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原生可觀測性

雲原生可觀測性

雲原生可觀測性是針對開發測試、IT運維、業務運營、安全合規等全業務運營流程,通過日誌、指標、鏈路等機器數據進行關聯分析,衡量、預防、發現、定位、解決業務問題,實現業務效能提升的一種能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雲原生可觀測性
  • 作用:增強組織數位化韌性 
定義,區別,價值,

定義

隨著企業數位化轉型的深入,構建以雲計算為核心的數字基礎設施、實現 IT架構的現代化改造已成為共識。雲原生作為雲計算的技術核心,能夠以雲上環境為孵化器,帶動業務走上提質增效、敏捷創新的發展路線。
雲原生技術的套用,促使軟體的開發與發布更加高頻化、敏捷化,這進一步提升了對開發測試的效能要求;分散式架構,微服務架構的套用,增加了系統的運維管理難度,導致在雲環境下實現故障根因的快速定位變得越來越難;同時,在系統的安全合規管理及業務運營分析方面也都面臨更大的挑戰和壓力。
雲原生可觀測性打破數據孤島,通過對指標、鏈路、日誌等各類機器數據進行採集、整合與治理,再套用關聯分析技術對數據進行全方位、多維度的數據洞察,從而實現對IT運維、開發測試、業務運營及安全合規全業務運營流程的觀測分析,以支撐業務敏捷發展,實現數位化效能提升,增強組織數位化韌性。

區別

雲原生可觀測性與傳統運維的區別
從服務的對象來看,傳統運維監控則只服務於運維人員,而雲原生可觀測性可以為研發、運維、運營、安全等角色提供服務;
對人員能力要求來看,傳統監控需要針對不同的指標部署多套監控工具,需要運維人員對這些工具都熟悉;而統一的雲原生可觀測性平台,實現了包括各類日誌、指標、鏈路等數據的統一採集和分析,有效降低了人員能力要求;
從部署架構來看,傳統運維監控工具通常獨立部署,不同工具之間的部署架構還存在差異,部署維護工作量較大;而雲原生可觀測性平台採用雲原生架構統一部署,可彈性擴展,能更好的適應業務快速變化和發展的需要;
從關聯分析來看,傳統運維監控產生的數據需高度依賴運維人員的經驗來進行手動分析;而雲原生可觀測性平台可以全量整合多類機器數據,內置關聯分析能力,幫助運維人員打通跨設備、系統的事件分析壁壘;
從告警能力來看,傳統運維監控通過配置閾值等方式來觸發告警,各類監控工具獨立配置,非常容易產生告警風暴;而雲原生可觀測性平台內置有告警降噪、告警自愈等能力,可消除90%以上的無效告警,只留下需處理的告警;
從數據管理方式來看,傳統運維監控產生的各類監控數據均獨立存在於各自系統中,形成了機器數據孤島,數據復用難,數據利用率低;而雲原生可觀測性平台統一管理多類數據,提升了數據利用率,降低了數據使用和維護複雜度。

價值

打破數據孤島,實現多雲環境高效運維和運營
一方面,通過統一運維管理平台,整合機器數據孤島,加強運維管理能力,釋放機器數據的價值,提升運維質量和效率;另一方面,基於系統目標、結構、行為的數據治理與多維度關聯分析,提升業務連續性、減少基礎設施成本,實現多雲環境下的綜合運營管理、保障業務SLA、降本增效,有的放矢地處理問題,提升問題處理效能。
通過數據關聯分析,實現高效排障,保障業務系統的可用性
通過對機器數據的關聯分析,實現對業務系統故障根因的快速定位,性能瓶頸的診斷分析、系統資源套用趨勢預測等分析套用,保障業務系統的連續性及可用性,以增強業務系統的抵禦風險的能力。
海量機器數據的高效管理及分析,實現數據驅動決策
全息可觀測性能力平台應基於雲生架構,隨著機器數據容量的不斷增長,能實現彈性的資源擴展,以支持對海量機器數據的分析請求及高並發負載,通過高效利用機器數據,支撐數據驅動運營,數據驅動決策,釋放數位化效能。
通過全業務流運營的可觀測性能力,實現業務敏捷
通過對機器數據的採集、治理和智慧型分析,實現在IT運維、業務運營、開發測試及安全合規全業務運營流程的可觀測性能力,幫助組織建立可觀測管理體系,提升組織敏捷能力,支撐業務的健康、快速、高效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