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茶館》是“新課標必讀彩繪系列叢書”之一,由曹禺、老舍編著。 《雷雨·茶館》簡介: 《雷雨》創作於1933年,是中國現代劇作家曹禺的第一部戲劇作品,也是中國現代話劇成熟的標誌。該劇完全運用了三一律的戲劇結構,描寫了兩個家庭中的八個人物在短短一天之內發生的故事,卻牽扯了周、魯兩家幾十年的恩恩怨怨。 《茶館》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劇中故事全部發生在北京城一個茶館裡,茶館裡人來人往,會聚了各色人物、三教九流,一個大茶館就是一個小社會。老舍先生抓住了這個場景的特點,將半個世紀的時間跨度,六七十個主、次人物形象高度濃縮在茶館之中,展現了清末戊成變法失敗後、民國初年北洋軍閥割據時期、國民黨政權覆滅前夕三個時代的生活場景,概括了中國社會各階層、數個勢力的尖銳對立和衝突,揭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國的歷史命運。
基本介紹
- 書名:雷雨·茶館/新課標必讀彩繪系列叢書
- 類型:文學
- 出版日期:2013年10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211068140
- 作者:曹禺 老舍
- 出版社:福建人民出版社
- 頁數:200頁
- 開本:16
- 品牌:福建人民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內容簡介
中國話劇是在20世紀30年代走向成熟的。從30年代開始,越來越多的人已經不僅僅把現實主義當作一種一般意義上的文學原則,而且還將其與一系列的實際創作問題聯繫在一起。這就促進了現實主義在30年代話劇中的長足發展。《雷雨·茶館》包含了《雷雨》和《茶館》兩個故事。《雷雨》描寫了兩個家庭中的八個人物在短短一天之內發生的故事,卻牽扯了周、魯兩家幾十年的恩恩怨怨。《茶館》以北京裕泰茶館為典型環境,通過茶館的變遷和一些小人物悲劇命運來表現時代主題。本書由曹禺、老舍編著。
圖書目錄
茶館
第一幕
第二幕
第三幕
雷雨
第一、二幕
第三幕
第四幕
第一幕
第二幕
第三幕
雷雨
第一、二幕
第三幕
第四幕
文摘
[幕啟:這種大茶館現在已經不見了。在幾十年前,每城都起碼有一處。這裡賣茶,也賣簡單的點心與菜飯。玩鳥的人們,每天在蹓夠了畫眉、黃鳥等之後,要到這裡歇歇腿,喝喝茶,並使鳥兒表演歌唱。商議事情的,說媒拉縴的,也到這裡來。那年月,時常有打群架的,但是總會有朋友出頭給雙方調解;三五十口子打手,經調人東說西說,便都喝碗茶,吃碗爛肉麵(大茶館特殊的食品,價錢便宜,作起來快當),就可以化干戈為玉帛了。總之,這是當日非常重要的地方,有事無事都可以來坐半天。
[在這裡,可以聽到最荒唐的新聞,如某處的大蜘蛛怎么成了精,受到雷擊。奇怪的意見也在這裡可以聽到,像把海邊上都修上大牆,就足以擋住洋兵上岸。這裡還可以聽到某京戲演員新近創造了什麼腔兒,和煎熬鴉片煙的最好的方法。這裡也可以看到某人新得到的奇珍——一個出土的玉扇墜兒,或三彩的鼻煙壺。這真是個重要的地方,簡直可以算作文化交流的所在。
[我們現在就要看見這樣的一座茶館。
[一進門是櫃檯與爐灶——為省點事,我們的舞台上可以不要爐灶;後面有些鍋勺的響聲也就夠了。屋子非常高大,擺著長桌與方桌,長凳與小凳,都是茶座兒。隔窗可見後院,高搭著涼棚,棚下也有茶座兒。屋裡和涼棚下都有掛鳥籠的地方。各處都貼著“莫談國事”的紙條。
[有兩位茶客,不知姓名,正眯著眼,搖著頭,拍板低唱。有兩三位茶客,也不知姓名,正入神地欣賞瓦罐里的蟋蟀。兩位穿灰色大衫的——宋恩子與吳祥子,正低聲地談話,看樣子他們是北衙門的辦案的(偵緝)。
[今天又有一起打群架的,據說是為了爭一隻家鴿,惹起非用武力解決不可的糾紛。假若真打起來,非出人命不可,因為被約的打手中包括著善撲營的哥兒們和庫兵,身手都十分厲害。好在,不能真打起來,因為在雙方還沒把打手約齊,已有人出面調停了——現在雙方在這裡會面。三三兩兩的打手,都橫眉立目,短打扮,隨時進來,往後院去。
[馬五爺在不惹人注意的角落,獨自坐著喝茶。
[王利發高高地坐在櫃檯里。
[唐鐵嘴踏拉著鞋,身穿一件極長極髒的大布衫,耳上夾著幾張小紙片,進來。
王利發唐先生,你外邊蹓躂吧!
