲的時候,電力企業出現動態資金鍊斷裂、經營困難的境地。具體的:在發生煤炭價格劇烈波動時,應當允許發電企業擁有合理範圍內的上網電價調整要求權,而下游電網公司(電力局)也應擁有根據購電價格的變動調整自身銷售電價的權力;當然,政府可以規制企業調價的幅度,採用嚴格的上報審批機制。
在電價中體現供電成本差異
(1)繼續完善分時電價制度
峰谷分時定價是現在已得到較多套用的一種電價制度,其實質是時間價格歧視。此種電價制度主要對電能使用(一般是指一天當中)的時段進行劃分處理。電力負荷處於峰段時,發電機組需要進行調峰處理,調峰成本遠高於平常時段的運行成本,因此增收調峰費用(體現在電價中)對用戶而言是理所當然的。並且,峰谷分時電價可以有效遏制峰值時段的負荷劇烈增加,對“削峰填谷”有一定作用,有利於提高供電質量,保證系統安全,降低電力資源消耗。此種定價方法最值得一提的特點是:居民用戶作為峰段的主要用戶,將承擔峰段的高價格,這正符合我們當前電價改革的方向。(2)電價中體現出不同用戶輸配電成本的差異。
在輸配電價格形成機制比較健全的情況下,輸配電成本的計及將會把低壓變壓器和低壓輸電線路的架設與運行成本計算到終端銷售電價,從而把低壓用戶和高壓用戶的價格差合理的區分出來。一般說來,居民用戶將承擔比工業用戶更高的輸配電價格。結合上文的討論我們不難發現,合理的輸變電價格不僅有助於我國總體電價回歸到合理的水平,而且不同用戶群組之間的交叉補貼問題也可以大為緩解。
鑒於合理價格對於經濟效率的重要意義,政府不應以價格失真為代價換取社會效益。在此重提直接補貼和價格管制的區別很有必要,即國家如果顧及居民的生活水平和農業生產基礎地位需要進行政策補貼的話,與其進行價格管制,不如直接對居民用電實行現金補貼;因為現行的價格管制已經造成工業用戶對居民用戶嚴重的交叉補貼,這是一種沒有任何經濟依據的補貼,完全是人為的結果,交叉補貼伴隨有受“補貼”用戶(如農業生產用戶和居民)對電力的過度消耗,企業卻因為電力缺乏而陷於經營困境,這顯然不符合經濟效率的要求。
在電價中體現環境成本
其實不止是電力供應中的環境成本,產品生產中的整體性資源環境成本問題目前已經為不少專家學者所重視,基本的看法是低能源價格政策導致能源無效或低效使用。能源價格被強行壓制,以後只會漲得更多;目前的大量消耗意味著未來資源的更稀缺,進而導致更高的能源價格和更大的環境成本’”。
由於我國能源價格的改革進度比較慢,目前還僅僅出於初期階段,所以借鑑國際上處理能源價格問題的先進經驗對我國電價問題改革中環境成本的計入是至為關鍵的。西方國家將環境成本計入電力生產的方法大致有兩種:一種是把環境成本計入價格之中,這可直接刺激和督促企業和公眾減少對電力浪費,但操作起來比較困難;另一種方法是徵稅,可供借鑑的是“燃油稅”。在美國,燃油稅包含兩大部分:一個是環境成本一一包括環境治理成本和資源枯竭後的退出成本;二是對資源占有行為的一種表征一一對資源占有權利實施收費。我國目前也已經徵收燃油稅,電力行業可以借鑑其中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