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雲南農業大學基礎與信息工程學院
- 創辦時間:1961年
- 所屬地區:雲南
- 前身:昆明農林學院基礎部
- 本科專業:五個
- 院長:楊林楠
歷史沿革,學院師資力量,學院專業,學院領導,學院科研,學院發展,科研方向,地圖信息,
歷史沿革
1958年5月, 昆明農林學院成立,1961年11月設立了基礎部,下設數理、化學、外語、體育、植物、政治課共六個教研組及一個中心實驗室。
1973年,在昆明農林學院基礎部基礎上組建雲南農業大學基礎部。至1977年5月,先後成立了數學、物理、無機化學、分析化學、有機化學、外語、體育、植物、植物生理、氣象共十個教研室。
1997年經申報獲準,成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開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本科專業。
2001年在雲南農業大學基礎部基礎上組建雲南農業大學基礎與信息工程學院。
2002年-2006年,成立電子信息工程系、套用數學系、套用化學系,同時開設電子信息工程、數學與套用數學、套用化學、網路工程本科專業。
2007年,招收首屆農業信息化農業推廣碩士。
學院師資力量
全院擁有一支教學經驗豐富、結構合理、團結協作的師資隊伍,在編教職工82人,副高以上教師22人,其中教授4人,碩士生導師4人。
學院專業
基礎與信息工程學院自2001年建立至今,已建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子信息工程、套用數學和套用化學四個系,一個雲南省高校重點實驗室、一個校級基礎實驗教學中心、三個專業實驗室,設定有農業信息化農業推廣碩士點以及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網路工程、電子信息工程、套用數學、套用化學五個本科專業。
學院領導
2.1院長-楊林楠
男,1964年生,教授,博士,碩士生導師。1993年獲西南農業大學理學碩士學位,2009年獲電子科技大學工學博士學位。現任國家教育部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雲南省計算機學會常務理事,雲南省高校計算機教學研究會副會長,雲南省高校農業信息技術重點實驗室主任。主要從事人工智慧、GIS以及嵌入式系統等技術在農業中的套用研究工作。承擔《人工智慧及專家系統》、《單片機原理及嵌入式系統》、《計算機在農業上的套用》等課程的教學工作。先後主持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畫重大項目課題、省自然基金項目、省教育廳研究項目多項。2005年獲雲南省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排名第一)一項、2008年獲雲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一項(排名第一)、近三年發表研究論文二十餘篇(SCI收錄3篇)、獲國家著作權局軟體著作登記權十餘項(排名第一)。
2.2書記-段青松
男,1971年生,副教授。1993年畢業於雲南農業大學水利系,獲工學學士學位。主要從事水土保持及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工作。承擔《水土鋼結構》課程的教學工作。現主持雲南省教育廳研究課題多項,發表論文20餘篇(EI收錄2篇)。
2.3副院長-伍勇
男,1963年生,副教授。1986年畢業於西南師範大學數學系,獲理學學士學位。1990-1991年赴四川大學數學系進修,1996-1997年赴雲南大學數學系進修碩士研究生課程。主要從事無窮維動力系統研究工作。先後承擔《高等數學》、《數學分析》、《泛函分析》、《數理統計》、《複變函數》、《生物統計》等課程的教學工作。現主持校級扶持學科《套用數學》的建設工作。
2.4副書記-吳瑞武
男,1965年生,副教授。1986年畢業於雲南大學數學系,獲理學學士學位。主要研究方向為生物統計。先後承擔了《高等數學》、《數理統計》、《線性代數》、《機率論》、《近世代數》等課程的教學工作。現主持校級一類課程建設項目《高等數學》。作為指導教師,所指導的作品獲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比賽雲南賽區二等獎、三等獎多項。
學院科研