唐鐵嘴(慘笑)王掌柜,捧捧唐鐵嘴吧!送給我碗茶喝,我就先給您相相面吧!手相奉送,不取分文!(不容分說,拉過王利發的手來)今年是光緒二十四年,戊戌。您貴庚是……
王利發(奪回手去)算了吧,我送給你一碗茶喝,你就甭賣那套生意口啦!用不著相面,咱們既在江湖內,都是苦命人!(由櫃檯內走出,讓唐鐵嘴坐下)坐下!我告訴你,你要是不戒了大煙,就永遠交不了好運!這是我的相法,比你的更靈驗。
[松二爺和常四爺都提著鳥籠進來,王利發向他們打招呼。他們先把鳥籠子掛好,找地方坐下。松二爺文謅謅的,提著小黃鳥籠;常四爺雄赳赳的,提著大而高的畫眉籠。茶房李三趕緊過來,沏上蓋碗茶。他們自帶茶葉。茶沏好,松二爺、常四爺向鄰近的茶座讓了讓。
松二爺蓁您喝這個!(然後,往後院看了看)
松二爺好像又有事兒?
常四爺反正打不起來!要真打的話,早到城外頭去啦;到茶館來幹嗎?
[二德子,一位打手,恰好進來,聽見了常四爺的話。
二德子(湊過去)你這是對誰甩閒話呢?
常四爺(不肯示弱)你問我哪?花錢喝茶,難道還教誰管著嗎?
松二爺(打量了二德子一番)我說這位爺,您是營里當差的吧?來,坐下喝一碗,我們也都是外場人。
二德子你管我當差不當差呢!
常四爺要抖威風,跟洋人乾去,洋人厲害!英法聯軍燒了圓明園,尊家吃著官餉,可沒見您去衝鋒打仗!
二德子甭說打洋人不打,我先管教管教你!(要動手) [別的茶客依舊進行他們自己的事。王利發急忙跑過來。P5-7
[在這裡,可以聽到最荒唐的新聞,如某處的大蜘蛛怎么成了精,受到雷擊。奇怪的意見也在這裡可以聽到,像把海邊上都修上大牆,就足以擋住洋兵上岸。這裡還可以聽到某京戲演員新近創造了什麼腔兒,和煎熬鴉片煙的最好的方法。這裡也可以看到某人新得到的奇珍——一個出土的玉扇墜兒,或三彩的鼻煙壺。這真是個重要的地方,簡直可以算作文化交流的所在。
[我們現在就要看見這樣的一座茶館。
[一進門是櫃檯與爐灶——為省點事,我們的舞台上可以不要爐灶;後面有些鍋勺的響聲也就夠了。屋子非常高大,擺著長桌與方桌,長凳與小凳,都是茶座兒。隔窗可見後院,高搭著涼棚,棚下也有茶座兒。屋裡和涼棚下都有掛鳥籠的地方。各處都貼著“莫談國事”的紙條。
[有兩位茶客,不知姓名,正眯著眼,搖著頭,拍板低唱。有兩三位茶客,也不知姓名,正入神地欣賞瓦罐里的蟋蟀。兩位穿灰色大衫的——宋恩子與吳祥子,正低聲地談話,看樣子他們是北衙門的辦案的(偵緝)。
[今天又有一起打群架的,據說是為了爭一隻家鴿,惹起非用武力解決不可的糾紛。假若真打起來,非出人命不可,因為被約的打手中包括著善撲營的哥兒們和庫兵,身手都十分厲害。好在,不能真打起來,因為在雙方還沒把打手約齊,已有人出面調停了——現在雙方在這裡會面。三三兩兩的打手,都橫眉立目,短打扮,隨時進來,往後院去。
[馬五爺在不惹人注意的角落,獨自坐著喝茶。
[王利發高高地坐在櫃檯里。
[唐鐵嘴踏拉著鞋,身穿一件極長極髒的大布衫,耳上夾著幾張小紙片,進來。
王利發唐先生,你外邊蹓躂吧!
