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區劃
雪溪鄉轄9個行政村:雙溪、雙橋、保興、雪臨、山前、橋東、大龍口、武嶺、橋西。有76個自然村。
2004年6月7日,泰順縣人民政府《關於同意雪溪鄉行政村規模調整的批覆》:同意雪溪鄉行政村從原有的14個調整為9個。調整後的行政村區域由合併村(自然村)的區域組成,原行政村(自然村)村界維持不變。調整後的各行政村名稱、概況如下:
胡氏大院—泰順 胡氏大院,位於浙江省溫州市泰順縣雪溪鄉橋西村,當地人也稱其為石門樓。胡氏大院是泰順縣少有的大型合院式民居,不僅規模大,建築工藝也非常精緻,具有很高的文化價值。
胡氏祖上原居住在慶元官塘,明順德年間,胡家先人胡道嚴遷徙至泰順雪溪西岸,從此在此地安居樂業。傳至胡東偉一代(清嘉慶年間),家道昌盛,逐漸開始大規模地建造住宅,大院共經前後三次的建造才形成我們今天看見的規模。)
武嶺村:轄11個村民小組,231戶、860人;駐地武嶺。 (武嶺村屬泰順雪溪鄉管轄,道路暢通,大姓有“章氏組成,別姓比較繁雜”武嶺村最高海波1800英尺,位於27.22.48.33北119.55.31.02東)武嶺村盛產茶葉,主要以高山茶為特色。武嶺村村民純樸,多以耕地為主,隨著時代變化,現大多數村民選擇在外打工。
武嶺村有一個畲族村,80年代保留著畲族語言和行為習慣,現今基本已經被漢化,武嶺村原有武嶺國小,後被併到雪洗鄉,現武嶺國小已變為養老所,養老所近不到兩年,在已關閉。武嶺擁有較多的原始大樹,近千年歷史。武嶺有清末年間的老房子結構,四合院等,具有文化價值。現武嶺村籌劃將村裡的道路的泥巴路連線統一灌注水泥路,總投資需三十來萬,政府補貼10W,其餘由村民分攤,基本每戶約計1000多元。
1、雙溪村:包括原岩溪、柳溪2個村及山前村堂眾山、坑底2個自然村,轄17個村民小組,466戶、1760人;駐地岩溪旁山遼。
2、雙橋村:包括原垟畝、富頭2個村,轄15個村民小組,290戶、1238人;駐地垟面大橋頭。
3、保興村:包括原坑斗嵐、下堡、大路邊3個村,轄20個村民小組,339戶、1475人;駐地坑斗嵐。
4、雪臨村:包括原馱地、化斗2個村,轄16個村民小組,454戶、1487人;駐地馱地。
5、橋西村:保持不變,轄10個村民小組,282戶、927人;駐地橋西。
6、橋東村:保持不變,轄11個村民小組,290戶、955人;駐地橋東。
7、大龍口村:保持不變,轄8個村民小組,222戶、833人;駐地大龍口。
8、山前村:除堂眾山、坑底2個自然村併入雙溪村外,其他保持不變,轄4個村民小組,215戶、667人;駐地山前。
2011年,泰順縣鄉鎮撤併,雪溪鄉撤銷,併入泰順縣仕陽鎮,改為雪溪社區。
歷史沿革
建國時為雪溪鄉,1952年析建雪溪、溪坪2鄉,1956年2鄉合併為雪溪鄉,1958年稱管理區,1962年改公社,1984年復置鄉,1992年雪臨鄉併入。
人口數據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 7496
|
男
| 4116
|
女
| 3380
|
家庭戶戶數
| 2238
|
家庭戶總人口(總)
| 7415
|
家庭戶男
| 4056
|
家庭戶女
| 3359
|
0-14歲(總)
| 1784
|
0-14歲男
| 948
|
0-14歲女
| 836
|
15-64歲(總)
| 4865
|
15-64歲男
| 2664
|
15-64歲女
| 2201
|
65歲及以上(總)
| 847
|
65歲及以上男
| 504
|
65歲及以上女
| 343
|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 6999
|
經濟發展
農業生產
2005年全年農作物播種面積12631畝,其中糧食播種面積6346畝,實現糧食總產量1505.3噸。穩定推進雪溪市級低山大棚蔬菜後備基地和保興高山反季節蔬菜基地的發展,2005年蔬菜基地種植面積達350畝,增加農民收入123萬元。依託山地生態優勢大力發展雪臨片的中藥材、茶葉、黃甜竹、竹筍基地,以及食草的山羊、肉兔和禽類養殖基地建設。
工業經濟
2005年共有28家企業,工業總產值2259萬元。針對葉臘石磨粉、石材加工等企業低、小、散和廢水、廢渣、廢料多的情況,積極引導工礦企業調整結構、改造技術、提高效益、降低污染排放、定點堆放廢渣、廢料,開展了企業安全整治、粉塵治理、行車操作培訓與持證上崗等項工作,促使區域環境得到改善。
基礎設施
大力推進康莊工程建設,2005年基本完成東仕公路(雪溪段)改建工程房屋拆遷、土地徵用等政策處理工作,於2005年12月13日通過了招投標,並進入施工建設階段;完成了橋東至大路邊涉及原7個行政村的路基工程8公里,路面硬化6.8公里。順利進行柳溪合眾橋建設,興修水利渠道1200米,除險加固山塘1座,及時修復了因“泰利”颱風損毀的岩溪水毀工程398米。完成了保興村辦公樓建設,啟動了雙溪村辦公樓建設工作。
社會事業
努力加強綜治組織和網路建設,開展“雙禁”活動,有效地推進“四五”普法工作,依法嚴厲打擊賭、毒、“六合彩”等各種犯罪活動。做好人民民眾的來信來訪工作,及時處置信訪問題。強化安全生產責任制,深入開展安全生產“鐵網行動”,切實抓好森林防火、地質災害點治理等工作。計畫生育基層基礎工作得到加強。文教、人武、民政等工作取得可喜成績。結合村莊整治工程,創建橋西市級“文明村”,整治環境衛生,逐步美化村容村貌,精神文明建設不斷前進。
扶貧工作
利用市扶貧掛鈎單位的結對幫扶,積極爭取扶貧資金和扶貧項目的落實。深入實施“一戶一策一幹部”幫扶活動,2005年幫助困難民眾60戶253人落實幫扶資金12.6萬元,發展種養業。紮實開展農民知識化工程,完成農業實用技術培訓555人次,農民農業技能培訓153人,就業和崗位技能培訓407人。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全鄉列入最低生活保障對象201戶331人,五保戶18戶18人得到集中供養。有力推進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實施,參保率為5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