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雲南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雲南省新時代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十四五”規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雲南省新時代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十四五”規劃
- 發布單位:雲南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
檔案全文,內容解讀,具體實施,
檔案全文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雲南重要講話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按照政治上保證、制度上落實、素質上提高、權益上維護的總體思路,落實產業工人思想引領、建功立業、素質提升、地位提高、隊伍壯大5項重點任務,大力推動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加快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術會創新、敢擔當講奉獻的宏大產業工人隊伍,為建設我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開創雲南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新局面貢獻力量。
(二)基本原則
——堅持黨的領導。全面貫徹落實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關於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的各項決策部署,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加強和改進黨對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的領導,堅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方針,最廣泛地把產業工人團結凝聚在黨的周圍,引導產業工人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
——堅持以人為本。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發揮產業工人首創、原創精神,提升產業工人素質,維護產業工人權益,提高產業工人地位,增強產業工人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實現體面勞動、全面發展。
——堅持問題導向。從制約產業工人隊伍建設的突出問題入手,直面困難挑戰,勇於改革創新,堅決破除束縛產業工人隊伍建設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清障搭台,強化保障,切實提高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的針對性、實效性。
——堅持需求引領。聚焦全省產業轉型升級發展對產業工人提出的新要求,定向引人、定向育人、定向用人,推動、支持和服務產業轉型升級,在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中建功立業。
——堅持系統觀念。立足當前、著眼未來,針對不同區域、不同行業、不同規模、不同所有制企業的不同性質和特點,著眼促進產業工人隊伍全面協調健康發展,定性定量結合,多要素、多層次、多角度統籌推進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增強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
(三)主要目標
通過深化改革,培育一支符合雲南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要求,覆蓋廣泛、梯次合理、素質專精、規模宏大的產業工人隊伍。思想政治引領進一步深入,建功立業舉措進一步完善,產業工人素質進一步提升,合法權益保障進一步落實,產業工人地位進一步提高,產業工人隊伍進一步壯大。到2025年,新培育100名雲嶺工匠、300名雲南省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350名首席技師、400名雲南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高職在校學生人數增加28.4萬人以上,技工院校新增招生25萬人以上;全省大規模開展職業培訓行動,累計培訓500萬人次以上,全省技能人才總量達到500萬人以上,其中高技能人才總量達到155萬人以上。
二、主要舉措
(一)不斷加強產業工人思想政治引領
