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聯數算用”,在《重慶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2020年)》被首次提出,是重慶市把“智慧名城”建設重點的五個要素。
具體而言,
“雲”,建成數字重慶雲平台,基本完成政務信息系統遷移上雲,市級系統整合率達到75%,兩江雲計算產業園伺服器能力達到30萬台。
“聯”,實施5G融合套用行動計畫,新建5G基站3萬個,提升中新國際數據通道性能,網際網路骨幹直聯點省際直聯城市增加到32個。
“數”,落實“三清單”制度,初步建成城市大數據資源中心,建立政務數據“聚通用”規範管理機制。
“算”,建設智慧型中樞核心能力平台,統一提供共性技術、業務協同能力組件200個,建設以AI計算、區塊鏈等為支撐的賦能平台。
“用”,在政府管理、公共服務、社會治理等領域開展套用示範,打造30個典型智慧型化套用場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雲聯數算用
- 別名:“雲聯數算用”要素集群
簡介,發展歷史,工作內容,
簡介
“雲聯數算用”,這五個要素,邏輯遞進、有機一體——“雲”是基礎,“聯”是前提,“數”是資源,“算”是能力,“用”是落腳點和出發點。
發展歷史
2019年,建設“智慧名城”,是重慶市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致2019中國國際智慧型產業博覽會賀信精神的重要舉措。
2020年,在《重慶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2020年)》提出在建設建設“智慧名城”的措施中,提出建設“雲聯數算用”要素集群。
2021年,在《重慶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2021年)》繼續提出建設“雲聯數算用”要素集群。
工作內容
建設“雲聯數算用”要素集群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圍繞目標,結合實際,突出重點,整體推進。
在“雲”方面,建成數字重慶雲平台,搭建開放可擴展的雲平台架構,建設多雲管理體系,初步構建起“1+N”的“大雲牽小雲”體系;整合各級各部門政務信息系統500個,市級、區縣系統整合率分別達到75%和50%,基本完成政務信息系統遷移上雲;加快建設電信、移動、聯通、騰訊等高等級數據中心,推動兩江雲計算產業園伺服器能力達到30萬台;完善政務數據中心“兩地三中心”體系,規劃建設政務數據同城災備、同城雙活和異地災備數據中心;加快推進專網整合,基本完成市級部門非涉密政務專網併入或接入全市電子政務外網。
“聯”方面,實施5G融合套用行動計畫,新建5G基站3萬個,培育5G精品網路示範區;提升中新國際數據通道性能,繼續辦好中新國際數據通道論壇,加大與西部省區市、新加坡和東協地區的通道套用推廣合作,新開通1000M頻寬,新培育通道用戶50家;最佳化升級重慶國家級網際網路骨幹直聯點,擴容網內出口頻寬18Tbp,增加網間互聯頻寬110G,省際直聯城市增加到32個;統籌建設城市物聯網感知體系,加快各類感測器在橋樑建築、地下管廊、交通設施、公共空間等重點部位的規模部署,構建城市“神經網路”。
“數”方面,加強全市政務數據資源體系建設管理,深入落實“三清單”制度,編制發布2020年全市統一的政務數據資源已分享資料夾、開放目錄,形成市級部門責任清單並納入考核,提升政務數據共享匯聚的數量質量;初步建成城市大數據資源中心,升級政務數據資源共享系統,基本建成政務數據資源開放系統;升級自然人、法人、自然資源和空間地理基礎資料庫,建立電子證照基礎資料庫,基本建成市級部門數據資源池,最佳化市、區縣兩級共享體系;推進政務數據資源安全體系建設,研究制定政務數據資源安全管理辦法;啟動政務數據標準體系建設,編制大數據標準化建設實施方案。
“算”方面,加快建設城市智慧型中樞核心能力平台,統一提供共性技術、業務協同能力組件200個;建設AI計算中心,著力培育英特爾FPGA、中移物聯網、飛象工業網際網路、SAP工業賦能中心、忽米網、華為協同創新中心等賦能平台;建設重慶新型智慧城市運行管理中心,推動形成城市運行“一網統管”載體平台,促進對經濟、環境、城建、能源等領域運行態勢實時量化分析、預判預警和直觀呈現,逐步實現城市運行全景展現、仿真預測、指揮調度和決策最佳化。
“用”方面,強化大數據智慧型化在民生服務、城市治理、政府管理等領域套用,重點打造10大新型智慧城市套用場景、10個“小切口、大民生”套用場景、10個5G套用場景、10箇中新國際數據通道套用場景、10個未來智慧社區樣板,力爭在2020智博會前形成一批可視化成果,持續為經濟賦能、為生活添彩;推動出台促進平台經濟規範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集中建設兩江數字經濟產業園、高新區西永微電園、中國智谷重慶科技園、仙桃國際大數據谷、渝中區區塊鏈產業園等數字經濟綜合體,加快推進阿里巴巴區域總部、騰訊數字內容基地、百度西部智慧型駕駛開放測試基地、華為鯤鵬產業生態體系等重點項目,力爭培育引進大數據智慧型化企業100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