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美國第四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由於投資失利,在談判收購失敗後宣布申請破產保護,引發了全球金融海嘯。美國財政部和聯儲局協助挽救瀕臨破產的貝爾斯登,卻拒絕出手拯救雷曼兄弟的做法惹起重大爭議,市場信心崩潰一發不可收拾,股市也狂瀉難止。事件引發的金融危機的一個重要教訓就是貸款商之間的競爭既培育了創新,但也帶來了高度的不穩定性。
基本介紹
雷曼事件經過,事件背景,事態發展,公司簡介,發生過程,股票下跌,申請破產,背景原因,事件影響,股票市場,國際經濟,累及中國,
雷曼事件經過
有著158年歷史的雷曼兄弟公司(Lehman Brothers Holding Inc.)提出了破產申請,其引發的連鎖反應致使信貸市場陷入混亂。這讓保險巨頭美國國際集團(AIG)加速跌入深淵,也讓幾乎所有人都因此蒙受了損失,不論是遠在挪威的退休人員,還是Reserve Primary基金的投資者都未能倖免,而後者是美國一家貨幣市場共同基金,曾被認為同現金一樣安全。幾天之內,由此引發的混亂甚至讓華爾街的中流砥柱高盛集團和摩根史坦利也深陷其中。深受震懾的美國官員急忙推出了更為系統的危機解決方案,並在周日同國會領導人就7000億美元的金融市場救助計畫達成了一致。
雷曼兄弟破產的起源和後果均凸現出決策者在應對不斷加深的金融危機時所處的艱難境地。他們不願被視為是迫不及待地要介入其中,救助那些因太過追逐風險而身陷困境的金融機構。但在當前這個時代,市場、銀行和投資者都被一張複雜而無形的金融關係網聯繫到了一起,任由大型機構自行倒下的痛苦大得令人難以承受。
一些批評人士在事後指出,要是政府出手,那么雷曼兄弟破產之後出現的系統性風險本是可以避免的。在雷曼兄弟倒台之前,聯邦官員曾在局部範圍內化解了一系列金融風波,所採取的方式是讓房利美、房地美和貝爾斯登等陷入困境的機構生存下來。官員們認定這些機構規模太大,不能讓它們倒閉,因此動用了數十億美元納稅人的錢救助他們。但對雷曼兄弟卻沒有這樣做。
不過,也有人認為雷曼兄弟的破產在很大程度上屬於咎由自取。該公司大量投資於過熱的房地產市場,用大量借款增加回報率,而且比其他公司更晚認識到所出現的損失,也未在投資出現失誤時抓緊時間融資。該公司在危機中陷入太深,以至於尋找有意的買家都成為艱巨任務,這也讓政府基本上是無計可施。
事件背景
市值曾經位列美國投行第四的雷曼兄弟公司因投資次級抵押住房貸款產品不當蒙受巨大損失,由於所有潛在投資方均拒絕介入,更由於美國財長保爾森公開表示“見死不救”,終於向紐約南區美國破產法庭申請破產保護。2008年9月10日公布的財務報導顯示,“雷曼兄弟”第二季度損失39億美元,是它成立158年來單季度蒙受的最慘重損失,“雷曼兄弟”股價較2007年年初最高價已經跌去95%。
CDS的市場是次級按揭市場的48倍大,相當於美國GDP的4倍。CDS是一種契約,意思是信用違約掉期契約。CDS契約是美國一種相當普遍的金融衍生工具,1995年首創。CDS這一產品的出現,讓貸款人覺得可以拚命放貸而無需知道貸款是不是能收回來,這是雷曼危機背後的推動力量。不幸的是,在次貸危機爆發一年以後,社會的信用履約率大幅度、大面積下降,那些往日為全社會提供信用保險的商家,在CDS市場上所承受的風險,已大到了足以將自己百年老店的全盤業務都拖垮的地步。
事態發展
美聯儲前任主席格林斯潘預測說,將有更多大型金融機構在這場危機中倒塌。分析人士也紛紛站出來表示,美國金融機構會像多米諾牌一樣倒下,而人們需要關注的只不過是下一個是誰。正如一位華爾街資深人士所說,我們一起造就了危機,就得一起付出代價。
