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1977年2月,雲夢縣文化館設立文物組負責全縣文物工作,辦公地點在儒學街原文化館內。
1983年3月,雲夢縣政府批准成立雲夢縣博物館,原文化館文物組撤銷。
1985年,雲夢縣博物館搬遷到城南文化巷現址。
1987年,儒學大成殿搬遷落成。
1999年1月,雲夢縣政府擴建雲夢縣博物館,將原圖書館房地產劃歸雲夢縣博物館。
2005年8月至2009年,開始興建雲夢縣博物館新館——祥山博物館。
2013年4月11日,雲夢縣博物館新館——祥山博物館正式開放。
場館布局
綜述
雲夢縣博物館舊館占地面積約8600平方米,新館占地面積約25000平方米。
雲夢縣博物館舊館整體呈東西向長方形,大門朝東,四周磚牆圍砌,主要建築包括古建築儒學大成殿和一幢集辦公、陳列和文物庫房等功能為一體的現代綜合樓,總建築面積約1500平方米。大成殿和綜合樓東西並列,坐北朝南,前有水泥路相通。綜合樓高三層,建築面積1170平方米;文物展廳位於二樓東部,面積約150平方米;辦公室位於二樓西部,面積約120平方米。大成殿、綜合樓周圍和道路兩旁樹木成行。
雲夢縣博物館新館整體略呈正方形,外砌一周圍牆,向南、向西各開大門,主要建築包括中心主館樓、辦公管理樓和兩棟單體附樓,總面積約18000平方米。中心主館樓平面呈正方形,高四層,建築面積約14000平方米,一樓主要用作臨時庫房、重點庫房、文物修復室(陶瓷器修復室、漆器脫水修復室、銅器除銹修復室)、資料整理室等,二樓及以上主要用於文物陳列展和舉辦其它各種展覽。辦公管理樓位於主館樓北,平面呈長方形,高兩層,建築面積約1200平方米。兩棟單體附樓並排列於主館樓東,中間廊道相連。中心主館樓西、南各有廣場,其東南為花木園林。該館分《古澤雲夢》《中國秦代簡牘文物》《中國秦代漆木器精品》《雲夢現代文明》四大展區,展示了雲夢精品文物及歷史文化的亮點特色。
展廳
1987年12月,雲夢縣博物館首次在儒學大成殿舉辦臨時文物陳列展。
2002年10月以來,在雲夢縣博物館綜合樓先後舉辦《雲夢通史展》《雲夢文物精品展》《雲夢睡虎地秦簡專題展》《紀念雲夢睡虎地秦簡出土30周年書畫展》(承辦)等文物陳列和書畫展,以立櫃與平櫃相結合,文物與文字說明、圖板相結合,累計布展面積約600平方米,展出文物300餘件。
場館特色
雲夢縣博物館舊館主要建築儒學大成殿為明清宮殿式建築,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占地面積256平方米,磚木結構,重檐歇山黃色琉璃瓦頂,脊飾武士瑞獸俑,明、次間抬梁式構架,兩山穿斗式構架,上下檐施五踩重翹斗棋,前壁設桶扇門。綜合樓為框架式鋼筋混凝土結構。
雲夢縣博物館新館主要建築為仿唐代宮殿建築樣式,全框架鋼筋混凝土結構,大理石牆面,頂覆青灰色瓦。中心主館大樓自下而上面積逐層遞減,二樓外牆懸掛四面反映雲夢歷史的巨幅銅雕版,二層以上各有露台,周砌漢白玉欄桿,二層露台東南角和西北角各有一棟附樓。
館藏文物
綜述
雲夢縣博物館藏品主要來源於徵集、考古發掘、上繳(交)、捐贈、收購等途逕取得,文物藏品中,大多數為考古發掘的出土文物,以陶、銅、漆器為主;藏品類別有傳世文物、出土文物和工藝品三大類,其類別有石器、陶瓷器、漆器、銅器、鐵器、木雕、石刻、金銀器、玉器、字畫、錢幣等;截至2019年末,藏品有2157件(套),其中珍貴文物239件(套)。
重要藏品
雲夢縣博物館重要藏品有戰國臥鹿立鳥木雕、網紋漆衣繪彩陶鼎、愛、蟠螭紋漆衣繪彩陶蓋豆、秦代夔紋青銅鏡、圓卷紋青銅壺、環鈕青銅蓋鼎、雲紋圓彩繪漆盒、鳥魚紋彩繪漆盂、有“安陸市亭”烙印文字的陶瓮、罐、繭形壺、東漢庶殿式紅陶樓、王莽大泉五十銅錢範等。
藏品保護
雲夢縣博物館建有專門的文物庫房和配備相應的保護設施,嚴格按照《藏品管理辦法》的各項規定進行管理。凡是具有歷史,藝術或科學價值的一、二、三級藏品,經省級文物鑑定委員會專家組嚴格鑑定,均建立文物藏品檔案和電子文本:藏品的保管工作做到制度健全、賬目清楚、鑑定確切、編目詳明;運用傳統方法對一些破損藏品器物進行修復保存;庫房內配備必要的溫濕度計、恆溫計以及安全防火器材等。
2002年以來,先後兩批對館藏94件保水漆器實施技術脫水修復;並對145件青銅器實施除銹修復處理。按照《博物館安全保衛規定》和三級風險等級安全防護規定要求,館內設立安全保衛部,配備專、兼職保衛人員,並聘請保全,堅持24小時執勤。
文化活動
合作交流
2000年9月,雲夢縣博物館接待中央電視台《中華文明》攝製組來館拍攝文物。
2002年1月,雲夢縣博物館接待中央電視台《復活的軍團》攝製組拍攝睡虎地及館藏秦代文物,還配合本縣電視台拍攝製作了二十四集文獻紀錄片《雲夢史話》,並開展與國內外一些知名院校和專家的文化交流合作。
