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雪混合補給型可能最大洪水計算方法研究

雨雪混合補給型可能最大洪水計算方法研究

《雨雪混合補給型可能最大洪水計算方法研究》是依託河海大學,由李國芳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雨雪混合補給型可能最大洪水計算方法研究
  • 項目類別: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 項目負責人:李國芳
  • 依託單位:河海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可能最大洪水是我國水利水電工程規劃設計的重要依據,其成果合理與否直接關係著工程的安全性與經濟性。我國地勢西高東低,西部地區蘊藏著豐富的水能資源,隨著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作為支柱產業的水電開發正不斷向黃河、長江、雅魯藏布江等河流的上游推進。隨著流域海拔的增高,降水中雪的比例增大,可能最大洪水由暴雨補給轉為雨雪混合補給。國內外現有的可能最大洪水計算方法,基本只針對暴雨型洪水,不適用於雨雪混合補給型洪水,因而急需探索雨雪混合補給型可能最大洪水的計算方法。本項目擬從雨雪混合補給型可能最大洪水的形成機理出發,融合水文學、氣象學原理和RS、GIS技術,提出一套完整的雨雪混合補給型可能最大洪水計算方法,並將該成套方法套用於西藏尼洋河流域。本項研究是對特殊地理和氣象條件下水文極值計算理論的有益補充,更將為今後類似地區的可能最大洪水計算提供切實可行的技術和方法,因而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和廣闊的套用前景。

結題摘要

可能最大洪水是大型水利水電工程規劃設計的重要依據,其成果合理與否直接關係著工程的安全性與經濟性。我國地勢西高東低,西部地區蘊藏著豐富的水能資源,隨著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水電開發正不斷向黃河、長江、雅魯藏布江等河流的上游推進。隨著流域海拔的增高,固態降水的比例逐漸加大,可能最大洪水由暴雨補給轉為雨雪混合補給。國內外現有的可能最大洪水計算方法,基本只針對暴雨型洪水,不適用於雨雪混合補給型洪水。本基金項目從雨雪混合補給型可能最大洪水的形成機理出發,融合水文學、氣象學原理和RS、GIS技術,提出一套完整的雨雪混合補給型可能最大洪水計算流程和方法,補充和完善特殊地理和氣象條件下我國水文極值計算的理論體系,並將該套方法套用於西藏尼洋河流域,為今後類似地區的可能最大洪水計算提供切實可行的技術和方法。所完成的主要工作及取得成果包括:(1)收集典型流域的基本資料,分析了形成流域大暴雨的天氣系統和水汽來源,表明引起典型流域強降水的天氣系統可分為西風帶低槽、兩高輻合、低渦切變三種基本類型,流域水汽來源主要為西南和偏南;(2)根據典型流域的暴雨特徵和資料條件,採用當地暴雨放大與組合暴雨放大相結合的方法,計算了流域可能最大降水過程;(3)剖析了流域大洪水的形成機理,發現汛期流量具有與氣溫變化相應的日周期變化,證實了存在融雪水對徑流的補給;(4)利用遙感技術提取流域積雪空間分布,合理確定了引起可能最大洪水的暴雨-積雪-氣溫組合;(5)基於DEM提取流域特徵和劃分子流域,在新安江模型中添加融雪計算模組,構建了雨水融雪水混合水文模型,根據實測水文、氣象、遙感等資料率定模型參數並驗證其精度,表明所構建的雨水融雪水混合水文模型具有較好的模擬精度;(6)採用擬定的暴雨-積雪-氣溫組合驅動雨水融雪水混合水文模型,計算了典型流域的可能最大洪水過程。通過在典型流域的套用表明,本基金項目提出的一套由“PMP計算”、“暴雨-積雪-氣溫組合分析”、“雨水融雪水混合水文模型計算”等環節組成的雨雪混合補給型可能最大洪水計算方法是切實可行的。經過三年的研究,已全面完成任務書設定的研究內容,達到了預期目標。通過本項研究,共發表相關的學術論文10篇,其中國際期刊SCI檢索1篇、國核心心期刊7篇、國際會議EI檢索1篇、全國會議1篇。研究過程中與同行開展了廣泛的學術交流,參加學術會議7次,培養了碩士研究生4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