唐鐵嘴(慘笑)王掌柜,捧捧唐鐵嘴吧!送給我碗茶喝,我就先給您相相面吧!手相奉送,不取分文!(不容分說,拉過王利發的手來)今年是光緒二十四年,戊戌。您貴庚是……
王利發(奪回手去)算了吧,我送給你一碗茶喝,你就甭賣那套生意口啦!用不著相面,咱們既在江湖內,都是苦命人!(由櫃檯內走出,讓唐鐵嘴坐下)坐下!我告訴你,你要是不戒了大煙,就永遠交不了好運!這是我的相法,比你的更靈驗。
[松二爺和常四爺都提著鳥籠進來,王利發向他們打招呼。他們先把鳥籠子掛好,找地方坐下。松二爺文謅謅的,提著小黃鳥籠;常四爺雄赳赳的,提著大而高的畫眉籠。茶房李三趕緊過來,沏上蓋碗茶。他們自帶茶葉。茶沏好,松二爺、常四爺向鄰近的茶座讓了讓。
松二爺蓁您喝這個!(然後,往後院看了看)
松二爺好像又有事兒?
常四爺反正打不起來!要真打的話,早到城外頭去啦;到茶館來幹嗎?
[二德子,一位打手,恰好進來,聽見了常四爺的話。
二德子(湊過去)你這是對誰甩閒話呢?
常四爺(不肯示弱)你問我哪?花錢喝茶,難道還教誰管著嗎?
松二爺(打量了二德子一番)我說這位爺,您是營里當差的吧?來,坐下喝一碗,我們也都是外場人。
二德子你管我當差不當差呢!
常四爺要抖威風,跟洋人乾去,洋人厲害!英法聯軍燒了圓明園,尊家吃著官餉,可沒見您去衝鋒打仗!
二德子甭說打洋人不打,我先管教管教你!(要動手) [別的茶客依舊進行他們自己的事。王利發急忙跑過來。P5-7
序言
中國話劇是在20世紀30年代走向成熟的。從30年代開始,越來越多的人已經不僅僅把現實主義當作一種一般意義上的文學原則,而且還將其與一系列的實際創作問題聯繫在一起。這就促進了現實主義在30年代話劇中的長足發展。曹禺的《雷雨》是這一時期的代表作。
富家少爺周朴園與家中侍女侍萍已經生有二子,為了迎娶名門閨秀蘩漪,他留下長子周萍,將產後3天的侍萍和第二個兒子趕出家門。侍萍投河被救,輾轉流浪,嫁給魯貴為妻,生下女兒四鳳。數年後,侍萍在外地做校工,魯貴在周朴園家做管家,他把四鳳也介紹進周家做了侍女。周朴園成了大礦主。冷漠專橫,她的妻子蘩漪與周萍產生了感情。但是周萍後來愛上了年輕單純的四鳳,兩人決定離家私逃,而蘩漪的兒子周沖也迷戀著四鳳。侍萍來找女兒四鳳,與周朴園不期而遇,她不想自己過去侍候周朴園,自己的女兒再來侍候他的兒子,決定把四鳳帶走,並且要她發誓再也不見周家的人。蘩漪不能容忍自己受兩代人的欺負,她把這個冠冕堂皇的大家庭的醜惡真相揭露了出來,但是她沒有想到,她同時還導致了另一些人更為悲慘的命運。痛不欲生的四鳳觸電身亡,同時連帶了前去救她的周沖;周萍無顏苟活,飲彈身亡。周家的希望在這場雷雨中徹底毀滅了。
《雷雨》從30年前的矛盾著眼,從一天內的衝突落筆,展開了周魯兩家錯綜複雜的矛盾衝突。劇中八個人物都有各自強烈的意向和欲望,各自為自己所追求的目標而行動,並因此產生了激烈的矛盾衝突。作者將劇中人物間的矛盾衝突糾集成一張網,牽一髮而動全身。他們每個人都把自己作為扭結點,與他人構成多層的網狀矛盾關係——階級矛盾、家庭矛盾、愛情矛盾。而且其中任何一組矛盾衝突的出現與展開,都與其他矛盾交織關聯。潛在衝突一步步發展,越來越複雜,越來越緊張,最後在一瞬間爆發。全劇共四幕,每一幕都有一個高潮,像自然界的雷雨,鬱悶、壓抑、電閃、雷鳴,最後是摧毀性的暴風驟雨。