2005年8月,雲夢縣博物館舉辦睡虎地秦簡出土三十周年學術交流會,邀請省內知名專家學者入會探討交流。
2006年8月,日本一橋大學水木彪、三重大學山中章、山口大學馬彪等學者考察雲夢“楚王城”遺址,參觀雲夢縣博物館、睡虎地。
2006年11月,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劉樂賢、北京師範大學王子京、武漢大學蕭聖中、安徽大學徐在國、美國弗羅里達大學來國龍、法國高等實踐學院風儀誠、韓國翰林大學金秉駿,日本愛媛大學藤田勝久、學術振興會廣嗽薰雄等一行12人專程參觀考察了雲夢楚王城、睡虎地、龍崗和雲夢縣博物館。
學術研究
雲夢縣博物館自2001年後,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開展博物館業務工作的必要設施得到更新充實,辦公條件不斷改善,配備了電腦5台(套)(包括台式、手提、複印機等),各種型號的數位相機3台(套)及其他工作器材等。
雲夢縣博物館先後出版了《睡虎地秦墓竹簡》《雲夢睡虎地秦墓》《雲夢竹簡研究》《漆器圖錄》等專著;雲夢縣博物館編輯出版了《睡虎地秦簡出土三十周年紀念文集》,整理編印了《雲夢考古發掘簡報、報告、論文集》等。
考古發掘
19世紀70年代以來,雲夢縣域內在農業(農田)改造、基建、水利、交通等設施建設工程中,通過發現、舉報(報告)、勘踏等各種形式,經過百餘次的考古發掘,出土地下文物數千件,為雲夢縣縣域的歷史演變和經濟社會發展研究提供了實物資料。
1972年12月,雲夢縣博物館配合取土工程對城西保存完好的大墳頭一號墓進行發掘,出土隨葬品199件,其中木軺車、六博棋和木牘隨葬器物清單具有重要價值,國家文物局局長王冶秋聞訊後親臨發掘現場考察。
1973年以來,雲夢縣博物館在城南珍珠坡發掘戰國楚墓25座,其中保存完好的一號墓出土了仿銅器製作的彩繪陶鼎、鼎、壺、蓋豆以及銅劍、鏡、臥鹿立鳥木雕等30餘件陪葬器物。
1975年12月11號,墓出土1100餘枚記錄秦代法律等內容的竹簡尤為著名,被列進二十世紀全國百大考古發現。
1979年,雲夢縣博物館挖掘城北周田磚室墓出土東漢時期陶樓一具,為研究古代建築學、社會學、民俗學提供了實物資料。
1989年10月,雲夢縣博物館在城南龍崗六號墓挖掘出土秦簡150多枚,內容系秦代的法律文書,包括田律、禁苑律等。
1999年元月,雲夢縣博物館在城東老虎墩十二號墓挖掘出土秦代繪粉彩人物出行圖門板一具。
2000年3—4月,雲夢縣博物館配合11W千伏變電站建設工程在城南小王家山發掘古墓22座,出土文物170餘件。
2001年3一5月,雲夢縣博物館配合南環東路建設工程在城東發掘戰國秦漢墓葬54座,出土文物300餘件。
2006年11月,雲夢縣博物館在七十七號漢墓挖掘出土竹簡2000餘枚。睡虎地還出土了大量保存完好的秦漢漆器。
所獲榮譽
1992年5月,雲夢縣博物館被孝感市委市政府命名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2005年2月,雲夢縣博物館被共青團孝感市委、市文明辦等5家單位命名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示範基地”。
2013年4月23日,雲夢祥山博物館被省旅遊局正式評定為國家3A級旅遊景區。
2020年12月21日,雲夢縣博物館入選為第四批國家三級博物館。
2022年2月,獲評“湖北省科普教育基地”
機構設定
雲夢縣博物館是社會公益性國營事業單位。
雲夢縣博物館經費來源於地方財政(縣級)全額撥款。
雲夢縣博物館設有館長室、辦公室、田野考古部、文物陳列部、庫房保管部、安全保衛部。
雲夢縣博物館核定人員編制1996年為5人,1999年為8人,2006年為13人(實際在編人員為10人)。全館有專業技術人員8人,其中文博專業技術人員8人。科研隊伍館員4人,助理館員4人。
截至2006年,雲夢縣博物館累積接待各類觀眾15000餘人次,年接待觀眾約5000人次。
參觀信息
雲夢縣博物館(雲夢祥山博物館)位於湖北省孝感市雲夢縣城關鎮龍崗路1號。
從雲夢縣人民政府自駕出發前往雲夢縣博物館約3.12千米。
夏季:9:00—12:00(11:30停止入館),15:00—18:00(17:30停止入館),冬季:9:00—12:00(11:30停止入館),14:30—17:30(17:00停止入館),周一閉館(國家法定節假日除外)。
免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