2008年9月15日,對聞名遐邇的華爾街而言,這是一個具有歷史意義的日子。這一天清晨,上班時間還沒有到,人們便迫不及待地湧入大廈。他們當中,有些一如既往西裝筆挺,有些卻一反常態,身著休閒服來到公司。不過,有一點是一樣的,他們手中都多了兩樣東西——空背包和行李箱。人們面色凝重,不多言語,紛紛進入各自的辦公室,將個人物品整理打包。看上去,這一幕就像是在集體搬家。
當人們提著箱子走出公司大門時,釘在黑色牆面上的金屬招牌依然閃閃發光——“LEHMAN BROTHERS”(雷曼兄弟)。有些人臨走前還在雷曼董事長Dick Fuld(迪克·福爾德)的肖像上籤字“留念”。公司外面的人行道上,早已擠滿了記者,一看到從雷曼打包出來的人,他們就蜂擁而上。有些員工再也無法抑制內心的失望和憤怒,開始怒斥記者。的確,每個人都很難接受現實。一名員工說:“這是我一生當中最難過的事情。”
然而,面對6130億美元的負債和一夜之間轟然倒塌的公司,兩萬多名員工除了離去,別無選擇。在嚴重的次貸危機面前,在苦苦尋找買家卻始終沒有結果的情況下,公司董事會不得不做出申請破產保護的決定。有著158年悠久歷史、在美國抵押貸款債券業連續40年獨占鰲頭的第四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正式宣布申請破產保護。隨即,兩萬多名職員開始了撤退。很多人面臨失業、再擇業。
就在9月15日當天,美國銀行發表聲明,宣布以近500億美元的總價收購美國第三大投資銀行美林公司。美林,“美國第三大投資銀行”,“世界最大的證券經紀商”,而今也成為全球信貸危機下的又一受害者。在接連倒下的“華爾街巨人”里,美林公司的經歷顯得“與眾不同”:論危機它來得最早,而美林卻因此贏得了清理債務負擔的寶貴時間。
金融危機爆發後,美林積極採取各種措施以圖自保,包括籌集巨額資本、清除問題資產、出售所持大筆股權資產等。在這種情況下,美林與美銀突然達成了收購協定。在一場閃電般的併購中,美林和美國銀行以每股29美元的收購價達成一致,美林以換股方式將公司以500億美元出讓給美國銀行。在併購成交後,美林股價隨即暴跌21.3%。
當真正的金融風暴襲來時,不被看好的美林公司反而琅踉蹌蹌地爬上岸來。然而,52歲的約翰·賽恩,素有“華爾街救火隊長”之譽的他,心情卻並不輕鬆。在美林前任CEO斯坦利·奧尼爾黯然離職後,他繼任才十個月,就在這段時間裡,他的頭髮又添斑白。巴菲特曾說:“華爾街的所有公司都是‘裸泳者’。”只是這一回,美林好歹爬上了岸,沒有淹死在水裡。
這是一場充滿“戲劇性”味道的交易。本來,人們正在密切關注著深陷困境的雷曼兄弟公司,很少有人料到美林會採取這么快速、突然的行動。這充分表明了美林對這場金融風暴的恐慌。面對雷曼兄弟的絕望,美林顯然擔心自己將是下一個次貸危機的犧牲品。與其坐以待斃,不如主動出擊,爭得一個好些的收購價,總要強過破產清算。然而,這種想法充其量只能算作一種自我安慰。94年的歷史、1.6萬人組成的金融經紀人大軍、“雷電部落”的美譽……這一切都未能躲過信貸風暴的襲擊。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隨著金融危機的日益嚴重,在危機面前時間就是生命,五大投行中碩果僅存的最後兩家銀行——高盛和摩根史坦利向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提出的轉為銀行控股公司的請求,後者很快於9月21晚宣布批准這兩家投資銀行的請求。這是一個快速的被迫“變身”。此後,高盛和摩根史坦利既可設立商業銀行分支機構吸收存款,也可與其他商業銀行一起永久享受從美聯儲獲得緊急貸款的權利,有望藉此渡過的難關。
