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成蟲:
體長32~65毫米,闊 9~20毫米。是中國產天牛中較大的一種。體黑褐至黑色,密被灰白色至灰褐色絨毛。雄蟲觸角超過體長1/3,雌蟲者略長於體,每節下沿都有許多細齒,雄蟲從第 3節起,每節的內端角並不特別膨大或突出。前胸背板中央有一對腎形白色或淺黃色毛斑,
小盾片被白毛。鞘翅上具不規則的白色或淺黃色絨毛組成的雲片狀斑紋,一般列成2~3縱行,以外面一行數量居多,並延至翅端部。鞘翅基部 1/4處有大小不等的瘤狀顆粒,肩刺大而尖端微指向後上方。翅端略向內斜切,內端角短刺狀。身體兩側由複眼後方至腹部末節有一條由白色絨毛組成的縱帶。
幼蟲:粗肥多皺,淡黃白色,體長70~80毫米,前胸硬皮板淡棕色,略呈方形,並有大小不一的褐色顆粒,前方近中線處有兩個黃白色小點,小點上各有一根剛毛。
蛹:淡黃白色,頭部和胸部背面有稀疏的棕色剛毛,腹末錐狀,尖端斜向後上方。
生活習性
在貴州2年發生1代,跨3年。以幼蟲和成蟲在樹幹內越冬,越冬成蟲翌年4月中旬開始飛出,5月成蟲大量出現。雌蟲喜在直徑10~20厘米的主幹上產卵,刻槽圓形,大小如指頭,中央有一小孔,每雌可產卵40粒左右,初孵幼蟲蛀食韌皮部,受害處變黑脹裂,排出樹液和蟲糞,約一月左右蛀入木質部為害,蟲道長250毫米左右。第1年以幼蟲越冬,次年繼續為害。至8月中旬化蛹,9月中、下旬
羽化為成蟲,即在蛹室內
越冬。
種群分布
分布於陝西、河北、河南、山東、江蘇、浙江、安徽、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廣西、廣東、台灣、四川、貴州、雲南;越南、印度、日本。
寄主植物
危害滇楊、歐美楊、青楊、響葉楊、大官楊、小葉楊、核桃、桑、麻櫟、栓皮櫟、柳、榆、女貞、懸鈴木、泡桐、楓楊、烏桕、油桐、板栗、蘋果、梨、枇杷、油橄欖、木麻黃、桉樹。
危害
天敵
防治方法
1、捕捉成蟲:5-6月成蟲活動盛期,巡視捕捉成蟲多次。
2、毒殺成蟲和防止成蟲產卵:在成蟲活動盛期,用80%敵敵畏乳油或40%樂果乳油等,摻和適量水和黃泥,攪成稀糊狀,塗刷在樹幹基部或距地在30-60厘米以下的樹幹上,可毒殺在樹幹上爬行及咬破樹皮產卵的成蟲和初孵幼蟲,還可在成蟲產卵盛期用白塗劑塗刷在樹幹基部,防止成蟲產卵。
3、刮除卵粒和初孵幼蟲:6-7月間發現樹幹基部有產卵裂口和流出泡沫狀膠質時,樹皮下的卵粒和初孵幼蟲。並塗以石硫合劑或波爾多液等消毒防腐。
4、毒殺幼蟲:樹幹基部地面上發現有成堆蟲糞時,將蛀道內蟲糞掏出,塞入或注入以下藥劑毒殺:
1) 用布條或廢紙等沾80%敵敵畏乳油或40%樂果乳油5-10倍液,往蛀洞內塞緊;或用獸醫用注射器將藥液注入。
2) 也可用56%
磷化鋁片劑(每片約3克),分成10-15小粒(每份約0.2-0.3克),每一蛀洞內塞入一小粒,再用泥土封住洞口。
3) 用毒簽插入蛀孔毒殺幼蟲(毒簽可用磷化鋅、
桃膠、
草酸和竹籤自製)。
4) 鉤殺幼蟲:幼蟲尚在根頸部皮層下蛀食,或蛀入木質部不深時,及時進行鉤殺。
5) 簡易防治:利用包裝化肥等的編織袋,洗淨後裁成寬20-30厘米的長條,在星天牛產卵前,在易產卵的主幹部位,用裁好的編織條纏繞2-3圈,每圈之間連線處不留縫隙,然後用麻繩綑紮,防治效果甚好。通過包紮阻隔,天牛隻能將卵在編強袋上,其後天牛卵就會失水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