一切源於雷雨,一切結束於雷雨。作者藉助“雷雨”意象,塑造具有“雷雨”性格的人物形象,揭示了人物之間驚天地泣鬼神的“雷雨”式的矛盾衝突,取得了“當年海上驚雷雨”的藝術效果。所以文學史家唐搜說:“真正能夠在現代文學史上開一代風氣,給入耳目一新之感的劇作,恐怕還得從曹禺的《雷雨》算起”。
《雷雨》在藝術上獲得的巨大成功,離不開曹禺對每個人物鮮明個性的刻畫,有研究者指出,在中國現代戲劇史上還沒有哪一個劇本像《雷雨》那樣塑造出那么多飽滿生動的典型形象。曹禺不是思想家,但他是中國二十世紀偉大的作家,是植根於中國文化土壤,沐浴過西方民主自由思想的天才作家。在步入新世紀的今天,再次回味周朴園、繁漪等人物的悲劇命運,我們不禁深感這位天才作家對人性、人生、社會底蘊的把握之深,驚嘆偉大作品啟迪思維的永恆。
老舍的《茶館》寫於1956年,以北京裕泰茶館為典型環境,通過茶館的變遷和一些小人物悲劇命運來表現時代主題,正如作者老舍所說:“茶館是三教九流會面之處,可以容納各色人物,一個大茶館就是一個小社會。”“我只認識一些小人物……把他們集合在一個茶館裡,用他們生活上的變遷反映社會的變遷……”
戲劇《茶館》共三幕,精心選取了三個時期:戊戌政變失敗後清朝風雨飄搖的統治時期、袁世凱死後北洋軍閥長期混戰的割據時期、抗日戰爭結束後國民黨黑暗腐朽的統治時期,時間跨度長達五十年。在這三幕的話劇中,共出現70多個人物,這些人物身份差異巨大,上至國會議員、憲兵處長、清朝遺老,下到惡黑勢力、評書藝人、窮苦農民,形形色色的人物構成了一個完整的“社會”層次。在眾多人物之中,裕泰茶館的掌柜王利發是貫穿全劇的核心人物,當從父親那接手的裕泰茶館在這三段歷史更迭時期經歷了由盛轉衰的命運時,除了感嘆“這是我的茶館,我活在這兒,死在這兒”,王利發的性格也發生了顯著的變化。
第一幕的王利發只有二十多歲,因為父親早逝,他很年輕就接手了父親的茶館,做了裕泰茶館的掌柜。由於年輕缺少經驗,再加上十幾年受到父親的耳濡目染,他練就了獨特的圓滑和精明,見什麼人說什麼話,一副左右逢源、八面玲瓏的姿態。比如見到唐鐵嘴、劉麻子這類既沒勢又“坑蒙拐騙抽”的人,他從心裡鄙視厭惡他們,卻從來不過多的表現出來,最多是幾句話諷刺揶揄他們一下;而對於二德子、吳祥子、宋恩子這類打手和特務,他雖然有點看不慣,卻礙於他們的權勢處處說好話,處處賠小心,因為他知道這些人什麼理都不講,不好惹;至於常四爺、松二爺、明師傅、鄒福遠和衛福喜這些老主戶,他的表現是發自肺腑的真誠,雖然有時也夾雜這一點自私心。王利發是一個充滿發家致富欲望的小商人,苦心經營著茶館,除了每目的勞累以外,還要在這種特殊的社會環境之下為自己找一容身之所,所以他不得不奉承、賠禮、說好話,不得不夾著尾巴做人。
