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財經大學高等職業技術學院

雲南財經大學高等職業技術學院

雲南財經大學高等職業技術學院成立於1997年,直屬於雲南財經大學,是學校(相對獨立)的二級辦學單位,負責開展學校的高等職業教育。學院於1997年率先在雲南試點招收高職生,1998年正式招生,2000年通過雲南省辦學資質評估。辦學八年來,已先後向社會輸送了3000餘名合格畢業生,受到用人單位的普遍歡迎。學院地處昆明市西郊黃土坡昆瑞路202號,占地90餘畝,校舍建築面積45000餘平方米。目前高職院以本省生源為主,並面向四川、重慶、湖南、湖北、江西、海南等省對等招生,在校生規模達到1500餘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雲南財經大學高等職業技術學院
  • 創辦時間:1997年
  • 類別:高等職業技術
  • 所屬地區:中國雲南
  • 直屬於:雲南財經大學
  • 主要榮譽:全國職工教育先進單位
學校簡介,專業介紹,歷史沿革,教育教學,學校概況,師資隊伍,歷任領導,現任領導,所獲榮譽,

學校簡介

雲南財經大學高等職業技術學院現已成為雲南財經類高職人才培養的主要基地。學院設有標準化的電子計算機實驗室,擁有高性能的電腦200多台,並開通了校園寬頻網,建成多媒體教室、電算會計模擬實驗室、商務談判模擬實驗室、中西式烹飪實作室、中西式麵點實作室、烹飪原料標本室,以及餐廳服務與餐飲管理模擬實驗室。構築了完善的校外技能培養及實訓、就業基地。學院設有“雲南省勞動廳第130國家職業技能鑑定所”,可開展三十餘個工種的社會化鑑定工作,畢業生實行“雙證制”。 師資隊伍建設是強校、興校的關鍵,通過人才引進、外出學習、內部培養煅練,高職學院已具有一支規模適中,素質精良、學歷、職稱、年齡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雙師型教師隊伍,並造就了一支開拓能力強、服務意識高、協作精神好、精幹高效的管理隊伍,在師資技術力量方面,可共享雲南財經大學教師資源優勢和教學研究成果。
在辦學思想上,高職學院學院始終堅持“職業教育為地方經濟建設服務的宗旨”,堅持“依託市場,實現發展”的原則,主動適應雲南地方產業結構調整後人力資源方面的需求,以有比較長期穩定的職業崗位需求為依據來設定高職專業,又在確保優勢專業的基礎上,廣泛開展社會調查和論證,根據社會需求,適時調整了專業設定,重新評詁並完善了教學實施計畫,確定年度招生計畫,辦學方式靈活,人才培養針對性強,畢業生就業有保障,就業層次高。
確立並實施“德育為首,以能力培養為本位的全面素質教育”,是學院辦學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高等職業技術學院按專業類別下設:會計、市場行銷、計算機套用、烹飪、旅遊管理五個教研室,開設有:會計電算化、財務管理、稅務代理、旅遊管理、計算機套用技術、市場行銷等八個新高職專業和會計電算化、現代行銷、經貿管理、計算機信息管理、烹飪等十二個成人高職專業。形成以“會計電算化”、“財務管理”、“市場行銷”等財經類專業為主幹,兼有“烹飪”、“旅遊管理”等多專業交叉互補,協調發展的專業格局 。為切實加強與行業的聯繫溝通,經過探索,率先在部分專業中成立了“專業專家委員會”,由“專家委員會”全面介入學科建設,專家委員會本著“夠用為度,實用為本”的原則,按照行業崗位要求指導專業結構調整和專業改造,通過最佳化課程設定,強化動手能力的培養,制定出權威性、科學性、針對性強的人才培養實施計畫,這一創舉將極大地現體貼近市場辦學的思想,保證將高職學生培養成為生產、建設、管理和服務第一線需要的,與崗位緊密對接,具有良好敬業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技術人才。
學院成立就業工作領導小組,開設就業指導課,通過舉辦就業講座、人才招聘會、供需見面會等切實可行的措施,為學生就業出謀劃策,搭橋鋪路。多年來,我院的畢業生一直保持著94%以上的就業率,確保了高職畢業生的就業優勢。
在辦學實踐過程中,學院還積極開展合作辦學模式,先後與玉溪紅塔財政局、箇舊市黨校、建水縣職業教育中心、昆明市盤龍區職業中學等學校聯合辦學,拓展了辦學空間。
高職學院配合學校迎評促建工作的大局,銳意進取,不斷改革創新,適度發展規模,強化教學質量監管,完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走質量立校、就業興校、特色強校的內涵式發展的道路。在以羅建章院長、魏曉萍書記等班子成員的帶領下,全體教職工團結一致,無私奉獻,開拓進取,一手抓學院建設,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設,取得了跨越式發展,學院先後被評為:“全國職工教育先進單位”、“雲南成人教育優良學校”、“昆明市花園學校”、“昆明市文明單位”,榮獲雲南財經大學“先進黨委”、“先進教工黨支部”、“先進職工小家”等多項榮譽稱號,並多次受到所屬轄區的表彰。
“志存高遠,不畏磨難,上下團結,求索奉獻”,升格成為雲南財經大學是財院全體教職工為之奮鬥多年的理想,作為學校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高等職業技術學院將繼續貫徹好黨的教育方針,在國家職業技術教育政策引導和學校的直接領導下,把握髮展的大好時機,高瞻遠矚,為雲南的地方經濟建設作出更大的貢獻,為學

