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擊艦

雷擊艦

雷擊艦的前身是美國1861年開始的國內戰爭中的蒸汽船,當時在船上伸出的撐桿裝有水雷,以碰撞引爆的形式攻擊敵艦。後來英國的工程師懷特海德發明了自動魚雷,使雷擊艦有了很大的發展。19世紀末,雷擊艦按排水量分為一級艦(排水量100噸以上)和二級艦(排水量30-80噸)。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雷擊艦的噸位已增加到與驅逐艦相同了,魚雷發射管為聯裝式(三、四或五聯裝),大型雷擊艦裝備2座,小型雷擊艦裝備1座,艦上可攜帶一定數量的備用魚雷。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由於潛艇、海軍艦船兵和飛彈的迅速發展,魚雷的威力大大降低,特別是較大的艦艇已經很難接近敵艦用魚雷進行攻擊了。於是在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一些國家的海軍把雷擊艦上的魚雷發射管拆除,換裝上了飛彈發射裝置,變成了飛彈驅逐艦。目前海軍很多艦艇上雖然也裝備有魚雷,但大多數是反潛用的小型魚雷。有個別艦艇裝有大型反艦魚雷也是用以自衛和擴大戰果的。雷擊艦這一艦種在現代海軍艦艇建制中已經消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