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飛

雪飛

雪飛(1926年12月-2012年3月25日),原名皋宇,江蘇濱海人,民歌演唱家,在南京逝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雪飛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上海
  • 出生日期:1925年12月
  • 逝世日期:2012年3月25日
  • 職業:民歌演唱家
  • 畢業院校:抗日軍政大學鹽城五分校
  • 代表作品:《拔根蘆柴花》,《楊柳青》
  • 主要成就:江蘇省第五屆政協委員
    江蘇省歌舞話劇院藝委員會副主任
    華東軍區文藝會演獲獨唱三等獎
    江蘇省音樂家協會副主席
女高音,簡介,幼年經歷,登上演藝台,唱響《蘆柴花》,90後作家雪飛,

女高音

簡介

女,民歌演唱家。原名皋宇。江蘇濱海人。1926年生,2012年3月25日在南京逝世。1939年參加共產黨領導的文藝工作,1941年畢業於抗日軍政大學鹽城五分校。1948年調部隊文工團,從事民間歌的研究,1950年任職於蘇南軍區文工團,參加華東軍區文藝會演獲獨唱三等獎,1952年7月赴朝鮮慰問演出,1953年轉業調歌舞團,先後任江蘇省歌舞話劇院藝委員會副主任,歌舞團副團長、歌舞劇院副院長,江蘇省音樂家協會副主席,江蘇省第五屆政協委員。1985年離休。她致力發掘和研究江蘇名歌,演唱歌曲近百首,其中以《拔根蘆柴花》、《楊柳青》等最為流行,被中國唱片總公司收入《20世紀中華歌壇名人集珍藏版》,《拔根蘆柴花》2001年被江蘇省教委中國小教研選入九年制義務教育三年制初級中國小音樂教課書中。
雪飛

幼年經歷

雪飛祖籍蘇北阜寧縣皋灘村(今屬濱海縣)。在雪飛出生之前,舉家遷居上海。1925年12月她出生於上海高浪橋。那天適逢農曆冬至,故家人給她取名“冬蘭”。冬蘭未滿周歲,母親即已去世,她只好依靠奶奶和父親撫養。當時家裡很窮,父親皋錫地在一家鐵工廠做工,拿點工錢很難養家餬口,所以,奶奶有時到鐵路邊去拾煤渣,到菜市去撿些菜皮回家充飢。有一次,父親在參加廟會時踩高蹺不慎跌壞了腿,致使家裡生活更加困難,加之時局混亂,奶奶和父親決定回蘇北老家謀生。 其實老家的日子也不好過。他們回來時,依然家徒四壁、一貧如洗。一間丁頭屋,祖孫三人同住一起。屋基周圍有二三分地,由奶奶種點麥子和蔬菜,父親帶她到蛤蜊港向親友借了一間屋子,幫人修理腳踏車。街上有人辦婚喪喜事,父親就去替人家點汽燈,掙點兒小錢勉強度日。
雪飛七八歲時,父親把她送到一家私塾讀了一年多書,使她學到了一些文化。因為父親腿腳不便,所以外出有事兒總是由雪飛扶著他。當時雪飛並不知道父親已是黨的地下工作者,但她已經覺察出有些事兒很奇怪,比如經常有些不速之客來到她家,而且他們談話很神秘,不準雪飛聽,還叫她到門外看著。還有幾次父親讓她替他們送信到阜寧城,千叮嚀,萬囑咐,“要小心,千萬不要弄丟了”,“不能讓別人知道”等等。地下黨員曹加明從外地回來後,更是經常和雪飛的父親一起向民眾宣傳革命道理,傳送情報,護送地下工作人員。因此,雪飛家實際上已成了黨的地下聯絡站。雪飛的父親出身貧苦,未念過書,但為人耿直,樂於助人,特別是他那種不怕吃苦、不怕犧牲的精神,給雪飛留下了深刻印象。就是在父親這種思想品德的薰陶和培育下,雪飛十三歲就走上了革命道路。
1939年秋,日寇已占領了我國很多地方,時局很緊張,加上那年發大水,莊稼被淹,幾乎顆粒無收。此時,中共地下黨員曹加明和雪飛的父親商量:由曹加明帶全家人(妻、兒、侄女)和雪飛及莊上幾個青年離開家鄉到沭陽去找我們黨領導的部隊。經過數天的跋涉,雪飛他們到了沭陽的大中集,找到了人民武裝淮河大隊。雪飛和曹加明的侄女曹雲等幾個年齡較小的人,被安排到教導團學習兩個月。通過教導團的學習,雪飛懂得不少革命道理,從而使她堅定了革命的決心。1940年初,雪飛被分配到漣水縣一區做民運工作。 在1941年2月召開的漣水縣黨代會上,雪飛和曹雲等十幾個同志報名到鹽城去參加抗大五分校學習。雪飛被分在女生隊三排,開始了新的生活。日寇侵占鹽城,學校轉移到龍王廟、東坎等地。雪飛他們仍一面行軍,一面學習,晚上還輪流站崗放哨。在艱苦的環境中,大家相互關心和幫助,體現了革命大家庭的團結友愛精神。經過約一年時間的抗大學習,雪飛的思想政治覺悟和文化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

