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宣傳
發現
雷鋒是在縣委機關當公務員時,即1957年的秋天開始學著寫日記的。當時雷鋒在組織部的同事彭正元還記得雷鋒特地向自己請教怎么樣才能寫好日記。1958年4月,原團山湖農場辦公室幹部方湘林應該是最早看過雷鋒寫日記的人。那次,是雷鋒主動遞給他看,據方湘林回憶,“(我)希望真有愛情日記,可仔細一看,寫的全是政治與技術方面的內容,如下放幹部總結評比大會記錄,自己在大會上的發言提綱,拖拉機性能、拖拉機駕駛規則等等”。
《雷鋒日記》被發現並得到宣傳,也有一段機緣巧合。1960年10月底,
瀋陽軍區工程兵政治部把雷鋒暫時借調到瀋陽,到軍區工程兵所屬各單位做“憶苦”報告。在雷鋒出發前,軍區政治部副主任王寄語為了能進一步了解雷鋒的成長過程,就打電話給工程兵10團政委
韓萬金,讓他轉告雷鋒把自己的日記帶上。雷鋒就帶了四五本日記來到軍區第一招待所。王寄語被日記的內容所打動,安排摘抄分發給黨委常委們閱讀。不久,《前進報》總編輯嵇炳前協同新華社軍事記者佟希文和
李健羽前往軍區機關了解雷鋒的事跡,他們在雷鋒作報告臨時住的辦公室里,偶然從雷鋒的床上發現了雷鋒寫的日記,看了幾段覺得很好,就請示王寄語能否借去看看,王寄語當即表示贊成。
摘錄發表
嵇炳前協同新華社軍事記者佟希文和李健羽前往軍區機關了解雷鋒的事跡,促成了《雷鋒日記》於1960年12月1日在瀋陽軍區機關報《前進報》上首次以一個版的篇幅摘錄發表。當時的標題是“聽黨的話,把青春獻給祖國——雷鋒同志日記摘抄”。這次共摘發了雷鋒從1959年8月30日至1960年11月15日的日記15篇。當時只是作為輔助學習雷鋒的一個形式,在部隊里流傳。
1960年11月26日,瀋陽軍區《前進報》用兩個整版的篇幅,發表了《毛主席的好戰士》的長篇通訊,報導了雷鋒的先進事跡。稿件還同時發給了
新華社、《
解放軍報》、《
遼寧日報》、遼寧《
共青團員》、《遼寧工人報》、《瀋陽日報》。各報刊在發表時,標題都作了修改:《解放軍報》(1960年12月13日)的題目叫《茁壯的新苗》,《遼寧日報》題為《紅色的戰士》,新華社發稿的題目是《苦孩子成長為優秀戰士》。那時宣傳調門最高的是《前進報》,瀋陽軍區還同時提出了“學雷鋒、趕雷鋒、超雷鋒”的口號。從以上事實可以看出,雷鋒犧牲前兩年,他的名字就已經傳遍了東北大地,在全國範圍內,他也是有一定知名度的。
1960年12月1日,《前進報》以《聽黨的話,把青春獻給祖國》為題,摘發了雷鋒從1959年8月30日至1960年11月15日間的15篇日記,並加了熱情洋溢的編者按。這是最早見諸報端的雷鋒日記,是作為宣傳雷鋒事跡的重要材料出現的。
整理出版
雷鋒去世五個月後,雷鋒的日記再次被要求整理出來。《前進報》原社長馮荊育參與了《雷鋒日記》的編選工作。
雷鋒犧牲後,1963年1月7日國防部把他生前所在班命名為“
雷鋒班”。
1963年1月18日,瀋陽軍區政治部要求《前進報》社編選《雷鋒日記》,由黨政組組長董祖修負責。當月下旬,董祖修從軍區文工團借來十人,將雷鋒遺留的九本日記、筆記,全部抄錄下來,準備仔細核對後進行選編。
1963年1月20日,《前進報》又用了將近一個半版的篇幅,摘錄發表了32篇雷鋒日記,其中包括1960年發表過的15篇。
關於董祖修帶到總政的日記抄件還有一段不尋常的故事。在瀋陽軍區,核對過程中,當時為了宣傳報導的需要,為了讓《雷鋒日記》早日問世。董祖修曾經把雷鋒的日記本拆開過。自1963年3月5日毛澤東題詞“
向雷鋒同志學習”發表後,全國各地記者紛至沓來,到《前進報》要雷鋒日記摘抄,有的執意要閱讀雷鋒日記原稿。為防止珍貴的雷鋒遺物丟失,又能解決新聞宣傳的需要,董祖修把雷鋒的日記本拆開,然後組織人手前來抄寫,抄完之後再裝訂上。
日記抄完之後,董祖修請報社與軍區印刷廠同志把拆開的本子親手送到印刷廠裝訂。軍區印刷廠特意請一位老師傅,按照精裝的辦法,把幾冊日記本一針一線地裝訂起來,然後把封面粘好。