1.加強和創新產業工人隊伍黨建工作。以黨建引領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推動產業工人隊伍建設與黨建融合發展。持續深化黨建帶工建,創新加強新興領域黨建工作,及時有效做好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群體黨的工作,提升黨的組織和黨的工作有形有效覆蓋水平,增強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力。加大在產業工人中發展黨員力度,通過計畫單列、重點傾斜等方式,優先發展生產一線產業工人、技術能手特別是優秀青年產業工人入黨,每年發展黨員數量原則上不低於上一年度。全面加強國有企業黨的建設,根據國有企業產權關係、組織結構、經營模式、用工方式等新變化,動態調整黨組織設定,把黨的組織建到車間班組、經營網點、工程項目、服務視窗等基層單位。按照屬地管理為主的原則加強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通過單獨組建、聯合組建、區域統建、行業聯建等方式,實現黨的組織對非公有制企業有效覆蓋。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和產業工人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團結帶領廣大產業工人立足崗位攻堅克難、幹事創業。
2.加強和創新產業工人思想政治教育。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引導產業工人把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學習運用中國共產黨建黨百年的寶貴經驗,在產業工人中開展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及工人運動史系列學習教育活動,打造“五一”系列活動品牌,開展“永遠跟黨走”雲南職工系列文體活動,深化“中國夢·勞動美”、“勞動者風采”主題教育活動,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企業、進車間、進班組、進工地。發揮“雲嶺百姓宣講團”作用,營造尊重勞動、崇尚技能、鼓勵創造的社會氛圍。利用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企業文化中心和黨群文化活動中心、工人文化宮等陣地,運用產業工人聽得懂、聽得進、樂於接受的話語體系,引導廣大產業工人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加強網上思想引領,開展“網聚職工正能量、爭做職工好網民”系列活動,提高運用網際網路組織、宣傳、引導、服務產業工人的本領。落實“誰執法誰普法”、“誰管理誰普法”、“誰服務誰普法”普法責任制,加強面向產業工人的法治宣傳教育,創新普法宣傳形式,提高產業工人法律素養和誠信意識。
3.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充分發揮主流媒體和宣傳輿論陣地作用,深入開展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宣傳,講好勞模故事、勞動故事、工匠故事。完善勞模政策,落實勞模待遇,規範做好勞動模範、五一勞動獎、工人先鋒號評選表彰工作,成立雲南省勞動模範協會,為廣大勞模提供全方位、一體化服務,在全社會營造尊重勞模、關愛勞模、學習勞模、爭當勞模的社會氛圍。厚植工匠文化,發布“雲嶺工匠”年度人物,推動設立“雲嶺工匠日”,提升“雲嶺工匠”品牌社會影響力。開展勞模工匠進校園、進機關、進企業、進車間、進社區活動,推動建立雲南省工人運動史陳列館和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教育基地,紮實推進以勞動創造幸福為主題的宣傳教育活動。孵化和扶持一批深刻反映新時代產業工人隊伍良好風貌的影視劇、歌曲、文學等優秀文藝作品,謳歌在我省經濟社會建設中作出突出貢獻的產業工人。
4.深化新時代工會改革創新。認真落實黨中央關於群團改革工作的部署要求,把增強政治性、先進性、民眾性貫穿工會深化改革創新全過程,推進學習型、實幹型、服務型、創新型、廉潔型、節約型工會建設,充分發揮工會作為黨聯繫職工民眾的橋樑紐帶作用、國家政權的重要社會支柱作用、職工利益的代表者維護者作用。提高工會對包括農民工、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在內的各行各業、各種用工形式勞動者的組織覆蓋和工作覆蓋,更加廣泛地把廣大職工民眾團結凝聚在黨的周圍,不斷鞏固黨執政的階級基礎和民眾基礎。健全工會工作制度機制,堅持把改革向基層延伸,推進基層工會組織規範化建設,把力量和資源向基層傾斜,充實縣級以下工會工作力量。
(二)深入開展產業工人建功立業活動
1.大力開展勞動和技能競賽活動。進一步完善“黨委領導、政府支持、工會組織、各方協同、職工參與”的勞動競賽格局,健全完善企業競賽、縣級競賽、州(市)和省級產業系統公司競賽依序向省級示範性競賽升級,省級示範性競賽申報全國引領性競賽的體系。持續推動競賽技術標準與國家競賽標準、世界競賽標準相銜接,提高全省職業技能競賽科學化、規範化、專業化水平。創新勞動和技能競賽形式和內容,建立健全競賽同勞模評選、職稱評定、技術等級認定、工資收入等相融合的體制機制,提升競賽活動質效水平。聚焦雲南經濟社會發展重點領域,以國家和省重大戰略、重大工程、重大項目、重點產業和重大活動為主要陣地,以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產業工人隊伍為重點,廣泛深入推進“建功‘十四五’、奮進新征程”主題勞動和技能競賽。搭建產業工人展示平台,組織雲南選手參與世界技能大賽、全國技能大賽,組織開展以製造業、建築業、交通運輸業等企業和產業工人為主要對象,以技能大賽、崗位練兵、技術培訓為主要內容的雲南省職工職業技能大賽。
