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長歌:西藏 1949—1960 入選2014中國好書》是2014年四川人民出版社 、中共黨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編輯推薦,內容簡介,目錄,作者簡介,
編輯推薦
熱地、羅援、金一南、顧保孜鄭重推薦。
內容簡介
《雪域長歌 西藏 1949—1960》是一部體現“老西藏精神”的紀實文學作品,由作者歷時8年采寫而成,首次刊發多幅珍貴歷史圖片。書稿記述1949到1960的十一年間,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八軍為主的人民軍隊進軍西藏到西藏實行民主改革的歷史進程,全景展現解放西藏,修築康藏、青藏公路,建立民主政權,平息叛亂到民主改革的歷史畫卷。書稿還原了那段激動人心、感人至深的真實歷史,有血有肉地再現了一幅奉獻熱血、青春和生命的英雄群像。
目錄
第一章 緊急召喚
● 最高統帥,重重落子 / 12
1949年秋,毛澤東曾先後向西北、西南兩支部隊的最高指揮員發出電報,提到“西藏問題的解決應爭取於明年秋季或冬季完成之。出兵當然不只有西北一路,還要有西南一路”。毛澤東在部署解放大西南的同時,啟動了解放西藏的戰略決策……
● 軍令如山,使命在肩 / 22
首先是召回令,或者說是召喚令,即立即召回十八軍原班人馬中已經安排到地方工作的中上層軍政幹部;同時吸收對西藏各方面情況有研究的國內外著名專家、學者加入進藏隊伍;儘快動員進步愛國的青年知識分子,特別是藏族及其他少數民族知識分子和知識青年參軍……
● 八方英才,集結一堂 / 29
聽說王仲的畢業論文是《英帝國主義侵略西藏史》時,范文瀾十分鄭重地問王仲,現在中央人民政府為配合和平解放西藏,決定責成政務院文教委員會牽頭組織一個西藏工作隊,是否願意參加?……
第二章 甘孜歲月
● 進軍三難,挑戰極限 / 38
對於一支幾萬人的大軍而言,面對極端複雜和特殊的自然環境以及人力物力都極度匱乏的後勤保障,無疑是極限挑戰。十八軍進軍誓師離開樂山時,當地民眾含淚告別說:“孩子,你們此行可要受大苦了!”可見一般百姓都明白完成進藏偉業必須迎接“極限挑戰”以及這“極限挑戰”意味著什麼!……
● 進軍守則 / 42
隨後進軍西藏的整個過程中,十八軍全體指戰員以這個《守則》嚴格約束自己的一言一行,在尊重藏族同胞、實行民族平等、做好民族團結工作的各個方面,恪守信條,忍辱負重,付出了常人難以想像的代價甚至生命……
● 先遣部隊入甘孜 / 46
軍人們真正領教到雪山的厲害:感到明顯的缺氧,氣喘不上來,胸悶得厲害,臉都憋得烏紫烏紫的。開始時先遣部隊還是按照內地行軍慣例,走五公里歇十分鐘,走十五公里“打個尖”;後來眼看掉隊掉得不成樣子,後面的人離得越來越遠,只好改成一二公里一歇,快到山頂時,每隔五十米或一百米就要歇一歇,喘喘氣……
● 勒緊褲帶度糧荒 / 50
為了統一思想,共渡難關,決定立即召集營以上幹部會議。大家來得很早,我們還沒吃早飯。有幾個營級幹部來到時,緊繃著臉,見了我們也不敬禮,便一屁股坐到地上,背朝著我,一聲不吭。團領導想打破這種尷尬場面,主動和大家交談,反應也很冷淡……
● 會戰機場迎接“天菩薩” / 56
那是一片一望無際的曠野,到處是起伏不平的小丘,荊棘叢生,亂石林立,環視一周,四面都是高山,唯有遠處大金寺的金頂在太陽的照射下閃閃發光。領導交代任務時風趣地說:“我們的任務是削平一座座小土丘,填平一個個大窪地。”……
● 藏漢一家人 / 65
每天學習藏語文一至一個半小時成為部隊雷打不動的制度。不久,被藏族民眾譽為“通司切嘎(半個翻譯)”的人數大增。當年十八軍的官兵們,從一句藏語都聽不懂、說不出,到“藏話、漢話加比畫”能跟藏族百姓溝通交流,再到個別精通者可以用地地道道的拉薩話宣講政策,交藏族朋友。軍人們知道,學會藏語,才能真正走進西藏,走進藏族百姓的心中……
第三章 昌都戰役
● 導火索,格達活佛被害 / 78
全國政協曾邀請格達活佛到北京開會,格達活佛表示:“等西藏和平解放了,我再去北京見毛主席和朱總司令。”格達活佛不會想到,他再也到不了北京了,再也見不到毛主席和朱總司令了。隨後發生的事情,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格達活佛慘遭暗殺!這一重要事件的發生,在當時直接影響到和平解放西藏的整個進程……
● 南北夾擊,解放昌都 / 86
炮兵連用夾叉法進行試射,彈點忽遠忽近,藏軍不知其中奧秘,以為是炮兵打不準,就像看熱鬧似地高聲叫喊,手舞足蹈,有的還吹起號角。炮兵連試射完畢,轉入效力射,指揮員一聲令下,成排的炮彈在藏軍隊伍中間和四周開了花,有幾頂帳篷被擊中飛上了天。藏軍這時才知道解放軍炮火厲害……
● 達賴喇嘛親政 / 100
向“神”請教“戰和二舉何為上”的結果是請達賴喇嘛親政,由達賴喇嘛決定“戰與和”。從親政後達賴喇嘛給毛澤東主席的信來看,達賴喇嘛選擇了“和為上”。既然如此,他為什麼又要出走呢?達賴喇嘛後來在他的回憶錄中描述了當年的情況……
● 昌都斷糧 / 104
半個多世紀以後,孫常愉還記得那時做過的一生中最美的夢:夢到自己在昌都大街上,用全部衛生費買到了五六個又大又香的豬肉包子,興沖沖地跑回帳篷里……正在這時她突然被人胳肢醒了,原來她笑出了聲!她把夢中的情景說給大家聽,一位年長的女兵風趣地說:“你們真不該把她弄醒,要不然我們都能跟著她在夢裡吃到大肉包子了!”