第二幕的王利發已到中年,在別的茶館都關門大吉的時候,他不惜將茶館改良成新式,還學了幾句洋話:“Allright!”“Yes!”在茶館開張之際,他忙裡忙外、忙東忙西。他對社會的改良原本充滿了希望,以為“這會像救苦救難的菩薩一樣給他帶來錢財和運氣”。但現實是殘酷的,推翻了滿清帝制,封建主義卻仍舊肆無忌憚地舉世橫行,世道比以前還要混亂。此時王利發的性格發生了變化,他開始失去安全感,不再像當初那么溫良,而是脾氣焦躁、罵罵咧咧:“聽聽,又他媽的開炮了!你鬧,鬧!”“他媽的!打仗,打仗!今天打,明天打,老打,打他媽的什麼呢?”在對待對他盤剝壓榨的巡警、大兵和吳祥子、宋恩子時,他表面上低聲下氣,實際卻惱火、憤怒:“我永遠忘不了您這點好處!”“我忘了姓什麼,也忘不了您二位這回事!”一方面他面臨著希望破滅的困惑,另一方面他仍然不斷改革以適應環境。
第三幕的王利發步入老年,眼看著自己為之奮鬥一生的茶館再也撐不下去的時候,他心急如焚,仍然指望著改良。他一生都是個本分買賣人,只是希望社會安定,自己的茶館生意好一些。但當舊社會的魔掌越來越緊地卡住他的脖子、舊社會的血盆大口即將吞噬他的祖傳家業的時候,王利發只能發出沉痛的呼喊:“改良,我老沒忘改良,總不肯落在人家後頭。賣茶不行啊,開公寓。公寓沒啦,添評書!評書也不叫座兒呀,好,不怕丟人,想添女招待!人總得活著吧?我變盡了方法,不過是為活下去!是呀,該賄賂的,我就遞包袱。我可沒有作過缺德的事,傷天害理的事,為什麼就不叫我活著呢?我得罪了誰?誰?皇上,娘娘那些狗男女都活得有滋有味的,單不許我吃窩窩頭,誰出的主意?”他對現實徹底絕望了,因為絕望,所以他再也不用顧忌什麼了,他越來越耿直,越來越強硬,“這是他一輩子思想最解放的時刻:他用不著再向別人請安、作揖、陪笑臉了,再無需討什麼人的喜歡了,對於自己的房東,甚至可以加以奚落了,自己也敢於說出自己的不是,並指名道姓地罵國民黨了。這時候,他感到他一輩子從來沒有過的痛快”。
王利發作為社會底層小人物的典型代表,他不坑人,不害人,逆來順受,隨遇而安,他懷著當時小市民最普通的心態,渴望社會安定,能好好生活,卻在社會變遷的驚濤駭浪中悲慘的死去,以裕泰茶館的興衰和自己的淒涼命運唱出了一曲最真實的小人物的悲歌。
富家少爺周朴園與家中侍女侍萍已經生有二子,為了迎娶名門閨秀蘩漪,他留下長子周萍,將產後3天的侍萍和第二個兒子趕出家門。侍萍投河被救,輾轉流浪,嫁給魯貴為妻,生下女兒四鳳。數年後,侍萍在外地做校工,魯貴在周朴園家做管家,他把四鳳也介紹進周家做了侍女。周朴園成了大礦主。冷漠專橫,她的妻子蘩漪與周萍產生了感情。但是周萍後來愛上了年輕單純的四鳳,兩人決定離家私逃,而蘩漪的兒子周沖也迷戀著四鳳。侍萍來找女兒四鳳,與周朴園不期而遇,她不想自己過去侍候周朴園,自己的女兒再來侍候他的兒子,決定把四鳳帶走,並且要她發誓再也不見周家的人。蘩漪不能容忍自己受兩代人的欺負,她把這個冠冕堂皇的大家庭的醜惡真相揭露了出來,但是她沒有想到,她同時還導致了另一些人更為悲慘的命運。痛不欲生的四鳳觸電身亡,同時連帶了前去救她的周沖;周萍無顏苟活,飲彈身亡。周家的希望在這場雷雨中徹底毀滅了。
