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夜訪戴圖

雪夜訪戴圖

《雪夜訪戴圖》是元代畫家張渥創作的紙本墨筆畫,現藏於上海博物館。

此圖描寫東晉王徽之雪夜乘舟訪問摯友戴逵的故事。作者以簡練的線條,刻畫了人物的精神面貌,畫中王徽之坐在船艙,縮頸袖手看書,神態生動。河岸古樹枝幹虬勁,或濃墨渲染,或淡墨勾勒。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雪夜訪戴圖
  • 作者:張渥
  • 創作年代:元代
  • 幅式:立軸
  • 材質:紙本
  • 畫作類型:墨筆畫
  • 規格:縱91.8厘米,橫39.6厘米
  • 現收藏地:上海博物館
畫作內容,創作背景,藝術鑑賞,技法,構圖,名家點評,歷史傳承,作者簡介,

畫作內容

畫幅下端為山石河岸,岩石橫列,坡岸有一棵樹拔地而起,枝幹粗壯,曲直向上,樹上長滿疤結,樹枝沖天向上,樹葉已凋落,呈現出一派嚴冬的氣氛。畫幅近中間部位,畫有扁舟,船舟上搭有寬敞船棚,孤舟一葉行進在溪流中。船窗內端坐一位高士:王徽之,雙手攏袖,在船艙內讀書,雙目凝神,專心致志。船尾的船夫以袖裹篙正在使勁撐著船篙。
雪夜訪戴圖
《雪夜訪戴圖》
圖上有清高宗弘曆題詩:“雪夜覺來乘興行,剡溪沿潮一舟輕,傳神恰是斯時好,較勝門前著語情”。
圖上署款“叔厚”,下鈐“叔厚”白文方印、“游心藝圃”朱文方印。

創作背景

《雪夜訪戴圖》是元代畫家張渥所作,因為“雪夜訪戴”這個故事有“乘興而來,興盡而返”的高妙寓意。很多畫家都喜歡以此為題材,而張渥的《雪夜訪戴圖》則表現的是東晉王羲之的兒子王徽之(字子猷)辭官居住山陰(今浙江紹興)時的事。

藝術鑑賞

技法

該圖人物造型準確,雖僅寥寥數筆,將人物刻畫得維妙維肖,神態自然,神形俱在,形象逼真生動。在構圖亡作者採用近景構圖,著重突出正行駛的舟楫,畫面有意側重寫出主人翁雙手攏袖,一株脫盡樹葉的寒木,船夫畏寒瑟縮等,以襯托出雪夜寒意的情景。在技法方面,作者與凶其他人物像一樣,均採用白描技法,如人物王徽之、寒樹、扁舟等,線條簡潔流暢,筆法嫻熟、勁秀和飄流暢逸。坡石和寒樹的勾皴,筆勢屈曲靈活,淡墨渲染,背景無多,意境幽遠。
此圖風格是傳統的白描畫法,它純以線條來描繪物象的形態。這種技法優美而又有骨力,極富有概括性和表現力。人物造型純用細勁的“鐵線描”,線條簡練明快;面部鬚眉細緻生動,目光炯炯有神。樹石採用白描與水墨相結合的畫法,線條有長短、粗細、屈折、濃淡、疏密的變化,很有節奏感,使整個畫面在雪後凝靜的氣氛中,顯示了大自然的生命活力。人物的衣帶、船幃、樹幹、坡石略加淡墨渲染,加強不同物象的質感、層次,從而收到了狀物傳神的效果。

構圖

全幅構圖簡潔,主題突出,筆墨靜美,情感內涵。
從整體的氣氛到蒼勁的古樹,再到形單影隻的小舟,再到形態迥異的撐篙人和讀書者,整個畫面呈現出一種和諧的氛圍,毫無違和之感。畫中既有事物的對比,也有人物表情的對比,無論是稜角分明的古樹,還是綿延緩緩的河流;無論是撐篙人的翹首期盼,還是讀書者的淡定自若;無論是沉悶壓抑的天空,還是皎潔斑白的月色,這些都恰到好處地呈列在捲軸中。在這些景物由遠及近、由上而下的排列下,可以感受到畫面的層次感,各景物錯落有致在相互作用下,既有個性鮮明的各物體特徵,也有整體畫面的統一。

名家點評

中國美術學院藝術人文學院教授毛建波:《雪夜訪戴圖》是一幅山水、人物相結合的佳構,作品對雪溪(剡溪)具體環境的描寫著力較少,而側重於寫徽之坐於船中的神情,表現隱逸之士的高潔品德與情懷。

歷史傳承

此圖曾經清人潘延齡、宮子行、何瑗玉和乾隆內府以及近人龐元濟收藏。現藏於上海博物館。

作者簡介

張渥(?—約1356),元代畫家。字叔厚,號貞期生、江海客,祖籍淮南,後為杭州(今浙江杭州)人。博學多藝,累考科舉不中,遂致力於詩畫。善繪人物,學李公麟白描,也有人說他學南宋梁楷。筆法細勁,形象生動。傳世作品有《九歌圖》卷(共十一段)、《雪夜訪戴圖》軸、《瑤池仙慶圖》軸。
check!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