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名稱來歷
人民政府駐於三泉口村雷坪圩,故名。
政區沿革
民國時期稱清平鄉,屬桂陽縣。1950年,置雷坪鄉。1958年,併入洋市人民公社。1961年,洋市人民公社析置雷坪人民公社。1983年,撤公社,改雷坪鄉。2012年3月,雷坪、青蘭2鄉合併,建立雷坪鎮。
政區劃分
2012年3月,轄三泉口、上崗、上田坊、梧桐、林里、花園、糧源、黃田、聶錫、西江、青蘭、株木、塘頭、曲木、擁沖、新村、陳溪、石溪18個村民委員會,和雷坪圩、青蘭2個居民委員會。設2個居民小組,198個村民小組。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雷坪鎮位於東經112°33′26″~112°55′46″,北緯25°47′15″~26°13′30″。地處縣城北部,東與洋市鎮相鄰,南抵歐陽海灌區庫內中游,以舂陵江為界與和平鎮隔江相望,西同耒陽市接壤白沙鎮相連,北與永興縣油麻鄉為界。轄區東西最大距離16.4千米,南北最大距離25.2千米,總面積117.99平方千米(2017年)。人民政府駐三泉口村,電話區號0735,郵政編碼424413,距縣城28千米。
地形地貌
雷坪鎮境內大部分為丘陵,地勢北高南低,平均海拔高度229米。最高點上崗山頂海拔448米,最低處是黃田沖海拔70米。
氣候
屬於熱帶濕潤季風性氣候,其特點是四季分明,雨熱同季,光照充足,無霜期長。1981~2010年平均氣溫19℃,1月平均氣溫2.5℃,極端最低氣溫-5℃(2008年1月28日);7月平均氣溫28℃,極端最高氣溫42℃(2004年7月29月),平均氣溫年較差25.5℃。生長期年平均217天。無霜期年平均225天,最長238天,最短180天。年平均日照數1850小時。0℃以上持續期290天(一般2月20日至11月25日)。年均降水量1460毫米,極端年最大降水量2100毫米(1965年),極端年最少降水量840毫米(1992年)。
自然災害
主要有冰凍、旱澇、低溫、冰雹等。冰凍最嚴重的一次是2007年12月至2008年1月,連續冰凍近40天,基礎設施全部受損,直接經濟損失近億元。
自然資源
雷坪鎮主要有鉛、錫、錳、鐵,分布在陳溪、石溪一帶。雷坪有色礦位於本鎮曲木村。
人口統計
2012年3月,轄區總人口33000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6615人,城鎮化率20%。另有流動人口3570人。總人口中,男性17853人,占54.1%;女性15147人,占45.9%。14歲以下5610,占17%;15~64歲23430人,占71%;65歲以上3960人,占12%。2011人口出生率13.1‰,死亡率5.1‰,人口自然增長率8‰。
22878人(2017年)。
經濟
2018年,雷坪鎮實現生產總值 11.2億元,同比增長5.6%;固定資產投資13.1億元,同比增長22.4%;完成財政總收入2351萬元,同比增長10.3%。
農業
雷坪鎮擁有耕地2.37萬畝,人均0.72畝,以種植烤菸、水稻、蔬菜、冰糖橙為主。2011年農業總產值3326萬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65%。糧食作物以水稻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1.85萬噸,人均561千克。主要經濟作物是烤菸、冰糖橙、脆蜜桃。2011年烤菸種植7118畝,菸葉收購20901擔,完成稅收419萬元。在省農博會上,冰糖橙、脆蜜桃被譽為“綠色無公害”產品,銷往廣東等沿海地區。
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為主,2011年養豬場5個,生豬飼養量3.1萬頭,年末存欄0.9萬頭;羊飼養量1.5萬隻,年末存欄0.56萬隻;牛飼養量5642頭,年末存欄4558頭;家禽飼養量11.8萬羽。
工業
雷坪鎮工業以皮鞋、電子加工為主。2011年工業總產值1248.2萬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8%;實現工業增加值124萬元,比上年增長30%。擁有加工企業6家,從業人員1400餘人。
商業外貿
2011年社會商品零售額1.06億元,比上年增長0.8%。有商業網點84個,從業人員556人;農村市場1個,年成交額0.1億元。
財政金融
2011年財政總收入1620萬元,人均財政收入4910元。2011年末境內有金融機構2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