2.廣泛開展職工經濟技術創新活動。以製造業、建築業、採礦業等企業和產業工人為主要對象,開展以產品創新、管理創新、服務創新等為主要內容的職工經濟技術創新活動。聚焦綠色鋁矽、新能源、生物醫藥、先進制造、新材料、數字雲南、綠色食品等領域,鼓勵支持產業工人參與技術創新中心、製造業創新中心建設。在省、州(市)、縣(市、區)三級開展創新工作室、創新項目等典型培育活動,大力開展產業工人創新項目孵化,在重點產業、關鍵領域取得一批創新成果和技術突破。通過舉辦職工創新成果展,開展職工優秀創新成果交流活動,為職工搭建展示平台。加大職工創新成果的智慧財產權保護力度。支持鼓勵產業工人在重點工程、重大科研項目的核心基礎零部件、先進基礎工藝、關鍵基礎材料和產業技術基礎中,開展技術革新、技術協作、技術攻關、發明創造、合理化建議、網上練兵和“小發明、小創造、小革新、小設計、小建議”等民眾性創新活動,釋放創造潛能,為創新型雲南建設貢獻力量。推進行業企業建立職工創新工作室、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技能大師工作室,組建跨區域、跨行業、跨企業的創新工作室聯盟,聯合高校、職業院校(技工院校)和科研機構共建創新創業平台。
(三)全面推進產業工人素質提升
1.健全完善產業工人技能形成體系。完善職業教育制度,貫徹落實《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實施職教園區“引領”工程、中職“強基”工程、“雲嶺工匠”培養工程、高職“雙高”計畫,加快雲南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到2025年,基本建成職業教育強省。改革職業院校(技工院校)辦學模式和課程體系,強化職業院校(技工院校)社會服務職能。實施產教融合工程,強化校企合作,引導民營企業參與和舉辦職業教育(技工教育),構建多元辦學格局,全面深化企業新型學徒制、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加強職教集團(聯盟)、校企合作共同體、產教融合基地等項目培育和建設,指導職業院校(技工院校)開展技術研發、技術服務和社會培訓。高標準打造公共實訓基地和產業集群實訓基地,建設高水平實訓指導師隊伍,全面提升產業工人職業技能水平和就業創新能力。推動曲靖市麒麟職業教育集團全國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試點,使之成為全國知名的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產業工人實訓基地。總結推廣產教融合企業試點經驗,推進育人方式、辦學模式、管理體制、保障機制改革,完善校企合作協調推進機制。鼓勵各類高校、職業院校(技工院校)與企業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開設專業、開發課程,鼓勵開展冠名培養、訂單式培養。進一步健全完善技能等級認定監管制度,提高技能等級認定的社會公信力。深化工程領域職稱評審制度改革,進一步完善評價標準、創新評價方式,有效激勵專業技術人才。
2.健全完善產業工人技能培訓體系。建立覆蓋廣泛、形式多樣、運作規範,行業、企業、院校、社會力量共同參與的職業技能培訓體系。依託企業、職業院校(技工院校)、職業培訓機構建立現代化產業工人培養培訓基地(中心),持續大規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制定產業工人培養計畫、培訓考核制度,重視企業內部工人技術技能培訓。鼓勵企業、民辦非企業單位等自主開展培訓,提升企業職工技能水平和轉崗轉業能力。鼓勵社會力量、職業院校(技工院校)積極承擔面向未升學初高中畢業生、退役軍人、殘疾人、失業人員、中小微企業員工、農民工、個體工商戶等群體開展的職業教育和培訓。鼓勵名師帶高徒,探索推進中國特色學徒制,推廣“雙師帶徒”培訓模式,開展“名師高徒”選樹活動。實施“學歷證書+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暢通一線產業工人繼續學習深造路徑,增加有工作經驗的技能人才在職業院校(技工院校)學生中的比重。
3.強化企業技能人才培養主體地位。發揮大型企業在培養技能人才上的優勢作用,鼓勵企業建設培訓中心、職業院校(技工院校),鼓勵企業按照職工工資總額的8%提取職工教育經費,用於一線職工技能提升和技能大師工作室建設等。強化創新驅動,構建產學研用融合的產業創新體系。推進企業與各類院校、科研院所合作,整合資源,聯合建設現代產業學院、先進制造業實訓基地、成果轉化基地和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整合企業現有人才數據資源,建立人才庫,動態發布重點產業緊缺人才目錄,促進產業和人才需求的精準推送、精準對接。推進科技特派員制度向縱深發展,組織引導院校、科研院所、領軍企業、龍頭企業和科技服務機構等的各類科技人員踴躍加入科技特派員隊伍行列,協助企業開展技術培訓、技術協作、技術研發、產品創新等活動。
