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視窗”指的是在視窗前沿,在預先計算好的發射時間,分秒不差將火箭點火升空。
2018年12月8日2時23分,嫦娥四號探測器“零視窗”發射成功並進入到預定軌道。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的所有探月衛星,均實現了“零視窗”發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零視窗
- 行為:預先計算好的發射時間
- 目的:分秒不差地將火箭點火升空
- 要求:不允許有任何延誤與變更
- 屬性:比較合適的一個時間範圍
影響因素,發射歷程,嫦娥一號,嫦娥二號,嫦娥三號,神舟八號,嫦娥四號,
影響因素
影響和限制發射視窗的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地面觀察的需要。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的發射時間定在晚9時35分,這時天空已經漆黑一片,但衛星進入軌道後仍能受到太陽光的照射,因此人們在地面用肉眼就能看到衛星。
二是地面目標光照條件的要求。發射地球資源衛星和中軌道氣象衛星時,要求衛星運行軌道下方的地面目標有很好的光照條件,以便於衛星上的可見光遙感器能很好地遙感地面的圖像。
三是太空飛行器上太陽電池翼光照條件的要求。
四是太空飛行器上姿態測量設備的要求。
五是太空飛行器返回地面時的要求。返回式衛星、載人飛船返回地面時,一般都希望在白天,同時要求氣象條件較好,沒有大風等惡劣天氣,以便於降落傘打開。在選擇發射視窗時就要考慮返回時的情況。由於太陽、地球和其他星體的相對位置在不斷變化,即使發射同一類型、同一軌道的太空飛行器,其發射視窗也是不固定的。
發射歷程
2007年起,有中國“探月港”美譽的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連續成功發射嫦娥一號、嫦娥二號、嫦娥三號和嫦娥四號等探測器,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中國奇蹟”。
嫦娥一號
2007年10月24日,中國第一顆探月衛星嫦娥一號實現“零視窗”發射。
火箭發射是一項極其龐雜的系統工程,對於“零視窗”的要求,誰也不能事先打包票,“嫦娥一號”發射的視窗預留了35分鐘,就是說從2007年10月24日18時05分到18時40分的區段內,都可以發射“嫦娥一號”。如果在18時40分發射,衛星燃料將要損失120公斤,這對總共只有1200公斤燃料的“嫦娥一號”是一個很大的損失,將直接影響其工作時間和工作壽命。
低溫加注的要求非常高,只要加注了低溫燃料,就意味著進入了不可逆程式。因為低溫燃料對儀器損壞很大,一般加注後都不會再撤回,因為加注後30到35分鐘如果不發射,燃料就不能用了。這個程式相當危險,一粒米大小的液氫掉在地上產生的熱量足以造成爆炸。由於是低溫加注,火箭和燃料管道的接頭部位會結霜,工作人員必須不停地用惰性氣體吹接頭,防止結霜結冰。
嫦娥二號
2010年10月1日,伴隨著嫦娥二號任務01指揮員鄢利清鏗鏘有力的“點火”口令,長征三號丙運載火箭托舉著嫦娥二號騰空而起。事後測試數據顯示,火箭起飛時間與之前公布的“零視窗”理論值分秒不差。
嫦娥三號
2013年12月2日,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穿越中國發射史上最窄視窗,將嫦娥三號送入預定軌道。嫦娥三號任務01指揮員鄢利清說:“火箭完全按照‘零視窗’準時發射。”
神舟八號
為了確保將飛船發射到與目標飛行器共面的軌道,神舟八號必須在天宮一號軌道面經過發射點後的一定時間內準時點火起飛,否則就需要消耗很多的推進劑來修正兩者之間的軌道面偏差。
嫦娥四號
2018年12月8日12月8日2時23分,嫦娥四號探測器“零視窗”發射成功並進入到預定軌道。至此,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的所有探月衛星,均實現了“零視窗”發射。
2018年12月8日18時05分04秒,中國首次探月任務完美實現“零視窗”發射,創造了航天發射史上的“中國奇蹟”。正是由於“零視窗”發射省下了準備作軌道修正的120公斤燃料,嫦娥一號衛星在完成一年壽命以後又繼續運行了4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