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躍龍對於現代的玉溪市民來說可能很陌生,就算是老玉溪中喜好談今論古的老人、學者,對雷躍龍人生、著作的了解也並不完整,甚至出現了疏漏與謬誤。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低估了雷躍龍的文學、歷史地位,僅把他當作一個普通的地方名人;另一方面是缺乏專業、專題、深入、持續的研究。自從2012年9月,雷躍龍紀念館開館以來,由雷氏家族、民間學者、社會熱心人士發起的雷躍龍研究開始風生水起,短短兩年多時間,這股來自民間的力量以極大的熱情,以學術的態度還原、解讀了雷躍龍傳奇、輝煌、悲壯的一生,極大地豐富了雲南及玉溪的地方史、文學史研究。本文僅僅採擷了此次雷躍龍專題研究的主要成果,以期讀者對這位愛國、愛鄉的傳奇詩人作進一步認識、了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雷躍龍紀念館
- 類別:人物博物館
- 地點:雲南省玉溪市紅塔區高倉街道彌陀寺
- 開放時間:2012年9月
- 館藏精品:故居物件、陪葬瓷器
人物生平,紀念館地址,開館儀式,
人物生平
據史料記載,雷躍龍,字伯麟,號石庵,玉溪高倉人,生於1602年,卒於1661年,明萬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中進士,被選入翰林院。那時正是宦官魏忠賢專權之時,很多朝臣投靠魏黨,而雷躍龍則不與交往。崇禎即位後清除魏黨,在查獲的與魏往來的書札中沒有發現他的一紙文字,因而為崇禎所器重,升為禮部尚書。後來在永曆帝朝廷里被封為大學士主持朝政。吳三桂率兵入滇後,雷躍龍跟隨永曆帝逃亡緬甸。關於他的死,一說死於“咒水之難”,被緬王所殺,一說在亂中被俘,病死在押送途中,一說出家為僧。他的作品《逸余集》、《葵穀草》被人收藏於族譜之中,因族人害怕文字獄,一直不敢刊刻,後《逸余集》在戰亂中散失,《葵穀草》也殘缺不全。雷躍龍除工詩外,還精通書法,據康熙《新興州志》記載,在玉溪大橋旁有他題書的“沙堤新柳”、“月幕煙鬟”、“玉潤長虹”等匾額,保留至上世紀50年代被拆除。
紀念館地址
開館儀式
據籌備組成員余曉聰介紹,雷躍龍紀念館從開始籌備到開館共歷時兩年多,期間得到了大量來自民間捐贈的字畫等。在這段時間裡,本著“傳承精神,服務社會”的宗旨,籌備組收集和整理了大量史料,以及跟雷躍龍有關的物件。開館時共展出圖片160餘幅,書籍80餘冊,實物70餘件(包括雷躍龍的棺木殘片、陪葬瓷器、故居物件等)。紀念館共用了四個部分分別概括了雷躍龍的一生,包括尚書故里、生平事跡、歷史功績和紀念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