● “我們被解放了” / 109
“阿媽啦,你得好好想一想嘍!天下哪有這樣好的軍隊,不搶我們的青稞,不讓我們支烏拉,不殺我們的牛羊,他們全是金剛身子菩薩心嘍。對豺狼,他們是雄獅猛虎,對百姓卻比綿羊還溫順。他們遠從幾千里外趕來,還不是為了把我們這些苦娃子、苦差巴,從火坑裡從地獄裡搭救出來,讓我們過上好日子,讓我們門前有酥油茶桶,屋後有雞鴨牛羊,天天有糌粑吃,頓頓有奶茶喝嗎?”……
第四章 艱難挺進
● 《十七條協定》的簽訂 / 116
中央人民政府態度謹慎,耐心等待,就是希望何時改、怎么改,要等待西藏地區人民民眾和上層統治集團的覺悟,以破壞更小、損失最小、相關各方更易接受的方式來進行改革,以保證西藏的社會進步和生產力發展以更和平的方式來完成……
● 各路並進 / 122
挺進的部隊,每天都在和各種突發而來的困難做著艱苦頑強的較量,時時都可能有意想不到的流血犧牲。由於進軍時間長,進軍路線長,這種在與大自然搏鬥中的傷亡,幾乎等同於一場人與人的大規模戰爭……
● 先遣支隊 / 127
有段約五十里的一二尺寬的小路,一邊是峭崖陡壁,一邊臨深淵急流,其間要走一截棧道,那截棧道只是一根懸架在半空中的樹幹。牽馬望著下面奔騰咆哮的激流,心驚肉跳。當戰士們爬過一段一里多長的苔蘚石階時,忽然後面有人喊:“不好啦,馬摔下去了!”……
● 護送電台 / 136
這支奇特的馬隊,簇擁著吊跨在馬鞍上的四個大箱子,頗為壯觀,還真有點神秘感。一路上,竟在當地民眾中引出許多傳說和議論,有說是某大首長的重要行李,有說是某種新式武器,還有說是毛主席派來的菩薩兵使用的“法器”……
● 那時,我們正年輕 / 140
從城市裡來的青年人,一看到用手拾牛糞,不習慣。開始時,他們都不肯用手拾,有的手拿著木棍往袋子裡撥弄,有的用腳往袋子裡踢。年輕的醫生們更是戴著白手套,捂著雪白的口罩,用筷子去夾牛糞。到後來,也顧不上了,一隻手抓炒麵吃時,另一隻手還忘不了去拿牛糞……
● 雪山娘子軍 / 146
徐永亮突然發現前面隊伍走過的雪地上,留下一串血跡,在一片白茫茫中顯得那樣扎眼。他不禁喊:“啊呀,誰受傷了?在流血!”一道冰河,河面上留下一片鮮紅,令人觸目驚心!幾個老兵回頭一看,沒吭聲。他快走幾步,發現有個女兵的褲腳上一片暗紅,血正順著褲腳滴下來,他忍不住又大喊起來,立即遭到女兵們一陣白眼……
● 獨立騎兵師進藏先遣連 / 151
人們發現,在日記本的最後一頁,李狄三早已對自己的遺物作了安排:茶缸留給一位班長,皮大衣送給一名戰士,自己用了十多年的一支金星鋼筆留給在河北老家的兒子;而寫著“進藏工作總結”的日記本,則獻給“偉大母親——中國共產黨”。日記本里,還有一封寫給上級黨委的信,信上說:“我們的工作沒有做好,請黨寬恕……”
第五章 向拉薩進發
● 官兵一致同甘苦 / 160
張國華的警衛員趙景仁回憶說:“首長為了減輕我們的負擔,總是和大家一起走。上山時,看到首長氣都喘不上來、非常吃力的樣子,我們的心裡很難受。可是他還總是安慰我們:‘走不動的時候,我不是還可以拉著馬尾巴嗎?’是的,這就是我們軍長的‘特權’……”
● 高原新聞人 / 166
每天一邊行軍,一邊收集稿件,晚上宿營後就趴在燭光下編輯,再交給油印組刻寫印刷;第二天早上行軍時,提早出發,趕到部隊最前邊,把報紙發放到官兵們手中。“發行任務”完成了,又隨部隊繼續前進,繼續收集稿件,準備第二天出報。這就是一五五團《戰利》報每天的“報館節奏”……
● 第一支科考隊 / 173
大家躺在帳篷內聽老牟講述他參軍的經歷和鄉愁,遠處不斷傳來悽厲的狼嗥聲。正當昏昏欲睡的時候,忽聽大聲驚呼:“狼來了!”頓時帳篷內緊張起來。王仲忙從睡袋中探出頭來,只見帳……
作者簡介
張小康,原中央軍委委員、西藏軍區第一任司令員張國華中將之女。為本書的采寫和出版,張小康歷時八年,輾轉全國,採訪了數百位位跟隨其父親遠赴西藏的基層指戰員及其子女或親屬。作者還原這段波瀾壯闊的真實歷史,糾正長期以來西方一些媒體對這段歷史的曲解,增進西方讀者對新舊中國和新舊西藏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