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地域化匠作體系及其營造技藝研究》是依託上海大學,由賓慧中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雲南地域化匠作體系及其營造技藝研究
- 項目類別: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 項目負責人:賓慧中
- 依託單位:上海大學
中文摘要,結題摘要,
中文摘要
以滇西北劍川匠系及滇南通海匠係為代表的雲南地域化匠作體系,具有悠久的歷史傳承和高超的營造技藝,建造出以大理白族民居、麗江合院民居、雲南一顆印民居、建水合院民居為代表的優秀傳統建築,具有重要研究價值。本課題對目前仍活躍的雲南地域化匠系及作為活體技術存在的營造技藝進行一體化研究,通過參與式的動態研究方法,對匠系及其營造技藝做全面調查和記錄,在此基礎上進行技術體系研究、技術水平定位、營建經驗總結、匠歌口訣整理、匠作工具比較、設計理念系統化等多角度探索研究,使這些口口相傳的無形文化遺產得以重視和保護。同時,通過探討匠幫的歷史傳承、運作模式、社會結構、發展演變等問題,分析現階段工匠培養激勵機制的建立模式,思考保護性政策的制定方法,為傳統匠系的傳承發展做出積極有效的思考和引導。本課題建立了地域化匠作體系及其營造技藝保護傳承研究的基本理論框架,這種研究思路和工作方法可為其它地區的相關研究帶來啟發和借鑑。
結題摘要
中國傳統建築營造技藝,是成就中國木結構建築體系從古至今一脈相傳、在世界建築文化遺產中獨樹一幟的核心因素。雲南傳統建築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背景和豐富多彩的地域特徵,其木構建築營造技藝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國傳統建築文化遺產。以滇西北劍川匠系及滇南通海匠係為代表的雲南地域化匠作體系,歷史傳承悠遠、營造技藝高超,建造出以大理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白族合院民居、麗江納西族合院民居、雲南一顆印民居、建水及石屏漢式合院民居為代表的優秀傳統建築。這些傳統建築美觀適用、生態節能,並具有良好的結構抗震性能,其所涵蓋的地域化營造技藝作為大木匠師掌握並至今傳承的活體技術,不僅運用在鄉土民居建造上,還運用於祠堂、廟宇的營造之中,是極具研究價值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本課題以滇西北劍川匠系及滇南通海匠係為研究對象,對目前仍活躍的雲南地域化匠作體系,以及作為活體技術存在的營造技藝進行一體化研究。通過參與匠師營造全過程的動態研究方法,對匠作體系及其營造技藝做全面調查和記錄,在此基礎上進行木結構技術體系研究、技術水平定位、營造經驗總結、匠歌口訣整理、匠作工具比較、設計理念系統化等營造核心技術的探索研究,使匠師口口相傳的無形文化遺產得以保護和傳承。同時,通過探討匠幫的歷史傳承、運作模式、社會結構、發展演變、生存狀況等問題,分析現階段工匠培養激勵機制的建立模式,探索保護性政策的制定方法,為傳統匠作體系及其營造技藝的傳承發展做出積極有效的思考和引導。課題從研究對象的鮮明特徵——活躍的匠作體系、活體的營造技藝出發,將匠作體系研究納入營造技藝研究範疇,充分重視匠作體系的主導作用,充分發揮參與式、互動式動態田野調查的積極作用,並藉助科學的求證方法,力圖達到對地域化匠作體系及其營造技藝的全景式動態追蹤研究。本課題研究建立了地域化匠作體系及其營造技藝保護傳承研究的基本理論框架,這種研究新思路和工作新方法可為其他地區的相關研究帶來啟發和借鑑。課題組總體研究成果包括:專著1本,學術論文13篇。其中專著《中國白族傳統民居營造技藝》榮獲國家“‘十二五’重點圖書”、“2011上海市重點圖書”等四個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