至此,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雷曼兄弟破產,美林公司和貝爾斯登公司被收購(貝爾斯登於2008年5月被摩根大通收購),轉型。華爾街五大投資銀行的格局天翻地覆。長期以來,一直處於世界金融核心地位的華爾街,正面臨著空前的嚴峻考驗。前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沉痛宣示,這輪發生在華爾街的金融危機為百年難遇,意味著二戰以後形成的以華爾街為標誌的美式金融夢想破碎。雖然這難以說是美式強國夢想的轟然倒塌,但給全世界敲響了美式金融體制急需更新轉型的警鐘。
公司簡介
雷曼兄弟控股公司,總部設在紐約,在英國倫敦和日本東京還設有地區性總部。證券代碼:LEH 。雷曼兄弟控股公司通過它的分支機構向全球企業、政府部門、市政當局、投資機構和高資產淨值個人客戶提供各種金融服務。公司主要業務分三大塊:資本市場業務、投資銀行業務和投資管理業務。
資本市場部門為機構投資者的資本流動提供服務,包括二級市場交易、融資、抵押貸款發放和證券化、大宗經紀等業務,以及對固定收益和權益類產品的研究等。這些產品包括現金、衍生工具、有擔保的融資、結構性工具和投資。它還提供如下權益類和固定收益類產品:美歐亞股票、政府及代理機構證券、資金市場產品、高級別公司證券、高收益率新興市場證券、抵押和資產支持證券、優先股、市政證券、銀行貸款、外匯、融資和衍生產品。
另外這一部門還投資於房地產、私募股權和其他長期投資類別。投資銀行部門主要向企業、機構和政府客戶就合併、收購和其他金融事務提供建議和諮詢。另外該部門還通過承銷公開或非公開發行的負債及權益類工具幫助客戶進行融資。投資管理部門又分為私人投資管理和資產管理兩大塊。私人投資管理主要向高資產值個人和中間市場機構客戶提供投資與財富諮詢和資本市場執行服務;資產管理部門主要向高資產淨值個人客戶、共同基金和其他中小型市場機構投資者提供個性化投資管理服務。
公司地址:美國紐約州紐約市第七大道745號,郵編:NY 10019
發生過程
股票下跌
2008年6月12日,雷曼宣布:荷勃特·邁克戴德將接替約瑟夫·葛里高利任首席營運長,同時財務長埃林·卡蘭由伊恩·勞伊特取代。有評論稱此次換將是雷曼的無奈選擇,這兩名被炒魷魚的高管實際上是為整個公司管理層扛起了黑鍋。此前兩天,雷曼爆出二季度(2008年3月1日至2008年5月31日)預計虧損額約28億美元,即每股收益-5.14美元。6月12日訊息公布當天,雷曼股價下跌4.42%,收於22.70美元。
2008年6月30日,雷曼兄弟公司股價下跌至19.81美元,跌幅高達11%。至此,該公司股價已跌至2000年5月以來的最低點。分析人士認為,市場對雷曼兄弟財務狀況的信心跌至谷底,以及公司業績持續下滑引發出售傳聞是該股股價此次創出八年新低的主要原因。
2008年7月11日,雷曼兄弟股價報收於14.49美元,大跌16%,起因為市場傳言稱其可能會受房利美和房地美事件的重大打擊而步貝爾斯登後塵。
2008年9月7日,有報導稱,長期任職的雷曼兄弟歐洲和亞洲業務主管傑里米·艾薩克斯將於今年年底離任。此外,雷曼兄弟歐洲及中東營運長伯諾伊特·薩瓦雷特和固定收益部門主管安德魯·莫頓也將卸任。
2008年9月10日,財務報導顯示,雷曼兄弟當年第二季度損失39億美元,是它成立158年來單季度蒙受的最慘重損失。
雷曼兄弟決定出售旗下資產管理部門55%的股權,並分拆價值300億美元處境艱難的房地產資產。另外,代表蘇格蘭皇家銀行(RBS)的律師Martin Bienenstock在法庭聽證會上稱,該行在向雷曼兄弟索取15億至18億美元的債務。