專業介紹

一、財務管理(財務信息套用)
本專業培養具有良好職業道德及社會責任感,系統掌握財務管理專業及相關學科基礎知識、基本原理和套用技能;熟練運用財務信息技術進行財務分析、財務計畫、財務預測與決策;掌握風險投資、股票投資、債券投資、期貨投資、基金投資等具體操作方法的高技能套用型人才。能在工商、金融、事業單位和政府部門從事投資理財、財會管理等工作。
主要課程:管理學、經濟學、財務會計、財務管理、財務軟體套用、財務計畫與控制、資產評估、證券投資學財務管理案例分析財務信息系統分析技術等課程。
二、財務管理(金融財務與管理)
本專業培養具有良好職業道德及社會責任感,全面掌握現代理財理論,熟悉理財慣例,通曉理財技巧,重點掌握從事本專業領域實際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主要課程:財務會計、財務管理(中級、高級)、跨國公司財務管理、國際金融管理、資本預算與資產管理、金融市場概論金融機構管理、資產評估、證券投資學、財務信息系統分析技術、期貨期權交易、證券經紀等課程。畢業生通過認證考試可獲得計算機等級證書、會計從業資格證書、證券業從業資格證書、助理理財規劃師資格證書、助理會計師資格證書等職業資格證書
三、會計電算化專業(高職專科)
為工商企業、財稅、行政管理等部門培養德才兼備的具有紮實會計專業知識、計算機操作技術和較高的會計電算化信息系統綜合分析套用技能及良好執業素質的套用型人才。
主要課程:計算機套用、會計學基礎、財務會計、成本會計、財務管理、稅務會計、管理會計、預算會計、會計法規、資料庫管理與套用、計算機操作等,並將財會人員專業技術職務資格考試的科目列入教學計畫
四、旅遊管理(高職專科)
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良好職業道德和綜合素質,系統掌握旅遊行業管理、策劃、實施等方面的知識,熟練掌握導遊業務及旅遊管理實踐技能的高級套用型人才。
主要課程:旅遊英語、旅遊心理學、旅遊市場行銷旅行社經營管理導遊基礎知識等。
五、計算機套用技術(高職專科)
培養具有計算機操作及維護知識、軟體、網路知識、信息管理知識的實用型、技能型人才,畢業生能從事各行業的計算機操作及管理工作。
主要課程:統計原理和套用、數據結構、網路、程式設計、管理信息、單片機及接口技術、微機組裝及軟體故障排除等。
六、物流管理(高職專科)
本專業培養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需要的,具有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系統掌握管理、經濟、法律等的相關知識,既能適應物流管理需要,又能從事物流系統化設計和物流經營、管理、決策的高級複合型人才。
主要課程:供應鏈管理、現代物流管理概論物流信息系統電子商務與物流、國際物流、倉儲與運輸、物流系統設計、物流實務、配送中心管理與運作、第三方物流運輸與配送、物流採購管理、貨櫃運輸等。
七、稅務(稅務代理)(高職專科)
培養具有良好職業道德,掌握本專業必需的文化科學知識,專業理論和基本技能,能勝任稅務代理行為的套用型專業人才。
主要課程:基礎會計、稅法、會計法規、稅務代理、會計電算、納稅檢查、財務分析、國際稅收、電子商務、會計軟體套用等。

