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梅黑碗"是一種耐旱的真菌作物,菌絲體生長整齊、粗壯,菌絲濃密、潔白,生長速度較快,是理想的接種菌種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雪梅黑碗
簡介,形態及生物學特性具體表現,1.品種形態特性,2.品種生物學特性,3.要嚴格進行無菌操作,
簡介
認定編號:閩認菌2016001
作物種類:黑木耳
品種名稱:雪梅黑碗
選育單位:黑龍江省牡丹江市雪梅食用菌研究所
引進單位:2013年福建省南平市農業科學研究所、福建省食用菌技術推廣總站共同引進
品種來源:從野生黑木耳分離馴化而成
特徵特性:中溫型品種,菌絲生長適宜溫度22~26℃,出耳適宜溫度18~20℃。菌絲走滿袋後見光15天左右形成耳基。子實體群生或單生,鮮耳耳片平均長3.6厘米、寬5.2厘米、厚1.2毫米。耳片肉厚、呈碗狀,腹面黑褐色、背面褐色,有彈性。乾耳腹面黑色、背面灰褐色。質地柔軟,口感較好,泡發率1:12.9。品質經南平市產品質量檢驗所檢測,雪梅黑碗每百克(乾樣)含粗蛋白14.1克、粗脂肪2.8克、總糖50克、粗纖維1.7克、鐵14毫克、鈣3.9毫克、灰分3.5克。經將樂縣植保植檢站田間抗病性調查,雪梅黑碗雜菌感染率6.4%、流耳發病率4.5%,雜菌感染率與流耳發病率均低於對照Au139。
產量表現:經將樂、古田、福州、浦城、建陽等地多年多點試驗,平均每袋乾耳產量93克(乾料重700克),比對照Au139增產23.0%。
栽培技術要點:培養料配方:雜木屑78.5%、棉籽殼8%、麩皮12%、碳酸鈣1%、石灰粉0.5%,含水量52%~56%,pH值自然。該品種適合秋栽,閩西、閩北地區7月中旬至8月底制袋,10月中旬下地出耳;閩東、閩南地區8月中旬至9月底制袋。11月初下地出耳。菌絲長滿袋時間40~45天,後熟7~10天,刺孔、自然光誘導10~15天形成耳基。採收3~4潮,生育期240~280天。
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認定意見:雪梅黑碗屬中溫型黑木耳品種,生育期240~280天。產量高;品質較優、泡發率較高;田間調查,雜菌感染率與流耳發病率均低於對照Au139。適宜在福建省黑木耳產區栽培。經審核,符合福建省農作物品種審(認)定規定,通過認定。
形態及生物學特性具體表現
1.品種形態特性
“雪梅黑碗”菌絲體生長整齊、粗壯,菌絲濃密、潔白,生長速度較快;採用復壯型培養基接種塊周圍易出現正常黑褐色素斑及突起。子實體圓邊齊整,片厚,根細,割小口呈碗狀,耳片腹面呈黑色,背部黑褐色。收穫時耳根較小並易採摘。
2.品種生物學特性
“雪梅黑碗”菌絲生長對溫度適應性很強。在5-35℃均可生長繁殖,最適溫度是20-26℃,前期26℃,中期21-23℃,後期21℃。子實體發生範圍為14-32℃,最適溫度是18℃;子實體生長溫度15-32℃,最適宜溫度20℃左右。受極端溫度刺激個別耳片顏色出現異常表現,如凍害。“雪梅黑碗”適合春秋兩季栽種;適宜小孔栽培。子實體耐水性強。菌絲耐旱力很強,在段木栽培時如百日不下雨,菌絲也不會死亡。人工配製培養基水分含量以60-65%為宜。地栽菌菌絲生長ph最適範圍是7.0-7.5。品質分析:子實體色黑、片厚、圓邊、反正面明顯、有彈性、市場售價高。抗病鑑定:抗病抗雜抗逆能力強,不流耳。原種及生產種繁育技術要點:雪梅系列黑木耳袋栽培養料建議配方:黑木耳二級菌首選配方鋸末:80斤麥麩:10斤菇耳壯:0.16斤白糖:1斤石膏:0.8斤黑木耳三級菌首選配方鋸末:80斤麥麩或油糠:5-10斤菇耳壯:0.14斤豆粉:1斤白灰:1斤蒸鍋滅菌1.常壓蒸汽滅菌:須根據蒸鍋的保溫狀況有所區別。在室內用水泥砌造的土蒸鍋,100℃以上要保持8~10小時,再悶一夜;用塑膠布蒙蓋的簡易充氣鍋,100℃以上要保持10~12小時,再悶一夜。2.高壓蒸汽滅菌:必須排盡鍋內的冷空氣;1~1.2公斤/平方厘米的壓力,保持2小時;落壓後即掀鍋,切忌長時間悶鍋。接種1.滅過菌的培養基一定要涼透後再接種。2.每支試管標準接菌量8-10瓶或5-6袋,接種量過少菌種成活率低;
3.要嚴格進行無菌操作
如用接菌箱接種,可用適量菇保等氣霧消毒劑滅菌,不要使用甲醛;4.避免接菌器、酒精燈將菌種燙死或燒死。出耳管理要點:日溫15-32℃之間劃口,15天左右現原基,再經20-26天培養成熟。每袋開“V”型出耳口12-16個,或小孔80-120個。出耳牙後,早、晚噴霧狀水,保持空氣相對濕度85~90%;注意加強通風和乾濕交替管理;耳片八九分成熟時採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