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1958年,籌建,成立雲南民族大學民族博物館籌備組。將原校園民族形式建築教學樓之一的西下樓樓層五間教室打通改造成博物館的陳列廳,學校教具室同時兼作文物蒐集品的存放室。
1981年10月26日,雲南民族大學民族博物館正式開放。
場館布局
綜述
雲南民族大學民族博物館占地面積約520平方米、室內面積1280平方米(其中展廳面積1070平方米)面積占地面積約520平方米、室內面積1280平方米(其中展廳面積1070平方米)。雲南民族大學民族博物館主體館舍是一座綠蔭擁繞造型別致的完全用於陳列的三層獨立建築,建築正面上方鑲嵌著著名民族文化藝術學家、文物博物館學家和該館創始人楊德鋆教授1981年題寫的館名和設計的名為“從歷史走來”(同時包含“向未來走去”意蘊)的內涵豐富的羽人舞步行進浮睢館徽。辦公用房和庫房散落在主體館舍附近其他教學、行政樓內,共約200餘平方米。
展廳
《雲南民族文物》主題為“雲南民族多姿多彩歷史文化的展現”。分三大部分:一展廳(綠色廳)/生產工具與生活器用;二展廳(藍色廳)/服裝、飾品、織染;三展廳(紅色廳)/古文字和宗教、風俗、藝術文物。按照文物博物館學專業的特性和長處,以雲南地域、民族歷史發展的“線”貫穿,依不同時期不同區域、民族的社會、生產、生活、文化活動基本內容和實物類型特徵分類,展示實物為主,配以少量圖片,結合運用虛實交融(即寫實性與象徵性結合)的場景再現、情景顯示和意境概括等方式進行陳列,使“邊疆的、民族的、悠久歷史與多樣性文化的”基本特質得以充分展現。陳列面積1070平方米。展品近2000件。
雲南民族大學民族博物館先後主辦、承辦《納西族現代東巴畫展》《紀念毛澤東主席百年誕辰像章郵品展》《離退休老同志書畫作品展》《全國彝族服飾展》《雲南省少數民族文字古籍薈萃展覽》等專題展覽。展出面積400—600平方米。其中1989年舉辦的《雲南省少數民族文字古籍薈萃展覽》將雲南全省少數民族的多種古老文字典籍、書畫、碑刻、原始交流方式等匯集一堂,展出景頗、布朗、藏、
獨龍族等的以物代言亦即實物書信。
館藏文物
截至2011年末,雲南民族大學民族博物館藏品總計約3000件。按質地劃分,各類藏品數量大致為:1.石器,40多件;2.銅器,50多件;3.鐵器,40多件;4.其它金屬器,200多件;5.漆器,40多件;6.織繡,300多件;7.皮革品,20多件;8.竹木器,200多件;9.牙骨器,30多件;10.陶器,15件;11.繪畫,10件;12.雕塑,70多件;13.文獻,10件;14.貨幣,100多件;15.其它,1000多件(含重要圖片資料)。藏品時代從新石器時代、青銅時代至近現代。有部分為少數民族文物的珍品。
截至2019年,雲南民族大學民族博物館有藏品數量5000餘件/套。
雲南民族大學民族博物館藏品多數為20世紀50年代起至60年代中期從民族地區直接徵集獲得。其中相當一部分是楊德斫1959年—1963年任藝術教師時用作教具、樂器和演出服裝、道具的蒐集品、1964年一1965年在西雙版納農村參加“社會主義教育運動”辦“憶苦思甜”展覽時徵集的展品;個別敏感度高政策性強極難獲得的文物(如佤族祭祀髑髏)系王以中校長乘邊疆開展“剷除人頭樁/建設新生活”運動之機,與當地政府函電聯繫(並派到過阿佤山的職工索成財、張路保前往西盟)秘密通過佤族幹部從拆除的村寨“人頭樁”上獲得然後委託解放軍運到昆明。少量為少數民族上層、知名人士或當地政府、組織饋贈、捐贈。20世紀50年代末至20世紀60年代初楊德鋆、趙晉民(學校職工)參加雲南省民委為北京民族文化宮徵集展品,北京方面挑選拿走多數後剩下一小部分(主要是竹木生產工具、生活器),應王以中要求,省民委轉給了雲南民族大學。20世紀70至20世紀80年代雲南民族大學民族博物館開館前後,繼續從實地徵集獲得一些。
