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譽
雪花洞景區先後榮獲“市對外宣傳基地”、“文明單位”、“省十佳風景區”、“省資源保護先進單位”、“市旅遊景區服務質量最佳單位”、“市建設管理先進單位”、“全國青少年科學考察探險基地”、“省最具魅力十佳景區”等稱號。
歷史
鞏義浮戲山雪花洞歷史悠久,“泉水欹危,映帶左右,晨起伏而憑之,煙霞瀰漫,萬頃茫然,峰巒盡露其巔,煙移峰動,如眾鳥浮水而戲……天下
奇觀也”,是《山海經》對浮戲山的記載。
浮戲山在夏、商、西周、叫“
陽城山”、“童戲山”、“越戲方”;春秋戰國以“、九洲之險”、“洛陽屏障”聞名於世;《左傳》稱為“陽城”,《水經注》稱浮戲山為“石城”;隋末以來歷代農民起義軍所修的古城寨堡在大小山巔之上都可覓得遺蹟;抗日時期皮定軍、徐子榮在這裡建立了著名的豫西抗日根據地,景區烈士陵園是人們緬懷先烈的革命聖地。
地貌
景區屬典型的喀斯特
地貌,沿玉仙河南下依次可見新生界、中生界、古生界、元古界、太古界,專家稱景區是研究地質的“博物館”。浮戲山雪花洞集石英岩、喀斯特、黃土丘陵三種地貌景觀於一體,薈萃北國江南風光,俗有中原“小桂林”之譽。
景區森林覆蓋率為89%,分為七個景區,景觀126處,5公里以上的
大峽谷18條;玉仙河貫穿全境,以
小龍池為代表的溶泉30多個;以秦建玉仙聖母廟為中心的廟宇200多座;以將軍寨為首的古城寨堡30多座,被國防科工委譽為“中國軍事歷史博物館”、“中華第一城堡群”。
著名的雪花洞由石葡萄、石珊瑚、石花(即雪花)等自然組成了一百七十三米的“雪花長廊”,宛如一座地下水晶宮。雪花洞以其獨特的風姿傲居世界群洞之首,被專家定為“天下第一雪花洞”。
浮戲山雪花洞景區由108座峻峭山峰,590種植物,74處水體,66種野生花卉,千餘種怪石,200多間廟宇組成了一座大型的山水圖案,鑲嵌在中原大地上。 景區是道教文化發祥地之一,各類道教文化遺蹟遍布景區,200多座廟宇構成深厚的道教文化內涵。
景區曾作為皮定均將軍創建的豫西抗日根據地大本營,現有革命遺址17處,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理想基地。浮戲山還是遊覽避暑的勝地之一,也是科研、教學園地,還是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課堂。景區以其秀麗的自然山水、獨特的地貌和古、深、奇、厚的人文景觀,正成為中原大地旅遊的熱點。
浮戲山雪花洞景區初春,山花爛漫,桃紅柳綠;盛夏,瀑布如練,潭水如鏡;深秋,紅葉流火,層林盡染;嚴冬,漫山白雪,三瀑(水瀑、
冰瀑、洞內雪瀑)齊現。
雪花洞
雪花洞位於浮戲山金龜峰下,是一個天然的大溶洞,氣勢雄偉,冬天開闊堪稱中原第一。洞中的石筍好似潔白如玉的珊瑚,石壁上的石花如同鵝毛般的雪片,雪花洞便是因此而來。洞中景觀美麗奇妙,雪花洞總長1180米,遊覽面積達四千平方米。洞中有洞,洞洞相連,自然形成了迎賓、通天、白龍、雪花、
玉林、水晶宮、
花果山、聖景台等十個大廳。
雪花廳
雪花廳高15米,寬10米,長280的“雪花走廊”,恍如兩扇巨大的玉屏,如片片鵝毛般的石花堆積於洞壁上,朵朵、簇簇、串串石花、石葡萄、石珊瑚玉色斑斕、令人驚嘆。遊人至此,恍如置身晶宮仙境。1990年10月,一位台胞觀光後激動地寫道:“嶙峋險峭天然成,似雲似霧似仙境。隱隱約約似霄殿,原是人間一奇宮。”
迎賓廳
迎賓廳內,石鐘乳如懸天瀑布,似玉樹倒掛,若銀河橫溢,真有“聲震數萬里”的氣勢,三道懸天瀑布又形似如來、文殊、普賢三尊佛像端坐在蓮花寶座上,背後佛光四射,讓人肅然起敬。“仙翁聽瀑”、“群仙拜壽”,惟妙惟肖,形態逼真。
花果山大廳
整個大廳一派江南風光,潔白如玉,玲瓏剔透的玉塔,廟宮掩映在枝繁葉荗、鬱鬱蔥蔥的林竹中,令人神往。
通天廳
通天廳高達45米,長55米,寬35米。
洞裡除了千姿百態、晶瑩生輝、半透明的石筍、石柱、石塔、石林、石瀑、石幔、石佛、石山、石梅、石駱駝等鐘乳石外,琳琅滿目的雪花石,流光溢彩的珊瑚石,晶瑩剔透的葡萄石更是奇妙無比,為世所罕見。遊覽此地猶如走進一座神秘的地下水晶宮,怎一個樂字了得啊!