2008年9月12日,美國財長保爾森宣稱美聯儲不會援助雷曼兄弟公司,雷曼兄弟股價也因此下跌13.5%,收於3.65美元,下跌至14年來的新低。9月13日,最後的救命稻草,代表美聯儲意志的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拒絕了雷曼的併購意向;2008年9月14日,國際互換和衍生產品協會(International Swaps and Derivatives Association ,ISDA)宣布允許投資者沖銷與雷曼相關聯的信用衍生品以避免捲入雷曼破產後引發的巨大漩渦中。
申請破產
2008年9月15日凌晨1點,雷曼兄弟公司只得宣布申請11號破產保護法案。雷曼超越了1990年德崇證券(Drexel Burnham Lambert)的破產規模,美國史上規模最大的投資銀行破產案從此誕生。需要指出一點,在11號法案下申請破產保護與直接申請破產是有所區別的。直接申請破產意味著企業隨即徹底死亡而不再有任何迴旋的餘地,只剩下被清算關張一條路;而申請破產保護則意味著公司可以在未來幾個月內重組業務,死馬當活馬醫,儘可能爭取再度贏利。破產公司仍可照常運營,公司管理層繼續負責公司的日常業務,其股票和債券也在市場繼續交易。
自雷曼宣布申請破產保護後,英國第三大銀行巴克萊銀行於2008年9月17日宣布,出資17.5億美元收購雷曼兄弟公司紐約總部、兩個數據中心以及部分交易資產。日本最大的證券公司野村控股(Nomura Holdings Inc., NMR)則在9月22日、23日與雷曼兄弟連續簽署兩項協定,收購雷曼亞太地區業務(除韓國以外)及其歐洲和中東地區的業務。法國電力業巨頭法國電力(Electricite de France, EDF.YY)旗下子公司EDF Trading Ltd9月29日表示,法國電力已經同意從雷曼兄弟手中收購下屬公司Eagle Energy Partners I, L.P.,此舉旨在最佳化法國電力旗下燃氣供應業務。同日,私人資本運營企業Bain Capital LLC和Hellman & Friedman LLC與雷曼兄弟達成協定,將出資21.5億美元收購雷曼兄弟旗下包括Neuberger Berman在內的多數投資管理業務。同年10月3日,野村控股第三次與雷曼簽署協定,同意收購雷曼兄弟的印度後台業務。曾經輝煌一時的雷曼在不到三周的時間裡已經被肢解得四分五裂,面目全非了。至此,雷曼終於徹底墜入谷底,再也無法重見天日了。
背景原因
自2007年2月次貸問題顯現出來到12月Countrywide面臨倒閉為止,次貸危機其實已經持續了10個月的時間。作為整個金融體系的領導者,美聯儲必然在這10個月裡做了大量政策儲備和風險預估工作。因此救助Countrywide的行動可以認為是美聯儲儲備政策的第一次套用。
那時的美聯儲一定認為形勢還不算太糟,2008年1月11日美國銀行宣布以換股18.22%的方式整體併購Countrywide,涉及交易價格約40億美元。這樣一來無論Countrywide的股東還是債權人的利益都得到了保障。
這一行動具備很強的合理性。畢竟讓一個銀行倒閉會造成深遠的社會影響,除非萬不得已不會輕易批准。這也是從美聯儲的角度分析並默認隱形契約合法性的依據。
隨後救助貝爾斯登時美聯儲想問題的出發點與救助Countrywide時如出一轍:都是為了避免銀行倒閉造成社會恐慌。唯一不同的是相較於拯救Countrywide時的政策,美聯儲這一次明顯收緊了隱形契約。實際策略是提供290億美元,摩根大通自籌10億美元以現金方式收購貝爾斯登。儘管貝爾斯登的股價從最高點的96.38美元/股跌到了被收購時的1.85美元/股,股東損失殊為慘重,但是貝爾斯登的債權人權益卻得到了全額的保護。
