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

雲南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

雲南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成立於2001年4月,由原來的農學院土壤農化系和環境科學系合併組建而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雲南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
  • 地區:雲南
  • 學校:雲南農業大學
  • 成立時間:2001年4月
學院簡介,學院發展,學院領導,科研概況,承擔科研,系部介紹,專業培養,

學院簡介

1.1歷史沿革
辦學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原昆明農林學院於20世紀50年代成立的土壤農業化學教研組,也即後來農學院土壤農化系的前身。1987年開始“土壤農業化學”專科專業招生,1989年開始招收“土壤農業化學”本科專業,1990年成立雲南農業大學農學院土壤農業化學系,1994年農學院“土壤農業化學”專業更名為“農業資源與環境”專業,至今已有19年辦學歷史。
原農學院植保系最早於1990年開始招收農業環境保護專業專科學生,1994年成立農學院環境科學系,2000年開始招收環境科學專業本科學生。
設施農業科學與工程專業是學院針對雲南蔬菜花卉產業需要而開辦的新辦專業,於2004年開始招收該專業本科學生。
土地資源管理為學院新辦專業,於2009年開始招收本科學生。
1.2學院系別
雲南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成立於2001年4月,前身為農學院土壤農化系和環境科學系。辦學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原昆明農林學院於20世紀50年代成立的土壤農業化學教研組,即後來農學院土壤農業化學系的前身。
經過多年的艱辛努力,學院現有:3個本科專業——農業資源與環境、環境科學和設施農業科學與工程;4個碩士點——土壤學、植物營養學、環境科學和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1個農業推廣碩士學位點——農業資源利用;1個省級人才培養基地——雲南省環境科學與工程創新人才培養基地;1個省級重點學科——植物營養學;1個省級重點建設學科——農業資源利用;1個省級重點專業——農業資源與環境。
1.3機構設定
學院的組織機構設定體現以教學為中心,綜合辦公室和黨群辦公室是服務教學得管理機構,系和實驗室是本科教學的執行部門。學院有關教學、科研、人事、分配等重大問題由學院黨政聯席會議(正副院長和正副黨總支書記組成)研究決定。學院實行集體領導,教學行政院長負責制,日常工作由院長全面負責,副院長協助院長按分工負責教學、科研等某一方面的工作。學院黨總支書記和副書記負責黨務的工作和教工、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對學院工作起保證監督作用。

學院發展

學院的發展是在各級領導和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持和全體教職員工的艱辛努力下,取得了今天的成績。天時、地利、人和,為學院今後的建設和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和巨大的空間,學院將倍加珍惜今天的機遇,和諧拼搏,牢固樹立“育人為本,德育為先” 之觀念,秉承“開學養正、耕讀至誠”之大學精神,激勵學子踐行“厚德博學、明理尚農”之校訓,立足雲南、面向西南、輻射全國乃至東南亞,主要為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以本科教育為主,積極發展研究生教育,培養知識面寬、綜合素質高、動手能力強和具有創新精神的套用型高級專門人才。

學院領導

學院院長:李元 教授(博士)
學院黨總支書記:段紅平 教授(博士)
學院副院長:湯 利 教授(博士)
學院副黨總支書記:楊志新(副教授)

科研概況

學院把有關地方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和工程實踐中的重點難點問題的研究項目作為重點立項,以逐漸形成學術創新團隊和學科特色。近年來,資源與環境學院結合雲南實際,與國內外高校、科研機構和企業加強合作,承擔和參與了包括國際科技合作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農業部重點項目、中國科學院生物學特別資助項目、雲南省科技攻關項目、雲南省國際合作項目、中國科學院開放室基金項目等在內的研究課題30多項,學院2003-2008年科研總經費達2000多萬元。
學院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獎勵15項。在SCI刊物和中文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150餘篇,編寫教材和專著10多部,專利1項,在紫外輻射生態學、土壤污染與農業面源污染控制、設施環境調控、新型肥料開發、間套作系統中養分水分高效利用、山地水土流失治理等研究領域取得了一批有重大理論突破和廣泛套用前景的科研成果。

