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民族識別研究》主要講述了,雲南地處祖國西南邊疆,由於特殊的地理環境和特定的歷史條件,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多民族共處的地域。雲南究竟有多少種民族?這個問題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前一直是模糊不清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為了貫徹黨的民族政策,使各民族不分大小,真正實現一律平等,從而調動各民族人民建設社會主義的積極性,民族識別就成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建成後的一項自覺工作。民族識別不僅成功地解決了雲南也成功解決了我國社會主義民族大家庭的成員構成問題,還解決了歷史上遺留下來的一些民族問題,讓處在不同發展階段、人口多少不一的民族在國家法律層面實現了政治上一律平等的目標,對新中國的政局穩定和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因此,當代的雲南民族識別史是中華民族發展史研究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基本介紹
- 書名:雲南民族識別研究
- 出版社:民族出版社
- 頁數:397頁
- 開本:32
- 作者:尤偉瓊
- 出版日期:2013年4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105127031
內容簡介
圖書目錄
第一章中國歷史上對雲南民族的認識與分類
第一節秦漢至清代對雲南民族的認識與分類
一、司馬遷的《史記西南夷列傳》對秦漢時代雲南民族的認識與分類
二、樊綽的《雲南志》對唐代雲南民族的認識與分類
三、李京的《雲南志略》對元代雲南民族的認識與分類
四、天啟《滇志》對明代雲南民族的認識與分類
五、《滇南志略》對清代雲南民族的認識與分類
第二節民國時期相關學者對雲南民族的認識與分類
一、丁文江先生對雲南民族的認識與分類
二、其他學者對雲南民族的認識與分類
第三節民國時期雲南省政府對雲南民族的認識與分類
一、民國時期雲南省政府對雲南民族認識與分類概況
二、對民國時期雲南省政府對雲南民族認識與分類的評價
第四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雲南民族識別概說
一、1951年對雲南省各民族的認識與分類
二、1954年對雲南民族的識別
三、1958年和1960年對雲南民族的進一步識別
第二章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彝族的識別
第一節雲南彝族眾多支系的識別概況
一、民國以前對彝族先民的認識
二、20世紀50年代以來對彝族的認識
三、彝族支系的識別歸併工作概況
第二節彝族支系“土家”的識別歸併
一、鄧川、永勝自稱“利帕”的“土家”族的識別歸併
二、漾濞、祥雲、永平、鳳儀“土家”族的識別歸併
第三節永勝、華坪“倮”、“水田”等十個族群的識別歸併
一、永勝“保”、“水田”、“支里”、“子彝”、“黎明”的識別歸併
二、永勝二區“莨莪”、“他谷”、“六得”、“納渣”、“他魯”的識別歸併
第四節“臘魯”、“咪哩”、“密岔”、“蒙化”等族群的識別歸併
一、“臘魯”、“咪哩”、“密岔”、“蒙化”等族群的識別歸併
二、“羅武”、“阿車”的識別歸併
三、“山蘇”、“車蘇”的識別歸併
第五節“普”族、“普拉”族、“母幾”族等的識別歸併
一、“普”族、“母幾”的調查識別工作
二、石屏“普拉”族的調查識別工作
三、文山“普”族(“普拉”)的調查識別工作
第六節昆明“子君”族的識別歸併
第七節華坪“水彝”族的識別歸併
一、名稱、歷史及人口
二、語言
三、社會組織和文化
第八節雲龍縣“羅武”的調查識別
一、名稱、歷史及人口分布
二、語言
三、經濟生活
四、社會文化
第九節彌勒縣“阿西”的調查識別
一、名稱、歷史與人口分布
二、語言
三、經濟生活
四、社會文化
第十節“土家”族(蒙化縣)和“蒙化”
族(景東縣)的調查識別
一、名稱
二、人口及分布區域
三、語言
四、經濟與社會文化
第十一節路南圭山“撒尼”調查識別
一、名稱、歷史與人口分布
二、語言文字
三、經濟生活
四、社會文化
第十二節昆明市“散民”的調查識別
一、名稱、歷史與人口分布
二、語言文字
三、經濟
四、社會文化
第十三節l960年對部分彝族支系的識別歸併
一、西疇、彌勒、元陽、瀘水、師宗等地“阿烏”的識別歸併
二、丘北“撒”的識別歸併
三、富寧“倮”的識別歸併
四、馬關“卓拉”的識別歸併
五、寧洱、思茅“達頭”的識別歸併
六、瀾滄“阿茨戛”的識別歸併
七、賓川“過拉”的識別歸併
八、鎮雄“南京”的識別歸併
九、西雙版納“本人”的調查識別
十、馬關、西疇“孟武”的調查識別
十一、丘北“焚”人的調查識別
十二、景洪“三達”的調查識別
十三、瀘水“菟峨”的調查識別
第三章雲南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彝族之外民族的識別
第一節納西族的識別
……
第四章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其他語支民族的識別
第五章漢藏語系壯侗語族民族的識別
第六章漢藏語系苗瑤語族民族的識別
第七章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民族的識別
第八章雲南其他民族的識別
結語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