不久,雷鋒的日記本、筆記本共9本,連同雷鋒其他遺物一起,被徵集到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作為寶貴的精神財富,長期珍藏。
雷鋒日記抄件在上交之後,經總政宣傳部審查,共選輯121篇,約4.5萬字,於1963年4月由解放軍文藝出版社出版。這是在全國範圍內發行的第一本內容豐富、文字準確的雷鋒日記。這本日記的出版,滿足了全國人民學習雷鋒的急需,也成為對雷鋒的“永久紀念”。
對雷鋒遺留下的日記,工作組都是按照時間順序,一天一天地核實、鑑別。其中雷鋒記錄生活、工作、學習的日記,很容易認定;但部分日記記錄了一些富有深刻寓意的精闢論斷、
名言警句等,就必須仔細分析,因為裡面有的是雷鋒寫的,有些似乎不是。對照雷鋒的筆記本可以看出,雷鋒平時看了很多書,做了不少摘記,有的註明了出處,有的卻並未註明。雷鋒日記里引用最多的是
毛主席語錄。
例如日記里有一段話這樣寫道:“一個人出生在世界上以後,除了早夭的以外,總要活上幾十年。每個人從成年一直到停止呼吸的幾十年的生活,就構成個人自己的歷史。每個人每時每刻都在寫自己的歷史。每個共產黨員和每個共青團員都應該想一想,怎樣來寫自己的歷史——我要永遠保持自己歷史鮮紅的顏色。”當時工作組以為是雷鋒自己的話,收錄進最早的《雷鋒日記選》版本中,列為第一篇。
過了幾年,才發現這段話原來摘自中央黨校
楊獻珍的一篇文章。於是在《雷鋒日記》再版時便刪去了這段摘記。這段話當時還曾被誤為雷鋒的話成為了《
人民日報》組織的第一次報導雷鋒的文章的引語。
工作組對雷鋒日記中有關事實過程、人名、職務、單位、番號、地名、時間、數字等,都一一核對過。但在發表時還是做了一些技術處理。為了保密,將雷鋒日記中的部隊番號一律改成××部隊;將不便透露姓名的人名,改成×××。經過反覆研究,還將部分語義重複、過時的話語、用詞等,做了刪節。
最後一共選輯了其中的121篇,約4.5萬字編輯成書。1963年4月,《雷鋒日記》由解放軍文藝出版社出版,在全國發行,這也是第一本正式出版的《雷鋒日記》。這本日記的出版,滿足了當時人們學習雷鋒的需要。
名言摘錄
我願做高山岩石之松,不做湖岸河旁之柳。我願在暴風雨中艱苦的鬥爭中鍛鍊自己,不願在
平平靜靜的日子裡度過自己的一生。
一滴水只有放進大海里才能永遠不會幹涸,一個人只有當他把自己和集體事業融合在一起的時候才能最有力量。
一朵鮮花打扮不出美麗的春天,一個人先進總是單槍匹馬,眾人先進才能移山填海。
我們是國家的主人,應該處處為國家著想。
誰要是遊戲人生,他就一事無成;誰不能主宰自己,永遠是一個奴隸。
吃飯是為了活著,但活著不是為了吃飯。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
作品評價
一開始,雷鋒的
日記只是作為反映雷鋒先進思想的作品。現在,雷鋒日記成了我們了解雷鋒生前的最直接的方式,還可從中收穫更多雷鋒的精神。其直截了當的抒發方式通俗易懂,有助於更生動、具體地了解作為學習榜樣的雷鋒。到了後來,《雷鋒日記》逐漸承載著太多政治教育與宣傳的任務,從學習《
毛澤東選集》到愛黨愛國到團隊精神到好人好事……《雷鋒日記》的出版也是越來越謹慎,從一位收藏了《雷鋒日記》各種版本的愛好者的藏品中可以看出,內容均有不同,有一些日記篇章到後來不是被刪掉,就是做了修改。於是在改革開放之後,《雷鋒日記》的真偽甚至成為知識界曾經討論的話題。
細節真偽可以商榷,但不可懷疑的卻是雷鋒筆下的那種任何政治氣候也掩蓋不住的青春激情。這是一本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理想共產主義者的日記。《雷鋒日記》里瀰漫的政治激情,讓人再也看不到他更多的日常生活,但他依然記錄下了他從伙房裡偷吃鍋巴、被冤枉談戀愛後所受到的委屈……
出版信息
解放軍文藝版
作者:雷鋒
編號:KK00375553