《雷雨》從30年前的矛盾著眼,從一天內的衝突落筆,展開了周魯兩家錯綜複雜的矛盾衝突。劇中八個人物都有各自強烈的意向和欲望,各自為自己所追求的目標而行動,並因此產生了激烈的矛盾衝突。作者將劇中人物間的矛盾衝突糾集成一張網,牽一髮而動全身。他們每個人都把自己作為扭結點,與他人構成多層的網狀矛盾關係——階級矛盾、家庭矛盾、愛情矛盾。而且其中任何一組矛盾衝突的出現與展開,都與其他矛盾交織關聯。潛在衝突一步步發展,越來越複雜,越來越緊張,最後在一瞬間爆發。全劇共四幕,每一幕都有一個高潮,像自然界的雷雨,鬱悶、壓抑、電閃、雷鳴,最後是摧毀性的暴風驟雨。
一切源於雷雨,一切結束於雷雨。作者藉助“雷雨”意象,塑造具有“雷雨”性格的人物形象,揭示了人物之間驚天地泣鬼神的“雷雨”式的矛盾衝突,取得了“當年海上驚雷雨”的藝術效果。所以文學史家唐搜說:“真正能夠在現代文學史上開一代風氣,給入耳目一新之感的劇作,恐怕還得從曹禺的《雷雨》算起”。
《雷雨》在藝術上獲得的巨大成功,離不開曹禺對每個人物鮮明個性的刻畫,有研究者指出,在中國現代戲劇史上還沒有哪一個劇本像《雷雨》那樣塑造出那么多飽滿生動的典型形象。曹禺不是思想家,但他是中國二十世紀偉大的作家,是植根於中國文化土壤,沐浴過西方民主自由思想的天才作家。在步入新世紀的今天,再次回味周朴園、繁漪等人物的悲劇命運,我們不禁深感這位天才作家對人性、人生、社會底蘊的把握之深,驚嘆偉大作品啟迪思維的永恆。
老舍的《茶館》寫於1956年,以北京裕泰茶館為典型環境,通過茶館的變遷和一些小人物悲劇命運來表現時代主題,正如作者老舍所說:“茶館是三教九流會面之處,可以容納各色人物,一個大茶館就是一個小社會。”“我只認識一些小人物……把他們集合在一個茶館裡,用他們生活上的變遷反映社會的變遷……”
戲劇《茶館》共三幕,精心選取了三個時期:戊戌政變失敗後清朝風雨飄搖的統治時期、袁世凱死後北洋軍閥長期混戰的割據時期、抗日戰爭結束後國民黨黑暗腐朽的統治時期,時間跨度長達五十年。在這三幕的話劇中,共出現70多個人物,這些人物身份差異巨大,上至國會議員、憲兵處長、清朝遺老,下到惡黑勢力、評書藝人、窮苦農民,形形色色的人物構成了一個完整的“社會”層次。在眾多人物之中,裕泰茶館的掌柜王利發是貫穿全劇的核心人物,當從父親那接手的裕泰茶館在這三段歷史更迭時期經歷了由盛轉衰的命運時,除了感嘆“這是我的茶館,我活在這兒,死在這兒”,王利發的性格也發生了顯著的變化。