承擔科研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ural economies and agriculture: using geotextiles as a potential soil conservation technique 歐盟“第六框架協定”項目專題 2005-2008
大湄公河次區域自然資源管理--土地利用管理能力建設 亞洲發展銀行 2006-2008
燈盞花葯效成分黃酮產量對UV-B輻射的回響、敏感性及機理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2007-2009
滇池流域農田土壤磷輸出機制與流失風險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2008-2010
四種野生植物的Pb、Zn和Cd累積特徵、機理及淨化效率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2006~2008
多樣性種植系統中作物種間碳氮代謝與其抗病性的關係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2005-2007
城郊面源污水綜合控制技術研究與工程示範 國家863項目子課題 2005-2008
城郊農業生產與水環境保護技術研究及試驗示範工程 國家863項目子課題 2005-2008
農業有機廢棄物高附加值資源化 農業部948重大國際項目子項目 2005-2008
木本生物能源種質資源圃的構建和產業化試驗示範區的建設 科技部國家級星火計畫 2006-2008
增強UV-B輻射對水稻稻瘟病的影響及機理研究 教育部博士點基金 2006-2008
設施花卉栽培土壤連作障礙控制技術研究 教育部春暉計畫 2006-2008
雲南省農用地分等定級與評估 國土資源部 2006-2007
雲南設施農業土壤環境質量演變機理研究 雲南省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 2005~2007
滇池流域典型區域農業面源污染測算及控制 雲南省科技廳省院省校合作 2005-2008
文山丘北辣椒優質高產新品種選育及配套技術研究與示範 雲南省科技攻關項目 2006-2009
三江併流區土壤的診斷特性與系統分類研究 雲南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2006-2008
滲透調節劑對蠶豆﹑菸草抗旱性的影響 雲南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2007-2009

系部介紹

植物營養系
植物營養系現有在職教師 11 人,其中教授4 人;有博士學位 6 人,碩士 2 人(在讀博士1人),在讀碩士2人。
植物營養係為我校十多個專業的本科生、專科生和碩士研究生開設了植物營養學、土壤肥料學、土壤農化分析、植物營養研究法、高級植物營養學、植物營養的土壤化學、土壤條件與植物生長、作物營養與施肥專題等課程。同時,還承擔植物營養學碩士點的教學和研究生培養任務。有校級一類課程《土壤、植株和環境分析》以及校級精品課程《土壤肥料學通論》。
植物營養系依託省級重點學科“植物營養學”和“農業資源利用”,省級高校重點建設實驗室“農業資源與環境實驗室”等平台,開展科研教學工作。結合雲南實際,與國內外高校、科研機構和企業合作,在植物營養生理、植物營養遺傳、植物營養生態與環境、經特作物配方施肥、育苗基質、新型肥料開發、水土保持技術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科學研究工作。發表學術論文 225,編寫教材和出版專著 7部,目前承擔的各類科研項目有51項,科研經費 1800餘萬元。農業資源利用一級學科共招收碩士研究生147名,授予碩士學位48人。
生態環境系
生態環境系成立於2001年,由環境科學教研室和微生物教研室合併而成。環境科學教研室於1990年開始招收農業環境保護專業專科學生,至今已有18年辦學歷史。
經過多年的培養和建設,生態環境系已形成一支學術水平較高、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目前從事本專業教學和科研的教師有14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2人,高級實驗師1人,講師5人。已具有博士學位者2人(含博士後1人),具有碩士學位者8人,在讀博士2人,具有碩士學位以上學歷的教師比例達71.4%。國家百千萬人才1人,省學術帶頭人2人。