4.大力提升產業工人素質。健全完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在崗培訓體系、以賽代訓體系、培養評價體系,構建政府、院校、社會、企業、工人同心合力推動產業工人技能素質提升大格局。實施“技能雲南”行動,開展一線職工“求學圓夢行動”,健全終身技能培訓制度,提升產業工人技術技能水平和學歷層次,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和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依託大型企業建設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孵化拔尖人才,培育儲備工匠型人才。加強產業工人技能國際交流與合作,選派優秀技能人才赴製造業強國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研修學習、進行技術交流、參加技能競賽。鼓勵引進高技能人才,企業從省外引進的中華技能大獎獲得者、全國技術能手、世界技能大賽中國隊選手,優先納入各地高技能人才評價範圍。鼓勵企業、院校組織和推薦選手參加國家和省級技能大賽。進一步加大“大國工匠年度人物”、“雲嶺工匠”培養力度,示範帶動更多產業工人技能成才、技能報國。健全人才評價體系,推動落實高技能人才與專業技術人才職業發展貫通,做好符合條件的高技能人才申報評審專業技術職稱工作。打破職業技能等級和專業技術職務間界限,使符合條件的技術工人融入企業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行列。打破學歷、論文、年限等限制,對解決重大工藝技術難題和重大質量問題、技術創新成果獲得省部級及以上獎項、“師帶徒”業績突出的產業工人,破格晉升技能等級。
5.大力加強網路學習平台建設。打造終身學習制度,建立完善終身教育學習網路平台。鼓勵引導產業工人利用“學習強國—技能頻道”、“技能強國—全國產業工人技能學習平台”,不斷提升職業技術技能水平,推動建立產業工人“技能慕課”。完善全省職工教育網上平台,推行以學歷繼續教育與技術技能培訓並重、線上線下結合的產業工人繼續教育模式。推動有學歷提升需求且符合入學條件的農民工接受大專、本科學歷繼續教育。大力推行“網際網路+職業技能培訓”,廣泛開展新職業新業態新模式從業人員技能培訓。鼓勵企業建設線上學習和技能培訓平台,滿足產業工人個性化學習需求。
(四)切實推動產業工人地位提高
1.健全完善產業工人政治權益保障制度。按照規定,推薦符合條件的產業工人作為黨的代表大會代表和委員會委員、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政協委員、群團組織代表大會代表和委員會委員的人選,選派優秀產業工人代表到各級群團組織中掛職和兼職,逐步提高產業工人政治地位。探索推進基層工會“推優入黨”制度,把產業工人中的各級勞模、工匠、技術狀元、技術能手、首席工人、優秀志願者推薦給黨組織。加大產業工人在勞動模範、五一勞動獎、興滇人才獎、雲嶺楷模、道德模範、雲南好人等各類先進評選中的推薦選樹力度,把優秀產業工人特別是高技能人才納入黨管人才總盤子統籌考慮。
2.健全完善產業工人民主權益保障制度。按照憲法和法律及《雲南省職工代表大會條例》等有關規定,推動企事業單位普遍建立健全以職工代表大會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涉及產業工人切身利益的重大問題必須經過職工代表大會審議,保障產業工人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依法推進公司制企業建立職工董事、職工監事制度,規範職工董事、職工監事選舉產生程式,嚴格述職評議,確保其代表產業工人有序參與公司治理。推動企業工會與行政溝通協商機制創新發展,拓展職工代表大會閉會期間的民主管理形式。
3.健全完善產業工人經濟權益保障制度。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完善企業薪酬調查和信息發布制度,探索發布技術工人工資指導價位。落實《集體契約規定》、《雲南省集體契約條例》、《雲南省企業工資集體協商條例》,針對涉及產業工人切身利益的勞動報酬等事項進行平等協商,簽訂集體契約或專項集體契約,推動企業建立職工工資共決機制、正常增長機制和支付保障機制,逐步提高產業工人收入水平。落實提高技術工人待遇相關政策規定,完善體現技能價值激勵導向的薪酬分配製度,健全技能人才培養、考核、使用、待遇相統一的激勵機制,推進人才引進激勵政策向優秀產業工人特別是高技能人才傾斜。加大創新能力、現場解決問題能力和業績貢獻在技術工人評價中的權重,將評價結果與待遇掛鈎,激發產業工人創新創造活力。鼓勵企業在關鍵崗位、關鍵工序培養使用高技能人才,對聘用的高技能人才實行年薪制、協定薪酬制、股權激勵、超額利潤分享、項目跟投、項目分紅、崗位分紅等多種激勵分配方式,對高技能領軍人才參照高級管理人員標準落實經濟待遇,對作出重大貢獻的部門和個人給予專項特殊獎勵。鼓勵規模以上企業完善首席技師制度。引導企業設定技能津貼、班組長津貼、師帶徒津貼等各類津貼。健全技術工人創新成果按要素參與分配製度,支持優質項目享受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政策。
