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蒙·普恩加萊

雷蒙·普恩加萊

雷蒙·普恩加萊(Raymond Poincaré;1860年8月20日-1934年10月15日),又譯雷蒙·彭加勒,法國政治家。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總理外交部長(1912年1月21日—1913年1月21日在位),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總統安道爾大公(1913年2月18日—1920年2月18日在位),並於1922年1月15日—1924年6月1日、1926年7月23日—1929年7月26日再度擔任法國總理

基本介紹

簡介,政壇,早年生涯,復仇總理,戰時總統,賠款危機,內政成績,晚年,

簡介

普恩加萊生於巴勒迪克1887年1903年擔任眾議員、1903年~1913年擔任參議員。1893年1895年任公共教育部長,1894年~1895年、1906年任財政部長等職。1909年當選法蘭西學院院士。少年時期即感受到普魯士分割故鄉洛林之苦,懷有強烈反德情緒和維護法國安全的願望。1912年~1913年任總理兼外長期間,確立法國對摩洛哥的殖民統治。加強了法國與俄國以及英國的關係,拉攏義大利,。1913年~1920年任總統期間,積極備戰,促使內閣通過了3年義務兵役法。1914年7月出訪俄國,鼓吹世界大戰不可避免。1917年國內厭戰情緒上升,和談之風四起,被迫任命政治宿敵、強硬主戰派喬治·克列孟梭組閣。1920年總統任滿後回到參議院,任保守黨國民聯盟領袖。兼賠款委員會主席,1922年復任總理兼外長,主張對德採取強硬政策。1923年出兵魯爾,迫使德國繼續支付賠款。但結果卻失敗了。1924年5月因魯爾危機,在議會選舉中失敗,被迫下台。1926年7月取代左翼聯盟的愛德華·赫里歐,另組國民聯盟政府,第三次出任任總理兼財政部長,維護大資產階級的利益,實行降薪增稅,在穩定法郎以解決法國的財政危機方面功勳卓著,使法國出現了一段新的繁榮時期。1929年7月因病退出政界。1934年10月15日卒於巴黎
年輕時的普恩加萊年輕時的普恩加萊

政壇

早年生涯

普恩加萊出生在法國默茲省的巴勒杜克城,童年過著幸福的生活,但一場社會危機也在悄悄醞釀。法國皇帝拿破崙三世正野心勃勃的向外擴張,而領國普魯士首相俾斯麥正轟轟烈烈地進行著統一大業。終於在普恩加萊10歲那年,普法戰爭不可避免的爆發了,普恩加萊的家鄉淪為戰場,遭到慘重的破壞,普法戰爭結束後,法國被迫割讓阿爾薩斯和洛林,法蘭西飽受屈辱,少年的普恩加萊在學校、家庭和社會中都深深的感受到這種悲壯的民族情感,這就不難理解當普恩加萊站在法國政治舞台上,他為什麼極力鼓吹戰爭,倡導復仇。
普恩加萊普恩加萊
完成初等教育後,他先到工藝學校學習了一段時間,然後到巴黎大學攻讀法律。1882年,22歲的普恩加萊取得律師資格,開始從事律師職業,同時,普恩加萊也開始參加政治活動,他的思想屬於溫和派。幾年之後小有名氣,1887年他被默茲省選為議員,影響進一步擴大,1893年,33歲的普恩加萊成為內閣成員,被任命為教育部長,他成為法蘭西共和國最年輕的部長。隨著影響不斷擴大,他的職位也越來越重要,1895年被任命為財政部長。部長卸任後,他在議會也發揮著重要作用,1895年至1898年他一直任眾議院副議長兼預算委員會主席。1903年他進入參議院。到1913年他當選為總統為止,他一直是參議員,而且1916年他再次出任財政部長。