歷史沿革

1950年3月,共產黨接管國民黨財政廳後,為適應當時急需大批財政會計管理人才的需要,建立了財政幹部訓練班,共培訓了近400名幹部。
1951年初,財政幹部訓練班改為雲南省財政幹部學校,並正式啟用印章。同年6月,財政廳決定財政幹部學校校長由主持財政廳日常工作的副廳長翟昌宗同志兼任。 之後,相繼成立了雲南省商業幹部學校、糧食幹部學校、供銷幹部學校、銀行幹部學校,加上財政幹部學校共有五所幹校(小幹校)。
1958年底,中共雲南省委同意財貿系統的五所幹部學校合併,成立雲南省財貿幹部學校(大幹校)。1964年3月,中共雲南省委作出“關於撤銷雲南省財貿幹部學校、恢復建立商業、合作、財政、銀行四個專業幹校”的決定,並確定四所幹校分別由省商業廳、供銷社、財政廳和人民銀行雲南省分行主管。
文化大革命”中,幾所幹校遭到嚴重破壞,校舍被占用,教師全部下放“五七”幹校勞動。後經有關業務部門積極努力,1973年6月重新恢復糧食幹校、商業幹校和財政金融幹校。
1978年6月19日,中共雲南省委決定將上述三所幹校再度合併,成立雲南省財貿幹部學校,為局一級單位,由省委財貿政治部領導。
1979年3月30日,雲南省革命委員會批准財貿幹部學校開辦財貿大專班,招收大專生(79級學制為兩年,80、81級學制為三年)。實際上是為創辦本科學院作準備。
1981年8月26日,國務院教育部下發《關於增設雲南財貿學院的通知》,批准成立雲南財貿學院,為本科高等學院,由雲南省領導。同年11月7日,省政府會議決定,財貿學院的日常工作由省教委和省委財貿辦公室(“財辦”)管理,以“財辦”管理為主。
雲南經濟管理幹部學院的前身是成立於1979年11月的雲南省工業幹部學校。1983年8月,雲南省政府決定將其校名改為“雲南經濟管理幹部學院”。
1998年2月,雲南省政府決定並報經教育部批准,雲南經濟管理幹部學院與雲南財貿學院合併辦學,成立新的雲南財貿學院。 1999年2月,新的雲南財貿學院成立。
2006年2月,教育部正式批准雲南財貿學院更名為雲南財經大學。