登上演藝台

1942年3月抗大學習結束後,雪飛被分配到阜寧陳集鄉做婦女工作。她們經常敲鑼打鼓、唱革命歌曲和民間小調,運用文藝形式去教育民眾。雪飛的藝術才華被領導發現,組織上決定把她調到鹽阜區黨委文工團。這是雪飛事業上的轉折點,從此,她走上了文藝道路。
雪飛進了文工團,當即投入了緊張的業務學習和排練活動。在鹽阜區參議會成立大會上,他們演出了《黃河大合唱》和話劇《新中國的母親》。1942年底,為應付敵偽的“掃蕩”,並貫徹執行中央提出的精兵簡政政策,文工團被解散,人員大多分散到各地堅持鬥爭。1943年8月,文工團演出了第一個淮劇《照減不誤》。該劇抓住當時政治經濟鬥爭中突出的問題——減租減息作為題材,深刻揭露了地主明減暗不減的陰謀詭計,號召農民起來和他們鬥爭。雪飛在劇中扮演了地主的二奶奶。演出不但受到農民和戰士們的歡迎,還受到黨政軍各級領導的讚揚,延安和地方一些報紙還對演出作了報導和評論。
繼《照減不誤》之後,雪飛還扮演了反特劇《絕頭路》中的鄭二姐,《漁濱河邊》中的鄭廷珍,《劉桂英是朵大紅花》中的劉桂英。對於戲曲,雪飛雖然不是科班出身,未受過專業訓練,但因她熱愛文藝事業,加之天資聰慧,悟性較強,有獨創精神,特別是她對舊淮調的腔調和唱法作了大膽改革後,使人聽了覺得優美悅耳,更能恰如其分地表現角色的內心世界。因此,她在民眾中有很高的名望,人們都讚美她是“蘇北梅蘭芳”。
1945年7月,鹽阜區九個縣文工團,在阜寧楊集集訓。為了適應形勢需要,九個縣團合併,成立了蘇北文工團。1945年10月,經五地委組織部批准,雪飛和王東藩結婚。她的兒子分別是王王、王珏、王宇,她的外孫女是王沁心,她的重孫是胡潤天。1946年8月,國民黨部隊進攻兩淮,上級決定文工團人員分散到各縣就地堅持鬥爭。雪飛和王東藩、江浩三人去了鹽東縣。鑒於雪飛各方面的突出表現,黨組織於1947年7月批准她加入中國共產黨,實現了她多年為之奮鬥、為之追求的夙願。
1947年9月,華中工委決定重新恢復甦北文工團,雪飛等人又被調回該團。後因該團與十二縱文工團合併去淮南,雪飛被調入華中公學當音樂教員。約一年後,她又被調到蘇北軍區文工團工作,後來雪飛和這個團的大部分骨幹及領導人隨軍渡江成立了蘇南軍區文工團(住無錫)。
蘇南軍區文工團時期(1949年1月-1952年12月),雪飛曾一度在文工團團部任書記員。此時她利用工余時間找來有關音樂理論方面的書籍進行自學,每天堅持唱歌練嗓子。1951年在華東軍區文藝匯演大會上,她演唱了《翻身道情》、《幸虧來了共產黨》等歌曲,並榮獲了三等獎。這為雪飛轉業到地方後演唱民歌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1952年8月,上級決定派雪飛參加中國人民赴朝慰問團。在去前線的路上,敵機不停地轟炸,他們就趁敵機轟炸間隙熄滅車燈,在崎嶇不平的道路上艱難前進。因運輸困難,前線糧食比較緊缺,有時為了趕路,連飯也顧不上吃。但他們克服了種種困難,最終按時趕到了目的地。在前線,志願軍戰士看到祖國親人來了,既高興又激動,這給雪飛他們很大的鼓舞。他們不停地為戰士們唱歌。有時即使面對一位戰士,他們也照常演唱。有一次,雪飛剛唱完幾支歌,有人喊道:“請雪飛唱一個淮調給我們聽。”雪飛知道這位同志肯定是家鄉人,當即選了淮劇《漁濱河邊》中鄭廷珍的唱段唱給戰士們聽,他們聽得非常高興,不停地鼓掌。

