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萃國小

雲萃國小

甘肅最早的鄉學名校,靜寧縣雲萃國小創辦於1915年(民國4年)夏,初為初級國小,1917年(民國6年)增設高級班。是隴中、隴東地區建辦最早的國小,也是甘肅最早的四大鄉學名校之一。雲萃國小的創辦者李早勤先生,是靜寧縣雲翠鄉(現稱雙峴鄉)人,清末秀才,1912(民國元年)年畢業於甘肅優級師範理化科。早年加入同盟會,為孫中山先生忠實信徒。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雲萃國小
  • 地點:甘肅省靜寧縣凡梁村
  • 歷史人物:李早勤
  • 名片:百年老校
發展經歷,辦學宗旨,

發展經歷

辛亥革命時,李早勤協助甘肅省議會李鏡清議長辦理地方事務,後因甘肅省議會解散,回歸故里。民國初年,靜寧方圓200餘里以內,僅有幾處私塾,就學者僅少數富家子弟,教材純系四書五經之類。李早勤先生為了提高公民的文化素質,立志創辦了一所可供絕大多數學齡兒童上學的新式學校,決心振興家鄉教育。他的想法得到了地方人士的支持。經多方勘查、審慎考慮,在不占用民田、不影響農業生產,並便於附近兒童入學走讀的前提下,選取馬家灣廟宇做校址,廟內有僧舍七八間,殘樓一座。學校設立後,附近村兒童薈萃如雲,遂以“雲萃”二字為校名,嗣後鄉人稱其山為雲翠山,國民政府亦將這一地區改名雲萃鄉。學校開學後,附近10多個村學齡兒童大部分入學。為了集思廣益,校方與地方民眾共商,邀請各村熱心公益人士為校董,組成校董事會,並決議先行利用僧舍、廟堂、戲樓等作為學生上課及教師備課休息處所。
雲萃國小舊校舍(建於民國4年)雲萃國小舊校舍(建於民國4年)
一掃私塾陳規陋俗,完全採用新教材教授兒童,從而開創了鄰近各縣興辦新式鄉學之先河。1917年(民國6年),經甘肅省教育廳批准備案,正式任命李早勤先生為校長。當時,因山區交通不便,新式教材一時購備不全,那時尚無複寫及油印設備,就靠教師謄寫初小國文等課本,發給學生,進行教學。
建校之初,全部經費,包括教師薪金、辦公費、修繕費在內,每月只有三四十元。為了自力更生,曾資助選送民國7年首屆畢業生報考蘭州工業學校,學習毛編紡織技術,回校任教即以編制為學生學習生產技術之課,並設織布房(相當於現在校辦工廠),以學生勞作收入彌補經費之不足。後雖經費增加到四五十元,但仍十分拮据。教員少則三四人,多則五六人,薪金甚為微薄,每人每月僅4至5元,不足維持本人最低生活,因而應聘者多為有志於地方教育之士,在早勤先生艱苦辦學的感召下,不計個人報酬,其食用所需,由家庭供應,這種刻苦辦學精神,實屬難能可貴。因而該校教育質量一直保持優良,學生升學率逐年提高,從而引起各方重視,成為甘肅頗負盛名的4所鄉學之一。
雲萃國小自創辦以來,校舍歷年均有增修。30多年的艱苦奮鬥,新修教室、宿舍30餘間、教員工作室、儲藏室、灶房20餘間,其所需木料,大部分由歷年植樹成材中選伐,所需磚瓦土坯,均自製自燒,修繕大部分系師生義務勞動。並建成寬廣的體育場和學校林場。其中,1942年(民國31年),民國靜寧縣政府一次撥修建費1000元,將多年失修的僧舍8間、廚房1所、教室14間進行了翻修加固,並在中院修大禮堂1座。成為一所頗具規模的學校。
1925年3月,孫中山先生逝世,噩耗傳來,雲萃國小全校師生及村民為中山先生舉行追悼會,為紀念中山先生,該校1925年修建中山紀念堂1座,室內高懸孫中山先生巨幅遺像,並陳列中山先生遺著及各種報刊。

辦學宗旨

雲萃學校以“為國育才”為辦學宗旨,教育學生五育(德、智、體、美、勞)並重,啟發誘導,灌輸新知,教育學生“要立大志、做大事、不希圖做大官”,發展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富民強國”,一切圍繞愛國思想啟迪教育學生。當地民眾均以把子女送雲萃就學引以為榮。自1916年(民國7年)首屆畢業生到現在,已畢業86班,共3100餘名學生,不但對地方文化教育事業有深刻的影響,而且為國家培育出一大批有用人才,其中有許多人成績卓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