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石蓮

雲南石蓮

雲南石蓮(學名:Sinocrassula yunnanensis (Franch.) Berger)又名滇石蓮、四馬路,是虎耳草目景天科石蓮屬的草本植物、多肉植物。植株被柔毛,高5 10厘米。主根細長,長達10厘米,粗約1毫米,有側根和多數纖維狀細根。莖直立,不分枝,被柔毛。傘房狀花序小,直徑2.5厘米,花稍密生,花期9-10月。模式產地位於中國雲南大理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雲南石蓮
  • 拉丁學名:Sinocrassula yunnanensis (Franch.) Berger
  • 別稱:滇石蓮,四馬路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亞綱:薔薇亞綱
  • 虎耳草目
  • 景天科
  • 亞科:長生草亞科
  • :景天族
  • 石蓮屬
  • :S. yunnanensis
  • 分布區域:中國(雲南、四川、西藏、湖北等地)
  • 命名者:Alwin Berger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繁殖方法,栽培技術,相關類群,主要價值,觀賞價值,藥用價值,

形態特徵

蓮座叢直徑2.5-3.5厘米,疏鬆。基生葉倒披針形至匙形,長1.2-2.5厘米,寬4-5毫米,先端急尖或漸尖,密被短的白柔毛;花莖高5-10厘米,被毛,密生葉;葉倒披針形,被毛。
傘房狀花序小,直徑2.5厘米,花稍密生;苞片少數,倒卵狀披針形,被短柔毛;花稍大;萼片5,線狀披針形,長1.8毫米,鈍,被微乳頭狀突起;花瓣5,黃綠色,長圓狀披針形,長3.5-4毫米,寬1毫米,外面被微乳頭狀突起;雄蕊5,較花瓣短;鱗片5,正方形,心皮5,披針形,花柱短。花期9-10月。

生長環境

生於高海拔地區:在鄂西、川東生於海拔450-1200米處,在川西生於海拔1200-2900米處,在雲南生於海拔1300-3300米處,在西藏東南部生於海拔2800米處。

分布範圍

產雲南大理(模式產地)。

繁殖方法

常用扦插,於春、夏進行。莖插、葉插均可。葉插時將完整的成熟葉片平鋪在潮潤的沙土上,葉面朝上,葉背朝下,不必覆土,放置陰涼處,10天左右從葉片基部可長出小葉叢及新根。室內扦插,四季均可進行,以8-10月為更好,生根快,成活率高。插穗可用單葉、櫱枝或頂枝,剪取的插穗長短不限,但剪口要乾燥後,再插入沙床。插後一般20天左右生根。插壤不能太濕,否則剪口易發黃腐爛,根長2-3厘米時上盆。
或用分株法,即把根莖處萌發的小苗掰下,直接栽於盆中。

栽培技術

在北方宜溫室盆栽。每年三、四月間換盆一次,加些磷肥。平時不施肥也可以,它雖然是耐陰植物,但時間過長葉片會稀瘦而失去原來風采。應隔幾天拿到室外照曬一段時間,以保其豐滿的神態。澆水除了夏季多一些外,一般不宜過多,尤其是冬季應控制澆水,使盆土經常保持乾燥,以免腐爛而死亡。
石蓮花管理簡單,每年早春換盆,清理萎縮的枯葉和過多的子株。盆栽土以排水好的泥炭土或腐葉土加粗沙。生長期以乾燥環境為好,不需多澆水。盆土過濕,莖葉易徒長,反耐觀賞期縮短。特別冬季在低溫條件下,水分過多根部易腐爛,變成無根植株。盛夏高溫時,也不宜多澆水,可少些噴水,切忌陣雨沖淋。生長期每月施肥1次,以保持葉片青翠碧綠。但施肥過多,也會引支莖葉徒長,2-3年生以上的石蓮花,植株趨向老化,應培育新苗及時更新。
春、秋是石蓮花屬植物的主要生長期,需要充足的光照,否則會造成植株徒長,株型鬆散,葉片變薄,葉色黯淡,葉面白粉減少。澆水掌握“不乾不澆,澆則澆透”的原則,避免盆土積水,空氣乾燥時可向植株周圍灑水,但葉面,特別是葉叢中心不宜積水,否則會造成爛心。尤其要注意避免長期雨淋。
生長季節每20天左右施一次腐熟的稀薄液肥或低氮高磷鉀的複合肥,施肥時不要將肥水濺到葉片上。施肥一般在天氣晴朗的早上或傍晚進行,當天的傍晚或第二天早上澆一次透水,以沖淡土壤中殘留的肥液。冬季放在室內陽光充足的地方,倘若夜間最低溫度在10℃左右,並有一定的晝夜溫差,可適當澆水,酌情施肥,使植株繼續生長。如果保持不了這么高的溫度,應控制澆水,維持盆土乾燥,停止施肥,使植株休眠,也能耐5℃的低溫,某些品種甚至能耐0℃的低溫。

相關類群

長萼石蓮S. ambigua
密葉石蓮S. densirosulata
石蓮 S. indica
長柱石蓮 S. longistyla
德欽石蓮S. techinensis

主要價值

觀賞價值

石蓮是常見的多漿植物,葉片蓮座狀排列,肥厚如翠玉,姿態秀麗,形狀池中蓮花,觀賞價值較高。盆栽是室內綠色裝飾的佳品,也可地栽用於花境點綴。石蓮花株形奇特,宛如玉石雕刻成的蓮花座,華麗雅致,四季碧翠,深受大家的喜愛。在熱帶、亞熱帶地區可露地配植或點綴在花壇邊緣、岩石孔隙間,北方則盆栽觀賞,是布置客廳、書房等幾桌的上好植物材料。

藥用價值

石蓮全草入藥,味甘、淡,性涼。有清熱解毒、提傷止痛、止血止痢之效,可治咽喉腫痛、痢疾、崩漏、便血,外用治瘡瘍久不收口及燒、燙傷。為滋陰益氣藥、散瘀消腫藥。用法用量:煎湯,30-50g,外用時取適量,搗敷。治跌打損傷及外傷腫痛(湖北西部),或作清熱、消炎用(廣西、雲南)。(《中華本草》)
【藏藥】年托巴:全草用於瀉痢,便血,子宮出血,外用治諸瘡《藏本草》。
【普米藥】卡耙:莖、葉用於肺熱咳嗽,肺結核,肺炎,支氣管炎,瘡癰,骨折,蛇咬傷。
【土家藥】虎牙草,虎牙半枝,鼠牙還陽:全草用於跌打損傷,便血,吐血,外傷出血,蛇狗咬傷等;外治牛皮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