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闕

雲闕

雲闕,漢語詞語,讀音是yún quē,一指宮闕,因其高大,故稱;也借指朝廷;亦指為雲霧掩映的宮闕,指月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雲闕
  • 解釋1:宮闕,因其高大,故稱
  • 解釋2:指朝廷
  • 拼音:yún quē
解釋,出處,

解釋

1、宮闕。因其高大,故稱。
2、借指朝廷。
3、為雲霧掩映的宮闕。指月宮。

出處

1、
①漢 劉歆 《甘泉宮賦》:“雲闕蔚之巖巖,眾星接之皚皚。”
②南朝 宋 鮑照 《代陸平原君子有所思行》:“西上登雀台,東下望雲闕。”
③唐 元稹《題李十一修行里居壁》雲闕朝回塵騎合,杏花春盡曲江閒。憐君雖在城中住,不隔人家便是山。
④唐 劉禹錫《將赴汝州途出浚下留辭李相公》:初逢貞元尚文主,雲闕天池共翔舞。相看卻數六朝臣,屈指如今無四五。
⑤宋 蘇軾 《奉安神宗皇帝御容赴景靈宮導引歌詞》:“龍顏髣髴笙簫遠,腸斷屬車音。離宮春色瑣瑤林,雲闕海沉沉。”
2、
①《魏書·百濟傳》:“臣建國東極,豺狼隔路,雖世承靈化,莫由奉藩,瞻望雲闕,馳情罔極。”
②唐 韓愈 《贈族侄》詩:“作書獻雲闕,辭家逐秋蓬。”
③宋 蘇轍 《謝翰林學士宣召狀》之一:“成命莫回,驚使華之促召;一家竦聽,望雲闕以馳情。”
3、
劉禹錫 《奉和中書崔舍人八月十五日夜翫月二十韻》:“稍當雲闕正,未映斗城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