唱響《蘆柴花》

1953年初,因蘇南軍區文工團撤銷,雪飛轉業到地方,調入江蘇省歌舞隊工作。好學上進的雪飛並不滿足自己已經取得的成功,總是覺得自己還不能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因此,她一方面深入民眾,學習民間文藝,不斷豐富、充實自己;一方面上夜校學文化,鑽研聲樂理論,觀摩各種文藝演出,同時還注意汲取西洋聲樂的精華。1954年春,歌舞隊舉辦了江蘇省第一屆音樂舞蹈訓練班,他們從江都、高郵等地選調了一批會唱民歌的農村姑娘來南京,將她們所唱的民歌、小調、秧田號子,用鋼絲錄音機錄下來,經過初步加工、整理,再組織她們到揚州地區巡迴演出。《拔根蘆柴花》就是其中一首。後來此歌由當時省委宣傳部副部長錢靜人和音樂家費克經過半年多精心修改加工,並指定雪飛演唱。
1956年7月,北京舉行全國民間文藝調演。雪飛在大會上演唱了《拔根蘆柴花》,受到了熱烈歡迎。接著這首歌又被選送到中南海懷仁堂給中央首長欣賞。在雪飛唱完這首歌以後,文化部的周巍峙同志到後台通知她說:“周總理還要聽你唱的淮調。”於是她又上台唱了《劉桂英是朵大紅花》中的選段。總理上台接見演員時對雪飛說:“你唱得很好,家鄉的民歌真好聽啊!從北京回來後,雪飛經常一邊繼續收集整理民間歌曲(近千首),一邊進行演出。《拔根蘆柴花》是每場必演,不唱這首歌觀眾就不讓她下台,可見民眾是非常喜愛這支歌的。她先後共演唱了近千場。
十年動亂時期,這首描寫勞動人民愛情的歌曲竟被當成“黃色小調”而沒人敢唱了。歌曲改編者錢靜人、費克都受到批鬥、迫害,雪飛也被打成“文藝黑線人物”而慘遭批鬥。但她從不肯低頭,最後批鬥她的人說是要“解放”雪飛,讓她寫檢查,她卻用“不會寫”三個字回敬他們。後來只好由工宣隊找人幫雪飛寫了個“檢查”,算她被“解放”了。
“文革”結束後,在江蘇省召開的人民代表大會文藝演出會上,雪飛又重新回到了舞台。當報幕員報告“下一個節目由雪飛演唱《拔根蘆柴花》”時,台下立即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雪飛快步走上前台,向觀眾深深鞠了三個躬,然後就放開嗓門,縱情演唱,唱完後台下響起了經久不息的掌聲。1981年5月,雪飛率江蘇省歌劇院民族音樂訪問團赴日本演出,先後在大阪、名古屋、豐田等地演出近30場,深受日本廣大觀眾的歡迎。雪飛演唱的江蘇民歌《拔根蘆柴花》等歌曲,在日本也同樣常常贏得讚美聲。