復仇總理

普恩加萊在政壇早期,在政治上表現的並不十分活躍,對於任何事情都保持小心謹慎的態度,比如說德雷福斯事件在全國引起軒然大波,而他基本上沒有介入。政教分離也是各黨派爭論的焦點問題,普恩加萊贊成政教分離,但他不像其他黨派把政教分離和民主改革、調整社會關係聯繫起來,而把沒收教會財產補充國庫作為目標。在政治上,普恩加萊屬於強硬派,但在為人處世方面,他比較靈活,因而更容易被人們接受。普恩加萊的律師職業乾的非常出色,在他步入政界以前,以製造火炮著名的施奈德康采恩聘請他當法律顧問,從而使他於法國重工業巨頭關係密切,為日後普恩加萊的政策得到大壟斷資本家的擁護打下基礎。
普恩加萊普恩加萊
普恩加萊上台和當時的國際形勢密切相連。20世紀最初10年,兩大帝國主義軍事集團已經形成,國際關係不斷惡化,法德間為了復仇,為了爭奪殖民地矛盾加劇,法國社會中右翼民族主義勢力不斷上升,為溫和派上台準備了條件,而第二次摩洛哥危機則直接促使普恩加萊上台。法德關於摩洛哥之爭由來已久,1911年摩洛哥發生起義,法國派兵占領了摩洛哥首都,德國的軍艦駛入摩洛哥的港口,法德之戰一觸即發。在英國的干涉下,兩方勉強達成協定,德國承認摩洛哥為法國的保護國,同時法國吧法屬剛果的一塊不大的地方割讓給德國。當時的約瑟夫·卡約政府接受了這個協定,但遭到以普恩加萊和克雷孟梭為首的復仇主義者的猛烈抨擊,凱約政府下台,1912年,普恩加萊首次組閣,身兼總理和外長二任。
普恩加萊上台標誌著右翼民族主義勢力占據了優勢,他上台以後,首先展開一系列外交活動以鞏固盟國。8月普恩加萊出訪俄羅斯帝國,同沙皇、俄國總理、外交大臣等舉行了會談,簽訂了軍事專約。11月,英法也簽訂了海軍專約,對英法兩國的海軍力量進行了統一部署,專約規定英國海軍重點保護大西洋包括法國西海岸,而法國海軍著重布防地中海,並保護英國在地中海的利益。在普恩加萊的斡旋之下,協約國進一步鞏固。在國內,為了打擊激進派和左翼力量,普恩加萊促使議會通過新的選舉法,也招致了克雷孟梭的攻擊。

戰時總統

1913年,普恩加萊參加總統競選,他不僅得到國內右翼勢力的支持,而且協約國好戰分子也支持他當選。大選結果,普恩加萊以絕對優勢擊敗其他候選人,成為第三共和國第九任總統。他上台後,加緊擴軍備戰,在他的大力倡導下,議會兩院通過了新的軍事法案,將兵役制由兩年改為三年,使現役人數達到77萬,相當於德國兵力,1914年4月沙俄駐法軍事代表團給總參謀長的報告中說:“目前法國軍事實力以達到了極限。”普恩加萊的擴軍備戰遭到了激進派和社會黨的強烈不滿,國內鬥爭激烈,普恩加萊唆使《費加羅報》借私生活等問題攻擊激進派領袖凱約,結果導致凱約夫人槍殺該報主編事件。1914年6月28日,塞拉耶佛事件發生,7月15日,普恩加萊和總理勒內·維維亞尼出訪俄國,與沙皇政府進一步協商軍事計畫和政治合作,以確保兩國同盟。8月3日,德國正式對法宣戰,法國總統和總理都發表演說號召法國人民為保衛祖國而戰,普恩加萊聲稱:“法國將由他所有的孩子們來勇敢的保衛,在敵人面前沒有任何一種力量等打破這種神聖的聯盟。”
雷蒙·普恩加萊
這樣普恩加萊一步步把法國推向戰爭,普恩加萊的堂兄亨利·龐加萊曾稱他為"戰爭的普恩加萊,“這一綽號後來被大家接受並廣為流傳。他不惜一切代價,動員各方面力量,堅決把戰爭進行到底。為了使全國各政治派別團結一致共同對敵,普恩加萊實行”神聖同盟政策”,在他的政府中,包含了各種政治力量,例如原先的社會主義者維維安尼和白里安先後組閣,亞歷山大·米勒蘭出任陸軍部長,茹爾·蓋得和桑姆巴也加入內閣。這對於團結各個階層起到一定作用。為了鼓舞士氣,他在戰爭剛開始的時候親自視察前線,進行總動員。他也極力擴大總統對政府的影響,使之在內政外交上的處理上有更大的權利。外交方面,普恩加萊一方面積極鞏固與英俄兩國的同盟關係,另一方面由力圖把更多的國家拉到協約國方面作戰,為達目的,他不惜犧牲小國的利益。普恩加萊一貫認為,俄國統治土耳其和在地中海擁有強大勢力為法國利益所不容,但在一戰 中需要俄國做出重大犧牲時,法國就答應俄國重占領博斯普魯斯海峽,法國也將分到敘利亞等地區。在他的主張之下,羅馬尼亞加入了協約國集團。法國在為協約國提供資金和貸款方面非常慷慨,而這些國家也為法國提供了大量幫助。
一戰進行兩年之後,到1916年交戰各國經濟普遍出現惡化趨勢,國內人們反戰情緒高漲,法國也不例外,出現主和和主戰兩派,1917年3月白里安內閣倒台,再加上俄國二月革命的影響,法國軍隊中葉出現反戰活動,普恩加萊驚呼“75個來攻打我們的德國師的危險要遠比我們軍隊士氣的瓦解來的少些!”。國內緊張局勢和俄國十月革命的影響使法國在大戰中的處境越來越困難,普恩加萊被迫同意讓強硬的主戰派喬治·克列孟梭出山。克雷孟梭是激進派領袖,普恩加萊的政敵,而且以個人性格上來講,克雷孟梭專橫武斷,一向不肯受制於人,因而克雷孟梭上台,普恩加萊的影響力就大大削弱了。但普恩加萊並不甘心,積極尋戰機會攻擊克雷孟梭,1918年10月他致函克雷孟梭,反對過早接受德國的停戰要求,但克雷孟梭置之不理,兩人關係非常緊張。1919年1月18日,巴黎和會在凡爾賽宮召開,在開幕式上普恩加萊發表演說,痛斥德意志帝國“生於不義,自當死於恥辱。'表現了法國統治集團對德國的仇恨和野心。克雷孟梭是法國代表團團長,他在和會上提出許多苛刻的要求,而普恩加萊還攻擊他對英國讓步太大。1920年2月,普恩加萊任德國賠款委員會主席,因意見與其他協約國成員相差太大,於5月份辭職。

