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雲水襟懷》中收錄《琴聲何處》《梅沙讀海》《廬山雲霧》《青海湖》等多篇散文,題材大致分為史跡觀覽、山河抒懷、名勝走讀、情感敘事四大類。歷史文化散文,以文化的筆觸抒寫歷史,以哲學的緯度親近過往。親情散文從細微處體現人間真愛,散發人性光芒。鄉土散文則在旅居異鄉的回眸處,拋撒生命的牽掛與回望,以書寫家鄉的方式抵達故鄉,給人一種來自心底的暖意。
作品目錄
|
第一輯 琴聲何處 琴聲何處 晚唐的一縷霞光 日月山口望長安 唐明渡 謁倉頡祠 昭君的背影 退思園 御風而行的列子 壺口天地一弦琴 鴻溝:項羽的傷口 拙者之園林 馬踏匈奴 官渡無渡 | 第二輯 杏花疏影 順時針行走 梅沙讀海 系統與解鎖 紅葉染秋 杏花疏影 天似穹廬 運河邊的一聲嘆息 朱山宴飲 黃河絕唱 一地槐花 一睛方覺夏深 歷史的暗道 劍·賤·踐 教譯碑記 | 第三輯 雲橫秦嶺 舟行南灣雲水間 憶南丁老師二三事 廬山雲霧 雲橫秦嶺 土牆上的泥補丁 聖誕大戰 黃山松的堅韌,或執著 青海湖 通州之“通” 從莫言舊居到莫言文學館 自毀長城 雁門雄關的名將情懷 碧沙崗 行醫太守張仲景 | 第四輯 杯中藏海 生命的河流 騮馬菜花黃 喝茶 致青春 山村記憶 太極花 母親在側 秋深幾許 杯中藏海 千年古鎮磁器口 行走故鄉 回家的路有多長 心有千千結 核桃樹 尋訪張愛玲 |
作品鑑賞
歷史散文占據《雲水襟懷》中相當多的篇幅,題材有歷史上的人和物,也有泛出陳香的歷史細節,但張向前在寫作時能將歷史與時代聯結起來,將自己與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置於同一時空同一情境中,還原歷史片段,剖析歷史現象,重塑歷史的真實感。如《琴聲何處》一文,由夾竹桃下的“琴台”二字引入正題,帶出子期與伯牙撫琴與懂琴的相遇相知。略帶淒婉的決絕成為歷史的遺憾,但現世的美好不可辜負。作者用一個青年的簫聲回應了歷史,用對夾竹桃的追問寄寓對歷史的敬重。無論是才志雙高卻苦無出路的李商隱,還是在山河頹廢中風雨飄搖的唐明皇,是識大體顧大局遠嫁邊番的文成公主,還是被歷史戲弄而和親匈奴的王昭君,作者在寫作中略帶矜持,並未過多感慨抒懷,而是用現實的情景穿插其中,用虛擬的清瘦身影和似有似無的風雨之聲演繹出歷史的厚度。可以說,走進歷史又跳出歷史,在歷史的紗幔中保持獨立的清醒,是這些歷史散文的一大特點。
情景散文充分體現了作者豐富的情感和素材駕馭能力。《梅沙讀海》中水天一線的海,自然美不勝收。但作者沒有事無巨細地“看海”,而是用情感延伸了海的意蘊。作者一反常態,用第二人稱敘事,問海,說海,贊海,燈光下凝固的雕塑、名叫“願望塔”的高大建築、椰樹林、大拉膜,都是借梅沙之海讀出來的情感意象。當然情景交融中,人始終都是在場的,其間有迎著海風而來的修長亭立的女孩,還有那個童心未眠、流連海邊的自己。寫花花草草,作者也不走尋常路,時常古而今、遠而近、虛而實,穿插典故、史實,引入詩詞、文獻,嬌嫩的枝葉里有剛硬的精神,默然的靜物中有豐厚的情感。其他文章題材不同,表現手法略有異同,但景物的描寫和情感的表達都自然而然,左右列次、上下其手,毫無造作雜亂之感。擬人化的表現手法、哲理性的闡發更讓文章增色不少。
遊記散文少不得游和記,但作者擅長用思想游,用情懷記,祖國山河大美在他的筆下熠熠生輝。在《廬山雲霧》中,乍入廬山,用清代學者張維屏的話托出如幻如夢的主題,進而對話廬山:“雲山霧罩,想掩蓋什麼?”依此過渡,慧遠的山水文化、陶淵明的田園性靈、白居易的閒淡退隱、唐伯虎的雅致風流、徐霞客的激情履痕、蘇軾的豪情詩興,以及李白的千古絕唱,如行雲流水般自山間溢出。作者雖未能看清廬山景觀,但因為這些歷史的文化的雲霧繚繞,廬山之景已在心中光芒萬丈了。這是作者的感受,更是讀者的共鳴。在《青海湖》中,作者移步換景,所見即所得,將倉央嘉措飽含濃情的詩句與青海湖水調和一起,打通了自然景觀與人文情感互流的通道,給青海湖平添諸多詩意。結尾部分只有兩句話:“站起身,我長長地嘆了口氣,緩步走出了湖的陰影。或者,是我來得太遲了。”囈語般的言說仿佛青海湖的清泠之音,讀來意猶未盡,簡約的文字似乎洞開了一絲縫隙,其中隱含的秘密任由讀者去自由解讀,盡顯文字張力。
作品評價
語言是文章的生命,體現著一個作家的能力。張向前首先的自覺,就是對語言運用的謹慎與認真。翻看他的作品,往往能讓視線停駐在某一處語言的景象中。寫作的自覺是很重要的,自覺能夠始終保持清醒,即使聽到不同聲音,也會明曉而及時修正。總之,張向前的這部融入多年心血的作品,確立了我對這位作家的印象。在這個語詞喧囂的時代,他以一種冷靜的態度,獨立煎熬,精心打造,保留了對漢語文字的敬意。(
作家王劍冰評)
出版信息
作者簡介
張向前,筆名阿若,曾在軍旅多年,
中國散文學會會員,
河南省作家協會會員。其作品多次入選中國散文年度精選,曾獲全國地理散文徵文大賽一等獎、第四屆“四川散文獎”等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