雪花洞是一個奇妙的地下世界,它“寂靜、幽雅、深邃,洞內終年恆溫,保持在15℃左右,是遊覽觀光的宜人去處。中國地質學會洞穴研究協會會長朱學穩教授對雪花洞作了高度評價,他講到:“雪花洞因洞道寬暢,洞飾華麗,獨居群洞之首,為方圓數百里至千餘公里範圍內可供開發旅遊洞穴的一枝奇葩,是我國中原地區重要的喀斯特區和洞穴之鄉(因這裡有100多個洞穴)。”。
雪花洞可謂是“天下第一雪花洞”。以成為中原大地上一顆璀璨的明珠。
雪花洞老廟
面 積
:4.52平方公里;
觀賞主題
:浮戲奇景、古文化、道教聖地。
特 色
:峰若鳥戲、寨古石疊、九頂雪花、廟宮星羅、民俗濃郁。俗稱“一溜五座廟,百步三座橋”。廟以鳳飛崗而築,周圍群山環抱,奇疊若城、環境幽雅,是風景區較大的閉合空間,有“藏風藏氣龍蟠地,尊神先占”、“極幽極靜鳳飛崗,聖母獨居”之說。
主要景點
:老廟、將軍寨、
桃花峪、納水洞、紫岩瀑布、
一線天、深谷古藤、榔榆王、方山霽血、天集雲色、桃峪春早、古寨勝跡、廟宮星羅、印刷廠、倉庫、玉仙廟、玉皇閣、流錢洞、王母行宮、
老君洞、
白雲洞、梳妝樓、
紫龍洞、賈謙益紀念碑。
雪花洞古城堡群
浮戲山層巒疊嶂,峰險谷深,藏龍臥虎,雲遮霧繞,自古為“洛陽屏障”、“
九州之險”,歷代為兵家必爭之地。隋末以來修建的古寨堡、峰火台、寨牆遍布景區大小山巒,國防科工委專家多次到此考察後認為:這些軍事工程建築實物史料完整保存於同一地區,在國內外實屬罕見,有極高軍事科研及觀賞價值,堪稱“天下第一城堡群”。
“古寨夕照”是浮雪花洞七大景之一。傍晚登臨,迎霞西望,霞映古寨,雄渾蒼茫,使人激情飛越,浮想聯翩。30多處古寨中,著名的大型古寨堡有孟良寨、
石門寨、鹿耳寨、鳳屏寨、雞翎寨、
天堂寨、將軍寨、
穆柯寨、八蜂嶂寨等,史稱九大寨。
將軍寨,又名凌霄寨,俗名牛家寨。建在海拔973米的懸崖峭壁上。寨牆長四千餘米,此寨始建於北宋,到清鹹豐十一年,(公元1861年)武狀元牛鳳山為抵禦太平軍的北伐和捻軍進攻而重建,寨牆用片石乾砌在懸崖上,上有女兒牆、箭垛。東西兩峰頂上建有峰火台,雄偉壯觀。登台遠眺,晴日可看到綠城鄭州。整個寨牆保存完整,寨內現有古屯兵房、倉庫、水窖、火藥庫、石碾等遺址,寨高勢險,只有一條小路可達寨頂。高大的寨門上有武狀元牛鳳山親筆所題“將軍寨”三個大字匾額。筆法剛勁雄健,帶在武風。寨內現有牛鳳山第四代後人牛超夫婦定居,開荒種地,打柴作炊,過著桃源式的生活。
孟良寨,在鐵生溝西南山上。明嘉靖34年鞏縣誌載:“縣東南羅口保,宋將孟良立”。孟良,宋仁宗時與焦贊同為揚六郎的朋友,也是一員猛將,宋仁宗為保衛宋皇陵,在城東南青龍山上駐紮部隊並築此寨。附近有孟良習武的“教練場”遺址。登上此寨,遠山近水茫茫蒼蒼。寨東南山勢較緩,滿山松柏森森,溝坡地堰遍植馳名中外的金銀花。這裡的金銀花一叉雙花,一黃一白,花大而美,十分稀有,沏水杯中,立面不倒。山中有“聽濤亭”,清風徐來,坐聽萬頃松濤,令人心曠神怡。
風屏寨,俗名柏樹門寨。面積3.14平方公里,是野遊爬山、登峰遠眺、植物科研的好去處。山谷縱橫,林木茂密,植物豐富。
