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犀

雷犀

雷犀(學名:Embolotherium),又名錘鼻雷獸或大角雷獸,是雷獸科下一屬已滅絕的哺乳動物,生存於始新世晚期的蒙古。它的特徵是那在頭顱骨前端上的突出物。這個骨突就像是一個破城錘。大角雷獸的化石包括有12個頭顱骨、幾個顎骨及其他骨骼部份,都是在內蒙古的古腦木根地區及外蒙古的Irgilin Dzo發現。

基本介紹

  • 拉丁學名:Embolotherium andrewsi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哺乳動物綱
  • :奇蹄目
  • :雷獸科
  • :大角雷獸屬
  • 分布區域:蒙古,美國
  • 生存年代:五千五百萬年前到三千萬年前
  • 食物:草食性
化石,近親,概述,

化石

大角雷獸的完整骨骼從未被發現,但若與其他雷獸科的頭顱骨作出比較,可以估計其肩高達2.5米。它不像其他始新世晚期的雷獸,沒有證據顯示它是兩性異形的。所有已知的標本都有大的錘,這個錘是空心及易碎的,與其他北美洲的雷獸科如王雷獸比較,這可能並沒有作為武器的功用。不過這個錘仍有其他用處,包括互相辨識同類。另外,鼻腔是延伸至錘的頂端,仿佛成為了一個共鳴管,從而製造聲音。

近親

大角雷獸屬下有幾個物種已被命名,包括安氏錘鼻雷獸(E. andrewsi)、E. grangeri、E. louksi、E. ultimum、E. ergilensi及E. efremovi。但是當中似乎只有安氏錘鼻雷獸及E. grangeri是有效的名稱。其他的物種則有可能是這兩個物種的異名,或是根據幼體、損壞的化石及沒有太大分別的標本來命名的。
雷犀
另外同屬雷獸科的Titanodectes,是與大角雷獸在同一地層發現的幾根顎骨,有可能是來自E. grangeri。原大角雷獸是另一個生存於始新世中期的近親,最明顯的差異是其錘是較為細少的。

概述

蒙古平原有眾多的雷犀群居,如屬於雷犀一種的embolotherium,這裡是歐亞大陸非洲間的古地中海東端。而在美國的懷俄明州,也找到為數眾多的化石,顯示在歐亞大陸與美洲陸橋的另一端,它們也同樣常見。雷犀的化石顯示,它們鼻子的末端長有骨質成長物。這些東西和角不一樣,角的成份是角質素,即形成頭髮與指甲的物質。這些鼻骨事實上是一種形狀奇特的中空組織,它們可能就像頭部其它部份一樣覆有皮膚。這意謂它們不像犀角一樣強健,所以儘管雷犀的英文代表「攻城槌獸」,但如果真把這部位用來作為攻城槌,會讓它疼痛碎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