教育教學

圖書館
學校高度重視本科教學工作,以提高教學質量為根本,以學科建設為龍頭,主動適應經濟社會需求,不斷調整專業結構,努力深化教學改革,積極探索培養模式,始終保持經濟學、管理學等優勢專業在全省的領先地位。學校設定30個本科專業,涵蓋經、管、法、文、理、工六個學科門類,面向全國26個省、市、自治區招生,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0000餘人。
學校積極發展研究生教育,依託碩士點加強學科建設和本科專業建設,已建成理論經濟學、套用經濟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4個一級學科碩士點及40個二級學科碩士點,涵蓋哲、法、經、管、工5個學科門類;有企業管理學、財政學、會計學、金融學、世界經濟、區域經濟學、統計學和國際貿易學8個省級重點學科,有會計學、金融學、市場行銷和工商管理4個省級重點建設專業,有會計學省級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試點項目,有9門省級精品課程,1個省級重點教學實驗室。學校努力開展科學研究,2000年以來,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省級教學成果獎7項,教育部優秀教材一等獎1項;承擔國家級科研項目30項,省部級課題249項;出版專著、教材301部,發表科研論文5745篇,其中被SCI、EI、ISTP收錄18篇;科研成果獲國家級獎勵2項,省部級獎77項;主辦有《雲南財經大學學報》和《雲南財經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兩種公開刊物。
校園風景
學校堅持開放辦學,先後與美國、英國、日本、澳大利亞、印度、泰國、越南等10多個國家、地區的16所高校和機構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交流關係。與美國庫克大學、澳大利亞查理·斯竇大學合作舉辦的國際會計、國際商務學士學位教育項目已有兩屆畢業生;與英國格林威治大學合作舉辦的項目管理碩士學位教育項目已連續三年招生。2005年,學校被全國高等教育聯合會評為“全國一流中外合作辦學單位”。同時,與國內高校、科研院所、企事業單位、省內各級地方政府等100多個單位建立了廣泛的合作關係,建立了一批實質性的校際、校企合作項目及實踐基地,促進了教學、科研工作。
學校大力加強素質教育。1987年以來,學校14次被中宣部、教育部、團中央、全國學聯評為全國大學生社會實踐先進單位。2006年,學校獲教育部全國高校校園文化活動優秀獎,“藍色力量協會”被團中央、教育部、全國學聯評為“全國高校優秀學生社團”。2004年,學校女子籃球隊闖進全國大學生運動會籃球比賽決賽,獲第14名;女子網球隊分獲全國大學生網球錦標賽第九屆雙打冠軍,第十屆團體季軍,第十一屆團體冠軍、雙打冠軍和單打亞軍。
建校以來,學校為地方經濟建設培養了7萬餘名專門人才。2003年以來,本科畢業生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3%左右,高居雲南高校前列。他們紮根雲嶺大地,許多已成為各級政府、企事業單位的管理和業務骨幹,深受社會和用人單位的歡迎。畢業生馬錦林、李昆峰先後受到江澤民李鵬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
雲南財經大學5分
開放分類:中國大學中國學校中國財經類大學
收藏分享到頂[0]編輯詞條 新知社人人網開心001新浪微博網易微博
目錄 1 學校概況2 歷史沿革3 教育教學4 師資隊伍5 歷任領導6 現任領導展開全部1 學校概況 2 歷史沿革3 教育教學4 師資隊伍5 歷任領導6 現任領導7 所獲榮譽 8 參考資料收起
摘要糾錯編輯摘要 雲南財經大學創建於1951年。1995年被雲南省政府確定為省屬重點大學。2003年9月,學校被省委、省政府確定為雲南省高等教育改革首家試點單位,2006年2月教育部批准更名為雲南財經大學。
雲南財經大學
雲南財經大學是一所以經濟學、管理學和法學為主,哲學、文學、理學和工學協同發展的多科性省屬重點大學。學校學科專業齊全,師資力量雄厚,學術梯隊結構合理,辦學層次完整。形成了以研究生教育為先導,以本科教育為主體,兼有成人教育、高等職業教育和留學生教育的完整辦學體系,是財經高級專門人才的重要培養基地。

學校概況

雲南財經大學
雲南財經大學始創於1951年。1995年被雲南省省政府確定為省屬重點大學。2003年9月,學校被省委、省政府確定為雲南高等教育改革首家試點單位,在探索現代大學制度、多渠道籌集辦學經費和多形式拓展辦學空間、改革內部運行機制、隊伍建設及擴大辦學自主權五方面實現了初步突破,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評價和社會的廣泛讚譽。《人民日報》、《雲南日報》等媒體也給予了廣泛報導和積極評價。2006年2月教育部批准更名為雲南財經大學。
體育場
歷經半個多世紀的建設,學校已從單科性的財經院校發展成為以經濟學、管理學為主,哲學、法學、文學、理學、工學等學科協同發展的多科性省屬重點大學,形成了以本科培養為主,兼有碩士研究生、留學生培養和繼續教育的多層次人才培養體系。學校實行二級管理,設有19個學院和3個教學部:財政與經濟學院、金融學院、工商管理學院、會計學院、旅遊學院、信息學院、統計與數學學院、城市管理與資源環境學院、外語學院、法學院、傳媒學院、商學院、公共管理學院、現代設計藝術學院、國際工商學院、東協學院、MBA教育學院、繼續教育學院、高等職業技術學院、馬列部、體育部、大學外語教學部。學校占地1021畝,固定資產總值7.8億元;藏書140萬冊,電子圖書52萬種,中外文期刊2186種;校園網現已覆蓋全校所有工作、學習及生活場所。