教學工作是學院工作的中心。學院以改革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為核心,以建立教學質量評價機制為保障,以提高教學質量為落腳點,突出教學工作的中心地位。學院教師所主持的教學研究項目榮獲2005年、2009年省級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各一項,所參與的教學研究項目獲省級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一項。目前,在建兩門省級精品課程和一門校級精品課程。先後有教師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全國先進實驗室工作者,部分教師被聘為國家級、省級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多名教師在省級、校級講課比賽中獲獎。
學科建設和科研工作是學院工作的重點。學院發揮多學科和現代信息技術優勢,加強與外界的合作,主持了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畫重大項目課題、國家863計算機軟硬體示範區課題、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省教育廳基金項目等三十餘項研究課題,同時積極進行科技成果轉化推廣服務工作,與多家企業建立良好合作關係。近三年,全院教職工發表研究論文百餘篇,其中20餘篇被SCI、EI收錄,編寫教材30餘部,獲雲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一項、獲專利及計算機軟體著作權二十餘項。目前已經在雲南農業信息化研究領域形成了一定的特色,具有一定的優勢。
學院發展
學院現有在校本科生839名,強化“厚基礎、寬口徑、強套用”的人才培養模式,走專業建設與現代農業相結合的道路,在加強專業教學的同時,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大賽、數學建模比賽、科技作品比賽、創業比賽、網頁設計大賽等多項活動,多渠道開拓學生的視野。學院學生近三年獲省級以上獎勵十餘項。畢業生就業工作得到學校肯定,2007年獲校級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稱號。
基礎與信息工程學院是一個朝氣蓬勃的學院,全院師生正以飽滿的熱情,發揚雲南農業大學“開學養正、耕讀至誠”的大學精神,按照“厚基博學、誠信明理”的院訓,積極投身到學院的各項建設中,全面提高學院辦學實力。
科研方向
1、農業智慧型決策關鍵技術與套用系統的研究
運用系統學原理以及試驗觀測和動態建模技術,研究建立我省重要農作物(如:烤菸、甘蔗、蔬菜、水果)的機理性模擬模型和定量化管理知識模型。主要包括:農田養分與水分平衡動態模擬模型、農業生產管理的動態知識模型、農產品生態區劃與生產力分析模型、信息化農作設計與管理調控系統等。
針對我省適度規模養殖場信息化需求,研究與生理、環境、市場相協調的營養需要預測模型及食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研究基於HACCP養殖過程控制信息化參數和技術規範。開發集信息實時採集與傳送、分析和管理一體化的健康養殖網路系統。
運用組件技術和標準化接口規範,研究開發集信息獲取、信息管理、模擬預測、決策支持、智慧型算法、虛擬現實、網路通訊等關鍵技術於一體的綜合性和智慧型化農業管理決策系統與信息農業技術平台,重點提出農業信息獲取與監測預警系統、農業生產信息化設計與管理決策系統、農業基礎資料庫與管理系統、信息農務技術平台與套用系統等。
2、農業資源和生產系統的基礎資料庫及網路化信息服務體系的研究
運用數據倉庫、WebGIS和網路技術等,研究構建農業資源和生產系統的基礎資料庫及網路化綜合信息管理與服務系統,包括農業資源和生產系統專項資料庫及其管理系統、農業電子商務與農產品信息服務系統、農業與農村遠程教育及專家諮詢與服務系統等,提供全面反應農業產前、產中和產後狀況的各類信息,從而開展全方位網路化農業信息分析、管理、服務和諮詢工作。
3、農業信息獲取及監測預警技術的研究
以地面和空間平台為基礎,運用3S技術(遙感RS、地理信息系統GIS、全球定位系統GPS)、農業感測器技術及動態預測預報技術,研究確立農業資源環境和農情狀態的實時無損信息獲取技術以及監測、評價、分析和預警系統,包括農作物長勢與產品形成監測技術、土壤特性監測技術、農業信息自動採集感測技術、病蟲草害監測預報系統、農作生產力與生態安全預測預警系統等。
三年來,實驗室先後承擔國家科技支撐計畫、省自然基金、省教育廳基金項目等25項科研項目,發表學術論文40篇,取得軟體著作登記17項,並陸續開發了包括雲南省農村生態環境動態監測與評價系統、無公害蔬菜生產信息諮詢遠程網路系統、甜橙安全追溯系統等20餘個計算機套用系統。特別是在農業智慧型決策關鍵技術與套用系統的研究方面,實驗室研究的無公害蔬菜生產信息諮詢遠程網路系統取得了雲南省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
地圖信息
地址:雲南省昆明市盤龍區西苑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