4.健全完善產業工人維權服務制度。加強對涉及產業工人權益的發展規劃、政策舉措、重大決策的調查研究和分析論證,健全黨政主導的維權服務機制,推進勞動就業、收入分配、社會保障、勞動保護、生產安全、技能培訓、休息休假、文化生活等方面的改革,做細做實維權服務項目,使維權服務工作由粗放型管理向精準化服務發展。推動產業工人維權服務措施列入地方性法規。健全完善政府和工會聯席(聯繫)會議制度,縣級以上政府與同級總工會每年至少召開1次聯席(聯繫)會議。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援助法》,制定雲南省工會法律援助實施辦法,加強維護產業工人合法權益的法律服務和法律援助工作,組織工會法律顧問、律師等深入企業開展勞動用工法律體檢,促進企業規範用工。貫徹實施《雲南省工會勞動法律監督條例》,發揮《工會勞動法律監督意見書》和《工會勞動法律監督建議書》作用,提高工會勞動法律監督實效。建立工會、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司法行政部門、法院共同參與的勞動爭議多元化解機制,依法調處勞動關係矛盾。加強勞動關係發展態勢監測、分析研判、風險排查化解、應急處置,維護產業工人隊伍團結統一與社會和諧穩定。保障產業工人職業健康權益,監督企業嚴格遵守國家職業衛生標準,落實職業病預防措施,堅守職業健康“紅線”。開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活動,普及職業健康知識,倡導健康工作方式,在全社會營造關心關注職業健康的文化氛圍,提升產業工人的健康意識和健康素養水平。
(五)持續推進產業工人隊伍發展壯大
1.大力推動更充分的就業服務。健全覆蓋全民、貫穿全程、輻射全域、便捷高效的全方位公共就業服務體系,推動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構建覆蓋城市街道、社區和縣、鄉、村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實施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促進計畫,健全就業指導、職業培訓、就業見習等服務機制。實施基層成長計畫,引導高校畢業生到中小微企業和基層單位就業。實施青年見習計畫、就業啟航計畫,做好失業青年幫扶工作。繼續健全統籌城鄉就業政策體系,引導農村勞動力有序外出就業、就近就地轉移就業。最佳化覆蓋城鄉的就業、培訓、社保、醫療、教育、住房、交通等基本公共服務供給,促進農民工向現代產業工人轉型。加強困難人員就業援助,實施優先扶持和重點幫助,促進重點群體就業。加強失業人員就業服務,確保零就業家庭實現動態清零。做好培訓市場與產業工人勞動力市場需求對接工作,完善覆蓋全省的公共招聘服務網路,實現省、州(市)、縣(市、區)三級崗位信息歸集,提供優質高效的網路招聘服務。
2.切實強化產業工人網上工作力度。運用大數據、網際網路、雲計算等現代信息技術,打造雲南省“數字工會”服務職工平台,建設工會組織和會員實名制管理、普惠服務項目管理、職工醫療互助管理、融媒體矩陣、工會業務管理、大數據分析運用系統,搭建結構清晰、數據準確、動態管理的全省工會會員基礎資料庫。推動各地區各部門、各有關企事業單位及工會組織相關信息互聯互通、數據共享,釐清各部門數據管理及共享的權利和義務,打通數據壁壘、消除信息孤島。回應產業工人關切,有針對性開發服務項目,完善“網際網路+”普惠性服務,提供網上入會轉會、醫療、就業、幫扶救助、法律援助和日常生活優惠等服務。緊貼產業工人精神文化需要,做好面向產業工人的網路宣傳工作。
3.全面提升面向產業工人的服務水平。加強各級工會職工服務陣地建設,構建以職工服務中心、職工之家、娘家人服務站、工人文化宮、療養院、療休養基地、工會幹部培訓學校等為載體的全方位服務陣地,組織、吸引廣大產業工人“回家”,打造高便利性、高親民性、高知名度、高利用率的雲南工會“娘家人”服務品牌。
三、實施保障
(一)健全協同推進改革的工作格局
堅持完善黨委統一領導,政府有關部門各司其職,工會、行業協會充分發揮作用的工作格局,形成齊抓共推改革的整體合力。將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納入各級黨委、政府工作全局進行通盤考慮和部署,促進各責任單位按照規劃制定的時間表、路線圖落實各項改革任務。各級工會要把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作為一項基礎性、戰略性、根本性工作,在黨委的統一領導下履行改革協調領導機構辦公室職責,發揮牽頭作用,協調各責任單位按照職責分工合力推進改革。各責任單位要對照規劃提出的任務、指標等,制定年度改革計畫,將規劃細化為具體工作措施、分解為階段性目標,抓好落實和督促,確保規劃目標如期實現。
(二)完善動員各方改革力量的工作機制
健全完善各級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協調領導機構及辦公室工作機制,強化請示報告、溝通會商、調研指導、協調推進、評估督查。健全改革工作培訓交流機制,通過培訓班、研修班、推進會、典型交流等多種形式,促進改革參與各方互鑒互學、取長補短。建立健全產業工會作用發揮機制,強化產業工會改革意識和能力,完善與行政部門、行業協會、企業的聯動,推動改革舉措落實落地。建立健全促進企業重視和推進改革的機制,發揮企業主體作用,讓改革助推企業發展。建立改革評價和督促檢查機制,定期對改革工作進行綜合評價和督促檢查,加強成果運用,層層傳遞改革壓力。
(三)加強先行先試和分類指導