師資隊伍

籃球場
經過多年建設,特別是“十五”期間,我校加快師資隊伍建設步伐,加大高層次人才培養、引進力度。按照學校黨委確定“提高、引進、留住、用好”的師資隊伍建設指導思想,本著“事業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的原則,貫徹落實各項政策和具體措施,構建了新的有利於高層次人才脫穎而出的用人機制,初步建設了一支學科結構、學緣結構、年齡結構合理,職稱結構、學歷結構科學,專兼職有序組合,充滿創造力和敬業精神的高素質師資隊伍。 我校現有專任教師823人,具有博士、碩士學位教師的比例占56.74%,其中博士140餘人 ;專業技術人員中有正副高職400餘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專家1人,教育部全國高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2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省級有突出貢獻專業技術人才及省政府特殊津 貼專家21人,省級學術技術帶頭人14人,省高校教學科研帶頭人10人。

歷任領導

第一任:(1982年6月27日)
黨委委員、副書記、幹校校長任希文
黨委委員、副書記、學院副院長許健吾
黨委委員、副院長、(幹校副校長)陳杰山、吉一
黨委委員、副院長蘇仲興
黨委委員、政治部副主任鄧萬鎰
第二任:(1983年9月30日)
黨委常委、書記許健吾
黨委常委、副書記、紀委書記陳杰山
黨委常委、副院長董大德
黨委常委、組織部長石紹周
副院長馬光璧(主持行政工作)、吳探學
1984年4月30日,蘇仲興任副院級調研員
第三任:(1986年12月6日)
黨委常委、書記陳杰山
黨委常委、院長吳健安
黨委常委、副書記、副院長楊立志
黨委常委、紀委書記石紹周
黨委委員、組織部長趙殿軍
黨委委員、教務處長姚大金
黨委委員、計統系黨總支書記羅吉義
副院長馬光璧(1991年7月吳健安院長年齡到限卸去行政職務後,主持行政工作)
副院長吳探學
1988年6月4日至8日,召開了學院首屆黨代會。黨委不設常委,原黨委常委、委員均當選為黨委委員。並選舉陳杰山同志為黨委書記,楊立志同志為副書記。選舉了紀委委員。仍選舉石細周同志為紀委書記
1990年3月,增補李有慶同志為黨委委員、副書記。
第四任:(1993年2月19日)
黨委委員、書記楊立志
黨委委員、院長唐家祥
黨委委員、副書記李有慶
黨委委員、組織部長趙殿軍
黨委委員、財稅系主任姚大金
黨委委員、工商行政管理系總支書書記羅吉義
紀委書記段茂森(後改任副院長,省委任命趙恆為紀委副書記)
副院長馬光璧、吳探學
1995年8月2日省委任命劉紹懷為黨委委員、副書記。
1995年9月10日省政府任命李有慶、周好文為副院長。
1996年4月11日,省委決定唐家祥同志為黨委副書記。
1996年6月10日,省政府批准馬光璧副院長年齡到限離任。
1996年11月20日,省政府任命姚大金、甄朝黨張海翔為副院長。