專業培養

設施農業科學與工程
一、專業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具備現代設施農業及工業化農業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能在科學研究機構、高等院校、企事業單位和行政部門從事設施農業的生產技術、工程設計、管理、教學和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立足雲南實際,為雲南從事蔬菜、花卉、雲藥等設施生產、設計和管理的企業、事業單位培養綜合型、適用型人才。
二、業務培養要求:
1. 基本要求:具有紮實的數學、物理、化學等的基本理論基礎,熟練運用英語、計算機能力;掌握生物科學、農業工程學、環境科學等的基本理論和實驗技能。
2. 專業要求:掌握設施設計建造、設施工程概預算、設施環境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技術,具有較強的溫室設計建造能力;熟悉設施園藝為主的設施農業生產技術、儲藏加工、組織管理等所有環節,具有較強生產技能和管理能力;熟悉設施農業的主要套用領域,包括工廠化育苗、工廠化栽培、工廠化產後加工、工廠化專用品種選育、農業園區規劃與管理等,具有系統規劃與設計的基本能力。了解國內外設施農業、農業工程領域的發展動態,掌握文獻查閱、試驗設計、數據處理、論文寫作的基本方法,具有從事設施農業科學研究的基本能力。
3. 專業拓展要求:在滿足專業培養目標的基礎上,增加了農業資源與環境和園藝方向的課程。為學生髮展各自的興趣、特長和潛力創造條件。
三、主幹學科:生物學、園藝學、農業工程
四、主要課程:農業設施設計基礎、農業設施設計與建造、設施農業工程概預算、設施農業環境工程學、設施農業栽培學、工廠化育苗原理與技術、農業園區規劃與管理、園林設計等課程。
環境科學
專業培養目標
該專業培養具備環境科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從事環境監測、環境評價、環境規劃與管理、環境監察、環保產業開發、生態農業建設、環境污染的生態恢復等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畢業生適宜在科研機構、高等學校、環保執法、行政管理和大型企業從事環境科學教學與研究、環境保護、環境規劃、環境監測、環境污染治理、監察和管理等工作。
業務培養要求(包括畢業生應獲得的知識和能力)
該專業學生主要學習人文社會科學和環境科學方面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要求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和綜合提高,受到科學思維和科學實驗的基本訓練,掌握環境化學、環境生態學的基本原理,環境監測與環境質量評價的方法,大氣、水體、固體廢棄物、噪聲等環境污染控制技術,以及進行環境規劃與管理的基本技能。對雲南的主要環境問題有充分的認識,並能掌握相應的解決方法。具有較好的科學素養及從事本專業和相近專業的能力和素質。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掌握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江澤民“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原理,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愛崗敬業、遵紀守法、團結協作的品質。
2、掌握環境保護與管理、環境問題治理、環境質量評價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熟悉國家環境保護、自然資源合理利用、可持續發展、智慧財產權等有關政策和法規;了解環境科學的理論前沿、套用前景和最新發展動態,以及環境保護產業的發展狀況。
3、掌握資料查詢、文獻檢索及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獲取相關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實驗設計、創造實驗條件、歸納、整理、分析實驗結果,撰寫論文,參與學術交流的能力。
主幹學科:環境科學。
主幹課程
環境化學、環境生態學、環境微生物學、環境監測、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氣污染控制工程、環境土壤學、環境質量評價、環境規劃與管理、固體廢棄物處理工程等。
農業資源與環境
專業概況
本專業已招生20多年,2005年被批准立項建設雲南省重點專業。依託植物營養省級重點學科,農業資源與環境省級高校重點實驗室,植物營養學和土壤學兩個碩士點辦學。本專業培養具備農業資源與環境方面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為雲南省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培養土壤農化、土地管理、農業資源利用、農業環境保護等領域的高級專業人才。可在土壤肥料、土地管理、環保、農資、農業科研、農業技術推廣等部門或單位從事教學、科研、管理、推廣等工作。主幹課程有植物營養學、土壤學、土壤-植株-環境分析、環境生態學、植物營養研究法、環境保護概論、土地資源調查與評價、植物營養研究法、施肥與環境、水土保持等課程。修業年限四年,授予農學學士學位。
培養目標
以培養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為主要目標,將植物營養科學、土壤科學、環境科學理論與生產實踐相結合,形成農業資源高效利用、糧食安全和環境保護有機統一的專業特色。培養以適應農業可持續發展和建設綠色經濟強省需要,適應東協及東南亞的具有土壤農化分析能力、土地管理能力、農業資源利用能力、農業環境保護能力的高級專業人才。
師資隊伍
目前從事本專業的教師主要有21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6人,具有博士學位10人,在職攻讀博士3名,留學歸國人員8名。重點專業建設期間,新有 4人獲得博士學位(其中3人為英國、日本留學回國的博士),具有博士學位的專業任課教師比例47.6%,;具有高級職稱的專業任課教師比例61.9%,高職教師的任課率達100%。具有碩士學位以上學歷的教師比例高達85.7%。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