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雲南省高校振動與噪聲重點實驗室(簡稱實驗室)於2014年9月經雲南省教育廳審批建立。機械振動與噪聲學科的發展起源於20世紀初,20世紀50年代以來,為解決工程套用中的振動與噪聲問題,美國、歐洲和日本等主要經濟大國和地區,都集中投入大量人力和資金,從事機械振動噪聲領域的基礎理論和工程套用中的關鍵共性先導技術的研究。
實驗室學術傳承於以屈維德教授為代表的原昆明工學院機械振動小組。自二十世紀50年代起,屈維德教授帶領機械系機制教研組在國內率先開始了關於機器減振、消振的科學研究。屈維德教授是中國機械振動學科創始人,於1959年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了《機械加工中的振動問題》一書,他是《機械振動手冊》的編撰人,主持我國第一顆東方紅一號衛星振動計算與測試;他所領導的機械振動小組於1958年獲雲南省和全國“先進集體”,昆明工學院機械系振動研究室榮獲“冶金部科技先進集體獎”(1977年)和“雲南省科技先進集體獎”(1979年)。經屈維德、廖伯瑜、楊橚、唐恆齡、郭之璜、羅德揚教授等幾代學者的不斷努力,在機械振動理論、噪聲控制、設備狀態監測與診斷技術等研究方面具有長期的學術積澱,並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為全國和雲南省培養了一大批機械振動與噪聲領域的專家、學者和工程技術人員,在裝備製造、礦冶、化工等行業領域發揮著重大作用。
實驗室依託於昆明理工大學機電工程學院,密切結合雲南省及國家基本建設的重大需求,以機械工程領域的振動、噪聲問題研究為主線,發揮昆明理工大學在振動與噪聲研究方面的歷史傳承和現有人才優勢,加強學科交叉、融合,深入開展機械動力學分析與設計、設備狀態監測與診斷、振動噪聲檢測與控制等方向的研究工作,不斷提高研究隊伍素質和持續創新能力,既能為雲南省重點工程的建設提供理論和技術支撐,又能在相關學科和技術領域前沿取得突出成果。通過聯合我省支柱產業,實驗室將成為我省振動與噪聲領域高層次人才培養、共性基礎理論研究、關鍵工程技術開發的重要基地。
實驗室擁有一支年學科覆蓋廣泛、專業結構合理、學術層次較高的科研團隊,現有固定研究人員18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7人、具有博士學位14人;客座教授1人;研究生63人,其中博士後2人、博士生9人、碩士生52人。現有科研和實驗用房面積800餘平方米,擁有一批國際、國內先進的儀器設備,設備總值1500餘萬元,其中各類儀器設備80餘台套。
實驗室是我省在振動噪聲研究領域的學術牽頭單位,掛靠的學術團體和機構有中國振動工程學會故障診斷專業委員會、中國振動工程學會動態測試專業委員會、全國高校機械工程測試技術研究會、雲南省機械工程學會、雲南省分析測試中心和雲南省礦冶重型裝備工程研究中心。
歷史沿革
1954年,屈維德到昆明工學院機械系任教後,就組織青年教師和畢業班學生成立了機械振動科研小組,與昆明地區有關的機械廠密切合作。
1958年,昆明工學院機械振動小組於獲雲南省和全國“先進集體”。
1959年,屈維德著的《機械加工中的振動問題》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1965年,屈維德教授招收2名振動與衝擊噪聲方向碩士研究生,這期間在科學研究方面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如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振動方面的計算與測試。
1977年,昆明工學院機械系機械振動研究室榮獲“冶金部科技先進集體獎”。
1978年,全國試恢復招收碩士研究生,屈維德教授當年招收機械振動專業研究生8人。
1979年,昆明工學院機械系機械振動研究室榮獲“雲南省科技先進集體獎”。
1983年,楊橚、唐恆齡、廖伯瑜合編的《工具機動力學》I、II兩冊在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
1992年,屈維德、唐恆齡合編《機械振動手冊》第1版在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
1993年,郭之璜主編的《機械工程中的噪聲測試與控制》在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
1995年,廖伯瑜主編的《機械故障診斷基礎》在冶金工業出版社出版。
2004年,廖伯瑜、尹志宏等著的《現代機械動力學及其工程套用》在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
組織機構
實驗室主 任:伍星 博士/教授
實驗室副主 任:郭瑜 博士/教授
實驗室主任助理:劉韜 博士/副教授
研究方向
實驗室立足已有的振動與噪聲領域相關研究積累、實驗條件和人才隊伍,形成了特色研究方向,包括機械動力學分析與設計、設備狀態監測與診斷、振動噪聲檢測與控制等研究,在雲南省處於學科引領地位,並形成了國內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