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多年生
草本。地下
莖粗壯,分枝短,為枯萎的短葉鞘所包裹,有多數簇生的花莖和根出條,無蓮座狀葉叢。花莖直立,高5-45厘米,較細,挺直或有時稍彎曲,被灰白色長柔毛或白色近絹狀毛,不分枝或有時上部有傘房狀或近總狀花序枝,下部有較密、上部有較疏的葉,節間長5-20毫米,上部有時達10厘米。下部葉在花期枯萎宿存。葉直立,在花後有時開展,線形或線狀披針形,長2-4.5厘米,寬0.2-0.5厘米,頂端尖或稍尖,有長尖頭,基部稍寬,無鞘,無柄,邊緣平或有時反卷或波狀,上面灰綠色,被柔毛,下面被白色或灰白色密棉毛或有時被絹毛。
苞葉少數,較上部葉稍短,常較寬,長圓形或線形,頂端稍尖,基部漸狹兩面或下面被白色或灰白色厚茸毛,與花序等長或較長1.5-2倍,在雄株多少開展成苞葉群,在雌株多少直立,不排列成明顯的苞葉群。
頭狀
花序大,在雌株徑約7-10毫米,3-7個密集,稀1個或較多,在雌株常有較長的花序梗而排列成傘房狀。總苞半球形,長4-6毫米,被白色棉毛;總苞片約4層,無色或褐色,常狹尖,稍露出毛茸之上。小花雌雄異株,稀同株;雄花花冠長3.5毫米,狹漏斗狀,有小裂片;雌花花冠絲狀,花後生長,長約4.5-5毫米。冠毛白色;雄花冠毛不或稀稍粗厚,有鋸齒或毛狀齒;雌花冠毛細絲狀,有微齒。不育的子房無毛或有乳頭狀突起;瘦果有乳頭狀突起或密粗毛。
花期7-10月,
果期7-10月。
近種區別
此種與
絹茸火絨草(學名:
Leontopodium smithianum Hand. -Mazz.)有時不易區別。此種通常雌雄異株;雄株常較低小,有明顯的苞葉群;雌株常較高大,且常有較大的頭狀花序和較長的冠毛,常有散生的苞葉。在雌雄同株的頭狀花序中常有多數雌花和極少雄花。
生長環境
常生長於海拔100-3200米的乾旱草原、黃土坡地、石礫地、山區草地,稀生於濕潤地。喜陽,耐寒、耐旱、耐瘠薄,稍耐濕。
分布範圍
火線草原產歐洲和南美的高海拔地區;蒙古、朝鮮、日本、俄羅斯、中國也有分布。在中國廣泛分布於新疆東部、青海東部和北部、甘肅、陝西北部、山西、內蒙古南部和北部、河北、遼寧、吉林、黑龍江以及山東半島。
繁殖方法
火絨草常用分株繁殖和播種繁殖。
分株繁殖:常在春季進行,將叢生狀的火線草扒開可直接盆栽。
播種繁殖:以春播為主,種子發芽適溫為15-20℃,播後10-12天發芽。
栽培技術
盆栽:播種出苗後需間苗,其2-3片真葉時即可盆栽。盆栽常用肥沃、疏鬆的腐葉土。生長期盆土不宜過濕。每月施肥一次,注意肥液不能沾污葉片。冬季盆土保持稍乾燥。
採制:6-7月采割,洗淨,除去殘枝葉及根的外皮,曬乾。
主要價值
觀賞:火絨草株形小巧玲瓏,銀灰的葉片,開著白色頭狀花序,是美麗的高山花卉,為歐洲阿爾卑斯山的名花,適用於岩石園栽植或盆栽觀賞及作乾花欣賞。
藥用:地上部分入藥,能清熱涼血、利尿,主治流行性感冒,急、慢性腎炎,尿道炎,尿路感染。全草藥用,對治療蛋白尿及血尿有效。
植物文化
被譽為“世界花園”的
瑞士把火絨草定為國花,將火絨草作為榮譽和友誼的象徵。
奧地利也將火絨草定為國花。
在奧地利,火絨草象徵著勇敢,因為野生的火絨草生長在環境艱苦的高山上,常人難以得見其美麗容顏,所以見過火絨草的人都是英雄。從前,奧地利許多年輕人冒著生命危險,攀上陡峭的山崖,只為摘下一朵火絨草獻給自己的心上人,因為只有火絨草才能代表為愛犧牲一切的決心。關於雪絨花,奧地利有許多傳說。人們相信火絨草王可以指引那些採摘者們找到他們尋覓已久的花,但如果誰將花兒連根拔去,這個人將會墜入萬丈深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