然而到了9月,形勢突然惡化。一方面,兩房,AIG,WaMu等超大型企業相繼出現問題,美聯儲的援助責任瞬間數倍增大,但是實際上美聯儲根本無法照顧周全。另一方面,美聯儲對金融機構的隱形救助協定激發了道德風險。像雷曼即便已經在CDO上虧損巨大,但根據2008年度二季報它依然在加大做多CDO的倉位。如此有恃無恐的行為背後就是在賭美聯儲無論如何也會出手援助。
由於市場對於美聯儲會提供援助的預期非常一致,因此債權人依然敢於把錢繼續放給從事高風險產品投資的機構。因此必定是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後,美聯儲決定選擇一家影響力足夠震懾市場的魯莽機構開刀,主動放棄對它潛在的一切承諾,讓它徹底倒閉,藉以警示所有市場參與者不要再心存幻想,徹底切斷風險的源頭。雷曼不幸成為了反面的典型。
之所以挑中雷曼首先因為它規模很大,具備足夠的震撼力;但是又沒有龐大到兩房或者AIG的程度,美聯儲當時判斷雷曼即便倒閉也不至引發金融系統崩潰。更重要的是,在已經遭受沉重打擊的諸多機構中間,雷曼是風險資產投資比例最高的一家,也是損失最為慘重的。
事件影響
股票市場
美國金融巨頭雷曼兄弟的轟然倒塌,隨即引發了全球金融市場的劇烈動盪。
9月15日,華爾街迎來名副其實的“黑色星期一”,美股暴跌,道瓊斯指數創“9.11”事件以來單日最大下跌點數與跌幅,全球股市也隨之一瀉千里。
亞太股市9月16日大幅下跌,其中日本、香港、台灣、韓國跌幅都超過了5%;澳大利亞股市也遭遇地震,澳元16日開市走弱,股市收市已經跌了超過1.5%……然而,從長遠看,雷曼兄弟的破產對世界影響最大的地方,在於它進一步挫傷了人們對市場和未來的信心。
2007年在美國爆發的次貸危機,不僅給美國,也給全球經濟帶來重創,而雷曼兄弟的破產預示著危機將進一步升級,將有更多的大型金融機構在這場危機中倒下;作為華爾街支柱的一線投資銀行的倒塌,宣布了美國金融體系的核心已經被撼動,次貸危機正式演變為一場全球性的金融風暴。
國際經濟
更深層的國際影響,則是各國對通脹的擔憂恐將就此被對緊縮的擔憂所取代。瑞銀資深經濟顧問馬格努斯認為,債務違約和資產價格下滑,將給各國經濟構成惡性循環的連鎖壓力,導致銀行經營困難,企業獲得貸款難度大增,最終不得不更多採用裁員、減產等極端手段渡過難關,從而導致經濟進入全球通縮時代。
各國尤其各新興國家的央行將面臨非常嚴峻的挑戰:一方面,本國經濟的長期過熱,讓他們不敢對通脹掉以輕心;另一方面,雷曼兄弟事件將導致的全球性通縮危機,又讓他們在抉擇本國利率政策方面遭逢進退兩難的窘境。
累及中國
成立於2006年11月的華安國際配置,曾經身披基金公司第一隻QDII產品的光環。
2006年9月13日,華安國際配置正式發行。但因當時投資者對QDII 基金持觀望態度,該基金並沒有受到投資者太多的熱捧。通過展期發行,才終於2006年11月成立。規模只近2億美元,遠遠低於5億美元的計畫募集規模。
如果說展期成立,讓華安國際配置感受到來自國內市場的涼意,那此次來自雷曼破產的衝擊,華安感受到的應是“唇亡齒寒”。
根據《華安國際配置基金基金契約》和《華安國際配置基金產品說明書》的有關規定,該基金第一個投資周期為五年。在第一個投資周期內,本基金投資於結構性保本票據,其所對應資金通過一定的結構和機制全額配置於收益資產與保本資產。
而其保本人正是雷曼兄弟金融公司(Lehman Brothers Finance SA.)。該公司負責就基金在第一個投資周期內投資的結構性保本票據向票據發行人提供100%本金保本。負責為其提供保本支付義務的,正是其母公司:雷曼兄弟控股集團公司。
雷曼兄弟下屬的另一家公司,雷曼兄弟國際公司(歐洲)(Lehman Brothers International(Europe))為該結構性保本票據提供每月一次的交易。
與此同時,雷曼兄弟特殊金融公司還是華安國際配置基金保本票據的基礎資產之一的零息票據的發行人。