構建以全國改革試點為標桿、省級示範點為帶動、各級示範點為支撐的改革示範體系,促進全省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全面提質。明確各示範點創建方向,加大精準指導支持力度,突破改革瓶頸,打造一批可學、可推廣的“樣板”。國有企業要當好“領頭雁”,攜手非公有制企業共同推進改革。推廣非公有制企業取得的改革成效和經驗,將改革推向中小微企業、服務業,推動改革向縱深發展、向全域推進。
(四)營造推進改革的良好氛圍
各責任單位要加強對規劃的宣講培訓,提高幹部職工對規劃重要性的認識,將相關政策制度的研究出台、推進落實、監督檢查與規劃實施有機融合。各地區各部門各單位要充分運用各類新聞媒體,大力宣傳解讀規劃的重大意義、重要內容、具體措施,大力宣傳改革典型和產業工人優秀代表,積極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改革的良好環境。各級黨校(行政學院)和高校、研究機構、群團培訓學校要加大培訓和研究力度,為規劃實施提供理論支撐。
內容解讀
Q
“十四五”期間,雲南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的主要目標是什麼?
A:
通過深化改革,培育一支符合雲南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要求,覆蓋廣泛、梯次合理、素質專精、規模宏大的產業工人隊伍。思想政治引領進一步深入,建功立業舉措進一步完善,產業工人素質進一步提升,合法權益保障進一步落實,產業工人地位進一步提高,產業工人隊伍進一步壯大。到2025年,新培育100名雲嶺工匠、300名雲南省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350名首席技師、400名雲南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高職在校學生人數增加28. 4萬人以上,技工院校新增招生25萬人以上;全省大規模開展職業培訓行動,累計培訓500萬人次以上,全省技能人才總量達到500萬人以上,其中高技能人才總量達到155萬人以上。
Q
“十四五”期間,為推動《規劃》主要目標實現,雲南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的主要舉措是什麼?
A:
《規劃》的起草共經歷了調查研究、初稿撰寫、深入論證、徵求意見、送審稿形成等階段。省產改辦組織成立《規劃》起草小組,在調查研究階段,起草小組深入分析查找制約我省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的根源性問題,進一步把準脈搏,找準癥結,理清編制《規劃》思路和舉措;在初稿撰寫階段,起草小組認真學習相關檔案精神,以前期調研為基礎,進行文稿撰寫;在徵求意見階段,廣泛聽取不同類型企業行業產業工人,各省級相關部門意見建議,對《規劃》主要目標、重點任務進行細化、實化,對具體任務進行了調整、充實,最終形成送審稿;經過幾輪徵求意見、合法合規性審查,報請省委深改委會議審定後,正式印發實施。
Q
“十四五”期間,雲南省如何不斷加強對產業工人的思想政治引領?
A:
一是加強和創新產業工人隊伍黨建工作。以黨建引領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推動產業工人隊伍建設與黨建融合發展。創新加強新興領域黨建工作,及時有效做好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群體黨的工作,提升黨組織和黨的工作有形有效覆蓋水平,加大在產業工人中發展黨員力度,到2025年,產業工人黨員的新增數量不低於2萬名。
二是加強和創新產業工人思想政治教育。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引導產業工人把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
三是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充分發揮主流媒體和宣傳輿論陣地作用,深入開展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宣傳,講好勞模故事、勞動故事、工匠故事。開展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推薦表彰工作,到2025年,受表彰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不少於50名,評選表彰雲南省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不少於300名,雲南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不少於400名;開展“雲嶺工匠”年度人物發布活動,新選樹100名“雲嶺工匠”。
四是深化新時代工會改革創新。認真落實黨中央關於群團改革工作的部署要求,把增強政治性、先進性、民眾性貫穿工會深化改革創新全過程,到2025年,全省工會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達到3000人以上。百人以上企業工會組織覆蓋率實現動態全覆蓋。
Q
“十四五”期間,雲南省如何深入開展產業工人建功立業活動?
