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水隨筆

雲水隨筆

《雲水隨筆》是作者釋清淨的佛門生活修學雜記。作者自謂“樹下念佛,茅棚誦讀;乞食檐下,安寢淨土”。其中包括“修行的動力來源”、“發心捐獻器官是否影響往生”、“原來除草也是菩薩道”、“關於淨土法門教理爭議的一點建議”、“話說忍辱”、“盲人提燈也可以照亮他人”等包含佛門法義和智慧的文章。

基本介紹

  • 書名:雲水隨筆
  • 出版社:宗教文化出版社
  • 頁數:497頁
  • 開本:16
  • 作者:釋清淨
  • 出版日期:2014年7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802548780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序言,後記,文摘,

內容簡介

經窗冷浸三更月,空談秘密真詮,作夢中佛事,一夢人生。禪室虛明半夜燈,徒演苦空妙偈,建水月道場,逝水流年。一領衲衣,漂泊無住;雲水天涯,浪跡江湖;樹下念佛,茅棚誦讀;乞食檐下,安寢淨土。
雲水隨筆》是作者釋清淨的修學雜記,收入了《往生淨土的三資糧》《除草也是菩薩道》《盲人提燈也可以照亮他人》等文。

圖書目錄

前言 釋清淨
把你的業障拿來
往生淨土的三資糧
如是如是
地獄門前僧道多
吃藥療病與頤養聖胎
過個酒癮再懺悔
修行的動力來源
除草也是菩薩道
話說忍辱
盲人提燈也可以照亮他人
看著佛菩薩的臉
時時感謝
天下烏鴉一般黑
隨喜你隨喜的功德
信心
船票
關於法名
只好抬著走
我們的巢
總要回到苦難紅塵
貓頭鷹搬家
不原諒別人是苦了自己
輕裝逃生更有保障
由誰來做呢
小心魔王:貪嗔痴
買櫝還珠
何苦如是兩頭鳥
小魚的感悟
站到“泥沙”上面去
保護自己的最佳方式
內行的豬和學舌的鸚鵡
象牙筷子
戲子的人生忠告
誤解與理解
虔誠與信心
我去化緣
走兩步
苦難是一隻狼
刀口舐蜜
不要讓昨天的傷痛影響你的一生
人爭一口氣
所謂“愛情”
欲望是恐懼之母
師父有絕招
因緣所使神仙莫逃
慈悲心就是把他當兄弟
電影中的現代寓言
敬畏先聖和神明
皆大歡喜
我們並沒有走彎路
韋馱菩薩和伽藍菩薩
家庭作業之頂禮父母
聞思修是一個整體
下水的理由
地球離了誰也照轉不誤
護法要知法供養要如法
算命
你的煩惱真的減少了嗎
佛法為什麼不靈
修行人要耐得住寂寞
到底哪一個說法是正確的
戒律戒自己修行修自己
念佛法門之息增懷誅
自依止法依止莫異依止
切莫妄評僧團
慈善始於當下
我的煩惱最多
般若智慧就是賣豆子
坐,請坐,請上坐
幫我看看心
感恩
菩薩轉世
沉迷遊戲
修行的目的是解脫
給眾生留下得度因緣
飲酒犯五戒
講經弘法與修持止觀是不二法門
分歧的產生
證量就是心量
黃燈亮了
清淨明誨
淨土宗道次第
怎樣看懂佛經
受持戒律
廣結善緣隨順因緣
夠用就行了
從另一個角度看問題
畜生一樣活著
守護自由
我的心情我做主
跑什麼,前面也下雨
找個理由活著
理想
出來混,總要還的
我們是三寶的弟子
還債需要智慧
勿錯用僧物
吃多少,盛多少
修學道次第顛倒的危害
祈願具德善知識長久住世
不是世界變化太快
修行人的“三個禁區”
潛伏
生命中最重要的
牛頓定律和鬼
祖師的四個祈願
見賢思齊
乖,聽話!
逆子的誕生
苦難可以化作財富
別急著指責
鬥法
只是為了更堅固輪迴
要敢於對習氣說“No”
你開的不是悟,是誤
清淨心來自止妄
生死事大,無暇戲論
皈依的功德
依自業而活
不看僧面看佛面
玩家的江湖
永遠的牛市
解脫就是硬道理
因果通於實相
執著於不執著
眾生歡喜,諸佛歡喜
放下不是放棄
只有恩賜,絕無懲罰
借事修行,借人修心
是非以不辯為解脫
我的世界只有我
身貧道不貧
應機說法
調皮小孩
把“死”字掛在額頭
一間房子
和諧人生祈禱文
錢的問題
因為光明,所以光明
妙語答疑
借病修行,借痛覺心
慈悲心就是觀世音菩薩
修行就是修心
走自己的路修自己的心
沒有人會記得
心愿決定命運
真相
差點往生了
正好念佛
寬恕江湖
上天的禮物
今年過節不收禮
孔子的恕道
基督的恕道
佛陀的恕道
甘地的恕道
草根的恕道
莊子的幸福生活
夢裡的那點兒事
阿彌陀佛名號功德
阿彌陀佛的超世弘願
決定往生極樂世界
居士入寺禮儀
寺院常住居士禮儀
阿彌陀佛的前世今生
擁抱吉祥
佛說吉祥經
佛說吉祥經(白話)
如是我聞
超越時間和空間的“一時佛在”
人傑地靈的舍衛國
祗樹給孤獨園
在黑暗中求光明
隨業流轉的天人
充滿正能量的光明
無盡燈遍照,饒益於群生
探秘佛土
恭敬禮拜
佛陀的常隨眾
三藏十二部
生命形態的科學劃分
渴望得利益
思慮求幸福
請示最吉祥
世尊如是答言
勿近愚痴人
應與智者交
尊敬有德者
居住適宜處
往昔有德行
置身於正道
多聞工藝精
嚴持諸禁戒
言談悅人心
奉養父母親
愛護妻與子
從業要無害
布施好品德
幫助眾親眷
行為無瑕疵
邪行須禁止
克己不飲酒
美德堅不移
恭敬與謙讓
知足並感恩
及時聞教法
忍耐與順從
得見眾沙門
適時論信仰
自製淨生活
領悟八正道
實證涅槃法
八風不動心
無憂無污染1
寧靜無煩惱
依此行持者
無往而不勝
一切處得福
您是誰的誰
與您共舞
此刻已然具足
誰打擾了世界的寧靜
三主要道之“道”
雙重標準
為何要等待
傷口
我都是為了你好
溫和的力量
分享
三個錦囊
一切都是恩師的顯現
參學
莊嚴所在
事實
《中陰經》導讀
牛之死
巴巴的哲學
放開
磨房裡的千里馬
上師
敬請安心
榮枯自然
接納現實
完美
傷害
後記