原始風俗遺物:佤族木架竹瓦木鼓房、大型木鼓(雌鼓雄鼓各一)和獵獲髑髏原物、獵頭長刀、背頭口袋、人頭樁、接血盤等古老獵首祭祀系列文物;佤族明代木雕男性裸體舞蹈人形門板等,記錄著雲南一段極為特殊的早期歷史文化遺俗景象。
古代民族樂器、官服和特殊用物:已知雲南早期型最小銅鼓牟定鼓、明代西雙版納宣慰司儀仗隊銅鼓、昆明銅鼓、紅河哈尼族銅鼓、清代佤族銅鼓、明末昌寧帕旭傣族佛寺椿木平頭大鼓(鼓腔)、清代白族龍頭月琴;元代潞西象皮乾總帽;清代武定彝族土司藍地緞面繡龍寬袖女上衣、武定彝族土司夫人“納姆”(祭祖大典)穿的緞面繡龍雙片式女大褂、寧蒗彝族土司黑地鑲藍繡花袖口緞面女上衣;清代欽賜傣族土司龍袍;清代傣族鏤花舞蹈人形銀桶、傣族象牙雕贊哈(歌手)坐唱及西雙版納田園村景煙盒、梁河傣族土司象牙柄傣漢雙文題款佩刀、苗族地弩;藏傳佛教法器,南傳上座部佛教佛龕、法器;彝族民間宗教畢摩衣帽法物;納西族東巴泥偶祭物和法器;白族墓葬彩繪陶偶等。
原始生產生活工具:石斧、石刀、木柄石槌砸器、木鋤、木鋪,狩獵網具、弩弓,竹根瓢勺盆碗,竹壺,多格木碟,古老度量衡器等。
手工服裝、飾品、染繡件和織染器具:山草衣、草襲、火草布衣、麻布衣、帶毛羊皮褂等具有早期特點的初始型服裝;氈、褐、麻布、棉布、絲綢類並加裝飾(刺繡等)的民族服裝;古代皮甲、漆麵皮甲;扎染、蠟染工具及加工半成品、成品;形態較早的紡織機具如腰機、單邊拉架織機、布依族織機、苗族台式織機、木軋花機、麻棉火草紡車;竹木植物和石、骨、角等製成的飾件;銀質雕花、嵌花、墜花、墜玉項圈、項鍊;各種金屬鏤花和鑲珠手鐲、臂鐲、戒指、耳環、耳柱;銀質鎏金鏤刻龍鳳、人物、動物、山水、植物等造型或故事的新娘花冠;銀或銅質紐扣、扣飾;刻花護乳飾乳銀牌;珊瑚、綠松石、琥珀頭飾、掛飾、胸飾和銀質護身佛盒等。
節日風俗和民間藝術用品:大象、馬鹿、孔雀、獅子舞道具;彝、傣、漢族舞蹈、戲劇面具;各類弦、鼓、管樂器;舞裝、戲裝等。
近現代文物:民國十二年(1923年),雲南軍閥
唐繼堯40壽辰時四川軍閥
劉湘贈送的禮品“香港萬耀榮制”紅木雕花松鶴遐齡牡丹奇石彩繪大型座鏡;20世紀30年代紅軍長征過雲南時使用的老槍;20世紀40年代雲南省政府主席龍雲任昆明南菁學校董事長時用的進口織花桌毯;近代怒江傈僳族人民在片古崗地區抗擊英國侵略者用過的皮甲;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滄源班洪佤族人民抗擊英國侵略者使用的鐵炮筒、梭鏢等。
特殊文物:主要是20世紀50年代雲南一批有影響的少數民族上層人士作為賀禮或祝福禮贈送給被譽為“雲南各族人民團結友愛象徵和最高學府”的雲南民族大學的物品:
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首任州長刀京版(原為盈江土司)贈傣族竹胎糅漆大紅立式齋盒;
迪慶藏族自治州首任州長松謀·昂旺洛桑丹增嘉措活佛贈清代藏傳佛教法劍、象牙雕加彩護法神像、雙人頭骨法糞;原西雙版納宣慰司一位大臣贈舊時召片領(領主)權威象徵物“吾依堯罕”(長柄金色扇);
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首屆副州長刀有良(原傣族上層人士、雲南民族大學1952屆學生)代表州政府捐贈原西雙版納宣慰司明代召片領宮廷儀仗隊銅鼓;雲南民族大學教師、原西雙版納傣族上層人士刀忠祥贈清代土司啖佛用鏤花舞蹈人銀桶;原景洪大勐龍土司波信贈清代傣族象牙圓雕贊哈(歌手)演唱形象和浮雕樹木、大象、人物、腳踏碓舂米、田園村景煙盒;原梁河土司龔綬贈清代欽賜精繡龍袍;原潞西縣芒市傣族土司方化龍贈其母遺物“土司夫人繡裝”;原中甸(今香格里拉)藏族上層人士汪學鼎贈家傳清代佛教素麵銅淨水壺、藏族護身符佛像銀盒等,是黨和國家民族政策實施取得勝利的活見證。
藝術品:1981年,楊德鋆、陳雄勛創作的反映雲南民族歷史文化概貌及其史影的大型丙烯繪畫《在人類豐饒華美的廣闊大地上》;1976年,楊德鋆設計並請天津藝術學院特種工藝系師生以天津“泥人張”工藝製作的雲南民族形象彩塑(22組);1981年,楊德鋆、張松林、張志禹創作的仿真人大小古代彝族穿皮甲武士雕塑;1989年,納西族著名東巴和即貴捏制的東巴教祭祀自然神靈的小型精巧泥偶一套等。