90後作家雪飛

唐雪飛,男,原名陳園。1991年8月生,湖北孝感人。90後新生代作家最具代表性人物之一。
湖北省作家協會旗下少年作家協會會員,湖北新生文學聯合會主席,騰訊知名文學社多家特約編輯,新浪原創文學網駐站作家.
現為香港《新文學》雜誌簽約作家。新華社武漢分社記者曾專訪報導並給予“新生文學領軍人物”的高度評價。
從小愛好文學,多次參加國家和省市級作文大賽並獲獎。曾榮獲中國中學生作文大賽湖北賽區特等獎,文學作品《只為懂您,我深愛的母親》榮獲2011年度湖北大學生科研成果三等獎。 寫有古典詩詞和現代詩歌散文達五百多篇。諸多文章見於《青春男女生.少年作家》《少年寫作》《中學生》 《輔導員》《星星》《詩刊》《孝感晚報》《孝感日報》等雜誌報刊。有作品入選《2011年度90後作家文集》《中國散文精選300篇》。
曾榮獲第三屆全國中學生創新作文大賽優秀獎。
2010年中國世紀杯文學藝術大獎賽一等獎。
第五屆2009——2010中學生創新作文大賽湖北省高中組特等獎。等國家級和省級文學大獎
曾任河南省查山中學雪飛文學社社長,任湖北少年作家網原創文學版主首屆少年作家文學
BBS原創大賽的主審。
現為《少年作家》等多家雜誌報刊特約記者。
2008年,主要作品《我們永遠在一起》參加我國中學生最高規格最大規模的第三屆中國中學生作文大賽中獲得優秀獎。同年,被吸納為湖北省作家協會旗下的湖北省少年作家協會會員。
2009年,代表作《洗禮》獲得第五屆中國中學生作文大賽湖北賽區特等獎。同時被聘為湖北少年作家網原創文學版主。創新作文網海新文壇社員。成為少年作家記者團記者。
2010年,代表作《就在櫻花盛開的時候想起你》獲中國世紀杯文學藝術大獎賽一等獎。
2010年8月,於我國網路文學組織之中異軍突起的雪飛文學社在一群90後新銳作家的共同努力下,雪飛文學社成立,並且在網路文學之中不斷發展壯大,擔任雪飛文學社名譽社長。
2010年8月在湖北少年作家協會和新華社武漢分社記者站,《少年寫作》雜誌社,《星星詩刊》,《楚天都市報》,南方都市報》,《輔導員》,雪飛文學社,傾城文學社,星空文學社,花季文學社,東方文學社,玉溪文學社,手機美文—彼岸傾城群等眾多的國內著名文學組織和社會團體的共同籌劃參與之中,成立了湖北省新生文學聯合會,並擔任湖北省新生文學聯合會主席至今,現已發展會員近千人,分布全國各地。
2010年,任浪紅茶館,藍圖文學社等多家知名文學社特邀嘉賓和編輯
2011年3月電子雜誌《新生文聯會刊》在“一起寫”網站發行,任主編。
2011年4月新生文聯入駐“榕樹下”文學網,成為榕樹下編委會後備群成員。同月任知名電子雜誌《讀後感.青少年文學》主編。
2011年7月入選湖北電視台實習記者。
新華社武漢分社記者曾對其做過專訪報導《心懷夢想,盡力就好—湖北少年作家群》。個人代表長篇勵志小說《東方之星》(約30萬字)將近年內出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