這個寨城牆較薄,建築比較粗糙,城東門修建完整。門額石刻題:“鳳屏寨,清同治三年修。”登鳳屏寨游目聘懷,觀看迤逶群山和“雲海日出”,既可領略“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的意境,又可領略“晴嵐相迎遠山處,亂雲飛渡深谷中”的動態。
鹿耳寨,在耍峪與醋峪之間的山峰上,其峰峻絕,上有泓水,四面壁立,只有一條小徑可通寨內。
天堂寨,意為宗教天府,在九頂雪花峰上,建有瞭望和防守設備。明嘉靖34年郝義築寨避兵於此,後依次重修出門,登天堂寨可看“天集雲色”、“群山浮戲”。冬日天堂寨上可看到香爐峰四周斷岩石隙縫間噴出的熱氣,如煙似霧,繚繞其峰。此氣是雪花洞內發出的,頗為罕見。
黑風寨,位於西獲坡。現仍保持原貌。山上寸草不生,但有一米和一米半高的石筍、石柱遍及整個山坡,月黑天氣登寨瞭望,山坡石柱,猶如千軍萬馬在攻山打寨,十分壯觀。如遇有風,滿山嘯音,如胡笛號角齊鳴,山搖地動,驚人魂魄。
山門寨,有北國江南風光之稱,面積1.7平方公里,山門寨絕壁橫空、峰迴路轉、山中有山、修竹斑斑,百鳥聲啼,瀑布飛瀉,溪流澄碧。
另外,還有雞翎寨、穆桂英寨、八蜂嶂寨等大小寨堡數十個,供遊人觀光、攬勝、考證、研究。
雪花洞紫龍峽
紫龍峽是從雪花洞停車場通往雪花洞的一條長達1.5平方公里的峽谷。美麗的風景都在峽谷裡面,峽谷以特有的紅色石頭為主色,兩岸叢林茂盛,紅綠相間的紫龍峽中棲息著多種的鳥類,與這優美的峽谷一起構成了一幅動人的畫面。
其集幽、峻、險於一身。具有山水宜人,原生態環境醉人的特點。主要景觀:
老君觀天、飛龍台、
虎頭崖、
壽星石、石將軍、老君講經、老君觀天、守峽石獅、石虎、雄獅探幽、青蛙觀天、金龜戲八戒、巨型無字碑、蝙蝠觀魚、天狗望月、魚躍龍門、海豚迎賓、河馬觀景、玉女出浴、浣紗衣、一吻億年。主要突出的是鴛鴦橋,橋上掛慢了相愛的情侶見證彼此愛情的情鎖,橋上一個情鎖就代表了一段甜美的愛情,民間還流傳著只要把心愛的人從橋的一頭背到另一頭,兩人的愛情就可以天長地久,恆久不變。
雪花洞小龍池
小龍池是浮戲山雪花洞特色景點之一,面積5.72平方公里。屬於喀斯地貌,山險、泉碧、林幽靜。潭泉生涯、林色奇葩、石竅怪狀、茅舍懸崖、山險峰秀、幽谷控奇。主要遊覽景觀有小龍池、度假村、耍峪、醋峪、峽峪、幽谷探奇、潭泉生崖、碧流汀步、山峰奇秀、林色奇葩、石竅怪壯、獅峰秋霽、箭穿石(
牛頭山)、阿婆拜月、龍盤青石、呼雷洞、陰陽石、西天壁畫、群佛壁、千米絕壁、五百羅漢、七女下凡、瓊瑤望柱、革命遺址印刷廠、千年古藤。
這裡夏季青山夾峙,秀色可餐,千山流翠,萬木蔥蘢,林海茫茫,碧溪潺潺,青山不語花能笑,綠水無音鳥作歌,真是山石奇、水靈秀、林常青、鳥常鳴、竹成韻、花成詩、萬物靜觀皆自得,思入風雲變幻中,“水經注”盛讚;“嵯峨比復秀,鞏境小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