賠款危機

普恩加萊的總統任期到1920年結束,他沒有再次參加競選,在當年的議會選舉中他被選為參議員,1921年擔任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一戰後法國外交面臨的最大難題是對德關係,1921年的組閣的阿里斯蒂德·白里安對德採取比較緩和的政策,遭到普恩加萊和國內各界的抨擊,白里安被迫辭職。1922年普恩加萊再次成為總理,一上台他就在議會中宣稱:“法國所面臨的頭等大事即使賠款問題,德國有能力支付賠款 ,盟國也有辦法迫使他如數支付賠款。在軍政要員主張占領魯爾區的越來越多。8月中旬倫敦會議,就德國問題英法未達成任何協定,與會的普恩加萊反而表示,法國”雖然兩手空空,卻沒有約束,“接著準備進軍魯爾。法國的冒險政策,遭到魯爾人們的強烈反對,革命形式日益成熟,英美也從經濟上對法採取措施,而在國內普恩加萊內閣遭到共產黨、社會黨甚至激進黨的抨擊,處於危機中的普恩加萊只好放棄賠款大權。1924年6月倫敦會議通過了援助德國的道威斯計畫,它的出台標註著普恩加萊外交政策的失敗,法國爭霸歐洲大陸的野心從此也收斂了不少。
普恩加萊油畫普恩加萊油畫

內政成績

魯爾危機使普恩加萊政府威信掃地,左翼聯盟在1924年的競選中獲勝。左翼聯盟執政時期,在外交上有一定進展,在內政上卻毫無起色。1926年7月,在工業巨頭的支持下,普恩加萊第三次組閣,一直到1929年因病退出政界,歷時三年,他採取了系列穩定經濟的措施,主要是裁剪國家機構的人員,增加稅收,為大資本家提供優惠政策等,1926年至1929年,國家預算未出現赤字。1928年,他還大膽的將法郎貶值,使法郎成為一種穩定的貨幣。隨著經濟狀況的好轉,政府陸續發放失業救助金,傷殘補助金及養老金等多項福利。在內政方面,他取得了不小的政績,而在外交方面,他的影響力大不如昔,主要是白里安在推行對德和解政策。

晚年

1929年7月普恩加萊因病辭去總理職務,從此對政治事務淡漠下來。在律師界,他還是頗有影響的,被選為巴黎律師公會會長。在其他方面,普恩加萊也有不少成就,1909年,法國科學院授予他院士學位,1926年至1927年他用一年時間完成了回憶錄《為法蘭西服務》。1934年10月15日普恩加萊去世。
普恩加萊普恩加萊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