雲南民族大學民族博物館藏品入館先作消毒和衛生處理,然後分類入庫保存。藏品皆放置在乾燥通風和避光處。有機物多數用臭蛋、樟腦防蟲,定期進行翻動檢查,以防蟲蛀。泥塑、服飾、重要字畫、文獻等放(掛)置在大玻璃櫥中,同觀眾隔開。展廳裝有安全防盜設備。
文化活動
學術研究
雲南民族大學民族博物館先後拍攝電視教學片《晉寧觀音洞壁畫》《滇東北面具藝術》《人類思維的古老轍痕—雲南民族文字概觀》《探尋滇東爨文化》等;在文物出版社出版《雲南少數民族織繡紋樣》《雲南民族文物·身上飾品》,雲南美術出版社出版《泰國民族傳統藝術》,雲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百彩乾輝—雲南民族服飾》等著作;在各種報刊發表論文、文章百餘篇,《中國文物報》曾辟專版對該館進行介紹並多次發表該館人員文章。
宣傳活動
雲南民族大學民族博物館有體現自己品位、特色的視覺文化符號:館徽(羽人行進形象)、館色(象徵各民族智慧如海的藍色)、館吉祥物(以古代木雕文物和民間傳說為依據代表團結、智慧、力量化身的雲南森林至尊“九首大象”造型);有彩色入場卷、說明書;有館刊《民族文物論苑》、宣傳欄《博物館之友》;曾攝錄介紹館情館藏的電視片《南土一珠—雲南民族學院民族博物館概覽》。在校內建立“館”“系”連線制度,同二級學院聯合請文博專家來校給師生做《雲南物質文化遺產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等學術講座;培訓學生“博物館之友”,組織學生志願者參加博物館活動和擔任義務解說員;該館工作人員除經常在展廳給校內外學生(包括外國留學生)講授外,還在該校藝術學院、職業技術學院擔任《雲南民族服飾文化》《雲南民族飲食文化》《雲南民族文物賞析》等課程教師和精品課程《民族民俗文化》領銜人。
重要活動
1985年11月14日,美國前國務卿
基辛格博士來訪參觀雲南民族大學民族博物館。
1986年10月17日,英國女王
伊莉莎白二世伉儷來訪參觀雲南民族大學民族博物館。
1997年10月24日,挪威國王
哈拉爾五世及王后來訪參觀雲南民族大學民族博物館。
2006年4月14日,摩爾多瓦總統
弗拉迪米爾·沃羅寧和夫人來訪參觀雲南民族大學民族博物館。
合作交流
雲南民族大學民族博物館國內外學術交流較多。同美、泰、韓、日等國專家學者交流較頻繁,曾合作舉行會議、講座。常出席國內行業會議和有關學術會議。先後承辦全國高校博物館學會1999屆年會暨第四屆學術研討會、《全國彝族服飾展》《雲南省少數民族文字古籍薈萃展覽》《雲南現代東巴畫展》等和參加舉辦赴京展出的《雲南民族民俗展覽》、全國性的《中國民族服裝服飾展》等大型展覽;參加籌建雲南省民族博物館工作;向州市縣籌建博物館提供有力支持和幫助(如1993年幫助創建勐臘縣民族博物館等)。
機構設定
單位性質:國營事業單位。
經費來源:經費由國家撥給。
人員編制、組成:人員編制5一7人。
觀眾接待:開展以來,為學校教育、科研、社會公共教育、民族工作和對外宣傳服務,共接待國內外觀眾170萬餘人。先後接待了多位中國國家領導人和世界多個國家的領導人、高級人士前來參觀。
歷任領導:
楊德鋆教授(
白族 1981年—1984年之後一直兼任業務指導至退休)。
所獲榮譽
2022年5月,經雲南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評審,雲南民族大學民族博物館獲批為2022年度雲南省社會科學普及“公共文化場館類”示範基地。
參觀信息
雲南民族大學民族博物館位於雲南省昆明市一二—大街134號雲南民族大學內。
按約定時間開放。
不售門票。
從
昆明站出發,經捷運1號線 → Z8路/Z26路即可到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