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經答問

難經答問

《難經答問》 是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ISBN是978-7-117-15226-6

基本介紹

  • 書名:難經答問
  • 作者:周發祥編著
  • ISBN:978-7-117-15226-6
  • 出版社:人民衛生出版社
摘要,目錄,

摘要

本書按《難經》注家傳統觀念分為6章,以問答形式對《難經》的主要內容、特別是《難經》中的疑難問題,或是有爭議的話題,都一一作了解釋。對於有關臨床方面的問答部分,書中配有案例,以說明經旨。

目錄

第一章概說
1.《難經》的作者究竟是誰?為何多傳扁鵲所作?
2.《難經》是什麼時候寫成的?
3.《難經》闡述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4.《難經》在學術方面有哪些原創?
5.《難經》是溝通《內經》理論與中醫臨床的著作
6.《難經》與《內經》兩者的關係
7.歷代醫家注釋《難經》時多採取的形式,及這些注釋的特點
第二章診法
1.《難經》對“獨取寸口”診病的認識?
2.《難經》對“人一日一夜凡一萬三千五百息”一說的看法
3.《難經》對寸、關、尺三部的定位
4.《難經》中寸、關、尺三部如何配屬相應臟腑經脈?該理論如何影響後世醫家?
5.如何理解《難經》所述“外關內格”是“陰乘之脈”、“內關外格”是“陽乘之脈”?
6.《難經》如何論男女脈象特點區別及其主病?
7.《難經》如何理解“獨取寸口而不分寸關尺三部”的診脈法?
8.《難經》論診脈,認為脈隨呼吸,五臟陰陽均參與呼吸有否意義?
9.《難經》如何區別一陰一陽、一陰二陽、一陰三陽、一陽一陰、一陽二陰、一陽三陰脈象?
10.《難經》以哪六脈為綱?後世如何發揮這一理論?
1.《難經》如何闡發“脈合四時陰陽”關係理論?
12.《難經》中如何體現“脈以胃氣為本”?
13.《難經》對“脈有陰盛陽虛,陽盛陰虛”的理解
14.《難經》中對歇止脈診有何見解?“五十動”診脈法則是什麼?
15.《難經》如何理解“色脈合參”?
16.《難經》損、至脈有何診斷意義?如何論述其病機?
17.《難經》虛損理論及其意義
18.如何理解《難經》中“脈證合參”以估測疾病預後?
19.如何理解《難經》中“男子生於寅,女子生於申”?
20.《難經》怎樣論述“陰陽伏匿”?
21.《難經》對臟腑之邪相干的脈象的理解
22.《難經》中如何理解“重陽脈”、“重陰脈”?
23.如何理解《難經》中“形病脈不病曰生,脈病形不病曰死”?
24.《難經》元氣診脈的原理為何?
25.《難經》如何理解寸口脈沉取可以候元氣?
26.如何評價《難經》獨取寸口脈法?
第三章經絡腧穴
1.《難經》中如何論述“是動”、“所生病”?
2.《難經》“是動”、“所生病”理論的臨床意義?
3.《難經》如何闡釋經脈的數目?
4.《難經》如何闡述經脈的長度及功能?
5.《難經》如何理解“十五絡脈”所指?
6.如何理解經脈生理病理綱領是“終始”?
7.《難經》對手足三陰三陽經經氣終絕的病候及預後如何理解?
8.《難經》如何理解“奇經”
9.《難經》對奇經八脈的生理病理有何見解?後世對該理論有何闡發?
10.《難經》論奇經理論有何特色?其有何學術價值?
11.《難經》如何理解“八會穴”及其臨床意義?
12.《難經》如何論述“五輸穴”治則?
13.五輸穴如何與陰陽相配屬?它說明了五輸穴的什麼特性?
14.如何理解《難經》所言“髒井滎有五,腑獨有六”?
15.《難經》如何理解原穴與臟腑的關係?
16.《難經》如何闡釋“募穴”與“俞穴”概念及其臨床意義?
第四章臟腑
1.《難經》與《內經》中就三焦的論述有何異同?
2.如何理解《難經》所言“三焦‘有名無形’”?
3.如何理解“三焦為外腑”之說?
4.《難經》如何闡釋“原氣”?
5.《難經》對“肝沉肺浮”這一現象的見解
6.《難經》如何理解五臟與聲色臭味液的對應,與《內經》所言有何區別?
7.《難經》中如何論述五臟藏神理論?與《內經》有何區別?
8.對“肝主色,心主臭,脾主味,肺主聲,腎主液”這一說法,《難經》作何解?
9.如何理解《難經》雲“心肺獨去大腸、小腸遠”?
10.《難經》如何理解命門的生理功能?歷代醫家就其特性有何爭議?
11.命門學說的現代研究
12.如何理解“關格”?
13.《難經》診元氣存亡的部位
14.《難經》所述命元三焦系統病證的治療大法為何?
15.《難經》中關於臟腑的數目論述
16.《難經》中原穴的治療作用?
17.《難經》對“七沖門”的認識
18.《難經》中老少寐寤有什麼區別?
19.《難經》對肝“去太陰尚近,離太陽不遠”的理解
20.《難經》中解剖學的體現如何?
21.《難經》在解剖學上的成就如何?
第五章疾病
1.《難經》對濕邪的認識
2.《難經》對“正經自病”、“五邪所傷”的認識
3.《內經》與《難經》中“五邪”的區別
4.《難經》與《內經》所言“虛邪”、“賊邪”的區別
5.《難經》所提“正經自病”的意義
6.《難經》對“七傳”及“間髒”的認識。對“七傳者死,間髒者生”的看法
7.《難經》與《內經》對症瘕積聚的論述與區別以及後世對此的理解
8.《難經》對五臟積證的形成認識
9.《難經》論泄瀉的學術特點
10.《難經》所述的“傷寒”概念,對“傷寒有五”一說的理解,及其理論對後世的影響
11.《難經》對脾泄理論的理解
12.《難經》對“癲狂脈象”的看法
13.《難經》對厥頭痛和真頭痛、厥心痛和真心痛論述的臨床價值
14.《難經》對內傷癲狂病的理解
第六章論治
1.《難經》中如何論述“虛者補其母,實者瀉其子”的治療法則
2.“春夏各致一陰,秋冬各致一陽”的四時刺法的理論套用
3.《難經》對“刺榮無傷衛,刺衛無傷榮”的認識
4.《難經》對針刺中壓手作用的觀點
5.《難經》論及針刺時的“脈氣”的觀點
6.《難經》對“瀉南補北”法理論及套用的認識
7.《難經》對子母補瀉法的運用
8.《難經》對“營衛補瀉”法的運用
9.《難經》對“得氣,因推而內之是謂補,動而伸之是謂瀉”的理解
10.《難經》對針刺時“得氣”一說的理解
11.《難經》對“虛之與實,若得若失;實之與虛,若有若無”理論的認識
12.《難經》對犯“實實虛虛,損不足而益有餘”之戒的理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