A:
一是大力開展勞動和技能競賽活動。進一步完善“黨委領導、政府支持、工會組織、各方協同、職工參與”的勞動競賽格局,健全完善四級競賽的體系。以雲南經濟社會發展重點領域,國家和省重大戰略、重大工程、重大項目、重點產業和重大活動為主要陣地,廣泛深入推進“建功‘十四五’、奮進新征程”主題勞動和技能競賽。每年省級勞動競賽不少於10場次,參與職工不少於100萬人次。每年組織不少於50個職業(工種)的職工職業技能大賽,全省每年開展競賽500場次,年均參賽職工不少於10萬人次。
二是廣泛開展職工經濟技術創新活動。以製造業、建築業、採礦業等企業和產業工人為主要對象,開展以產品創新、管理創新、服務創新等為主要內容的職工經濟技術創新活動。支持鼓勵產業工人在重點工程、重大科研項目的核心基礎零部件、先進基礎工藝、關鍵基礎材料和產業技術基礎中,開展技術革新、技術協作、技術攻關、發明創造、合理化建議、網上練兵和“五小”等民眾性創新活動。到2025年,職工提出合理化建議累計30萬件,技術革新項目4萬件,職工發明創造項目1.5萬件,取得國家專利3萬項,推廣先進操作法1.5萬項。
具體實施
2022年2月,雲南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雲南省新時代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十四五”規劃》(簡稱《規劃》)。在省委、省政府“兩辦”之外,還有來自省委、省政府、省人大、省政協系統的19家相關部門,以及全省16個州市的黨委、政府,37個部門共同發力,全面推進雲南省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
《規劃》決定,到2025年,全省將新培育100名雲嶺工匠、300名雲南省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350名首席技師、400名雲南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高職在校學生人數增加28.4萬以上,技工院校新增招生25萬人以上;全省大規模開展職業培訓行動,累計培訓500萬人次以上,全省技能人才總量達到500萬人以上,其中高技能人才總量達到155萬人以上。
《規劃》提出,通過健全完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在崗培訓體系、以賽代訓體系、培養評價體系,構建政府、院校、社會、企業、工人同心合力推動產業工人技能素質提升大格局,提升產業工人技術技能水平和學歷層次,推動落實高技能人才與專業技術人才職業發展貫通。每年舉辦省級勞動競賽不少於10場次,參與職工不少於100萬人次;每年組織不少於50個職業(工種)的職工職業技能大賽,全省每年開展競賽500場次,年均參賽職工不少於10萬人次。開展職工經濟技術創新活動,到2025年,職工提出合理化建議累計30萬件,技術革新項目4萬件,職工發明創造項目1.5萬件,取得國家專利3萬項,推廣先進操作法1.5萬項。
在完善產業工人政治權益保障制度方面,《規劃》規定要逐步提高產業工人政治地位。到2025年,產業工人占雲南省勞動模範人數的比例不低於40%,在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中的比例不低於35%,加大產業工人在先進評選中的推薦選樹力度,把優秀產業工人特別是高技能人才納入黨管人才總盤子統籌考慮。
在健全完善產業工人民主權益保障制度方面,《規劃》要求到2025年,已建工會國有企業職工代表大會建制率、廠務公開建制率達到95%,已建工會非公有制企業職工代表大會建制率、廠務公開制度建制率達到80%以上。
在健全完善產業工人經濟權益保障制度方面,《規劃》提出要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針對涉及產業工人切身利益的勞動報酬等事項進行平等協商,推動企業建立職工工資共決機制、正常增長機制和支付保障機制,逐步提高產業工人收入水平。到2025年,集體協商建制率動態保持在80%以上。
在壯大產業工人隊伍方面,《規劃》要求到2025年,農民工參加培訓不少於100萬人次;重點支持61個職工服務中心建設項目,打造10個具有綜合服務功能的城市職工服務中心示範點,省級推出不少於10個普惠職工項目,全省打造不少於200個職工驛站示範點,全省工會籌集送溫暖資金2.5億元以上、走訪慰問職工不少於50萬人次,參加職工醫療互助人數突破350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