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雪山麝鼠
- 別稱:水老鼠、水耗子
- 界:動物界
- 科:齧齒目倉鼠
- 屬:田鼠亞科麝鼠
- 分布區域:北美洲,歐洲,亞洲
類型,分布,棲息地,形態描述,價值,食性,飼養,
類型
齧齒目倉鼠科(Cricetidae)田鼠亞科麝鼠屬。因其會陰部的腺體能產生類似麝香的分泌物而得名。又因它們生活在水域,善游泳,而有水老鼠、水耗子之稱。
麝鼠是田鼠亞科中體型最大的種類,體長30~35厘米,體重680~1800克,尾長18~29厘米;頭側扁,頸短,吻鈍圓,眼小,耳殼短;前肢比後肢短,趾間無蹼,爪銳利,適宜挖掘、作窩、尋食和搏鬥;後肢較長,趾間具半蹼,游泳時划行似槳;尾側扁,上被小而圓的皮質鱗片,間雜稀疏短毛,游泳時起舵的作用;在長而光滑富有彈性的針毛下,有短而柔軟厚密的絨毛,背部毛色為棕黃或棕褐,亦有黑色變種。
分布
原產北美洲,20世紀初才引種到歐洲。1957年開始先後在中國黑龍江、新疆、山東、青海、江蘇、浙江、湖北、廣東、貴州等地飼養。
棲息地
棲息於江河、湖泊、沼澤等淺水岸邊地帶。善於挖掘洞穴居住。晨昏活動。以水生植物為食,也吃水邊生活的小型動物。每年產3—4胎。雌獸的懷孕期為25天。每胎產6一7仔。2個月達到性成熟。壽命為3年。
自然環下境喜棲於水草豐盛的池塘、湖泊、沼澤、河流沿岸。窩多築於距水面較高的岸上,以乾草做成,高約1米,狀如墳堆。晨昏和夜間活動。聽覺靈敏,視覺和嗅覺較遲鈍。水中行動靈活,地上活動則顯笨拙。聞聲或遇敵可潛入水中數分鐘。喜食植物的莖葉和根,有貯食習性。每年繁殖2~3胎,妊娠期25~28天,每胎產6~9仔,幼仔20天后獨立取食,約6個月性成熟。壽命約3年。
形態描述
麝鼠體長23—35厘米,尾長20—28厘米,體重400—1000克。體形圓而肥胖。頭部稍扁平,頸短,耳小,眼圓而黑亮,嘴端鈍圓,嘴邊有稀須。體毛主要為棕黑色至暗褐色。前肢短小靈活,趾爪銳利;後肢寬大,趾間有半蹼(似鴨掌)。尾側扁,外披鱗片,並分布有稀疏的短毛。
價值
麝鼠是草食性毛皮動物,已經在世界上許多國家進行了引種馴化。麝鼠的適應能力較強,繁殖力較高,對飼養條件要求不高,主要吃草,飼料容易解決。麝鼠皮的毛絨細密,光亮美觀,板質輕軟,保溫性能好,素有青根貂皮之稱,暢銷國內外,經濟價值較高。此外,雄性麝鼠的鼠鼷部有2個能分泌麝香的腺體,在1—9月份的繁殖季節能排出麝香,其理化反應與麝體香囊中分泌的麝香完全一致,含有麝香酮、十五烷和十七烷酮等成分,具有很高的醫用價值。我國於1957年開始,先後在黑龍江、吉林、河北、湖北、新疆、青海、山東等省散放詞養成功。年產皮張超過10萬張。近年,各地又開始試行籠養,也取得了一定經驗,尤其是在農村,成為一項較有前途的副業。
麝鼠是一種珍貴毛皮藥用動物,經濟價值很高,麝鼠皮皮板結實,堅韌耐磨而輕柔,絨毛豐厚細軟、瀝水性強,有保暖性和遇水不濕的特性,僅次於水獺皮,其耐磨性優於狐、獾,是製作棉皮大衣、皮帽子、圍巾、手套、皮鞋的好材料。
麝鼠會陰部的腺體能產生類似麝香的分泌物,含有微量的與天然麝香相同的麝香酮、降麝香酮、環十五烷酮、環十七烷酮等主要成份,含脂酸22種、酯類19種、無機元素14種以及甾族化合物30種,理化反應與天然麝香接近。麝鼠香有減慢心率作用,其抗炎、耐缺氧、降低血壓、減慢心率及負性肌力作用等生物活性有些與天然麝香同樣的作用。也可作為高級香水的珍貴原料。
食性
雜而廣,人工飼養情況下,以青草和蔬菜為主,穀物精料為輔。喜食的青飼料有蘆葦、稗草、蒲公英、豬牙草、浮萍、白菜、胡蘿蔔葉、大頭菜、青菜、菠菜等。塊根飼料有馬鈴薯、胡蘿蔔。瓜類有南瓜、冬瓜。精料有玉米面、糠麩、豆餅、、大豆粉、魚粉、骨粉等。
飼養
夏季每日早晚各換一次水,春秋季每日換一次水(指籠舍水溝水)。群養池水要保持清潔,冬季冰凍時,放盡池水。由於麝鼠晝伏夜出,怕強光、日曬,窩室的頂蓋要嚴實,防止陽光直射,炎夏季節需用枝葉等遮蓋圈舍上部。夏季天氣炎熱,要注意飼料的新鮮,窩室、運動場和水池的清潔衛生。
麝鼠一般不怕嚴寒,不必把籠舍移到室內,只要在窩室內添加些乾草、刨花,圈舍四周及頂部用稻草等覆蓋即可。麝鼠的糞便往往用來堵塞窩室中的縫隙,以禦寒風。因此在入冬前,將籠舍徹底打掃消毒一次,以後可不再進行清掃。
麝鼠的圈舍由窩室、運動場和水池三個部分組成。窩室用磚砌成或用木板製成,總面積為80×50厘米,分成內外兩室,內室45×50厘米、外室35×50厘米,內外室之間,以及外室與運動場之間,都開有直徑為10厘米的圓門。運動場面積約1.2平方米,用磚或水泥鋪地。運動場的邊沿修一水池,池深為0.3米,寬0.35米,窩室、運動場和水池三位一體,四周均用磚砌成1米高的牆。頂部用鐵絲網蓋住。運動場的頂部留一能開關的小門,以便投放飼料。窩室頂部留一小孔,作為觀察用。水池要有出水道。籠舍沒有統一規格,也可排列成上下兩層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