現任領導

黨委書記:羅明義
黨委書記:羅明義,雲南昭通人,1951年12月出生,漢族、經濟學博士,教授,旅遊管理博士生導師,雲南省旅遊經濟重點學科帶頭人。中共雲南省第八屆省委委員,政協雲南省第十屆委員。
1979-1983年就讀於雲南大學經濟系企業管理專業,獲經濟學學士學位;1994-1997年就讀於復旦大學管理學院工業經濟專業,獲經濟學博士學位;從1986年至2005年,先後在清華大學、復旦大學、南開大學、四川外語學院四川經濟管理幹部學院等高校進修過經濟管理、公共管理、旅遊經濟、市場行銷、英語等專業。
自1987年以來,歷任中共雲南大學經濟系總支副書記,雲南大學管理系副系主任、經濟學院副院長、旅遊系主任、旅遊學院院長、旅遊研究所所長;1997年任中共雲南省旅遊局黨組成員、副局長,2002年任中共雲南省旅遊局黨組書記、局長,同時兼任雲南大學旅遊研究所所長、雲南省旅遊業協會會長、中國生態旅遊研究會副理事長、中國旅遊業協會常務理事、雲南省經濟學會常務理事;並受聘為雲南省政府經濟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雲南省高級經濟師職稱評定委員會委員,大理州、保山市、昭通市等州市政府顧問。
自1995年以來,主持國際合作研究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國家旅遊局、財政部科研課題、雲南省套用基金課題、雲南省社科研究課題、雲南省政府重點課題、雲南省教委、省科委等科研課題30多項。先後出版《現代企業管理原理》、《企業管理心理學》、《中國股份制理論和實踐》、《城市圈域經濟論》、《旅遊經濟學》、《旅遊管理學》、《現代旅遊經濟學》、《旅遊經濟研究與探索》、《國際旅遊發展導論》、《旅遊經濟學:研究方法和案例》、《旅遊飯店經營管理》、《旅遊經濟研究》、《旅遊管理研究》、《旅遊服務貿易:理論、政策、實務》,《雲南旅遊“二次創業”發展規劃》、《現代管理學原理》、《旅遊業管理實務》等專著、教材和譯著30多部;在全國各類學術期刊發表論文150多篇。多次榮獲國家級、省級科研、教學和行政工作等方面獎勵,並被英國劍橋名人傳記中心《亞太地區專家學者辭典》、《中國當代專家學者大辭典》、《中國100所高等學校中青年社科教授概覽》、《雲南當代專家學者辭典》、《科學中國人·中國專家人才庫》、《中華魂:中國百業領導英才大典》等所收錄。
校長:汪戎
校長:汪戎,安徽涇縣人,1954年10月25日生於四川成都,漢族,博士,教授,政治經濟學博士生導師,全國MBA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教育部經濟學學科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
1977年至1980年在雲南大學政治系政治理論專業讀書,1983年考入雲南大學經濟系中國經濟史專業攻讀碩士研究生,1986年獲碩士學位。1992年10月至1994年2月公派赴美國康奈爾大學經濟系進修學習,1996年11月至1997年1月公派赴澳大利亞拉托比大學做學術訪問講學。1997年考入雲南大學歷史系中國經濟史專業攻讀博士研究生,2001年獲博士學位。1999年1月赴泰國法政大學從事中泰兩國投資環境比較研究與訪問講學,2003年9月至2004年1月在中共中央黨校學習。
歷任雲南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管理系主任、學校改革辦主任、研究生部主任、校長助理,復旦大學校長助理(掛職),雲南大學副校長(並於2002年3月至2003年1月主持雲南大學行政工作)等職。受聘為雲南省高級經濟師職稱評定委員會常務副主任、省政府經濟研究中心職稱評定委員會副主任、省政府經濟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雲南銅業集團投資顧問、省國資委雲天化集團獨立董事。現兼任雲南省經濟學會副秘書長、雲南省國有企業績效評價專家諮詢庫成員、昆明市政協經濟委員會專家。
1997年以來,先後出版了《晚清工業產權制度的變遷》、《企業經濟力的形成與區域性擴展》、《現代管理學原理》、《雲南菸草發展思路與策略》、《21世紀昆河經濟帶發展構想》等10部專著、編著和合著。同時,在各類全國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30多篇。主持參與了包括OPAC、國家“973”子項目、國家社會科學研究基金、國家自然科學研究基金、雲南省政府、雲南省省校省院合作項目等資助的10多項科研課題。

所獲榮譽

學校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加強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學校黨委被雲南省委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自2002年以來,學校先後被評為“全國校園及周邊環境治理先進單位”、全國教科文衛體系統“師德先進集體”、“雲南省民主管理校務公開工作先進單位”、“雲南省黨的思想建設和黨風廉政建設先進單位”、“雲南省教育系統紀檢監察審計工作先進集體”、“雲南省教育科研先進集體”、“雲南省職工職業道德先進單位”、“雲南省‘三八’紅旗集體”、“雲南省模範職工之家”、“雲南省語言文字工作達標學校”、“雲南省2005年畢業生就業工作一等獎”、“學生軍訓工作先進單位”、“全國綠化先進集體”、“全國高等院校後勤工作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