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山苗年

雷山苗年

苗年真的很神秘,尤其是它的祭祖和各種禮儀。走進苗年,你就會感覺到四周瀰漫著濃濃的苗族千百年來農耕文明發展的氣息,這種氣息讓人心蕩神搖,讓人慾割難捨,讓人久久不能忘懷。在那裡,它帶給你的是心靈的震撼,而不僅僅是心理上的獵奇。我的雷山苗年之旅其實很偶然。在貴陽與幾個熱愛少數民族文化的攝影人閒聊時,聽到“苗年是苗族人民展示苗族服飾、信仰、飲食和歌舞等文化的重要節日”這句話,我就在剎那間定下了雷山苗年之旅。

基本信息,其他信息,其他信息,

基本信息

苗年真的很神秘,尤其是它的祭祖和各種禮儀。走進苗年,你就會感覺到四周瀰漫著濃濃的苗族千百年來農耕文明發展的氣息,這種氣息讓人心蕩神搖,讓人慾割難捨,讓人久久不能忘懷。在那裡,它帶給你的是心靈的震撼,而不僅僅是心理上的獵奇。我的雷山苗年之旅其實很偶然。在貴陽與幾個熱愛少數民族文化的攝影人閒聊時,聽到“苗年是苗族人民展示苗族服飾、信仰、飲食和歌舞等文化的重要節日”這句話,我就在剎那間定下了雷山苗年之旅。
苗族人過苗年,就如同漢族人過春節,每年農曆十月一日,就是苗年的初一。我是在苗年三十走進雷山苗寨,與一戶素不相識的苗家人共同度過苗年的。
由於到達雷山縣城的時間太晚,城裡的住宿早已客滿,但沒想到這個小小的“失誤”卻成就了我們對苗年的更進一步認識,我們決定食宿都在苗家。
依山而建的固魯寨,距縣城雷山僅兩公里,遠望村寨,全村呈梯形布局,戶戶相連,房房相望,結構嚴謹,渾然一體。家家戶戶吊角樓前都掛滿了金黃的玉米、火紅的辣椒。於是我們端著照相機沖了進去,一路邊看邊拍。不知不覺,我們被一陣嘹亮的歌聲所吸引,在一戶苗族人家門前剛停下腳步,突然,門裡走出幾個身著盛裝的苗族婦女,不由分說把我們拉進屋內,就這樣,“一不小心”,我們走進了苗家。

其他信息

說起苗年,大約在六千多年前,九黎部落的大首領蚩尤在與炎黃二帝大戰中,因戰敗被肢解。族人收其屍骨,用糯米糍粑粘合屍首後,於農曆十月以最高禮儀將其安葬。此後每年農曆十月都要舉行祭祀儀式,每隔十三年要大祭一次(即鼓藏節)。苗族先民從中原五次大遷徙後,一部分人來到貴州雷公山腳下繁衍生息,至今,他們還保留著複雜的祭祀過程和隆重的祭祀禮儀。
被拉進門前,我們每個人都要先過一道“攔門酒”。苗家人熱情好客,認為來到家門前的人都是客人,因此都會熱情相邀,必以酒敬待。進入房廳後,一字排開的長桌上擺滿了各種佳肴,剛坐下,主人便將一雙碗筷遞到了我們的手中。這時我們得知,這頓飯便是苗家人的年夜飯。此時,手端米酒的苗族女孩又唱起了苗歌。
苗家人有“無酒歌三日,有酒必有歌”之說,酒用來招待客人自不必說,喝酒當然要唱歌。苗族沒有文字,歌曲是他們文化傳承的載體,苗歌也就成了苗族歷史的見證。一首苗歌往往用一個聲韻一押到底,中間不轉韻。歌詞有的比較固定,例如結婚、喪葬等場面的歌,有的歌詞可以隨意發揮,比如情歌、酒歌,後者以曲調高亢嘹亮、聲調如飛而得名為“飛歌”。我們在聽了一曲“木頭浪里流,客人喜心頭,請到我家來,喝杯迎賓酒”的苗歌后,每人連續喝了好幾碗酒。之後,在歌和酒中,我們度過了愉快的苗年之夜。

其他信息

祭祀祖先的年初一
凌晨四五點鐘,我夜宿的郎德苗寨從遠處傳來了陣陣鞭炮聲,迷迷糊糊中,又聽見樓下傳來了殺雞宰鴨的聲音,於是急忙穿上衣服,拿起相機衝下樓去。
但見廚房裡一派熱氣騰騰的景象,見我們下來,男主人神色端莊地叮囑:一不許將水倒出門外,二女客人不許外出串門,三不許吃任何東西,尤其是蔬菜。但希望我們每個人做一件事,到家門口的小橋上多走幾個來回。天剛麻麻亮的時候,主人家已經將同年夜飯一樣豐盛的菜端了上來,祭祖儀式開始了。在堆有豬頭、雞鴨、魚肉、酒和糯米飯的桌前,男主人莊嚴地端著酒用苗語向祖先祭祀,女主人帶著孩子們身著盛裝,並立兩旁,氣氛莊嚴肅穆。大約十點鐘後,他們又來到家門口的小橋上,再次進行祭祀,這叫祭橋。祭祀結束後我們才得知,水不能外倒意思是不能讓水沖走莊稼和好運;女客人不能外出串門是苗族人大年初一的忌諱;祖先沒有享用菜餚,人不能先吃;不吃素菜,意味著這戶人家今後生活年年有餘(魚等葷菜);在小橋上走走,意味著這戶人家人緣好,客人多。據說世界上最短、最多的橋應該在苗寨,因為苗家人家家戶戶門口都有一座橋,長不過四五十厘米,橋在這裡不是方便交通的,而是苗家人寓意通向幸福之路。客人通過橋走進苗家,意味著將好運和幸福帶到苗家。早餐吃完後,主人介紹說,男客人可以到苗寨任意一戶人家吃飯、拜年,這叫“吃串串飯”,而且可以不用攜帶禮物。
由於有很多外來客人在郎德苗寨過苗年,因此苗胞們特意在寨中蘆笙場為客人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歌舞會。這時我們得知,郎德苗寨有“中國民間藝術之鄉”的美譽,早在1988年,它就被國家文物局列入“全國百座特色博物館”之列。欣賞完歌舞后,再去細細看看寨子。整個苗寨依山傍水而建,寨四周古樹參天,一棟棟吊角樓古樸典雅,寨中小巷全以鵝卵石鋪砌,寨門口一座風雨橋橫臥在一條小河之上,整體環境優美潔淨,與大自然顯得分外和諧、完美。在這裡,佑護苗寨的三件寶“安寨樹、蘆笙場和家祭橋”我們都有幸看到了。
告別郎德,我們直奔西江苗寨。這個苗寨據說是中國僅有的、世界無雙的千戶苗寨,有“苗都”之說,是研究和探尋苗族歷史、文化的最好去處。西江苗寨舉辦的“鼓藏節”,是祭祀祖先神器的大典,其規模、場面之宏大,可以想像而知。我們的汽車經過三個小時的顛簸,從一個大山腰裡出來,山下一座層層疊疊、鱗次櫛比的苗寨便出現在眼前,這裡便是赫赫有名的西江千戶苗寨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