序言

君不見,絕學無為閒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無明實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法身覺了無一物,本源自性天真佛……頓覺了,如來禪,六度萬行體中圓。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吾早年來積學問,亦曾討疏尋經論。分別名相不知休,入海算沙徒自困。卻被如來苦呵責,數他珍寶有何益。從來蹭蹬覺虛行,多年枉作風塵客(摘自永嘉大師《證道歌》)。
經窗冷浸三更月,空談秘密真詮,作夢中佛事,一夢人生。禪室虛明半夜燈,徒演苦空妙偈,建水月道場,逝水流年。一領衲衣,漂泊無住;雲水天涯,浪跡江湖;樹下念佛,茅棚誦讀;乞食檐下,安寢淨土。
彌陀稚子 釋清淨
於2008年8月吉日

後記

後記
印光大師開示
開示一:無論在家出家,必須上敬下和;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勞,成人之美;靜坐常思己過,閒談不論人非。行住坐臥,穿衣吃飯,從朝至暮,從暮至朝,一句佛號,不令間斷。或小聲念,或默念,除念佛外,不起別念;若或妄念一起,當下就要教他消滅。常生慚愧心及懺悔心,縱有修持,總覺我工夫很淺,不自矜誇。只管自家,不管人家;只看好樣子,不看壞樣子;看一切人都是菩薩,唯我一人實是凡夫。果能依我所說修行,決定可生西方極樂世界。
開示二:念佛法門,乃律、教、禪、密、諸宗之歸宿,人、天、凡、聖、成佛之捷徑。一切法門,無不從此法界流;一切行門,無不還歸此法界。小知見人,均謂是愚夫愚婦之法門。豈知華嚴會上,善財以十信後心,受文殊教,遍參知識,隨聞隨證。末後至普賢菩薩所,蒙其加被開示,所證與普賢等,與諸佛等。普賢為其稱讚如來勝妙功德,令其發十大願王,以此功德,回嚮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以期圓滿佛果。並勸盡華藏世界海諸菩薩,一致進行,求生西方。夫華藏海眾,無一凡夫、二乘,及未破無明之權位菩薩。最下者,即為圓教初住。其人已能於無佛世界,現身作佛,及隨類現種種身,以度脫眾生。此後從二住,以至十住、十行、十迥向、十地、等覺,位位倍勝。是諸菩薩,皆以十大願王,求生西方。彼何人斯,敢與彼抗。由是知念佛法門,實為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上成佛道,下化眾生,成始成終之總持法門。故得九界同歸,十方共贊,千經並闡,萬論均宣。以其是以果地覺,為因地心,而即得因該果海,果徹因源也。