出版社:解放軍文藝社出版
版次:1963年4月第一版
裝幀:32開
開本:32開
吉林文史版
ISBN: 9787807022961
頁數: 144 頁
定價: 9元5角
裝幀: 平裝
出版年: 2005-10-01
作者簡介
雷鋒,原名雷正興,1940年12月18日生,湖南望城人。
1956年,高小畢業,先後在鄉政府、縣委會擔任通訊員和公務員。1957年,加入了共青團,在根治
溈水河時,被評為工地模範 。1958年,雷鋒來到北京參加工業建設。他三次被評為先進生產者,五次被評為紅旗手,十八次被評為
標兵。1960年,入伍當汽車兵。1960年11月,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入伍後表現突出,瀋陽軍區《前線報》開闢了“向雷鋒學習”的專欄。在不到三年的時間裡,榮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兩次,被評為節約標兵,榮獲“模範共青團員”,出席過瀋陽部隊共青團代表會議。1961年,雷鋒晉升為班長,被選為撫順市人民代表。1962年8月15日,他因事故不幸殉職。
1963年1月7日,國防部命名他生前所在班為“
雷鋒班”。1963年3月5日
毛澤東發出“
向雷鋒同志學習”的號召。1990年3月5日,
江澤民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分別題詞,號召全國人民進一步向雷鋒學習,弘揚雷鋒精神。
文化傳承
雷鋒只走過短短22年曆程,但他的思考,他的追求,都被他用誠摯的心寫進了日記。雖然只有國中文化程度,他卻留下了幾百篇閃耀著共產主義思想光輝,充滿著理性思考的日記。平實樸素而簡練生動的語言,信手拈來卻恰到好處的修辭,極富感染力。
在日記里,為數不多的圖文並茂的一篇,是他在當司機時所寫。在日記本上,雷鋒畫了一張精細的地圖,上面標註了哪裡路窄,哪裡坡陡,哪裡急拐彎。
“即使是在司機這樣平凡的崗位上,雷鋒都是盡心盡力地去鑽研。圖畫在本子上,其實更是印在他的心裡。”
雷孟宣說。
與新中國歷史上許多英雄人物轟轟烈烈的事跡相比,雷鋒的故事略顯平凡,似乎樁樁件件都是小事。然而,正是由於這些小事在日記中的不斷積累,才真正體現
雷鋒精神在本質上的升華。
雷鋒去世五個月後,雷鋒的日記再次被要求整理出來。1963年4月,《雷鋒日記》由解放軍文藝出版社出版,在全國發行。這也是第一本正式出版的《雷鋒日記》。一共選輯了其中的121篇,約4.5萬字編輯成書。根據一個公開的數字表明,《雷鋒日記》光是在“文化大革命”結束前就印刷了160萬冊。
之後,《雷鋒日記》又不斷被再版了幾十次,甚至“漂洋過海”到了國外。據1973年統計,當時就有28個國家,用外文翻譯出版的《雷鋒日記》《雷鋒詩文集》,共有英文版、法文版、日文版、朝鮮文版、泰文版有32種。
“80後”“90後”們,更是唱著《學習雷鋒好榜樣》長大的。對於雷鋒精神,他們開始有了更深刻的解讀。“儘管現在3月5日不再重現昔日掛條幅掃大街的熱鬧街景,但這也是一種進步。‘學雷鋒’不能是一陣風一句口號,雷鋒精神永遠不會過時。當樂於助人成為生活中的一種常態後,當我們每個人都心懷愛心後,那么每天都是‘學雷鋒日’。”
在中國歷史上,幾乎沒有誰像雷鋒一樣得到如此廣大中國人的共鳴,雷鋒是中國家喻戶曉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楷模,也是新中國歷史上在各地擁有紀念館最多的人物之一。
雷鋒,不僅在中國家喻戶曉,還成為一種象徵、一個文化符號而走向世界。美國《
時代周刊》介紹:“雷鋒品牌是中國人民也是全人類共同的精神財富。”
2014年3月3日,瀋陽市書法家協會新湖分會的部分書法家隨瀋陽軍區離退休幹部來到撫順雷鋒團,捐獻一幅40米長的雷鋒日記長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