第一幕的王利發只有二十多歲,因為父親早逝,他很年輕就接手了父親的茶館,做了裕泰茶館的掌柜。由於年輕缺少經驗,再加上十幾年受到父親的耳濡目染,他練就了獨特的圓滑和精明,見什麼人說什麼話,一副左右逢源、八面玲瓏的姿態。比如見到唐鐵嘴、劉麻子這類既沒勢又“坑蒙拐騙抽”的人,他從心裡鄙視厭惡他們,卻從來不過多的表現出來,最多是幾句話諷刺揶揄他們一下;而對於二德子、吳祥子、宋恩子這類打手和特務,他雖然有點看不慣,卻礙於他們的權勢處處說好話,處處賠小心,因為他知道這些人什麼理都不講,不好惹;至於常四爺、松二爺、明師傅、鄒福遠和衛福喜這些老主戶,他的表現是發自肺腑的真誠,雖然有時也夾雜這一點自私心。王利發是一個充滿發家致富欲望的小商人,苦心經營著茶館,除了每目的勞累以外,還要在這種特殊的社會環境之下為自己找一容身之所,所以他不得不奉承、賠禮、說好話,不得不夾著尾巴做人。
第二幕的王利發已到中年,在別的茶館都關門大吉的時候,他不惜將茶館改良成新式,還學了幾句洋話:“Allright!”“Yes!”在茶館開張之際,他忙裡忙外、忙東忙西。他對社會的改良原本充滿了希望,以為“這會像救苦救難的菩薩一樣給他帶來錢財和運氣”。但現實是殘酷的,推翻了滿清帝制,封建主義卻仍舊肆無忌憚地舉世橫行,世道比以前還要混亂。此時王利發的性格發生了變化,他開始失去安全感,不再像當初那么溫良,而是脾氣焦躁、罵罵咧咧:“聽聽,又他媽的開炮了!你鬧,鬧!”“他媽的!打仗,打仗!今天打,明天打,老打,打他媽的什麼呢?”在對待對他盤剝壓榨的巡警、大兵和吳祥子、宋恩子時,他表面上低聲下氣,實際卻惱火、憤怒:“我永遠忘不了您這點好處!”“我忘了姓什麼,也忘不了您二位這回事!”一方面他面臨著希望破滅的困惑,另一方面他仍然不斷改革以適應環境。
第三幕的王利發步入老年,眼看著自己為之奮鬥一生的茶館再也撐不下去的時候,他心急如焚,仍然指望著改良。他一生都是個本分買賣人,只是希望社會安定,自己的茶館生意好一些。但當舊社會的魔掌越來越緊地卡住他的脖子、舊社會的血盆大口即將吞噬他的祖傳家業的時候,王利發只能發出沉痛的呼喊:“改良,我老沒忘改良,總不肯落在人家後頭。賣茶不行啊,開公寓。公寓沒啦,添評書!評書也不叫座兒呀,好,不怕丟人,想添女招待!人總得活著吧?我變盡了方法,不過是為活下去!是呀,該賄賂的,我就遞包袱。我可沒有作過缺德的事,傷天害理的事,為什麼就不叫我活著呢?我得罪了誰?誰?皇上,娘娘那些狗男女都活得有滋有味的,單不許我吃窩窩頭,誰出的主意?”他對現實徹底絕望了,因為絕望,所以他再也不用顧忌什麼了,他越來越耿直,越來越強硬,“這是他一輩子思想最解放的時刻:他用不著再向別人請安、作揖、陪笑臉了,再無需討什麼人的喜歡了,對於自己的房東,甚至可以加以奚落了,自己也敢於說出自己的不是,並指名道姓地罵國民黨了。這時候,他感到他一輩子從來沒有過的痛快”。
王利發作為社會底層小人物的典型代表,他不坑人,不害人,逆來順受,隨遇而安,他懷著當時小市民最普通的心態,渴望社會安定,能好好生活,卻在社會變遷的驚濤駭浪中悲慘的死去,以裕泰茶館的興衰和自己的淒涼命運唱出了一曲最真實的小人物的悲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