文摘

把你的業障拿來
慧可:“請和尚安心?”師日:“將心來,與汝安心。”進日:“覓心了不可得。”師日:“覓得豈是汝心?與汝安心竟。”達摩語慧可日:“為汝安心竟,汝今見不?”慧可言下大悟。(錄自《祖堂集》)
達摩渡過長江,來到嵩山少林寺,面壁而坐,靜悟佛理,傳揚開去,人們叫他“壁觀婆羅門”。當時一位名叫神光的禪僧慕名而來,早晚求見,有一天夜裡下起了鵝毛大雪,他仍然在達摩修行的洞外站了一個通宵。達摩問他:“你一直站在雪中,究竟有什麼心愿?”神光說:“希望師父打開甘露之門,拯救眾生,教我佛法吧!”達摩:“求道可不是什麼輕而易舉的事情,祖師們為了求取佛道,花費了無量的時間和代價。你憑什麼求到大道呢?我想你很難如願。”神光回去後偷偷用刀砍斷自己的胳膊,再去求見。達摩知道了他的決心,為之感動,答應收他為徒弟,並給他改名叫“慧可”。有一天,神光說:“弟子的心老是六神無主不知所措,請師父為我安心。”達摩道:“好,你先把心拿出來吧,我就為你安心。”神光:“我已遍尋了很久,可是它捉摸不定,找不出來。”達摩笑道:“我已經給你安好心了。”
一位善信來到念佛堂,先拜佛,然後說自己做了錯事,業障深重,求師父消業障。清淨說:“知道錯了,改過就好。”善信仍不放心,清淨說:“把你的業障拿來我給你消了。”“業障哪拿得出來。”“那你要我消什麼?”善信笑了,似有所悟。
另一位善信來到念佛堂,給清淨作了供養,同樣訴說自己的錯事,業障深重,求師父消業障。清淨說:“知道錯了,改過就好。”善信不放心,清淨說:“把你的業障拿來供養我吧,我正好供佛用。”善信很詫異:“業障也能作供養嗎?”清淨問她:“不捨得嗎?”“捨得捨得!”善信連聲回答。
把身語意業全部供養佛陀,才是真正的無上供養。
往生淨土的三資糧
在淨土法門中,往生的條件就是信願持名,尤其是信願。“得生與否全因信願之有無”(藕益大師語)。念佛行人往生西方淨土,全部仗阿彌陀佛威神願力作為強緣接引,並不僅從一己功夫上論。西方淨土乃實報莊嚴土。如從通途法門之修因證果來判斷,靠自力的功夫,即斷見思惑的阿羅漢也去不了,然而業力凡夫以深信切願執持名號(此為能感之機),阿彌陀佛即以果覺願力加持接引(此為所應之法)。一念感通,彌陀的全體功德便顯現在念佛人的身心,令其帶業往生,橫超三界,往生安養,速成佛果。所以信願持名乃往生淨土的三資糧。由信啟願,由願導行,由行進而推動信願。念佛能達到功夫成片,乃至事一心理一心,固然是上等喜事,能大大增上往生品位。念佛功夫淺,心未清淨,煩惱依然,然而只要具足信願,仍可蒙阿彌陀佛慈悲願力加持,成辦往生大事。
所謂信願行三者,就如同久病在家的我們聽善知識(釋迦牟尼)說,如果需要治療就撥打電話120,就會來救護車(阿彌陀佛)接引我們到醫院接受治療,有一天我們想通了,就想起善知識之言(信),又願意去醫院(願),於是就撥打了電話120(行),然後救護車就來到我們面前接引我們前去就醫。就是這么一個簡單的過程。所以,我們不應在念佛功夫的深淺上過分糾纏,應信知念佛法門乃安樂福報法門,粒沙雖輕,若投於水,直沉水底;巨石雖重,若置於船,安運彼岸。沙:喻有修眾生,業障輕微。石:喻無修眾生,業障深重。船:喻阿彌陀佛,願力救度。沙石能不能過海,與自身輕重無關,只與乘不乘船有關。凡夫能不能往生,與自身業障的多少無關,只與我們有無信願有關。信願者,業障雖重,必得往生;無信願者,業障雖輕,不能往生。
念佛行人要真正建立信心,不要被他人錯誤或者別有用心的言語輕易擊倒,要深知自己已蒙阿彌陀佛救度,作得生想,慶快平生。孜孜持名念佛,堅固落實信願。淨宗念佛大體即獲,萬萬不要尋枝摘葉,自尋困擾,於心忐忑。
P1-3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