結構性票據(Structured Notes)產生於20世紀80年代的美國,是一種結合了固定收益產品和衍生性金融產品的創新理財工具。
華安國際配置投資的結構性保本票據,則是由票據發行人發行的並由保本人提供到期保本的五年期美元保本票據。但卻屬於流通受限制不能自由轉讓的基金資產。
基金產品設計的資深人士告訴記者,想在全球市場獲取穩健的投資收益,依靠國外投行買類似的保本票據是很常見的,尤其在早期發行的QDII產品中。而華安國際配置基金是第一隻基金系QDII,對外是宣稱華安參與資產管理,實質很可能是全權交由海外管理,華安只是作為雷曼和投資者之間的一個渠道,無需承擔任何風險。而該基金所投資證券的發行人,也就是已經遞交破產申請的雷曼兄弟,才是對基金持有人承擔責任的主角。
也有業內專業人士表示,華安國際配置基金保本票據的保本人和部分產品的發行人申請破產保護,其資產也將隨之會被凍結,基本上失去了保本的作用,因此,雷曼兄弟的破產,使得該基金遭遇了其產品說明中所列示的風險。
該基金產品說明書中列示,結構性保本票據被提前終止的風險就包括保本人不能履約的風險。即保本人雷曼兄弟因解散、破產、撤銷等事由,不能履行保本人義務。
雷曼向紐約破產法庭提交的這份檔案顯示,其前三十大無擔保債權人分別以債券、銀行貸款(同業拆借)和信用證三種形式存在。
其中,花旗銀行和紐約梅隆銀行受託保管了1550億美元的雷曼債券,剩餘為其他銀行持有的27.23億美元銀行貸款和3.74億美元信用證。值得注意的是,中國銀行(3.55,0.00,0.00%)紐約分行以5000萬美元同業拆借位列第十九位。
前30大債權人中,共14家亞洲銀行,其中8家銀行來自日本;6家歐洲銀行,3家澳大利亞銀行,兩家美國銀行和一家加拿大銀行。
儘管花旗、紐約梅隆銀行、日本青空銀行(Aozora Bank Ltd)和瑞穗金融集團(Mizuho Corporate Bank,Ltd)位列雷曼最大的無擔保債權人之列,但目前還無從判斷誰是最大輸家。
玫瑰石顧問謝國忠表示,“託管銀行的客戶購買雷曼債券,之後存放在銀行戶頭上,表面上銀行是債權人,但債券價格下跌時受損失只是銀行客戶。”
“更大的債權持有人隱藏在託管賬戶中,接下來要看各機構自己的披露情況。”中信銀行(5.82,0.13,2.28%)市場分析處喻璠表示,目前最大的單獨損失由日本銀行AOZORA承擔,但4.63億美元的銀行貸款在投資界並非大數目。
Aozora於16日表示,由於積極的風險管理,其淨損失要遠小於4.63億美元,具體損失正在測算中,預計在0.25億美元左右。
雷曼最大的歐洲銀行貸款債權人——法國巴黎銀行(BNP Paribas)——對其的貸款敞口達2.5億美元,引發股價下跌6.2%。其它受影響的歐洲銀行包括,瑞典商業銀行(Svenska Handelsbanken)、比利時聯合銀行(KBC)、英國勞埃德銀行(Lloyds TSB)、渣打銀行(Standard Chartered),及挪威銀行(DnB NOR Bank ASA)。
其他債權人未對此回應,記者無法聯繫到中國銀行發言人做出評論。市場人士預計,由於只公布了前三十大債權人,所以不排除其他中國機構也持有雷曼債券。早前,韓國銀行業對雷曼投資額超過7億美元。
招行持雷曼債券敞口7000萬美元
招商銀行(13.52,0.13,0.97%)今日公告稱,該行持有美國雷曼兄弟公司發行的債券敞口總計7000萬美元,其中,高級債券6000萬美元,次級債券1000萬美元。截至目前,該行尚未對上述債券提取減值準備。
招商銀行表示,該行將對上述債券的風險進行評估,根據審慎原則提取相應的減值準備,並根據有關規則予以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