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玉先

雷玉先福建省上杭縣才溪鄉溪北村人。8歲上國小,因家庭經濟困難,1967年國小畢業後在家參加農業生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雷玉先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福建
  • 出生日期:1953
  • 性別:男
人物簡介,人物經歷,

人物簡介

雷玉先1953年出生於福建省上杭縣才溪鄉溪北村,革命烈士。

人物經歷

1974年冬,雷玉先應徵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在部隊期間,表現很好,執行任務堅決,被吸收為中國共產黨黨員。1979年10月服完兵役後退伍。勞動部門原安排他去縣國營林場工作,但他看到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曾經是中央蘇區模範區的家鄉,有部分人民生活還較為貧困,便毅然放棄去縣林場工作的機會回到溪北村,決心同鄉親們一起將家鄉建設成新農村。
雷玉先退伍回村不久,中國共產黨十一屆四中全會《關於加快農業發展的若干問題的決定》開始貫徹,農村實行地家庭聯產承包制,歷來以建築業聞名的才溪鄉,農忙過後,有幾千名青壯年人外出承包各種建築工程,每人每月收入幾百元甚至上千元,因此無人願當每月僅有30多元補貼的村幹部。他不顧個人得失,先後擔任村治保會主任、護林員、民兵營長等職務,1986年10月起,擔任中國共產黨溪北村支部書記。他遵紀守法,處處以身作則。1982年,妻子生下第二個孩子剛3個月,他便動員妻子去放節育環。1987年,縣裡規定已生兩胎的育齡婦女要做絕育手術,妻子想不通,他又耐心說服妻子,帶頭第一個去做結紮手術,為全村婦女樹立榜樣。在他的模範作用下,幾年來全村30多個黨員無一人計畫外生育。
雷玉先退伍回村10年間,全心全意領導村民發展生產,脫貧致富。溪北村山多田少,有山地9438畝,耕地只有1064畝。他逐塅逐片調查研究,摸清底子,然後和幹部村民一起制訂增產糧食和發展林業的措施。為發展糧食生產,他抓緊實施改良土壤、興修水利、科學種田、及時防治病蟲害和推廣水稻雜優良種等措施。他當支部書記後,村里每年投入1.2萬元修建溝渠、圳、壩;常年舉辦科技培訓班,大力推廣科學種田新知識、新技術,使全村水稻連年增產,1989年比1985年平均畝產增加200公斤,全村96%的農戶擺脫了貧困。他帶領村民在幾年間建成3600畝松脂林基地,營造了60多畝速生豐產林,將2400畝分散宜林山地,分給村民作自留山,發動大家種下368畝果樹,每戶平均達到1.2畝。全村林茂糧豐,村民逐步富裕起來。對於生產、生活上有困難的農戶、雷玉先總是全力幫助其渡過難關。1987年3月春耕期間,當他了解到70多歲的雷美春老人既缺勞力又無耕牛時,就向人借來耕牛替老人把田犁耙好。雷來春一家6口,老的老,少的少,生活很艱難,他賣了自己的400公斤稻穀和一頭正在長膘的毛豬,湊齊450元借給來春買耕牛。來春買了耕牛後,每年替別的農戶犁耙耕地,收入工錢上千元,逐步還清了債務,過上了溫飽生活。
雷玉先在帶領村民脫貧致富的同時,十分重視教育事業。自當村黨支部書記後,每逢新學期開學,他都將村國小老師請到家中吃飯,詢問學校教學情況,幫助解決各種困難。教師反映吃菜困難,他建議村民委員會將校門口的0.5畝農田劃給學校做菜地;學校新蓋教學樓缺少天花板,他把家裡準備做穀倉的杉木板送給學校使用。1987年春,民辦教師卓甘照家中缺糧,他和妻子雙雙挑起自家的稻穀送到卓老師家裡。雷桂先因無錢交學雜費,沒有報名入學,他知道後又賣掉穀子,將款替雷桂先交學雜費。在玉先無微不至的關心照顧下,溪北國小學齡兒童入學率和畢業率達到100%,升學率達到86%以上,連年被評為縣、鄉的先進國小。
1989年11月下旬,雷玉先去龍巖參加軍隊地方兩用人才表彰大會回來,看見村國小新建成的兩層8間教學樓前的危房尚未拆除,25日即帶領父親、妻子、村主任、村文書等前去拆除。26日下午5時半,他見危房土牆顫動,轉身一個箭步,推開正在撿石頭的林有娣和正在拆牆的村文書雷浩炘,緊接著“轟”地一聲巨響,土牆傾倒下來。林有娣、雷浩炘脫離了險境,雷玉先被沉重的土牆壓倒在地,光榮獻身,年僅36歲。
1990年6月,福建省人民政府追認他為革命烈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